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一百一十一章 王爵封号

大明第一太子 第一百一十一章 王爵封号

作者:夜星月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3:01

第一百一十一章 王爵封号

营阳候的奏章并不长,朱标道是被激起了兴致,就起身道书架上查阅记载的资料,朱标原来就见过,只不过那时候忙着其他的事情,就没有仔细看。

朱元璋看了一眼朱标,也没理会,他的公务太多,基本从早到晚都没有什么时间可以浪费。

终于朱标找到了亲军都尉府记载的东西,至正二十二年,明玉珍受刘桢等人拥立称帝。国号大夏,以恢复汉族王朝的统治为号召,建元天统,都重庆。

明玉珍立妻彭氏为皇后,子明升为太子。建立了大夏政权。

疆域最盛时,东至夷陵,西至云南中庆,南至播州,北至兴元,彻底统治了蜀地,其官制设六卿,分属地为八道,颁布历法为先天历,奉弥勒教为国教,并铸铜钱流通。

朱标看着有些皱眉,说实话虽然他们的政局乱了一些,但是百姓过的还不错,已经远离了中原的战乱,加上蜀地的地理环境,确实是一块宝地啊。

朱标看着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如果能尽快拿下就好了,可惜对方并不想投降啊。

也对,宁为鸡头不当风尾,明家好赖也是正经的开国立庙了,自然不愿意到大明来俯首称臣。

只不过蜀地天险难破,人心易破,他们的大夏早就有不少人私底下与大明接触了。

朱元璋处理了一会政务就感觉腰酸了,就起身走到朱标身边看了眼说道:“明夏早就被不行了,他们的官员有不少都已经暗中倒戈了,等今年若是丰收,来年咱就派兵收了蜀地。”

朱标听到后点点头说道:“今年我大明还算风调雨顺,想来明年出征小小的打一场还是可以的,不知父皇打算让谁统军。”

朱元璋双手叉腰,缓缓扭动着身体说道:“汤和吧,咱用他杀鸡儆猴削了他的王位,怎么也得给他复起的机会,这个功劳就给他吧。”

朱标了然的点点头,汤和在此事上做的极为聪明,眼看李善长保不住他,干脆的认下了罪责,尽心尽力的在沿海打击倭寇,没有半点怨言。

王爵之位是不用想了,但是做个国公还是可以的,其他人也不用着急,爵位是必然要递减的,但是也不会太低,勋贵相比其他还是更忠诚于国家的,毕竟他们是铁饭碗,自然要想办法维护。

朱元璋仿佛想到什么看着儿子说道:“咱打算你大婚那天封你那几个年长的弟弟为王,也算让他们沾沾你的喜气。”

朱标笑着点点头,册封皇子为王这是必然的,根本没有必要在他大婚那天册封,这无异就是巩固他的地位。

朱元璋扭着腰说道:“他们的王号也交给你吧,明日你写好了直接送到礼部。”

朱标躬身应诺,这也算是朱元璋在考验他,王号看起来是见小事,但却也足见一个人的胸怀,若是朱标薄情一点,给弟弟封个越、吴、鲁、卫、代这些小国的王爵封号,也说得过去。

不过朱标自然不会那么做,第一就是朱元璋最看重血脉子嗣,那怕最爱的是长子,但其他的也是自己的孩子,哪里就能一点不爱呢。

朱标若是封了小国的封号,朱元璋为了维护长子的威严也会认下,但难免有些不舒服,咱都准备把天下都交给你,你对几个弟弟怎么还能如此小气,

第二就是这么多年了,几个大些的弟弟对朱标事事恭顺,朱标又不少铁石心肠,对自己弟弟也是有些兄弟情分的,自然也不想因为区区封号就跟他们起了间隙。

朱元璋看了自己长子一眼就回去处理公务了,相信自己的儿子不会让他失望。

等忙完后天色也暗了下来,朱标送了朱元璋一段后,就转身回东宫了,走了一半就看见几个守在路旁的小太监冲他行礼后就分头跑去,等朱标回到东宫,里面就已经准备好了膳食。

朱标踏进殿内云锦就捧着温热的手帕给他擦手:“爷是想先用膳还是想去沐浴一下?”

朱标选择了沐浴,全身泡在温暖的热水之中,大双儿温柔的给他的头发上抹着什么东西,朱标闭着眼睛思索起今日的事情。

大小双儿伺候他沐浴完后,朱标用了一点膳食就去文华殿起笔书写起弟弟们的王爵封号了。

老二朱樉晋王,老三朱棡楚王,老四朱棣齐王,剩下的弟弟年纪都有些小,不用急着这次册封了,还有就是这三个正好都已经上过战场,也算有军功。

齐晋楚都是春秋五霸之一的国名,已经是尊贵至极了,剩下的宋已经不太合用了,秦则是有些太过尊贵了,朱标打算留着给自己的长子留着。

毕竟自己儿子恐怕得当很久的太孙,这出去别人一叫也不好听,朱标也算是良心老爹了。

朱标自从自己亲自统过军后就觉得朱允炆这小子实在是弱鸡,大位绝对不能传给他。

如果真的可以朱标自然也想从自己孩子中选择最优秀的一个,但是嫡长子继承制一旦被打破对整个王朝都没有什么好的影响,何况朱标才是这个制度的最大收益人。

朱元璋为什么早早的就开始不断巩固朱标的地位,除了朱标在他心底确实特殊外,就是因为他知道王朝必须要开一个好头才行,否则就像唐朝,自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唐皇室内部的关系就从没有稳固过,

甚至可以说从没有一个王朝的内部关系可以混乱到这个地步,霸弟之媳,qin其庶母,包养男宠,公媳扒灰这些小事不提,还有李隆基替夺权了父亲李旦;李亨夺权父亲李隆基;唐宪宗和宦官联合推翻了父亲唐顺宗;唐穆宗和宦官陈弘志联合杀了父亲唐宪宗。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也到了要谋反的地步。

这些当然不可以全怪在李世民的头上,也不可能因此否认唐太宗的功绩,但是他确实来了一个很不好的头。

就像唐高祖李渊下的那个诅咒一样:“汝杀我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此”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