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抚宋 > 第二百四十四章:归顺

抚宋 第二百四十四章:归顺

作者:枪手1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1:28

第二百四十四章:归顺

马兴负手立在嗣武关的墙头,俯首看着眼前连绵不绝的山脉,心中感慨万千。从前年开始,围绕着这嗣武关,死了多少人啊!

现在,他终于又回到了官兵的手中。

重新占领了嗣武关,其意义,可不仅仅是夏州、石州等地的叛乱被平定,更重要的是,官兵重新握住了进出横山的钥匙。

站在一侧,位置稍微靠后的李度看着前方这个瘦小的身影,满眼都是佩服之色。

眼前这位安抚使,当真是胆气过人,竟然只带了十几名护卫,就随着张云生回到了嗣武关,丝毫不担心自己反悔扣留了他。

“学士,城上风大,寒气重,还是进屋里说话吧!”李度拱手相请。

马兴回头看了他一眼,却是道:“虽然寒风料峭,但却能让人的头脑更加清醒。清醒的头脑能让我们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不致于一时头脑发昏便胡乱行事。李度,你也好,我也好,手中可都是掌着千千万万人的性命,我们的一个错误,你知道要死多少人吗?”

李度脸色微变,躬身道:“李度知罪,李度也愿意领罪!”

马兴叹了一口气,回转身来,两手却在是城垛之上扣了两把雪,在手里团了团,竟是奋力向着城下扔去,看着两个雪团子又碎成了雪屑。

“从内心深处讲,对你们这样的人,我是很愤怒的。为了一己之私,而致万千百姓于不顾,擅起兵戈,无恶不作,李度,不说别的,便是你在绥德所做的事情,砍你十次头,也不为过!”

李度躬身不语,他身周的将官们却是勃然变色,更有沉不住气的,手都已搭上了腰间的刀柄。马兴却是看也不看他们。

“可是啊,为了大局,有时候我却不得不做些我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马兴接着道:“官位日高,这样的事情却也是做得越来越来越多了。普通人可以快意恩仇,而我却不行。”

李度接口道:“学士如此,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走到今日之地步,也不是我李氏最初的想法,只是一步一步,便不由自主了!”

“如无勃勃野心,如果一片忠心,又怎么会走到今日之地步?”马兴冷笑:“李度,你可知道,只要本安抚使一声令下,你即便还有数万大军又如何?即便据有嗣武关又如何?照样败亡无日。”

李度微笑道:“这个末将自然是信的。萧总管麾下,光是骑兵便超过三万,而且尽是党项、吐蕃、回纥之辈,这瀚海对于步卒来说,的确是难以逾越的天险,但对于骑兵而言,却算不了什么。只要他们出现在夏州,嗣武关这边王知军再尽起大军猛攻,以我定难军如今之士气,只怕很快就会溃败。”

马兴的脸色难看了几分。

伸手拖过了城头之上的一捆羽箭,坐了上去。

“你也坐吧!”

李度却是直接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双腿盘着,两手放在膝盖之上。然后回望了身后一眼的众将,挥手道:“你们都下去!”

以张云生为首的人犹豫片刻,终还是转生下了城墙。

“李续是怎么死的?”马兴问道。

“一半是因为败于萧定之手,十数年经营毁于一旦,另一半却是难以忍受羞辱,我大哥英雄一世,可最后却被人当成了一个工具人,不停地驱策不停地逃亡,竟然成为了猫爪之下的那只老鼠。”李度垂首道:“两相交杂,最终病殁于肃州一不知名小镇。”

“是因为李续死了,你才决定受朝廷招安的吗?”

“当然不是!”李度眼中锋芒一闪而过,“是大哥临终前的决定。学士,说句老实话,如果不是大哥的这封信,我已经准备率部投奔辽国去了。”

“投奔辽国?”马兴冷笑:“成了丧家之犬,去了辽国,亦不过供人驱策如猪狗。”

“所以我才一直在犹豫,直到大哥送了信过来。”李度道:“学士,我李氏,与萧定有不共戴天之仇。”

“萧总管击杀叛贼,又替国朝开疆拓土,如今横山党项膺服,吐蕃游骑不再,青塘、河湟尽归国朝,西北道上,兵锋已成,国朝三路伐辽,已经快要成型了!”马兴直视李度:“你说这个是什么意思?”

李度垂下眼睑,道:“学士,萧总管的确是不世良将,虽然是仇人,但李度仍然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不过学士,现在萧总管手中握有的实力,可是远超我李氏当年了。”

“你李氏心怀不轨之心,萧总管却是朝堂顶梁柱忠心耿耿!”

李度微笑着抬起头:“学士说得是,不过想来经历了我李氏事之后,学士肯定有了一些别的想法是不是?兴灵之地,河套之腴,那真是好地方啊!想我李氏当年受命出横山,经营兴灵之地,无人制衡,于是势力日渐强横,这才有了学士所说的野心勃勃。与今日之萧总管何其类似也。不同的是,现在的萧总管的魄力,可是比我们大得多了。”

“接着说!”马兴淡淡地道。

“横山党项俯首,青塘吐蕃败亡。”李度接着道:“眼下萧总管控制下的土地之广阔,已经不下于国朝了。所缺的只不过是人丁而已,假以时日,以当如何呢?所以我想,学士一定需要有一支力量来制衡于萧总管,请恕我直言,此刻,除了我李家,还有谁能替学士做这件事情呢?王知军吗?他可是从萧总管手下出来的。李指挥使吗?他能是萧总管对手?陕西路上,除了这两员大将,您还有拿得出手的将领吗?”

“朝廷一纸调令……”

“学士何苦诳我呢?如果朝廷到了这个时候能一纸调令便将萧定能够调离的话,那我李度便将这颗头颅送了给学士又何妨呢?”李度笑了起来:“下一纸调令容易,但戳破了这层窗户纸,让双方的矛盾公开化,不但是学士不想看到的,也绝不是朝廷想看到的吧?”

马兴沉默了下来,这不仅仅是戳破窗户纸的问题啊!

如果是以前的朝廷,自然是不惧,但现在,大宋当真是风雨飘摇啊!

河北一场大败,把荆王这些年来打下的根基败了一个干干净净,而汴梁现在的形式,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此刻,要是西北再出点什么事,那可真就是塌了天了。

正如李度所言,要是朝廷真的一纸调令给萧定,而萧定却又不奉诏,那朝廷何以自处?萧定接下来又会做些什么?

没有人敢赌的。

“可是你并不是萧定的对手啊!”马兴叹道:“纵观天下,能与萧定对抗的将领,一时之间,还真是难以找出来。”

总不能为了一些有的没的猜忌,便将太尉张超这样的人弄到陕西路上来吧,那这与下调令有又何区别?

“这可说不准!”李度却是昂起了头,道:“如果以我现在手中的力量,我自然远远不是萧定的对手,但我归顺了朝廷,背后就有朝廷作为后盾,兵马,粮草,器械便能源源不绝地通过嗣武关出横山,那鹿死谁手,却是尚未可知呢?”

“而且学士,你需要的只是制衡是吧?从你的内心讲,你当然不希望萧定做出一些什么来?你想要的,只是扼制萧定,让他心有所畏而已。这一点,我李度自信还是能做到游刃有余的。”

“你说得不错!我当然不希望萧定出什么乱子。我还指望着他成为攻辽的一部主力呢!难不成还能指望你吗?”马兴道。“但是正如你所言,权力是需要制衡的。即便是官家,在朝堂之上也还有两府劝谏,不能任意行事,更何况是下头的臣子?而且,这也是为了他萧长卿好!李度,有什么要求,现在你就可以提出来了。”

可能马兴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一次普通的出巡,竟然出人意料的解决掉了一直以来还在困绕着陕西路的李度,更重要的是,顺带着也让一直横亘在心里的那道难题,有了一些化解的可能。

马兴现在就认为萧定心怀不轨吗?

当然不是。

只不过在马兴这样的老官僚看来,官员的构架,就应当是那种叠床架屋彼此制衡才行。这样运行才能平稳,也才安全。没有制衡的权力是很危险的,极易让掌握权力的那些人没有了任何的顾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样的事情,当然是不能见容于马兴这样的官员的。

大宋朝说到底,是一个文人当政的国度,他们设计出了复杂的官员制度,任事制度,彼此之间互相牵制,便是官家,也不能为所欲为。

出了一个李续,已经让他们异常警醒了,现在又出了一个实力更强的萧定,他们怎么能不担心呢?

怎么能重蹈覆辙?

自然要加以控制。

如果河北那边不败得这么惨,那手中能打的牌还是很多的,偏生现在河北一败涂地,这使得萧定的这一路人马,就显得更加的关键了。

陕西路都钤辖!

这是马兴许给李度的新官职。

这个位置,从名义上来说,是管着整个陕西路的所有兵马的。

也就是说,现在的李度,已经从一个反贼,一跃而成为了李澹、王俊等人的上司。

李度将会去延安府的安抚使上任,但他麾下的兵马,却会驻扎在夏州、石州等地,统军的自然是李度的心腹,而这两州的知州,也都会由李度推荐。

“王俊王知军只怕会很恼火!”程圭有些担心:“这一年多来,他的部下与李度的部下交锋颇多,双方结仇极深,便是李澹都指挥使,心中只怕也不会太舒服!学士,这一下子陕西路的兵马其实分成了几股势力,当真有事,只怕难以形成合力。”

“李澹的性子淡泊,是个不爱争权的,但此人却又忠心耿耿,是个能让人放心的将领。”马兴笑道:“所以他与李度相处当是没有问题的,在大事之上,他是很清醒的。而李度,现在没有别的路可走,他真想乱来的话,萧定回军,便可轻易灭了他。他知道自己的作用在哪里。至于王俊吗?”

马兴哈哈一笑:“我准备让他去河北!现在河北的边将要么被辽人给弄死了,要么被崔昂给弄死了,凋零的厉害,王俊出身河北,让他回去也算是衣锦还乡,我想他必然是愿意的。”

“如果学士去任安抚使,他就更愿意了!”程圭笑道。

“也许是回京去当御史中丞!”马兴道。

“这不可能的!”程圭却是摇头道:“夏治言不会让您回京的。”

“还是那句话,尽人事,听天命!”马兴道:“回到延安府之后,再做最后一件事吧,请萧定回来好好地谈一谈!”

程圭一惊:“那萧定肯回来吗?”

“我要走了,他就不来送送我吗?”马兴微笑道:“如果是以前,他不见得会回来,但现在李度归顺了,又任了陕西路都钤辖一职,萧定必然是会回来的。”

“如果他肯回来与学士一叙,那的确是一件好事,至少证明,这位大权在握的萧总管,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什么非分之想。想想也是,他的父亲是国朝重臣,他的兄弟现在也是前程远大,他有什么理由胡来呢?”

马兴淡淡一笑:“如果一个人真有了非份之想,这些都不会成为他的羁绊!你不记得汉高祖的分我一杯羹的故事了吗?”

“说起来萧定在河北的时候,也就只是表现出了战场之上的勇武,但纵观他到了西北之后,竟然连治政、安抚四夷也是智计百出,此人,当真是大才!”程圭叹道:“特别是那些安抚夷人的手段,我觉得国朝完全是可以借鉴的。”

“那是萧崇文的手笔!”马兴道:“萧家两兄弟,一文一武,都是不世出的人才,如果能将他们拘住为国朝做事……”

“如果让他们兄弟一内一外,一文一武,学士就不担心了吗?”程圭笑道:“真要如此,那就当真无人可制了!我想这也是官家把萧崇文远远地弄到黔州去的原因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