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抚宋 > 第一百六十四章:高卧庐中听风雨

抚宋 第一百六十四章:高卧庐中听风雨

作者:枪手1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1:28

第一百六十四章:高卧庐中听风雨

“这一杯酒,我们要敬英勇奋战,敢为人先的定武军将士。”上首的崔昂满脸春风,举杯大声道。

哗啦一声,大厅之中,十数名定武军都监以上的军官在陶大勇的带领之下都站了起来,双手捧杯。

“这一战,历时两月,定武军一直冲锋在前,最后又扼守归义城,屡次挫败辽军进攻。来,大勇,满饮此杯。”

陶大勇谦恭地躬身道:“这一切都是官家的英明,是枢相的大力支持,陶大勇不过一身蛮力耳,功在官家,功在枢相。”

“过谦了,过谦了!”崔昂大笑:“是你的功劳,就是你的功劳,谁敢抢你的功劳,崔某人第一个就不放过他,来来来,诸位,今日大勇归来,你们可得与我陪好了,不得怠慢!瑾儿,给诸位倒酒,倒酒!”

安抚使府管勾机宜文字崔瑾大笑着提壶而出,“诸位,陶指挥使这一回去了汴梁,你们想要再灌他的酒,可就难了,说不定再过些年,陶指挥使就能飞黄腾达,位列横班,到时候你们只怕也不敢灌他的酒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你们还等些什么呢?”

崔瑾自然是欢喜的,因为这一次的战事,他是步步高升,作为安抚使府管勾机宜文字,不管是那里打了胜仗,他都是能沾上边的,更何况陶大勇扼守归义城,所有的后勤补给更是他崔瑾亲历亲为,现在的他,是堂堂的五品朝官,已经跨过了皇宋官员们最为艰难的一步。

如果不是父亲带着他到了河北路,如果不是这几个月来河北路面对辽人所取得的赫赫战功,怎么可能升官如此之快?

陶大勇瞬间便被人淹没了。

有真心祝福的,有心存嫉妒的,有存心结交的,有想要看笑话的。总之,当天定武军自陶大勇以下,最终,都是被抬回军营的。

定武军终于从归义城撤了下来,接替他们防守归义城的,是来自京城汴梁的捧日军与天武军的联合部队,总共五千人,由捧日军提挥使赵正统领。

陶大勇带领着不到两千人的定武军,自归义城,一路行军到了大名府,在这里,接受了安抚使崔昂的检阅和犒赏之后,接下来,他们就要奔赴汴梁,将正式被整编为上四军中的一员了。

这意味着他们将会有更高的待遇,更便捷的上升通道,也意味着战争,将从此远离他们,安逸的日子就在眼前了。

与安抚使府这边的热闹不同的是,大名府的府衙这里,却是一片安静,这一场庆功宴、践行宴,作为大名知府的夏诫并没有去参加,只是派了府里的判官去凑了一个趣。

既然知府这么个态度,那大名府的判官自然也是心里有数,人到了,点个卯,敬上一杯酒,便以公务繁忙告退了。

此刻的夏诫,却正带着徐宏徐长生,泛舟河上,悠闲垂钓。

“学士,其实应当去喝上一杯的,哪怕只露上一面。”徐宏看着聚集会神垂钓的夏诫,叹道:“这样,显得有些气量狭小了。”

夏诫翻了一个白眼看了一眼徐宏,敢说他气量狭小的,也就是徐宏有这个胆子了。

“你以为我是眼红崔昂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在官家面前大大地露了脸,因而心中不愤所以不去参加这场宴会的吗?”

徐宏嘿嘿一笑,他还真是这样认为的。

夏诫知大名府,又兼任着整个河北路的转运使,本来位高权重,早先,荆王在这里,夏诫争不过这位,接下来崔昂来了,夏诫本来是可以争一争的,但崔昂不顾一切地发动了这场战争,又让夏诫退避三舍。

现在看起来崔昂是成功了,夏诫眼红,也是人之常情。

夏诫哈的笑了一声,看着河上的浮标骤然沉了下去,他猛力一扯钓线,一尾鱼儿摇头摆尾地被折上了半空,悠悠荡荡地飘向徐宏,徐宏一伸手拉住了钓线,将鱼儿取了下来,放进鱼篓子里。

也不上饵子了,夏诫居然就将空荡荡的鱼钩再一次抛进了河里,然后将鱼竿压在了盘着的双腿之下,伸手从一边拿过了个酒葫芦,抿了一口,道:“说心里不嫉妒那倒也不尽然,不过啊,也就是那么一点点的失落啊。长生,有些事情你还不知道呢!”

“不知是什么事?”徐宏讶然问道。

夏诫嘴角向下牵扯,半晌才摇头道:“有个老朋友给我来了信,说到了荆王殿下给定武军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军队的驻防,家属所需要的房屋,土地以及一切物资。”

徐宏叹了一口气,缩起了脖子,却是不做声了。

“荆王殿下这是把汴梁也当做战场了啊!只知勇猛向前,却不知战略后退。”夏诫道:“陶大勇也是荆王殿下一力扶持的部队啊!”

徐宏点头道:“而且陶大勇与萧定不同,此人,只怕更容易成为荆王殿下的死忠。”

“所以,我与此人走这么近干什么呢?”夏诫笑道:“崔昂这个人啊,只怕也是错误地判断了局势,现在我愈是表现出与此人不知,将来,我便愈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荆王殿下真的没有机会吗?”徐宏悠悠地道:“我一直认为,如果荆王殿下上位,您会更得到重用,毕竟您与他在河北路上合作多年,彼此了解,而荆王殿下也异常信任您。”

夏诫默然半晌:“这样当然是最好的。荆王殿下性豪爽,直接,锐意进取,小心思少,如果他能上位,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其实日子要更好过一些。可是呢,正是因为这些性子,他才不可能成功啊。”

“所以,您一直想与荆王殿下保持距离!”徐宏低声道。

夏诫哼了一声,道:“我们的官家在钓鱼呢!他在看荆王殿下到底还能折腾些什么,到底还有多少人支持荆王,等到时机一到,就会一网打尽。”

“那可是他的儿子,而且是一个有能耐的儿子。”徐宏惊道:“荆王比起楚王,可要强出不少。”

“不到真不行了的时候,咱们这位官家不会考虑接班人的问题的。”夏诫呵呵笑道:“官家这个性子,哪里能容忍有人分薄他的权力?相公们倒也罢了,毕竟这些人上或者下,就在官家一念之间,可一旦立了东宫,岂是他想撤就撤的?”

“那倒是!”徐宏道。“如此说来,明日陶大勇出发,我们这边也不去送一下吗?”

夏诫想了想道:“你去一下吧,不管怎么说,这个人在河北路拼了这么多年,添为大名府知府,我也得表示一下感谢。同时替我送他四个字。”

“哪四个字?”

“激流勇退!”夏诫看着河中的浮标,猛然一提鱼竿,没有饵的鱼钩之上,竟然也钓上来了一条鱼。

徐宏瞪大眼睛看着这条鱼儿,几次在他面前晃过,都没有想起来将鱼儿捞住。

“瞧,一个什么也没有的鱼钩子,也有上钩的,正所谓,愿者上钩啊!”夏诫自己将鱼儿取了下来,扔进了鱼篓子里。

“陶大勇奋战了半辈子,眼下正是花团锦簇的时候,这四个字,只怕眼下他是听不进去的。”徐宏摇头道:“这个时候去跟他说这句话,没得讨人厌,让人烦。”

“尽人事,听天命!”夏诫道:“陶大勇好歹也在河北路上这么多年,愿不愿意听,让他自己作决断,但要是不说,将来有一天,我怕我会后悔。”

徐宏点了点头。

这是一员战功赫赫的猛将,但相对来说,却是一个势力单薄对于政争没有多少认识的将领,从相对简单的河北路,一下子到了漩涡中心的汴梁,被死死地牵制进了残酷的政争当中,只怕最先倒霉的就是他这样的人。

“是啊,陶大勇与萧定不同啊!”提到了萧定,徐宏却又是笑了起来:“不过这位,现在也变了许多,不像在河北路这么老实了。也是一个生事的主儿了。看这一次陕西路上发生的事,明显就是萧定先斩后奏,马兴在后面着急补锅。”

“那是因为以前有荆王压制着他!”夏诫摇头道:“而且他那个弟弟,更不是一个省油的灯,收复横山党项,建立党项蕃兵队伍,奇袭盐州,这些怎么看都不像是萧定的手脚,依我看,多半是他这个弟弟萧诚的谋算。”

“一个十六岁的娃娃?”徐长生有些不信。

“我跟你嘴里的这个娃娃谈过,嘿嘿,十六岁!”夏诫话锋一转,道:“不过呢,太优秀了不免会让老天爷也嫉妒的,他要是能活下来,将来一定会成为这个国家的中流砥柱。”

徐宏大为惊讶,他从来没有在夏诫的嘴里,听到过如此高的评价。就算是萧定,在他的嘴里,也不过得了一句世所罕见的猛将而已。

在皇宋,称赞别人一句猛将,有时候,可不见得就是称赞。

“陕西路不会安生的,河北路也不会安生的。”夏诫提着鱼蒌子站了起来:“咱们就高卧庐中看风雨吧,长生,或者明年,或者后年,我觉得我就可以回汴梁了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