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78章 董部义从的造反【第一章】

第78章 董部义从的造反【第一章】

正如董卓所说,董虎一次吃了个肚儿圆,即便他给人分地、分粮、分牛羊、分钱,他也赚了无数,按照死了一人的牛羊可养一人原则,董虎也可以在河湟谷地残存人丁外,再养二十万人一年,由此可见他究竟赚取了多少,又杀了多少人。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明面上却又只能任由他占有,谁让他之前并不隶属于朝廷军队呢?

金城郡的所有地盘,基本上只有河湟谷地一处,说是朝廷的地盘,事实上是羌人的地盘,仅以金城郡治所允吾城的地理位置就可见一二,允吾城在老鸦峡东侧,生生堵在河湟谷地的出口处。

允吾城生生堵在河湟谷地的出口处,而金城郡产粮最多的地方就是河湟谷地,若河湟谷真的是朝廷的地盘,治所理所当然的会在董虎正在营建的西平城,而不是如同防御要塞似的堵在河湟谷地的出口。

河湟谷地是羌人的地盘,董虎帮助朝廷平乱的名义是“董部”义从,董部是参狼谷羌部,去除掉朝廷平乱一事,河湟谷地的动荡实质上还是董部与烧当羌两部的争霸,是两大羌部的争霸。

两大羌部争霸,土地、牛羊、粮食……谁获胜,谁就是河湟羌的王,谁就占有一切。

说起来不可思议,朝廷怎么可能任由董虎说分地就分地,可这就是现实。早在汉宣帝击败先零羌时,就曾在河湟谷地屯田,到了王莽时,更是把无数罪犯送入谷地,可他们都失败了,小些的叛乱就算了,仅每隔十来年就爆发一次大规模叛乱,每次叛乱即便打压下去,也会持续动荡数年,就这样的地方,如何屯田?如何养民、治理?

久而久之,朝廷也不管了,你们爱咋整咋整,只要给朝廷交三十或五十税一的田税,朝廷才不管田地是谁的,也管不了!

朝廷不会过问董虎给百姓分地,只要缴纳些粮食就行,原则上也不应该在乎他抢了多少牛羊、粮食,可这人有些贱,若董虎不跟着朝廷混事,仅仅只是一个高原羌部与河湟羌各部争霸,即便把所有人全砍了脑袋,全抢了,朝廷连搭理都不会,可若跟在朝廷屁股后面,就会有人认为朝廷应该获得所有,由朝廷来分配,给不给董虎一根骨头……那就看心情了。

不仅朝廷有这心思,董卓同样也有,关键是董虎并不能算是董卓的手下,而是独立的存在,若是在临洮,即便董虎有个参狼谷,董卓都可以强行压制,可现在不同了,董虎已经成了河湟谷地的事实王,就不可能再因些许小利太过得罪。

几十万人的大战,即便他人心下有什么不满,那也不敢抢夺他“合理合法”所得财富。

董卓前来是制止董虎继续杀戮的,见河湟谷地渐渐平静,他也就不再多言,两人反而成了对驴友,竟闲的皮疼跑到青海游山玩水,还去了一趟西海万帐部,观看数万男女幼军骑放羊牧马。

当年汉武帝培养好马时,不仅在山丹马场放养无数好马,在青海也有放养,但青海海拔高些,战马的心肺更加强大,耐力、负重更好,可当董卓看到数万半大娃娃,甚至还有些十一二的女娃骑马奔驰,董虎大脑袋就挨了好几下。

董卓最看不惯董虎每每养一群毫无用处的娃娃,尤其是没人要的女娃,只要见到,一准恼火敲打他大脑袋。

两个驴友在外闲逛了一个多月,董卓也算见识了浑小子在各部族的威望,所到之处,没有哪个敢不小心弓着身子的,甭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都得小心着,而这在董卓眼里,这就是威望。

两人在外闲逛游玩,却不知道榆中城发生了大事,数万董部义从扣住了平乱大军右司马周慎、从事皇甫郦,差点引发了一场叛乱。

双方发生冲突的原因很简单,还是因为粮食辎重的事情。

朝廷平乱大军被困狄道时,董虎领千骑偷袭了阎行的辎重大营,继而击败了困住狄道的过万叛军,替朝廷解了围,可朝廷并没有这么多钱粮辎重。

西北地贫,百姓家中多多少少都养些牛羊,阎行杀到狄道城外时,本身自带一些牛羊,又抢了狄道周边村寨的牛羊,辎重大营的牛羊也多些,而这就成了董部义从的粮食辎重,在董虎领五千骑奔袭河湟谷地后,朝廷以“一石粮兑换一头羊”买下了董部义从十三万头牛羊。

一头一百斤的羊可以产出六十斤净肉,一人最少要吃两斤肉,一头羊可以吃一个月,董部义从、朝廷兵马合计四万人,十三万头羊可以支撑大军三个月,有三个月,长安的粮食就算爬也爬到地方了,所以在皇甫嵩用“两千顷”田地做保后,董瑁、三丫也就答应了。

董虎领五千骑离开榆中时是六月初,七月中董虎与烧当羌决战,八月份基本上结束了战争,牛羊不是粮食,牛羊在下了羔后,按照牛羊的原有数量,就算长安至今没有送粮,也还可以支撑一两个月,可当河湟羌人跑到榆中下哭诉后,皇甫嵩就又把军中一些牛羊给了那些哭诉羌人食用。

原本还可以支撑一两个月的牛羊没了,朝廷的粮食至今也没送来,五月份种的豆子、高粱又被朝廷军卒割了个干净,数万董部义从又成了数月前的第三、第四大队那般后娘养的……

任谁说都不好使,三万大军把数千朝廷兵马困了个死死,不仅把自己好不容易种出的黄豆、高粱抢了回来,更是逼着周慎、皇甫郦还他们的牛羊,不还粮食,就是不放人!

三万董部义从占据着榆中、勇士城,把数千朝廷兵马困了个死死,朝廷不还牛羊,他们就饿着,三万董部义从就是不愿意给他们粮食吃。

人可以饿一天两天,哪能三五天不吃不喝?

也不知谁是平乱大军,谁是叛军了,原本是董部义从跟着朝廷打韩遂、边章等人,现在反了过来,皇甫嵩带着韩遂、边章等人把榆中、勇士城围了个死死,城外十万羌人把三万董部义从围了个死死。

董旻在城外都快把嗓子喊破了,又连续大喊了好几声,也没见一个人出来搭话的……

“唉……”

董旻是真的没招了,打马来到阴沉着脸的皇甫嵩面前,苦笑叹息。

“将军,这都两日了,若再不给他们粮食或牛羊……周将军、皇甫从事和数千将士可怎么办?”

韩遂向皇甫嵩抱拳道:“扣押朝廷将勇等若于谋反作乱,将军若不下令攻打,只会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

董瑁看向只有些兵卒的城头,叹气道:“虎娃自临洮前来时只有五千兵卒,一千男人骑卒,两千女人,两千佣兵,若再加上第三、第四大队在狄道招募的两千乞儿、百姓,那就是七千。”

“虎娃绕道积石山奔袭河湟谷地时,带走了五千骑,包括了最开始的三千骑,也就是说……城内顶多只有我临洮三千乡勇佣兵,而城内却有三万兵卒。”

董瑁看了眼或皱眉或阴沉着脸的众人,又一次看向城头,虽远了些,看不清样貌,但他知道城头上都是哪些人。

“三万卒,一千狄道百姓,两万六千羌人,哪怕头上真的烙了字,可现在是朝廷大军来了啊……”

“韩遂,韩文约,韩太守……”

“你是西凉名士,在羌民中威望颇高,何不上前晓以大义,兴许就能说服了城内两万六千羌人,又何须攻打?”

韩遂阴沉着脸,若能三言两语说服了城内人投降,又哪里需要十万人围城?

所有人不开口,董瑁轻声叹息。

“万事逃不过一个‘理’字,董部义从是吃了十三万头牛羊中的大部分,可那是他们应该吃的,且不言那些牛羊本就是他们的斩获,成了朝廷兵马的一部分后,朝廷不给一文钱饷银,难道连一口吃的也不给吗?”

“且不言答应的五千弓箭至今也没给,这里栽种的粮食总是他们种的吧?”

“他们在金城眼皮子底下种地,韩太守不会连这也看不到吧?”

董瑁叹气一声。

“汉民也好,羌民也罢,若不占着个理,又如何可服众?”

“牛羊是他们的,十三万头牛羊够三万董部义从撑上半年的,地里粮食虽不多,却也能撑上两个月,牛羊加上地里的粮食,足以让三万董部义从支撑八个月,可现在才多久?”

“三个月!才过了三个月,你们就让他们饿肚子……”

“饿肚子也不是不能饿着,都是穷光蛋时,大家一起饿肚子就是了,可你们偏偏只让他们饿肚子!”

董瑁转头看向韩遂、边章、李文侯、孟都,看向各郡造反转正的羌人大小头领,不屑一顾。

“知道吗,若是虎娃在这里,虎娃会巴不得你们攻打董部义从。”

“灭了河湟谷地一些反贼老弱,又如何比的弄死了你们更让人畅快?”

一干羌人面色狂变,董瑁却看向中常侍郭胜,向神色怪异的宦官微笑开口。

“大西北民风彪悍,乡野汉子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村寨与村寨为了丁点小事,相互殴斗死人也再正常不过了,若河湟谷羌民与陇西郡羌民,或是武威郡、汉阳郡、安定郡、北地郡羌民殴斗,那也算正常。”

“有时候就是如此,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朝廷再如何,那也管不到一家兄弟打架不是?”

“郭公以为呢?”

郭胜看了眼面色大变的几十个羌民首领,又看向一脸阴沉的韩遂,苦笑叹气。

“还真是,若真是两兄弟打架,他人还真不好插手了。”

韩遂冷哼道:“他人是不好插手两兄弟打架,可若十万董部持刃进入临近州郡,又岂是兄弟相斗?”

董瑁点了点头,拍了拍胯下骡马脖颈,像是为他人让开道路似的。

“若韩太守觉得董部义从造反了,可以率领十万羌众攻打,董某绝不阻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