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77章 朝廷留下的尾巴【第三章】

第77章 朝廷留下的尾巴【第三章】

自七月初九迷桑欲救援烧当老王,主动求战兵败后,双方几乎日日交战,在山林、沟壑、河谷、高原、沼泽,每一处都是追逐厮杀场,杀的两千里外的高原白马羌都心惊胆战。

八月初三,白马羌老王幼子白雅提着迷阔头颅寻到董虎后,血腥的残杀方才渐渐平息,烧当羌自此除名,董虎在其族地设两个万帐部,西海万帐部、赐支河万帐部

白马羌是高原大部,不仅与参狼谷临近,从某种意义上,董虎也是白马羌的娃,老王的儿子白雅前来,董虎也只能收手,各散落小族纷纷遣使,成为董部名下一员。

临洮南面参狼谷太过狭小,无论如何折腾都不可能养活万骑的,顶多设一千帐部,只能将之并入赐支河万帐部,但临羌塞以西、以南就不同了,若非烧当羌总想着造反,若向西、向南高原发展,是可以成为万骑的万帐大部的。

西海万帐部可以向西、向南发展,赐支河万帐部则控制大小榆谷以及向东、向更加南部高原深入,也可以发展成万帐大部,

万帐大部必须要拥兵过万,董虎在杀入河湟谷地后,手下幼军骑就有四五万,成年人心思多,不宜放在外面,这些四五万幼军就成了他手下西海万帐部、赐支河万帐部的嫡系帐兵,名下数万烧当羌奴隶全部成为他们的奴从,再加上西、南数千里的无数小部族,极短时间内就取代了烧当羌,若非四五万幼军骑年龄小了些,仅两个万帐部就是比烧当羌还要强大的部族。

两个万帐部是董虎的嫡系本部,他一时间没办法亲自前往,只能让大丫任赐支河万帐部长使、刘弃领轻骑佐之,二丫任西海万帐部长使,董重领重甲骑佐之。

第一梯队三万配字军分置在大小榆谷,第二梯队十万人留在西宁谷地,第三、第四、第五残存的一二十万则安置在安夷、洛都、破羌、允吾等地……

董虎不是朝廷官吏,但他自认为河湟谷地都是羌人地盘,虽然是朝廷设立的金城塞,实质上与参狼谷一般,是外族飞地,他本能的就把这里当做是自个抢来的地盘,所有田地全扒拉在自个怀里,先给手底下人分地再说。

甭管是谁,四十五万人被迫的也好,诚心跟着他混事的也罢,反正是跟着他与烧当羌干仗的,只要不死,每个人都发十头羊、十石粮食、三百钱,由各自的大中小队长领着牛羊、粮食自行离开,由董虎嫡系担任的各营帅为他们分配田地。

一两个月里,究竟死了多少人?董虎也不知道,但他知道,抢了的牛羊、粮食足够四五十万人分配二十、三十头羊和粮食的。

四五十万人,一人二三十头羊、十石粮食,仅此就是个天文数字,除此外还有搜刮的无数铜钱。

亲眼看着自己的牛羊、粮食、银钱被人拉走,董虎的心脏如同被人划拉道口子似的,所以他也不愿意待在了辎重大营,而是跑到自己修建半拉子的西宁城,与三四千兄弟一同修建自己的城池,他却不知道自己给朝廷造成多大麻烦,或许知道,他也不会搭理吧?

自七月决战迷桑身死后,被堵在小峡的烧当老王不得不与北宫伯玉一般,领三千残部逃回金城塞,但两人不久后被韩遂斩下头颅,韩遂也提着两人头颅彻底投降了朝廷。

数十万混战,原本还藏在山林的羌人,在双方杀红眼了后,无数人惊恐逃离河湟谷,每日都有成群结队羌人逃到榆中城下哭声震天。

每一日都有无数人携儿带女逃亡,不是逃亡武威郡,就是逃亡陇西郡或跑到榆中城下哭声震天,至于金城塞叛军大营……那是绝对不敢去的,河湟谷中的小疯子可还在发疯呢!

榆中城短短一个月接收了数万人,韩遂一干人把北宫伯玉、烧当老王砍杀了后,也带着数万人跑到榆中城下哭声震天……

咋整吧?

消息传回雒阳、长安,争吵了十余日也没太好的法子,出兵强压董虎低头?董虎可是与朝廷一伙的,若朝廷在羌乱初平时就翻脸不认人,以后谁还出兵帮助朝廷?况且朝廷大佬又不是看不出河湟谷大乱后的好处。

河湟谷地彼此血拼的都是羌人,死的越多对大汉朝稳定越是有利,而且人又不是朝廷兵马杀的,就算背负恶名也是董虎。

朝廷大佬们又不是大傻瓜,就算有些清流弹劾,那也是想要事后借残杀而打压抬头的董虎,而不是双方正血拼的时候,这点朝堂大佬还是分得清的。

朝廷出兵打压是不可能的,就算贪婪的宦官们也不会做这种蠢事,可整个大西北羌人全哭嚎震天呢,为了西北安定,朝廷又不能不干预,可谁合适呢?

董卓。

只能董卓出马!

董卓拿着河东太守任职令以及朝廷旨意后,带着千骑一路杀入河湟谷,不过等他们来到董虎正在新建的“西宁城”时,战火已经渐渐平息。

董卓领着千骑日夜进入河湟谷地,自黄河、湟水交汇处时,他就察觉到了不同,丈量田地的,休整屋舍的人无数,当然了,也有不少哭诉的,都是些藏在山上的人,在看到有功将士分田、发放牛羊、粮食、银钱后,他们也想获得一些,关键是,有功将士……哪怕只是个吃奶的有功将士,那也没人愿意把田地分给他们。

自踏入湟水后,一路都是这般祥和情景,原本还有些恼火的董卓,心下也平和了许多,但在小峡见到前来迎接的浑小子时,用着马鞭就是照着他大脑袋一通“梆梆”敲。

“哼!”

董卓跟过段颎、张奂两个狠人混过事,对董虎的暴烈并不反感,若说生气,那也是没能亲自指挥数十万人马厮杀,气他没告诉自己一声便千里迂回杀入河湟谷地。

“虎娃,你闹腾的狠了些!”

“榆中城哭声震天!”

“狄道城哭声震天!”

“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北地郡……到处都是弹劾你,都要砍你脑袋!”

“你说吧,咋整?”

看着黑着脸的董卓,董虎顿时有些不解他的态度了……

“叔父。”

董虎凑近了董卓,放低了些声音。

“咱虎娃把脏活做完了,朝廷不应该是敲打咱几下,让咱继续种田、放羊吗?”

董卓心下叹息,抬手敲打了两下,叹气一声。

“咱爷们都知道那些羌人是什么尿性,私下里,咱就抢他娘地、杀他娘地,咱都只会叫好,谁让他们造反的呢?”

“可这只是咱爷们私下里,朝廷那里不成啊?那帮混蛋逃出河湟谷地,各郡羌人都是人心惶惶,朝廷能怎么办?只能让那该死的韩遂做金城郡太守。”

董卓边走向小峡临时城寨,边敲打董虎脑袋。

“那韩遂做金城郡太守,皇甫嵩做护羌校尉,知道这是什么吗?朝廷不仅是安抚各郡不安的羌人,也是在敲打你小子!”

“还有,你把一些人吓跑了,他们是需要地方耕种、放羊的,所以……佣兵、董部义从都得从榆中、勇士城滚蛋,只能你自己安置!”

董虎皱眉道:“自榆中千里迂回奔袭叛军后方时,咱虎娃就有被朝廷敲打的觉悟,佣兵、董部义从由侄儿安置也没问题,可……可那些羌人聚集在一起终究是不妥的。”

董卓点头道:“是不妥,可哪里妥当呢?没地方安置啊!”

董虎挠头道:“虎娃觉得……西北各郡羌人太多了,若要安稳些,只有良善汉民多一些,羌人少一些,大西北才能安稳,不若将他们迁入中原之地,自中原迁良善汉民充边……”

“梆梆。”

董卓一瞪眼。

“净说屁话,中原汉民哪里说愿意充边的?”

董卓又是一叹。

“虽咱不喜那皇甫嵩,却也知道他是可以安稳住羌人的,也还算是不错,再加上你任金城郡西部都尉,有你个小疯子在他们背后,想来那帮羌人也不敢轻易反叛。”

董虎一愣。

“西部都尉?是龙耆城那个西部都尉吗?可那里已经被烧当羌毁了啊?”

董卓气哼一声道:“你不是已经在建那个西宁城吗?自己爱咋整咋整,那韩遂老儿还敢招惹你不成?”

说着,董卓又叹息一声。

“朝廷旨意下来了,咱不久就要前往河东任太守,本想着将你小子一起带着,现在看来是不成了……”

董卓从武了二三十年,能够看出董虎与手下大将的差别。

“哦对了,瑁儿要随咱一同前往河东郡,咱也要带走几人。”

董虎笑道:“叔父若愿意,整个佣兵都拿去才好呢,虎娃也不用出钱出粮出地养他们了。”

董卓忍不住又敲了董虎脑袋一下,笑骂道:“咱攒了一辈子的田地、钱粮,你小子只短短一年,比咱一辈子攒的还多,咱听说,朝堂上为了这事没少争吵,原本应该还给你的十三万石粮食,估计也不会给了你。”

董虎一愣,又是不置可否笑了笑。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朝廷不给咱,咱虎娃就收了校尉大人家的田地。”

“哈哈……”

董卓不由仰天大笑,这些时间里,他可是在皇甫嵩手底下憋屈死了,听了董虎话语也不由畅快大笑。

“不错不错……”

“哈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