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406章 抢了大汉朝一个国库

三国之西凉兵王 第406章 抢了大汉朝一个国库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9:24

第406章 抢了大汉朝一个国库

刚刚击败十余万贼人,虽然俘虏了大部分,还是有一些逃了没影,但他们已经影响不了大局,识相的老实的投降,否则就会被董虎毫不留情砍了脑袋,但不管怎么说,短时间内肯定会有一段混乱时期,大丫他们前来冀县也需要一些兵卒护卫。

董虎很想进行一场科举,但他还是忍住了考试选拔一些官吏,在这个时代,精英一准是世家子弟,寒门士子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即便是蔡邕的得意弟子阮瑀也有诸多不足,需要更多历练,余者就更不要说了,一旦科举考试,整个凉州十郡肯定都是世家子弟的天下,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结果。

数百乞儿兄弟大多都已经成年,只不过他们并未离开河湟谷地,资历虽然浅了些,却也在河湟谷地内也治理了数年百姓,充任各县县令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还有军中各营“左右副将、左右副队”参谋性质的将领,他们也都是从事文职工作,不是监督军中律法、奖赏事宜,就是督管屯田、辎重事情,都是从文职,转而成为各郡、县官吏也没有问题。

董部义从是一支二十万人集团军,背后更是有百万人丁的支持,仅雁门关以北就有超过五十万百姓,河湟谷地内也有五十万人,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整理出河西四郡、汉阳郡、陇西郡人丁,董虎也能大致估算出来,六郡人丁绝对不会超过五十万,可能连四十万人丁也没有,如此之少人丁分布在六七十个县,每个县才七八千人,而平城任何一个聚集地军寨都超过万人,马邑、间城、平城与河湟谷地的西宁、安民城都是依照十万人设立的城池,让一个管理万人的人来管理方圆百里且只有七八千人的县城,即便有什么不妥也不会有太大的纰漏,退一步来说,就算有了纰漏,有数万大军镇场子,又能惹出多大的乱子呢?

有军队镇场子,即便有些纰漏也不会太大,但肯定会面临很多这样那样的麻烦,毕竟军事化管理模式较为单一,想要治理诸多油滑的各大家族就要困难些,不用深究也知道一群年轻县令会面临怎么的麻烦。

有些困难是必须要面临的,不仅一些年轻官吏要咬牙迎难而上,将领们同样要面临大时代来临时的诸多艰难抉择。

董虎带着五千兵卒离开了狄道,各营将领则带着“俘虏”们向着四面八方散去,他们需要将十余万人送入一个个破坏了的县城,需要在各县镇守一段时间,直至民心彻底安定,各县走上正轨……

凉州不是没有铜钱,凉州易乱,大汉朝在凉州大地上不知花费了多少钱财,招募兵卒需要铜钱,安抚易乱的羌人需要铜钱,虽然这些钱财会通过赋税形式逐渐流出凉州,但凉州是个造反频繁且间隔时间较短的地方,铜钱流失甚至比不上流入速度,但世面上流通的铜钱还是很少。

易乱的凉州是个无底洞,大汉朝明明投入了无数铜钱,可市面上铜钱还是很少,铜钱不会无缘无故消失,这些钱财最终流到了哪里?

凉州各大家族,易于造反的各羌寨、汉民村寨头领,凉州的铜钱要么在掌握大量土地的各大家族手里,要么在造反的头领手里。

若是以往,凉州的各个县城没有被人攻破,各大家族的铜钱也还在各大家族手里,可自耿鄙身死后,整个凉州再也没了一寸土地不是反贼的天下。

都是反贼,十余万人偏偏与董虎选择了一战定输赢,在董虎一举击败了所有人后,除了躲入狄道的那些家伙保住了抢掠的钱财外,剩下的全都成了战利品,董部义从连死人破旧衣物都要扒了个精光,又怎么可能允许俘虏身上藏着铜镚?

董虎对各级将领较为严格,也迫使着低级军官约束兵卒较严厉些,兵卒搜刮到铜镚也要老老实实上交,而这是一笔让人咂舌的巨额财富。

初时没注意到凉州其实“不穷”的事实,因为他从小就一直面临“贫穷”问题,直至来到冀县后,看到阮瑀送来的缴获铜钱“四十七万万四千八百六十四万钱”数字时,这才惊愕的发现自己是错的如此离谱,好像整个世界都颠倒了过来。

若算上董小乙、董骨在河西四郡的斩获,总数就超过六十万万钱,若再算上平城、晋阳府库里的钱财,董虎手里已经有了一百万万钱,一下子竟然成了大富豪的感觉。

一百万万钱,几乎等若与大汉朝一年的赋税!

董虎大喜,什么这事那事的,看到自己有钱了,立即开始计算着给兵卒发放军饷事情,一名汉兵不算上其他耗费,仅单纯的军饷,一年需要八千钱,二十万兵卒需要十六万万钱,一百万万钱可以为兵卒发放五六年兵响,而且并不是所有兵卒都需要支付兵响比如太原郡的五万屯田兵,他们就不需要兵响,除非走上战场。

雁门关以北兵卒不同,雁门关以北兵卒,包括仇水谷地乌丸义从部在内,囊括了宣府镇、大同镇、偏头关、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除了隶属于幽州的的辽东镇、蓟州镇以及今岁杀入凉州夺回了河西四镇所属的甘肃镇外,雁门关以北兵卒占据了“九边重镇”的六个重镇,除此外,漠北将军董赤、姑衍山将军刘弃、漠南将军华雄各领兵马占据着漠南漠北草原,将魁头四兄弟压缩在北燕山。

雁门关以北兵卒已经成了另一个九边重镇戍边兵卒,这些兵马已经没有法子调动,他们至此只会为了中原边境安危而存在的兵卒,以“中原”存在,而不是以“大汉朝”而存在,董虎更愿意这些边军从此以后不以任何中原王朝而存在,而是以“中原”免遭异族侵入而存在的特殊群体,尽管这些有些理想与想当然,需要一代代灌输这种“异端”理念,但他愿意去尝试。

“九边重镇”兵卒是戍边军卒,无论天下如何动乱,都不应因为中原混乱而放弃对羌胡的压制,这些兵卒不应该因中原更换而出现较大变故,是常年戍边正兵,雁门关以北兵卒与杀入凉州的兵卒也不一样,与太原郡屯田兵卒更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

杀入凉州兵卒是平乱兵卒,凉州平静了下来后,只需要保持较少兵卒维持治安即可,若非大汉朝发生了变故,大部分兵卒要么解散掉,要么转而成为屯田邬堡,成为准军事性质的民兵,重要性比“九边重镇”兵卒差了一个等级呢,而太原郡屯田兵则是纯粹的屯田邬堡,战时征募这些准军事民兵上战场时才会给予兵响。

若要给兵卒发放兵响,肯定是首先给雁门关以北的“九边重镇”数万兵卒发放,其次是平定凉州有功将勇,至于五万太原郡屯田兵卒……没有抽调上战场的准军事化民兵自然也不会发放兵响。

在董虎的印象中,凉州一直都是穷的掉渣,可他又哪里想到这一次会抢了六十万万钱,当大丫、三丫带着一干妇孺来到冀县后,看到一间间库房摆放的金饼子、铜钱时,也是傻眼了,她们也没有想到会从十余万人手里抢了这么多铜钱!

“夫君,咱们真的有这么多钱吗?”

大丫还是有些做梦的感觉,董虎一阵挠头,他也难以相信自己抢了这么多钱财,算上廉县铜矿山、平城府库、晋阳府库铜钱,他手里就有了一百万万钱,虽说在唐宋两朝眼里也算不得什么,可这是标准的大汉朝一年的赋税啊……

“说多吧……其实也不是很多,汉安帝永初年用了十四年平定羌乱,花费两百四十万万钱,汉顺帝永和末年用了七年平定羌乱,用了八十万万钱,段颎时候耗费了五十四万万钱。”

“这些钱都是用于凉州平乱,虽然大半钱财用在了兵器、粮食辎重上,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于支付征募兵卒的兵响的,兵卒在凉州征战,兵卒的响钱十之**也都流入了凉州境内,而咱抢的这些铜钱,是整个凉州民间积攒了几百年的钱财,若这么想,六十万万钱也不算多,咱若抢了中原任何一个州的钱财,肯定是数倍、十倍这些的。”

苦娃不懂这些,只有小公主年岁的阿结也很单纯,对铜钱也没有多少认知,但三丫却不一样,听了他这么说,连连点头。

“大兄若抢了中原,肯定会抢很多钱财!”

董虎一阵苦笑,六十万万钱可是整个凉州的铜钱,没了这些钱财,金银流又如何转动?

雁门关以北都算是草原,草原人的经济活动很少,只需要保证盐铁交易即可,其余的并不需要太多经济活动,但随着耕种汉民的增多,肯定也需要一些铜钱的,只不过那里实行的是战时经济,经济活动被极大的限制住了,可他并不想也让凉州也实行战时经济,如此就需要一些金银流参与各种交易,可现在所有铜钱都被他扒拉到了府库里。

董虎考虑许久……

“大丫,你还记得咱当年造的纸钱吧?”

大丫一愣,过了好一会才想起他曾经制造的纸钱,不由点头,但还是一脸的疑惑不解。

“记得。”

“夫君你……你不会真的想给兵卒发放纸钱吧?这会出大乱子的!你可不能这么胡来!”

听了她话语,董虎又是一阵挠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