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126章 国运相争【第一章】

三国之西凉兵王 第126章 国运相争【第一章】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9:24

第126章 国运相争【第一章】

曹操的个头不高,与其他人春风满面相比,有些阴郁、消沉的他并不显眼,董虎却相信,任何一个后世人见到他,都会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戎马一生,一手创建了曹魏江山的枭雄。

看着沉默不语的曹操,自来到这个世界,董虎无数次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否在这个时代存活下去,不知道面对电视里的英雄豪杰们时,又该是怎么样的心情……

看着毫不起眼,甚至有些颓废的曹操,过了好一会,叹息一声,向曹操郑重抱拳一礼。

“虎娃尚还年幼,读书也是一知半解,若是言语不敬,还望兄长莫怪虎娃张狂!”

曹操愣了下,抱拳还了一礼,又苦笑一声。

“董大使说的没错,黄巾贼只是群被人蛊惑的农夫,随着时间,朝廷肯定会逐渐扭转颓势。”

曹操只是随口应和了句,“打人事件”对他的打击太大,想要埋怨、愤恨谁都找不到对象,心下满满苦涩,却又说不出口。

当日王允扔竹简打的郭胜满头鲜血,曹操出口大骂,所有人都以为是曹操激愤之下动手打的人,包括郭胜也以为是曹操动的手,对他尤为愤恨、恼怒,在皇帝面前狠狠说曹操比董虎还要不知稳重、持重。

曹操戎马一生,自是极为喜爱统兵征战的,好不容易可以募兵统领数千精锐,就因一时算计……

曹操算计的很清楚,打人的竹简是王允的,只要他人看到打人的竹简,肯定就知道了打人者是谁,于公,斥责阉党祸国,他曹操是大大的为国为民的清正大臣;于私,他替王允挡住灾祸,人品自是没的说。

可他又哪里算计到袁绍竟偷偷把竹简带出了皇宫,本来算计好好的,竟成了不是屎也是屎,曹操不想背负打人罪责都不成。

打人就打人吧,背黑锅就背黑锅好了,可王允又先于曹操一步投案自首……

御史没了,骑都尉没了,成了大将军府掾,被袁绍拉入大将军府时,重要的职司已被他人瓜分完了,他也成了可有可无的人,偏偏他还不得不进入大将军府任一闲职,要不然他这辈子都甭想再出仕任职,而且也只有通过何进、何皇后的门路,才能避免整个家族被内廷宦官打压。

怨恨郭胜?

怨恨王允、袁绍?

曹操心下怨恨、憋屈无数,偏偏却没法子开口与人说。

郭胜可不理会曹操郁不郁闷,若不是何皇后求情,吃了这么大亏的他绝不会轻易放手,见董虎颇为亲近曹操,郭胜唯恐费了牛九二虎寻来的兵马便宜了别人,忙拉着董虎手臂。

“来来……”

……

“诸位大人一同宴饮……”

……

郭胜很是不愿意让董虎与他人接触,拉着他进入一辆豪华马车,身边除了大丫收养的四个养子外,九副将皆在一名小宦官带领下前往新驻地。

驻地在雒阳城西十里的上林苑,是这段时间朝廷招募兵卒的驻所,招募兵卒前往了颍川,这里的营地也空了,正适合当做万人董部义从的临时驻地。

万卒入京,皇帝刘宏对他显得极为郑重,特意在德阳殿安排了宴席,三公和诸位大臣都在。

初次见到消瘦的能被一阵风吹走的皇帝,董虎也吓了一跳,这与他在电视中见到过的刘宏有很大的不同。

皇帝刘宏好像很不喜欢董虎身上的破烂、风尘,一见面就问他何时出兵的问题,董虎在大殿中显得很是恭敬,再次把几阳亭外话语说了一遍,紧接着就是三公和一些大臣问话,问题大差不差都是担忧贼人太大,担忧被困在长社的皇甫嵩、朱儁等人出事……

皇帝、大臣们的问题都差不了多少,董虎也很恭恭敬敬一一回答,看着众臣默默点头的样子,像是对他的恭敬还算很是满意。

头戴凤冠,身穿红黑贵装的何皇后显得很是雍容大度,也让董虎忍不住多瞧了几眼。

何皇后一边倾侧着身体为刘宏倒着酒水,一边微笑开口。

“臣妾觉得董小将军话语是有些道理的,此时看着贼人势大,实则势头已经降了下来,有悍勇将士奋勇杀敌,顶多半年就能将贼人平定,陛下还是莫要太过担心。”

刘宏正要点头,一旁的董太后不满冷哼。

“哼!”

“说的都很好听,可每日传来的消息都是坏消息!”

一家三口当堂互怼,堂下一干大臣们全抱腹低头不语。

董太后冷哼不满,看向郭胜下首的董虎,再次不满冷哼。

“哀家最近听了些他人话语,说是董小将军最善奔袭直击贼人巢穴,哀家想听听,贼首聚贼众二十万于巨鹿下曲阳、广宗两城,你一娃娃又如何可破贼?”

众臣不由一阵皱眉不悦,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让董虎卖命,而是因为河北居住的大多都是刘姓宗室,仅冀州一地就有大小诸侯国百十,而南阳、颍川贼人才是对各大世家豪门威胁最大的敌人。

董太后问话,不管态度如何,董虎都不能视而不见,放下竹筷向董太后抱拳。

“回太后。”

“贼人若二十万盘踞一处坚城不出,小将无法短时间内拿下。”

董虎看向一脸不屑的董太后,再次抱拳开口。

“臣在凉州平贼时,一共有三次与敌争斗,一次在狄道城外夜袭贼军辎重大营,一次在榆中城下,一次迂回奔袭贼人后方河湟谷地。”

“除去榆中城下外,董太后也能看臣奔袭敌人所在皆是贼人要命且空虚之地。”

众臣皆默默点头,即便是坐在何皇后身旁的小公主刘妍,小脑袋也不由连连点动,看的董虎心下一阵好笑,一小丫头又懂得个甚?

董虎抱拳道:“兵法言攻敌必救,不是指攻打敌人最强的要害,正如臣三次大战中,狄道城下阎行万五大营,以及金城塞中贼人,若能正面击败贼人,自无不可,无论臣有无足够兵力,强攻两处都会让臣折损更多兵卒,如此要害,即便可攻打也非明智之举。”

“当然了,即便非明智之举,也不能任其做大,也不能置之不理,故而狄道城由皇甫将军领兵万五以挡阎行,故而臣在拿下榆中、勇士两城后,留三万董部义从以挡金城塞贼人,避免贼人或向北进入安定郡,或自汉阳郡绕道陇西郡背后,截断狄道城后路。”

“控制贼人,避免贼人蔓延,避免贼人对大汉朝继续造成损失,稳定后方安定民心,臣以为这些才是当下最紧要的事情。”

董虎继续说道:“黄巾贼宣扬邪门歪道,与百姓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之语,此等言语乃亡国换朝之语,黄巾贼虽弱小不堪一击,然陛下不可轻视之,当以谋篡社稷敌国待之。”

“将黄巾贼以一国待之,今时便是两国相争……臣说此等话语,还请陛下谅解。”

看着皇帝刘宏,以及一些大臣阴沉着脸,董虎也不得不起身郑重抱拳。

“得民心者得天下,黄巾贼也好,或是任何形式的民乱,都应该以一改朝换代大敌待之,正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之言,事涉宗庙社稷大事,都不能轻而视之,都应谨慎待之。”

“两国相争,此乃国运相争,国运相争……相争的是民心所向,何为民心?孟子言:所欲与之聚,所恶勿施。”

“何谓‘所欲与之聚,所恶勿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民心即利心,即与民以利。”

董虎说出这话语后,群臣全都神情凝重,皇帝刘宏也挺直了些身体。

“圣人言之过大,臣以为当从政治、军事、礼教、律法、民生经济等方面进行,如何制定宽待于民的国政,如何礼教于民,如何惩戒不法、与民声张正义,这些不是小臣的事情,小臣只能勉强算是一统兵小将,即便如此,臣心下也觉得没资格当着陛下言及事涉帝**事,但太后相问,臣也只能说几句妄言,还望陛下恕罪。”

刘宏虽混账事情做了不少,但那也与曹操、袁绍少年纨绔世家子所作所为一般无二,这不代表世家子一般的刘宏就什么都不懂,他能分辨出董虎话语里的好坏。

“爱卿但说无妨,即便有些不妥,朕亦不怪罪。”

皇帝开口,董虎沉默片刻……

“国运相争,争的是民心所向,说白了就是攻守之道,军事如此,国朝政治、文教礼法、律令律法、民生经济亦是如此,无非就是大汉朝在各个方面做的更好些,至少要比作乱贼人要好些,有了对比后,贼人就算想蛊惑百姓造反也不能。”

“国运相争,攻守之道,国运先机在哪一方?臣以为,哪一方保持进攻的姿态,国运先机就在哪一方。”

“以此理而论,看起来国运的一方在黄巾贼,因为他们是进攻的一方,而朝廷是被动抵挡的一方。”

董虎说道:“臣说这话语,陛下心下肯定是不舒服的,可陛下也当看到,几十近百万黄巾贼造反,这绝对不是一日两日能够聚起的造反,如此之久也无人警示朝廷,宣扬如此动乱天下妖言异语蛊惑百姓,礼法教民上也肯定是有疏忽、不足的。”

“因种种不足而让我朝在局部处于弱势,但这并不能说明朝廷就真的在国运先机上处于弱势,事实上,大汉朝拥有绝对的优先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