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席卷天下 > 第368章 海沧船

明末之席卷天下 第368章 海沧船

作者:金刀老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0:07

第368章 海沧船

丁毅一听肯定不行,眼下他兵马越来越多,燧发枪造这么慢,是来不及替换的。

鲁密铳现在一个月能造三千,燧发枪居然只有十分之一,太慢了。

他仔细问了有没有提升速度的办法。

按周大虎他们言,一是要找到快速做弹簧的办法,刚刚丁毅带他们去看了,下一步他们可以试着来做,而且弹簧这东西,是易耗品,一旦大面积装备,必须大量的囤结,一旦弹簧坏了,可以随时替换。

丁毅点头称是,这点他还没想到,所以下一步研究方向是像木匠一样,制作规范统一的弹簧,但丁毅和大伙都觉的这个没问题,这是小问题,最多一两个月能解决。

二是丁毅所说的车床,如果能制造车床,就能大量制造燧发枪的枪管。

否则的话,只能用鲁密铳的铳管,但不完全是精钢练制,打发数量少,虽然月产量能上去,但长远来看,还是不好,周大虎的建议是一步到位,用最好的枪管。

这点丁毅也很认同,即要换装,当然一步到位好。

燧发枪的枪管质量必须要好,因为他打发比鲁密铳快,这意味着,你在一场十分钟的战斗中,原本用鲁密铳只需要打十铳可能结束战斗,但用燧发枪,可能会打出十五枪或二十枪。

如果不能提升枪管的质量,那更换枪管会很密集,后勤和工匠都会来不及供应,产生更多的损耗。

三是要加大炼钢的炉子和工人数量,因为燧发枪所用精钢更多,需要大量多次的炼钢,产能和产量还有工人都要增加。

这三点能解决,丁毅大面积装备燧发枪的时间就会到来。

其中第一点不难,个把月估计能解决,第二点也不难丁毅有信心在半年内解决,第三点就不容易,这等于要提升整个工业体系,涉及到挖矿,锻造,熔炼等多方面,还需要大量的人手和熟练工,而丁毅现在就是人手太少,特别是熟练工少,全面提升的话,估计不是一两年能完成的。

丁毅叫随行诸匠头等都记好这些问题,同时让匠作局每月产五十把燧发枪,其余还是先做鲁密铳。

因为丁毅还在卖火炮和火铳,眼下他正常自己用的鲁密铳产量,已经降到每月一千杆。

其余的人手都在造燧发枪和卖到日本的劣质炮铳。

12月中旬,气温骤降,并下起大雪,辽南的温度比历史上冷了好多,旅顺很多刚种的小麦被冬伤,后勤司有人反应,明年夏粮可能会减产,预计最低要减四分之一。

丁毅越加感觉到储粮的必要性。

这段时间除了跑日本的宋飞,要运矿和卖火炮,阮思青也就在登州和皮岛旅顺三地跑跑,不出远海。

旅顺和皮岛都在练兵,建设。

12月底的时候,旅顺船厂出厂第一艘中型战船,四百料海沧船。

这艘船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才造好,而且因为造船用的木头处理时间不够,李织说,这船只能短时间用用,最多三年就要淘汰。

丁毅现在没时间等待木头处理好,所以出厂的船都是快速成型的船

但三年时间也够了。

三年之后又有新船出来,再用三年再换。

十几二十年后,他前期囤的木头就可以用,到时可以造更大而耐用的船。

徐大堡最开始的三艘船里,有一艘就是海沧船,海沧船在风小时机动性好,而福船机动性差,所以一般是用来配合福船的。

但丁毅这新造的海沧船与徐大堡那艘又不一样。

徐大堡的船是明朝造的,基本是考虑到近海作战,上面配了各种乱七八糟的武器和装备,很占地方。

按明军的标配,这种海沧船会有:“喷筒50,烟罐80,火砖50,火箭200,千斤佛朗机4门,碗口铳3个,鲁密铳6,药弩6张,弩箭100,核载105人,最大满员130人。”

内部有各种放置物资的夹层。

丁毅的要求是上面只有炮和铳,长枪和盾由士兵随身带,所以内部构造完全不一样。

新出厂的海沧船被命名为:东江1号,上面各有一门佛朗机在船首和船尾,左右两翼各是12磅青铜炮4门,共8门,24磅炮3门,共6门。

一共是16门炮,全部装备好后,会有50名炮手,30个铳兵,20名枪盾兵。10个水手,核载110人,最大满员150人。

这是丁毅船厂第一艘中型战船,他成功的造成,代表了丁毅的工匠和工人水平已经成熟,可以批量建造这样的战船。

这第一艘是造的慢,按李织所说,以后熟练了,按现在的人手,三个月可造一艘,一年能产四艘,当然,前提是不造其他的船。

这产量对丁毅来说当然太少。

他问李织,如果想扩大产量,需要什么条件。

李织愣了下,先说,工匠还算可以,工人太少,需要更多的工人。

又说,还要扩大船厂,船坞不够大。

丁毅很快带着人选址,最后决定在长生岛再建一个船厂。

长生岛在后世就有船厂,非常适合造船。

丁毅的地盘里,前两年工匠工人连抢带骗搞来很多,眼下工匠加工人接近五千人。

都是阮思青一路跑商,一路拐来的。

但随着阮思青跑的多,这工匠是越来越少了。

今年还没弄到一千工匠工人,可见以后会更少。

丁毅当下决定,从各种工匠中,选择经验丰富,年纪较大的人,开始上课,专门培养工人学徒。

他们的工资,不再按做多少零件和工作来计算,而是培养多少合格的学徒来计算。

这些人将被送进学校,成为老师。

消息传出去,很多匠头有点意外,怎么咱们工匠也能成先生?

当听到待遇很高,又不用天天干活,每七天上六天课,有好多人心动。

连周大虎的婆娘,赵氏也来报名。

赵氏会识字写字,理论水平挺高,丁毅当然高兴,让她专门教授打造火铳。

赵氏一下子变成赵老师,她自己也开心的要命。

但大部份工匠都把自己的技艺看的很重,想集合各家所长也不是容易的事。

需要丁毅不断的推进,用物质和思想来改变众人的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