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海权时代 > 第一百四十二章 移民(中)

穿越之海权时代 第一百四十二章 移民(中)

作者:半老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2:03

第一百四十二章 移民(中)

穿越之海权时代

移民们似乎明白了什么,难怪每天都能吃上鱼,原来是吃自己的,早知道是吃自己的,就应该跟官府商议一下,降低标准,咱吃点差的只要吃饱就行。

移民们哪里知道,郑氏给他们提供的伙食是最低的伙食标准,在郑氏最不缺的就是鱼。

当然现在的移民们还不知道,等到他们有一天吃鱼吃到吐的时候,就知道大米饭才是最香甜的美食。

冯锡范讲完这些路途上的花费之后,又把给他们发放的衣服、还有移民村为他们准备的房子都一一作了价格。

流民有些会做算数的移民掰着手指认真地算着这些花费,他们发现不包括房子,光是这些生活花费,到下一季庄稼收获之前,他们每个人要付出至少二两银子。

郑氏为移民提供的是三间木屋和一小间厨房加储物间,外加一个二分地的小院子。

这样一栋房子的价格十两银币,这个价格放在大陆的普通城池也能买一个小院子了,很明显官府在房子上是要挣钱的。

移民们一盘算,若是自己家有五口人的话,等到收获的季节至少要还官府二十两银子,这还没算土地的价格呢!

土地一季的产出能有二十两吗?移民们顿时愁眉苦脸,这南蛮子的地界也不好混啊!

移民们窃窃私语,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他们的日子是祸是福,可是既然已经来到了这里,再想回去已经不可能了。

南蛮子的官府怎么安置他们只能听天由命,冯锡范似乎感受到了移民的不安,举着大喇叭大声说道:“乡亲们!是不是担心这还没有开始生活,就欠了这么多钱,大家不要担心,官府不会不考虑百姓的民生问题。

首先本官要强调的是你们的花费远不止这些,而是还更多大的开支,比如耕牛、农具、种子、肥料,这些都是你们的生产成本,这些成本让你们出钱,肯定是难为你们。

那么这些成本怎么解决呢?官府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是你们几家组成一个互助组,比如说张三家买耕牛、李四家买农具......

然后你们几家一起合作,分摊生产成本。其他种子、肥料的成本只能是你们自己承担,这个别人无法替代。

这些成本全部算下来差不多要三十两银子,这些钱指望你们一下子还上,那是不可能的,官府为了照顾你们的生活,特意与银行合作,你们第一季生产的花费将由银行替你们承担。

这笔钱银行将会打包成债务,分摊到五年的时间进行偿还,每年只需还其中的五分之一加上贷款所产生的利息。

银行的贷款利息是年利率百分之十,而且不会利滚利,也就是说贷款十两一年之内只要还十一两就可以。”

移民们听这个姓冯的大官兜来转去,就是不提土地的问题,心中有些着急,一名移民大声问道:“大老爷!你说了这么多,草民等没有土地去哪里种地?”

“问的好!本官之所以没有一开始就说土地问题,是因为你们现在根本就买不起地,只能选择租种官田。

不过本官承诺你们租种的官田随时都能花钱赎买到你们的手里,一亩田的价格二十两银子,官府每人分给你们五亩地。

这就是一百两银子,假如你家有五口人,你们就能种二十五亩地,这些土地的价值就是五百两,这么多钱根本不是你们能够承担的起的。

既然你们问到了关于土地的问题,那本官就在这里为大家解答一下,在我郑氏领地,土地分为私人土地与官地,私人土地只用缴纳官府规定的赋税,赋税总额不会超过收成的两成。

而你们要种的是官地,不但要缴纳两成的赋税,还要再额外缴纳两成的租子,也就是说你们的土地需要承担四成的赋税。”

王富贵一下子瞪大了眼睛,还有这样的好事。在直隶的时候,光是给东家的租子就得交四成,还要负担朝廷的各种赋税。

“大老爷!除了这四成赋税之外,我们还要交别的摊派吗?”

“这位乡亲问的好,官府征收的赋税每年都会提前公示出来,你们庄稼还没有成熟之前就知道了自己该交多少赋税。

如果有哪个收税的官吏敢于私自加收赋税,你们可以到县衙告状,本官管不了,你们还可以到安平王城去告状。”

移民们对于告状这种事只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民告官不管对错,先打民一顿板子,这种奇葩的律法也不知道是哪个缺德玩意想出来的。

在冯锡范这里得到承诺的移民们,次日一早便由官府指定的村正按着名册将人叫走。每个村子一百户人家,大概人口在四五百人左右。

这一批移民拢共分成了两个村子,王富贵跟着村正来到一个已经建好的小村子。整个村子全部是木制建筑,所有村民在村正的组织下进行抓阄分房。

其实房子的大小,格局都是一样的,之所以这样进行分配,还是最大限度地让移民感受到公平。

移民们拿到自己房子的钥匙,顿时快步冲向自己的房子,王富贵也是如此,拉起浑家与孩子一口气冲到自己的院子门前。

小院的院墙用竹篱笆圈起来,围成了一个四四方方的院子,院子大门在中轴线上与堂屋的正门相对。

一条青砖小径将院子一分为二,左边是规划中的菜地,右边是规划中的柴房、杂物间,以及厨房。

进入木房子,里面别有洞天,一进门就是堂屋兼客厅,左右两边的房间被隔成了四间小卧室,这样的四间卧室,足够一家五口共同生活。

王富贵带着浑家与一儿一女进了房子,摸着光秃秃的脑袋,摸摸这摸摸那有些不自信地问道:“屋里的,这院子以后是咱们的了?”

“当家的,你没听大老爷说吗?咱还得还上贷款才是咱的,拿钥匙的时候你不是已经按了手印了。”

一想到刚才按的手印,王富贵心里就是一哆嗦,他与另外一户人家组成了合作社,他出钱买耕牛,那一家出钱买农具。

连同耕牛与房子等所有的开销,王富贵什么都没干就背上了四十两银子的债务,与官府订立的契书要求五年之内还清,一年需要还十二两银子的债务。

这是一笔沉重的债务,一年到头能挣十二两银子吗?王富贵的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

当着浑家与孩子的面,他一个大男人也不敢说出丧气的话,既然来到了这个地方,那就想办法生存下去吧,好死不如赖活着。

王富贵的浑家却不这么想,她觉得这些南蛮子费这么大的劲儿将他们这么些弄过来,可不是为了逼死他们。

将这些人都逼死对他们没有一点儿好处,官府既然计算出一年还十二两银子,那就说明了一年在这里除了活命至少能够挣十二两银子。

一家人还沉浸在有了房子的情绪当中,一阵铜锣声响起,王富贵知道这是村正召集各家当家人出去议事。

村子正中间有一片空地,空地上建有一个凉亭,凉亭后面就是村正办公的村公所,村正不是本村人,而是从屯田兵中调过来的老兵。

这也是对老兵的对口安置,做了村正,每月能够有二两银子的月俸,这个钱直接由县衙的户房负责发放。

移民们很快就聚集在凉亭周围,村正大声说道:“我们村子刚刚成立,现在还没有任何的粮食储备,一切的粮食等生活物资都需要县衙调拨。

县衙每天会给各家各户按照人口发放生活物资,各家各户凭借户贴到凉亭这里领取自家第二天的食物。

各家只要听到铜锣声,一定要尽快赶过来领取,误了时辰,你们就只能饿上一天,都听明白了没有。”

移民们纷纷点头应是,村正的口音听起来不像是南方人,倒是有些像北方人,后来移民们与村正熟悉之后,才知道村正确实是北方人,是随着鲁王南下的山东兵。

村正说完就开始配合着县衙的衙役发放给各家各户的食物,今天发放的食物是按照五口之家的标准进行发放:两条二斤多大的海鱼、二两糙米、一小包酱菜和一小袋食盐。

至于蔬菜这种不容易长途运输的,而且季节性极强的食物根本不在食谱当中,不过在移民当中,尤其是女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会藏着一些蔬菜的种子,这是华夏百姓根植在骨子里的危机意识。

王富贵拎着发放的食物回到家中,浑家已经拿着一根一头削尖的木棍,努力地清理着院子里的那一小片菜地,菜地除了杂草之外还会有一些可以食用的山野菜,这些野菜在灾荒年的时候,就是百姓的救命粮。

女人小心地将这些挖出来的山野菜收集起来,准备在今天晚上煮一锅野菜汤,王富贵看着只穿着亵裤在菜地里忙活的浑家,赶紧将人叫起来说道:“屋里的,官府给发吃食了!”

女人回头一看当家的手里拎着两条用草绳穿着的大鱼,咧着嘴笑了,露出了满嘴参差不齐的黄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