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海权时代 > 第一百三十四章 教育问题

穿越之海权时代 第一百三十四章 教育问题

作者:半老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2:03

第一百三十四章 教育问题

穿越之海权时代

张煌言无法回答郑经的问题,儒家最大的问题就是漂亮话说一大堆,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他很想说那就让工匠也造大船,可是他知道这样说会被延平王笑掉大牙。

若是能够造的出来,看到西夷的大舰还会如此震撼吗?可能对于华夏工匠来说,他们能够将这艘船拆解一遍,然后照猫画虎的模仿出一艘来。

然而船为什么要这么造,桅杆为什么要这么立,帆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却是一无所知。

张煌言发现自己每次与延平王辩论,到最后输的那个人一定是自己,延平王总是能够拿出详实的证据将自己的一位说辞都反击回去。

“王上为何如此厌恶儒学?难道儒学就没有可取之处吗?”

郑经一听张煌言问这话,心里就有些烦躁,这种问题就跟后世漂亮国的逻辑差不多。

你们要学习我们的制度。

我们学了啊!

那你们为什么不按着我的规矩来?

我们想走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你不完全按着我的来,你就异端,你就是邪恶的。

我们希望与你们共存。

这个世界只有我们是最正确的,你不守我们的规矩就是错误的。

......

套用到儒家这边也是如此,是一个完整的逻辑闭环。

你们都应该读书。

我们读了啊!

那你们怎么还读那些杂书?

我们希望兼容并蓄,多学一些知识。

你们不学我们,就是旁门左道,就是奇技淫巧。

我们希望所有学问都能共同发展。

你排斥我们,觉得我们无用。

......

若是换了别人这样问,郑经都懒得搭理他,可是面对这个说是华夏脊梁的男人,郑经还是狠不下心。

“苍水先生!寡人从来没有厌恶儒学,也认为儒学对于凝聚华夏人心,保证华夏千年版图不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寡人反对的是儒家搞一言堂,凡是不同于儒学的思想学说,都被你们斥为异端邪说,大肆抹黑。连对天下有着至关重要的实学都能被你们抹黑为奇技淫巧。

你们一直讲君子要有雅量,难道就不能与其他学说并存吗?在寡人看来,儒学有儒学的用处,法家有法家的好处,墨家有墨家的优势。

兼容并蓄才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一味的排斥只会故步自封,终有一天我们会被那些西夷打上门来,我们会被他们踩在脚下,彻底沦为奴隶。”

张煌言能够听得出来,郑经说的这些话是发自肺腑之言,让他不明白的是延平王明显对西夷的敌意比满清还要高。

他当然知道郑经所说的兼容并蓄对于国家来说是好事,可是对于儒生来说,官位名位就那么多,多一个人来竞争,儒生就少一个。

事关儒生权力名位,儒生怎能不拼命阻挡,即使是张煌言也不能免俗,当有人动了这块集体的利益,他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维护集体的利益。

“王上!不是臣没有雅量,就算臣支持也挡不住天下读书人的反对,一旦天下的读书人都知道王上推动的是从读书人口中夺食的政策,王上反攻大陆之时必然会受到层层阻力。

所有的士绅都会站在王上的对立面,这将会给王上的大业带来巨大的困难啊!”

谷銆

“反对吧!寡人不怕,既然满清能够将刀狠狠地挥下去,寡人也一样能,这些士绅要么改变,要么毁灭,正好能够将大明的基础社会推到重新规划,将国家的权力影响到每一个百姓。”

“王上!满清是杀了很多人,可是满清并没有动士绅的根本,士绅虽然剃发易服,但是依然是乡村的根基。

有功名的读书人,满清依然没有向他们征发赋役,科举依然考的是四书五经,八股文章。

读书人明白,让他们剃发易服是让他们听话,该给他们的好处一样都不会少,这才是满清能坐稳中原的真正原因啊!”

郑经一愣,随即释然,怪不得后人说只有祖龙与太祖才能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称号,其他人无论是谁都配不上呢。

祖龙一天下,郡县制影响华夏两千年,到现在也依然是沿用着祖龙的基本制度,而太祖则是打破了皇权不下乡的藩篱,彻底的清除了士绅、宗族、官吏对百姓的盘剥。

想到这里,郑经哈哈大笑:“他们想要反对,想要当老爷,那寡人就砸碎他们,让他们彻底的成为过街的老鼠。

用不当官威胁寡人吗?他们不当,寡人就自己培养,明太祖的办法太落伍了,竟然做强迫他们当官这种好事。

他们可以选择不当我郑氏之官,敢于闹事者,寡人的大军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张煌言心中一片冰凉,他在郑氏的时间越久,就越是能够感受到郑氏拥有无限的潜力。郑氏现在并不缺地,需要土地南洋有的是,唯一制约郑氏发展的是人口,是汉人百姓。

一旦郑氏两府之地的免费教育全面推开,人才一定会不断涌现出来,以张煌言的阅历绝对不会相信那些读不起书的百姓中没有适合读书的种子。

士绅子弟多出人才,那是因为士绅有培养子弟的条件。张煌言若是从后世而来就会知道一个词叫做‘阶层固化’,随着社会的发展,阶层固化就会越来越严重,穷人越来越难出头。

对于无法改变的事实,张煌言虽然心中同情儒生,认为儒生的务虚是能够通过引导变得务实的,但是张煌言知道推进全民教育是一个国家走向强盛的必由之路。

华夏百姓自古就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任何一个有能力的家族都会全力支持子弟读书,只不过在官本位的思想下,读书的目的在华夏发生了扭曲。

嘴里喊着读书明理,心里却想着荣华富贵,高官厚禄。要想改变百姓对读书的看法,不再一心读书就是为了当官,就必须要扩展读书的应用。

“王上!自古读书人为了都是高官厚禄,所有人都读书,难道所有人都去当官吗?那些读了书不能当官的人,他们会不会心存不满?”

“苍水先生!即使不推行全民教育,读书人都能当官吗?全民教育是为了开启民智,使得百姓不再愚昧无知。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让我华夏子弟多学一些其他知识的原因,即使当不了官,也能凭借学堂里学到的知识,谋求一份足以养家糊口的职业。

数术学得好的可以继续深造,研究更高深的数术,就算不能继续研究下去,也能去找一份账房的职业,养家糊口不是问题。

格物学得好的可以继续深造,研究天地之间一切运行的规律,破解宇宙的奥秘,就算不能继续研究下去,也可以进入工厂做一名技术员,说不定哪一天就能研究出一项可以改变人类发展的技术。

其他的科目也是一样,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些基础知识的筛选,选出各行各业需要的人才,并不是只有当官这一条路。

总之,我们不能总是认为只有当官才最有出息,在承天府一个工匠若是做到超级大匠,他享受的待遇比工官还要高。

超级大匠虽然不是官,却享受官员的待遇,这样的待遇难道还不能吸引年轻人投身于实学之中吗?”

张煌言没想到郑经现在就已经将工匠的地位拔的如此之高,将工匠地位拔高那就意味着未来工匠代表的实学必然会在郑氏的地位会水涨船高,未来儒生的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工匠所代表的的实学。

实学的成绩是看得见摸的着的,而儒学却是虚幻的,将来儒学不进行改变,必然会被实学所取代。

张煌言此刻的心是无比慌乱的,他很想恳求延平王能够给儒学一条生路,可是他却知道延平王没有做错,是儒学自己太不争气,在自己最强大的时候,竟然能够被关外一个蛮夷部落掀翻。

怀着这样沮丧的心情,跟着郑经来到了崖州,工官衙门下属的工匠正在安远河上指挥着招募来的苗黎劳工筑坝修建水车,这些水车提供的动力将会带动纺织机械运转。

如今的崖州城外的安远河边就是一座大工地,除了在建的棉纺工厂之外,还有一座大型的商品交易市场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

一旦建成之后,崖州将成为华夏对外贸易的窗口,所有的国家只要是缴纳了入关关税,都可以到崖州进行交易。

当然华夏商人也可以将货物运到旧港、爪哇等地区交易,华夏商圈之内的贸易可以自由流通,只要照章纳税,官府不会横加干涉。

由于距离的原因,郑经等一行人抵达崖州的时候,从满剌加起航的第三舰队还没有到达崖州,趁着这个难得的闲暇时间,郑经带着老婆孩子,好好地崖州的沙滩上享受了一回天伦之乐。

快两岁的闺女,在崖州洁白的沙滩上来回撒欢,玩儿的不亦乐乎。唐婉儿腿脚不便利,只能看着郑经与闺女还有锦瑟在沙滩上疯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