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海权时代 > 第一百三十三章 教育之争

穿越之海权时代 第一百三十三章 教育之争

作者:半老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2:03

第一百三十三章 教育之争

穿越之海权时代

永历二十年四月,郑经再次收到林凤的奏报,约翰牛携带着郑经所要求的机械、图纸与人员已经抵达满剌加,林凤询问这些人与机械要怎么办?

郑经一边安排快船去满剌加要求林凤将这些东西全部送到崖州,一边准备出发前往琼州去见一见这些约翰牛的东西。

尤其是那个大牛的牛顿,郑经很想见识一下活的牛顿是个什么样子的,为此他决定带上方以智,两个东西方最聪明的人坐在一起会发生怎样的碰撞。

这一次去琼州,来回用不了多长时间,而且也不是打仗,郑经决定将老婆孩子一起带上,就当陪着老婆孩子一起度个假。

后世的崖州那可是热门的旅游胜地,号称天涯海角,自己却一次都没有去过,这一世倒是去过好几次。

然而现在的崖州穷的叮当响,又是琼州府降雨最少的地方,人口又少,最繁华的地方是最近几年在郑氏手中发展起来的莺歌海盐场。

对于这种出行,郑氏文臣的内心是非常抵触的,在他们的眼里,延平王就应该老老实实待在王宫中,其他的事情由他们代劳就好。

文臣们认为延平王的出行必然要配备保护力量,这些军队出行难道不要花钱吗?

如此劳民伤财的行为,是文臣深恶痛绝的,至于内心中是不是这么想,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不过这些文臣却不敢反对,原因是延平王从继位以来,从来没有对王室乱花过一文钱,甚至都没有要求过为王宫选秀。

就连有大臣提议王宫应该使用宦官,都被延平王一口回绝。延平王到现在只有一位王妃,连侧妃都没有。

这样节俭的延平王,他们有什么资格指责,更何况如今郑氏最挣钱的行业都是在延平王的手里搞起来的,延平王若是想要捞钱,以延平王的手段,有多少钱都能捞进延平王的私人口袋里。

这些文官即使心中再不满也不敢反对郑经的出行,毕竟无论是军权还是财权都掌握在郑经的手中。

安排好承天府的政事,政务由六官负责,军事海军由林陛主持,陆军由刘国轩主持,有军政方面难以处置的问题,也可以派快船将奏疏送到琼州府。

四月下旬,郑经带着老婆孩子和锦瑟,一家四口登上一艘一号福船,在洪暄率领的十艘夹板船的护卫下,带着一千侍卫亲军,赶往琼州府。

五月初,郑经便抵达了海口港,在海口港与张煌言汇合之后,二人一起绕道航行,半个月后抵达了崖州。

在海路上,郑经与张煌言畅谈琼州府发展的问题,张煌言提出了几大困难制约了琼州府的发展。

第一:琼州府孤悬海外不能与各个陆地接壤,物资的交流与人员的往来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导致琼州府人才匮乏。

第二:琼州府地处偏僻之地,人口稀少,难以对现有的土地进行有效的利用。

第三:汉人与土人的关系不融洽,导致长期以来,汉人所代表的官府与土人所代表的峒寨都是矛盾重重。

第四:琼州府缺乏工业基础,不能有效地利用琼州府得天独厚的条件。

张煌言总结的几条都是琼州府遇到的现实问题,琼州府地处热带地区,一年之间并无寒暑,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生活。

然而由于远离中原核心地带,任何统治者都不愿意发展这个地方,不愿意对这里进行大的投入。

因为统治者逻辑里,边疆就是随时可以打烂的地方,治理的再好,一旦入侵者打过来,第一时间就成了敌人的地盘。

治理的越好,就越是给敌人做嫁衣,傻子才干这种资敌的蠢事。

因此任何朝代,边疆都是贫苦的代名词,历数各个时代都是如此,不是边疆不能发展起来,而是统治者没有发展的动力。

郑经却不同,他想的是御敌于国门之外,除了华夏的核心领土之外,他会在外围设立一系列的藩属国。

郑经不会要求这些小国为宗主国做什么,只要这些小国能够在外敌入侵时能够充当缓冲地带就好。

琼州府在郑经看来是核心领土,是绝对不能被任何敌对国家打上陆地的领土,当然要认真开发利用起来。

对于张煌言所提的四条困难,郑经也给出了他的解答,首先第一条关于人才的问题,承天府也同样遭遇这样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问题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想要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就要立足于培养自己的人才。解决教育的公平,就是打开困境的钥匙。

正好方以智也在船上,也讲起了他在承天府推行义务教育的经验,想要打破士绅对教育的垄断,就必须由官府投资建立公立教育。

谷犕

也就是说要由官府花钱建设学堂,要求所有百姓的子弟都必须进入学堂读书,只有实现全民免费教育,才能扩大受教育的人口基数,从中选拔出更适合社会发展的各个类型的人才。

张煌言顿时头大了,要实现官府全部投资免费教育,一琼州府这样贫苦的地方怎么可能支撑的起来。

郑经看出了张煌言的难处,便笑着说道:“苍水先生,做事总是会有困难的,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去做。

琼州府先做计划,普查整个琼州府的人口结构,大概有多少适龄读书的儿童。然后核算一下琼州府还有多少资金缺口,王府给你补齐。”

一听郑经愿意出手帮忙,张煌言立刻说道:“王上此言当真,王府愿意补贴琼州府的教育?”

“绝对当真,不过王府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能有丝毫的挪用!”

“王上放心,这笔钱谁敢伸手,臣会砍了他的脑袋。”

对于张煌言这种明显错误的说法,郑经没有刻意去纠正,而是转移话题道:“所有的教材都是密之先生编纂,正好密之先生这段时间在琼州,你们琼州趁着密之先生在琼州这个难得的机会,请密之先生对琼州的教师队伍进行培训。

要知道教育搞得好不好,教师队伍质量高不高那才是关键。更何况新式教材,原本的那些读书人再没有经过培训之前,并不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

张煌言对郑经教师质量要高这句话颇为认同,不然为何会有名师出高徒这句话。却对读书人不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却非常的不满,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连当个西席的资格都没有了。

“读书人为何胜任不了教师这个职业?王上对读书人的偏见太深了。”

“非是寡人对读书人有偏见,实在是密之先生编的这套教材,一般的读书人根本就看不懂。”

张煌言把目光看向方以智,带着询问的目光问道:“前辈!不知这教材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何一般读书人看不懂。”

方以智捋着花白的胡须笑道:“王上说的不错,整个教材,除了国文课之外,其他的几门课如数术、格物、炼金等科目,读书人不经过培训,跟看天书一样。”

“前辈!官府花费这么的钱粮,让学子学习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岂不是在浪费百姓的民脂民膏吗?”

“玄著觉得这些学问没用?”

“晚辈并没有这么说这些学问没用,不过要分清主次,官府还是应该主要抓好四书五经,只有学好这些经史子集,才能为国家提供大量的人才。

至于其他的学问应该交由那些愿意学的学子去自学,比如前辈这样,这些东西大事无补,不该浪费太多的财力去做这些无用之功。”

郑经最头痛的就是张煌言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君子,他们是真的信奉这些儒家经典,能够真正的做到舍生取义。

与其他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的文明相比,华夏几千年经历了多少苦难还能屹立于天下,正是有千千万万个张煌言的支撑,他们身上那种宝贵的坚持,能够闪耀整个历史的天空。

可是放到现实中,这样的人最固执,很难回头。比如张煌言已经来到琼州好几年的时间,除了由王府主导的昌化与莺歌海,整个琼州的变化不大。

张煌言最大的缺点那就是保守,如果说郑经是改革派,那张煌言一定是保守派。对于这样一个在道德上毫无瑕疵之人,郑经真的不希望将他冷藏。

“苍水先生!你有没有想过我郑氏是靠着什么战胜了红毛夷,又是靠着什么拿下了琼州府,而敌人却不敢向我郑氏进行反击?”

“当然是我郑氏船坚炮利,满清拙于水师,只能望洋兴叹!”张煌言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

“那先生有没有想过这些舰船是怎么来的,读四书五经就能读出来吗?”

“造船自有工匠效劳,何来用读书人?”

“工匠造船没有问题,那为何我大明的造船技术会落后于西夷,以至于现在我郑氏想要对抗西夷还要学习西夷的造船技术。

而我们的工匠大都是大字不识几个文盲,他们并不懂什么叫做浮力、什么叫做长宽比,什么叫做阻力,完全是凭借着经验造船。

苍水先生也见过去年我们缴获的那艘大船,寡人告诉你,这样的大舰在红毛夷的家乡有好几十艘。

而我们连这样一艘大舰都对付不了,完全是用人命去填,直到大船上弹尽粮绝才逼得红毛夷将领投降,我们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啊!

我们若是再不努力追赶,有一天西夷就会驾驶着比这船还要大几倍的大船打到我们的家门口,到那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