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海权时代 > 第一百一十一章 西南风起

穿越之海权时代 第一百一十一章 西南风起

作者:半老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2:03

第一百一十一章 西南风起

穿越之海权时代

何斌的话正是郑经想说的话,听完何斌的话,郑经微笑道:“何先生!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这正是寡人所想的。

寡人正好知道昌化对面的安南有一座大煤矿,煤矿的质量非常之高,而且只要露天就能开采,这是上天恩赐给我郑氏的礼物,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何斌现如今管理工业建设,对矿产资源特别伤心,听说有一座能够露天开采的煤矿,何斌立刻就动了心。

要说承天府也有煤矿,不过以现如今的开采手段,成本太高,并不适合如今开采。

“王上!安南的地盘上我们去开采能行吗,会不会引起战争?”

郑经哈哈大笑:“战争!在海边上,就安南那点儿破烂,咱们能打的他连他妈都认不出来。”

“王上!我们什么时候去开采?”

“不着急,寡人在等陈复莆的消息,要等陈复莆送来与吴三桂谈判的消息。”

何斌是复兴社核心成员,自然是知道延平王所说陈复莆与吴三桂谈判的消息是怎么回事。心里顿时明白延平王这是在下一盘大棋,于是便不再追问煤炭之事。

————————

云南布政使司昆明府翠湖岸边,有一座装饰华丽的宫殿,宫殿最早是大明西平侯沐英修建,经过沐氏历代扩建,在永历年间又被赐给刘文秀当做蜀王府。

吴三桂封平西王移镇云南,永历十四年特意向满清顺治帝请旨“乞沐氏勋庄”,占据五华山永历宫为“平西王府”。

到永历十八年,吴三桂觉得翠湖别业不能体现他的身份地位,又大肆扩建翠湖别业,极尽奢华之能事,柳营一带皆珍馆崇台,花木扶疏,回廊垒石。

在一处临湖的廊檐下,一位五十多岁身穿满清式样大红蟒袍的老人,光着头,露着刮得铮亮的头皮,脑后吊着一根小拇指粗细的花白小辫儿。老人正坐在廊檐下垂钓。身后站着两名端着托盘的丫鬟,托盘上放着消暑的瓜果、酒水,随时等候老人的享用。

廊檐下清风徐徐,老人胸前花白的胡须随着清风微微摆动,一双眼睛半闭着,似乎随时都有睡着的可能。

就算如此,站在老人身后的两个丫鬟,却站在老人的身后一动不敢动,就像被施了定身法一般。

正在这时,湖中的浮子猛地向下一沉,老人双目睁圆,精光四射。一把提起鱼竿,一尾金色的鲤鱼被从湖中提起。

老人哈哈大笑,一把抓住钓起的鲤鱼,从鱼钩上取下丢进湖中,再次在鱼钩上挂上鱼饵准备将鱼钩甩进湖水中。

这时候,一位文士打扮的中年从廊庑之外走过来,伏在老人耳边低语了几句。老人点点头道:“你去见见,既然能做主的来了,那就谈谈吧!”

“是!岳父!”

中年转身离去,老人再次半闭着眼睛假寐,似乎刚才压根儿就没有来过人一般。

中年文士出了翠湖别业,顺着石板路一路前行,在一家名叫‘春晓茶楼’的茶楼前停下脚步,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个茶楼,似乎这个茶楼在昆明府开业的时间不久。

中年文士微微一笑。打开手中的折扇,轻轻扇动,抬脚走进茶楼。茶博士赶紧上前招呼;“客官里边请,您是有约,还是闲坐?”

“有约!”

“那好!客人您请便!”

中年文士抬脚踩着木制的楼梯登上二楼,一眼就看到了靠窗位置坐着一位与自己年龄差不多的读书人。

读书人头上戴着瓜皮帽,身上穿着月白缎子的马褂,面色如玉,唇上留着短髭髯,给你一种端庄大气的感觉。

中年文士也不客气,径直走到读书人的对面坐下,读书人抬手拎起来茶壶给他满了一杯茶轻轻一笑道:“夏兄请!”

“久闻陈复莆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夏兄过奖了,夏兄才是人中龙凤,永华与夏兄相比如同萤火与皓月争辉。”

中年文士名叫夏国相,出生时便已经是天下大乱,一直追随在吴三桂的身边,吴三桂欣赏其才,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成了吴三桂的女婿。

谷蜱

在吴军中夏国相并不受人尊敬,认为他是靠着裙带关系爬上高位。这让夏国相一直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吴军中在支持吴三桂反叛满清的,夏国相便是其中之一。

对于陈永华的吹捧,夏国相明知道不是真话,还是觉得非常的受用。这就是大多数人爱听好话的原因,不是大家听不出真假,而是好听的话听着舒服。

“复莆兄此次前来昆明多盘桓一段时间,夏某为复莆兄做向导,好好游览一番我昆城之美景!”

“多谢夏兄,永华正想着在昆城多待些日子,那就叨扰夏兄了。”

双方在茶楼里不可能去谈论深度的内容,第一次正式见面,不过是为了之后的谈判增加互信。在简短的寒暄之后,夏国相邀请陈永华同游五华山。

五华山乃是昆城第一名山,乃是昆明八景之一,不此时的五华山却并不对普通百姓开放,而是吴三桂的平西王宫所在地。

山上有非常著名的五华寺,传说中建文帝削藩失败曾经逃至五华寺出家为僧,当年还是西平侯的沐春秘密会见了建文帝,具体谈了什么无人知晓。

不过明人张含写了一首《五华台》,诗云:‘五华台上望昆明,净练微茫似掌平。故国欲归归未得,海风山雨一齐生。’

历史的真真假假已经无从考据,不过五华山的名声却与日俱增,陈永华与夏国相约好同游的日期,夏国相便悄然告辞。

陈永华吩咐茶楼老板,备上一份厚礼悄悄送去夏国相的府邸,什么都不用说。

不用说这处茶楼就是天地会在昆明的产业,是专门为与吴三桂进行接触开设,这就是一处对吴三桂公开的据点,据点放在明处能够让吴三桂看到郑氏的诚意。

几日后陈永华应邀与夏国相一起畅游五华山,两人一起在五华寺上完香后,便来到禅寺中的一间禅房,小沙弥送上茶水之后,便将房门带上,轻轻退了出去。

双方分宾主落座之后,陈永华笑道:“这佛门之地倒是一个清净之所,夏兄有心了!”

“复莆兄!非常时期还是小心为妙,岳父如今被小人盯上了,去年的时候朝廷收缴了岳父的平西大将军印信。

逼得岳父修建园林奢靡度日以自污,可是朝廷还是对岳父不放心,一心想将岳父手中的兵权削掉。”

“夏兄!陈某说句实话,遍观史书,无论是哪家坐了天下,首先要做的就是削藩,而且很少有平平安安削藩成功的。

汉有七国之乱,晋有八王之乱,隋唐的兄弟夺嫡究其原因也是主客易位,大明更是因为削藩打出了‘靖难之役’,如今满清上位,你认为满清不会削藩吗?”

陈永华的话算是说到了吴三桂集团的痛处,如今的吴军不是他吴三桂一个人的,永镇西南更代表着吴军上下的权势。

一旦被满清削藩,依靠着吴军这棵大树吃饭的军头,很快就会被吞的连渣渣都不剩,这些军头为了自身的利益,也会架着吴三桂在对抗满清的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

这是一个集团的整体利益,陈永华不过点破了这层窗户纸,吴军上下的有识之士早已看出了这一点。

不然吴三桂也不会冒着被满清抓住把柄的风险与郑氏接触,这种事本来就是心知肚明之事。满清朝廷在不断地试探,吴三桂同样如此。

夏国相叹口气道:“复莆说的是!岳父如今是一忍再忍,只要朝廷不把我军逼到绝境,我们还是不会与朝廷兵戎相见。”

陈永华冷笑道:“夏兄何必自欺欺人,陈某听说满清朝廷已经将贵军的推荐用人之权收回,满清这是在一步步地压缩你们的空间,早晚有一天会将你们拆分安置,到那个时候你们的生死可就由不得你们自己了。”

对于陈永华的说辞,夏国相早有准备,他吴军若真的是忠于满清,在见到陈永华的第一时间就会将陈永华抓起来送到巡抚衙门,交给云南巡抚袁懋功。

双方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只不过谁也不会轻易亮出底牌。夏国相微微一笑道:“复莆兄就不要操心我们与朝廷之间的恩怨了,你们还是多想想一旦朝廷大兵压境,你们怎么应对吧?”

陈永华像是看笑话一般看着夏国相问道:“夏兄这话是认真的吗?”

“怎么?有什么不妥吗?”

“夏兄不会不知道满清连琼州府都丢了吧,就满清那群旱鸭子,在陆地上还能对我郑氏有些压力,真要下了海,我郑氏大军保证全部将其送进海底喂鲨鱼。”

“复莆兄!你们现在在海上是有一些优势,不过夏某可是听说善于海战的施琅一直在上疏朝廷增加水师。

一旦朝廷开始重视水师,你觉得凭借你们那点儿人力物力,如何对付得了朝廷的大军,旗人老爷是旱鸭子,施琅总不是旱鸭子吧?”

说到施琅等郑氏叛逃出去的将领,也是郑氏难言之痛,这些数典忘祖之辈,已经成了郑氏的心腹大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