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海权时代 > 第一百六十六章 巡视(二)

穿越之海权时代 第一百六十六章 巡视(二)

作者:半老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2:03

第一百六十六章 巡视(二)

穿越之海权时代

面对张煌言近乎哀求的问题,郑经有些好笑,儒生有儒生的好处,别的不说,把儒生放在不做实事,专门监督的位置上,只要制度严谨,儒生绝对是很好的监督者。

这就是古人的思想局限性,从来没有想过把盘子做大,只想着在本来就有的盘子里做事,互相挤压本就不多的职位。

只要社会不断的发展,一个国家需要的部门和官员远不是现在的六部九卿所能涵盖,只要盘子够大,官员的数量同样能够做大。

只要盘子够大,各个利益阶层都能照顾到,再配合合理的制度,一个现代互相制衡的国家制度便形成了。

郑经郑重对张煌言说道:“苍水先生!儒学很重要,甚至可以说我华夏文明能够绵延不绝儒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儒学不是万能的,不是所谓的半部《论语》就能治天下,俗话说的好‘闻道有先后,术业专攻’,未来的社会本就是一个更加专业的社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至于你所说的儒生在朝堂和地方上是否还有位置,寡人可以负责任地说,不但有,而且很多位置都必须要儒生担任。

比如教育方面,寡人始终觉得儒生最大的作用是教化,教化万民本就是儒生的责任。单单一个全国的教育部门需要多少的官员,同时如御史台这样的监督机构儒生也完全能够胜任。

儒生最大的毛病不就是不能做事吗?监督部门不需要做事,只需要监督别人做事,这样的职位多好!”

张煌言可没觉得这样的职位是对儒生的照顾,尤其是御史台这样的部门以后肯定是一个得罪人的部门,延平王这是想要儒生成为天下官员的公敌呢!

好在还有一个教育部门安慰,至少掌握教育,天下的官员都会成为儒生的门生,也算对儒生的一种补偿,这样的结果也不是不能接受。

可是他哪里知道,从郑经推行全民教育开始,以后就不会有纯粹的儒生,当一个孩子从小都在学习各种知识,这些知识或多或少都会影响这些学生的判断。

他们不会再认为经学上所说的东西是金科玉律,一旦学生有了怀疑,儒学的神圣性,不可置疑性就会被打破,儒学再想成为统治显学就成了不可能完成之事。

“除了教育与监督部门,其他部门呢?比如吏部、兵部!”

“吏部是选拔天下官员的部门,这个部门异常重要,以后肯定是进行拆分的,选官与考核不能放在同一个部门。

比如以后吏部只负责选官,而对官员考核的部门就不能是吏部,以后的国家部门不能有任何一个权责不明的部门,必须要做到一旦出现问题能够一追到底。

不能出现责任,找不到责任人,大家互相推诿,遇到好处又一拥而上,互相争功。”

张煌言对郑经这种政治理想非常的认同,大明很多时候就是权责不明,互相扯皮,什么事都做不好,这个教训确实要吸取。

“王上所言极是,权责分明是刷新吏治的开始,臣非常赞同王上,大明的教训不可不慎。”

郑经笑道:“一个组织架构合理的国家,权责分明是最基本的要求,比权责分明更重要的是依法办事。

比如苍水先生你的门生犯了事,你是他的上官,正好能够帮助他摆平这件事,你怎么选择?”

张煌言知道郑经问的不是他怎么样,而是大部分官员会怎么选择?不用想,大部分官员肯定选择官官相护,尽量帮助自己的门生故吏摆平祸端,只有这样自己出事的时候,别人才不会落井下石。

“王上!这就是一个千古难题,总结起来就是我们该提倡亲亲相隐,还是大义灭亲!亲亲相隐强调的是孝悌,大义灭亲强调的法与公平。

哪一方都有一些道理,很难做出抉择!”

“这就体现出监督的重要性,任何时候都不能指望人性和道德,人性和道德是最靠不住的,只有合理的制约才能最大的公平。

这就对监督者提出了要求,一旦官员出现问题,连带的监督官员也要受到相应的惩处,不然不能有效震慑不作为者,监督者为了自己的安危也要做好监督。”

张煌言苦笑着问道:“这个监督部门就是御史台以及下属机构吧?”

“不错!御史台将来要在县一级设置反贪腐衙门,县一级监督县一级,府一级监督府一级。哪块出了问题就解决哪一块,不给任何人推诿的机会。”

“王上真是好算计,以后的儒生出门都得挡住脸,不然肯定会被人背后打闷棍。”

郑经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张煌言这是认为自己要将儒生往火坑里推,想到这里不由哈哈大笑:“哈!哈!哈!”

张煌言被郑经笑的莫名其妙,不由问道:“王上何故发笑?”

“寡人笑苍水先生身在局中看不透其中的奥秘!”

“还请王上解惑!”张煌言实在是猜不透郑经的想法,便追问道。

“全民免费教育一开,还有纯粹的儒生吗?所有的孩子都在同一所学堂读书,所学的内容都是一样。

以后选拔官员的方式也会发生改变,至少不会是如今这种只考四书五经的选拔,如今承天府与琼州府的义务教育已经铺开,现在读书的孩子,十年之后就有可能进入我郑氏官场的基层。

他们的升迁之路将会从最底层的小吏做起,一步步升上高位,能不能升上高位运气、人脉能够占据一部分,大部分的基层官吏还是要凭借能力和政绩向上升迁。

苍水先生觉得这些孩子是儒生,还是什么学说的门生?”

张煌言知道如今的学堂孩子所学的东西非常多,学堂的老师都是由方密之亲自主持培养,教育系统自成一系。

就算是他这个地方主官也无权插手教育之事,每年只要将教育经费拨给琼州府的教育公署,如何在学堂展开教育,张煌言无权干涉。

不过学堂教什么张煌言却是清楚的,经学只是其中的一门课,这门课的主要任务是教授孩子认字和写字。

在张煌言看来,孩童学习《三字经》与《百家姓》不过是为了给学习其他学说铺路,毕竟学习其他的数术、格物等科目也是需要有识字的基础的。

从这样的学堂出来的孩子,所思所想都不可能是儒生,当然并不排除有一些学生认同儒家思想,以后会为儒家摇旗呐喊。

大多数孩子都会成为杂家,成为实用主义者,也就是看到哪个行业需要人才,更受人尊敬,他们就会去选择哪个行业。

张煌言瞬间就明白了郑经的意思,延平王这是想把百家糅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旦这学堂铺满整个天下,到时候谁还会在意谁是儒生,谁是匠人之学。

大家都是一个学堂出来的,学的都是一套教材,谁又有资格说自己比别人高人一等呢!这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之计,偏偏还是让人无法反对的阳谋。

“王上!臣明白了,以后可能不会有纯粹的儒生,而所有读书人又都是儒家的弟子,他们的学问里就包含着儒家的学说。”

郑经点点头道:“苍水先生说的不错,融百家之长,铸华夏之辉煌才是我辈华夏子民所承担的责任。

郑经不才,虽然不敢上比圣贤。但是也不敢居于人后,这个天下当由我华夏亿兆黎民共同担起,每一个华夏子民都有责任为华夏的崛起贡献一份力量。

而郑经的责任就是将这些力量凝聚起来,只有我们不断的强大,才不会再次出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样的惨剧,更不会出现如吕宋大屠杀这样的被西夷白皮肆意凌辱的惨痛教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