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明皇太孙 > 442 帝王心思

皇明皇太孙 442 帝王心思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0:59

442 帝王心思

皇明皇太孙正文卷442帝王心思谥号,这本身就很特殊,可谓是对一个人官方的盖棺定论,自然也就不能马虎了。

更何况现在很多的文臣跟打了鸡血一般,也是觉得他们看到了地位提升的机会了。这些士大夫们被忽视太久了,他们早就迫不及待的想要重新取得‘应有的地位’。

暂且不说其他朝代,文臣的地位不一定就是多么高。只是在宋朝这么一个朝代后,文臣们的心气一下子就飙升到了极限。两宋,那可是所谓的士大夫的天堂啊!

虽然元朝看似没有给一些文臣特别高的待遇,但是总体来说也不算差。大明朝到目前为止的话,士大夫的待遇可谓是历朝历代的‘底线’,很多人‘忍受到极限’了。

所以杨靖的谥号,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刑部尚书的谥号了,这也是文官集团的地位和利益。

朝堂上争论不休,虽然很多人想着要‘文正’,这也是文臣谥号当中最好的。起码是在两宋时期,文正这样的一个谥号是无数文臣的梦想。

只是实事求是的来说,杨靖还没有这样的一个资格,这个谥号对他来说太重了。

文臣们对于这件事情更加的在意,而武勋集团看起来都是在冷眼旁观了,这和武勋看起来没有太大的关系了。这件事情,也确实没有什么必要强出头。

更何况有些人想的比较多,觉得皇帝现在这么大张旗鼓的给杨靖谥号,这也是一种信号。

看似是在提升文臣的地位,只是这何尝不是对武勋集团的一种敲打呢。文武平衡、互相制衡,这才是皇帝眼里最理想不过的一个状态了。

而在大明朝,武勋的地位太高了。哪怕很多人也都知道,一个王朝初立,必然也都是武勋的地位比较高。只是现如今的大明,也确实该考虑稍微的压制一下武勋了。

这件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定下来的,估计这一次散朝后,很多人都要对于杨靖的谥号开始更好的准备。

更何况杨靖到底是病故了,这可是六部尚书之一,是文臣的‘顶点’。所以在这个时候,哪怕可能政见不合,但是在这样的时刻也是需要去拜祭一下。

谁让皇帝看起来对于杨靖比较偏爱呢,对于杨靖的成就也算是比较认可了。这样的一个重臣,死后的哀荣也是不能少的。这些个同僚们要是没有任何表示,面子上也是过不去的。

下朝后的朱允煐心情比较复杂,杨靖‘壮年而逝’,这样的一个能臣病故,对于朝廷来说也确实是不小的损失。

慢悠悠的朝着武英殿走去,还没进殿,朱允煐就看出来了一些不寻常,他也稍微加快了一些脚步。

朱允煐迈步进入武英殿,有那么一些好奇的问道,“皇爷爷,你怎么过来了?”

“朝中发生这般事情,咱也是该过来看看。”老朱放下手里的奏章,对朱允煐说道,“咱看了你批的折子,你这是懒散了不少。这些折子,批的也是有些含糊了。”

朱允煐立刻明白老朱的意思,倒不是朱允煐批阅奏章就是糊弄事。只是以前的朱允煐是‘事无巨细’,而现在很多的时候也都是给出一些指导意见就好,而不是直接做出决定。

更何况老朱的性格,那才是真正的事无巨细的代表,控制欲极强的老朱习惯的是将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好,别人只需要执行就好、不需要有太多的想法。

“皇爷爷,咱们这般做可不是什么好事。”朱允煐翻出一份奏章,说道,“你看看,底下的人遇到了事情不敢决策。这奏章一个来回,快一点的也要数天、慢一点的数月,咱做了决策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老朱冷哼一声,说道,“底下的那些人要是这点本事也都没有,那也是浪费朝廷的俸禄。”

朱允煐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老朱的一些想法,一时半会儿也确确实实是很难改变的,确实也不需要改变老朱的想法。

至于朱允煐的心思,实际上也未必就是多么的正确。他稍微的放点权,给了一些‘基层官吏’自主权。很多的事情完全是击中在皇帝手里,甚至是在中枢,也不一定是什么好事情。

该放权还是需要放权的,朝廷需要掌握的是大局。皇帝需要掌控的,也应该是决策性的事情,而不是大事小事全都一把抓,那显然未必是什么好事情。

老朱也不再多说什么,虽然朱允煐看似有点‘懒’,只是老朱也算是认可朱允煐的心思和想法。朱允煐这么做没问题,只是老朱如果是坐在龙椅上,他不会这般就是了。

只要小朱不是在瞎胡闹就好,更何况小朱也是多年历练。对于朝堂的掌控能力,老朱很放心。小朱处置事物的能力,老朱也是相当放心的,根本不需要担心那么多。

“杨靖这也没了,那个暴昭就先用着吧。”老朱开口,说道,“暴昭这人还成,咱记得他在都察院也算做的还成,布衣麻履,以清俭知名。”

朱允煐笑了起来,说道,“这人是清廉,也算是操守让他放心。只是咱的刑部尚书,到底是要办事的人。刑部到底是掌天下刑罚之政令,以赞上正万民。咱还是觉得杨靖更好一些,只是咱现在也管不了生死之事。”

骑驴找马吧,哪怕现在的大明朝朝堂上也算得上是英才济济,可是一个刑部尚书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办好的。这个位置,也确确实实是有那么点敏感,必须要找到可以扛起重任的人。

老朱也不在意,只是说道,“真若是找个刑部尚书,得你来找。杨靖也好,暴昭也罢,说起来都是咱和你爹简拔起来的。咱前些年,也没给你多少施恩的机会。”

老朱这么说,朱允煐自然也都是比较清楚,老朱说的这些勉强也是有些道理的。

这也算的上一个传统吧,一般是在新君登基之前,一些重臣或者被贬或者被罚,就等着新君登基后再次召回朝廷委以重任,这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施恩的手段。

只是大明朝这边不一样,老朱早早的就清理了一大票文武,那些人基本上也是没有什么起复的机会,这一个个的都不在人世了,哪里有机会起复啊。

再者就是老朱的退位让很多文武‘猝不及防’,没有想到大明朝的开国之君、霸道、恐怖的洪武皇帝,居然就这么毫无眷恋的离开了龙椅。这个事情,实际上现在还是很多人不解,且有些津津乐道的。

朱允煐也不需要着急,笑着说道,“咱可以再等等,前些年没有尚书,朝廷不也运转的很好么!”

再次被孙儿调侃的老朱没好气的瞪了朱允煐一眼,洪武朝时期经常出现尚书的职位有着空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更何况现在虽然暴昭不是朱允煐最满意的刑部尚书的人选,但是勉强用起来的话,暴昭还是基本上可以在这个职位上做起来,顶多也就不是特别出彩而已。

老朱看着朱允煐,也不再讨论其他,“咱这一次过来,就是要问问你谥号的事情。咱啊,觉得这是不是有点早了?”

对于文臣,老朱是真的有些‘看不上眼’。打天下的时候,老朱也确实是希望能够得到读书人的帮助。他知道打天下难,治理天下更难。

可是老朱出身太低,再加上老朱的性格,所以说老朱打天下的时候,在浙东文官集团全力辅佐之外,老朱在读书人这边实际上是吃了不少瘪的。在大明朝建立后,老朱对于一些读书人更是看不上眼。

现在之所以这么问,老朱实际上也明白,一直打压读书人确实不叫个事。文臣的地位提升,也是迟早的事情,这样才好文武彼此制衡。

老朱此前清洗了一大票武勋,可不是说只是一些武勋违法乱纪,也是老朱在集中皇权,是在忙着将‘尾大不掉’的武勋集团给瘦瘦身,这也更加符合大明朝皇帝的利益。

“咱觉得差不多了,咱现在也不是要一口气给文臣太高的地位。”朱允煐笑着开口,说道,“咱此前给衍圣公都给否了,那些读书人估摸着也都是心里堵得慌。咱就是给他们一点甜头,让他们一个劲的往前奔。”

这样的一个回答让老朱很满意,因为这就是老朱的一个做法,他此前也是始终让这些文臣们拿着最低的俸禄、干着最多的活,还要让这些个读书人承担更多的风险。

老朱也笑了起来,颇有点骄傲的说道,“是该给点甜头,让他们一个劲的往前奔。敢懈怠了,抽一鞭子。不愿意动弹了,给他个胡萝卜!”

对于老朱这样的一个表态,朱允煐一点都不反对。老朱这样的性格,绝对是后世那种最恶劣的无良老板。让员工干着做多的活不说,还只是给与工作不太相符的薪水。该开除的时候毫不留情,也只是喜欢画大饼、描绘前景......

虽然老朱这样的老板,确实是让打工人相当的厌恶。可是也没办法,谁让现在是封建社会呢,老朱这边也确确实实就是一个霸道的皇帝,掌握生杀大权。

而且朱允煐当了皇帝之后,也是明白了老朱的乐趣所在了。文武百官拿着低廉的俸禄干着更多的活,不听话、不好使的那些,用了就扔......

这绝对是老板们最喜欢的一个状态,这些也确确实实是无良老板的终极状态所在。

“咱这一次,也是该给文臣一个谥号了。”朱允煐开口,也很认真的说道,“咱大明朝正儿八经的文臣,现如今还没个像样的谥号,这也不叫个事。”

老朱沉默片刻,对朱允煐说道,“那好,你也定下一个章程。这些年武勋给咱清理的也差不多了,留下来的基本上也都是你能制住的。只是咱得告诉你,咱此前定的一些个事情,你不能乱来。”

“皇爷爷放心好了,胡惟庸是逆贼,咱不会给他翻案,他也没那资格。”朱允煐开口,对老朱说道,“李善长,咱也不会给他翻案。顶多也就是大姑姑、大姑父,咱照拂一下。”

对于朱允煐这样的表态,老朱是比较满意的,他也是比较担心朱允煐心血来潮给李善长追封。

对李善长,老朱多少还是有些愧疚的。这位老朱打天下时的左膀右臂,本是勋臣位列第一,儿娶公主,亲戚拜官。这位位极人臣的,本该是生前封公、死后封王的。

“咱也没有对不住他,咱好歹也是给他弄去天津卫了。”朱允煐笑着开口,说道,“大姑父现如今在天津也做的还成,大姑姑的两个子嗣,咱也给了三品、四品的官职。李善长,谁让他功劳太大,更是不知进退!”

这大概就是帝王心思吧,李善长的功劳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可是李善长这聪明了一辈子的人,就是太过傲慢,就是舍不得权柄。甚至作为淮西勋贵的带头人,李善长也没管好这个庞大的集团。所以被接班人胡惟庸牵连,也是应该的。

老朱也是比较欣慰,大概就是因为朱允煐做的一些事情,还算是让老朱可以安心。

李善长是被罢官去职不假,只是好歹没有被老朱处死。曾经辉煌无比的韩国公一脉看似是不再风光,可是好歹也是有着一定的官职,只是很难再步入中枢而已。

老朱这一下也是更加的安心了,谥号也就谥号吧。给杨靖一个谥号没什么不好,也算是给那些文臣一个盼头。至于说让杨靖陪葬东陵,老朱更是满意。

按照老朱的想法,曾经的一些个东宫属官,现在还能居庙堂之高的,且有一定功绩的。只要‘寿终正寝’,那就要陪葬东陵,这样才能让他的儿子成为‘名正言顺’的皇帝。

要不是一些人死心眼,老朱都是要让人改些史书了。实际上这样的事情,不少的皇帝都会做。只是没办法,大朱的情况太特殊,想要改一改史书都难。

那,就做些不大不小的改变吧。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