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明皇太孙 > 145 没有绝对的公平

皇明皇太孙 145 没有绝对的公平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0:59

145 没有绝对的公平

海内承平、国富民强,老朱就开始折腾起来文官了。

登基之初老朱就和儒家杠上了,曾经一度将孟子抬出了孔庙。就是因为老朱对孔子的一些观点并不认可,这也使得天下的读书人哭闹、哀嚎,那时候算得上士林一片嘈杂。

而现在好了,刘三吾等修《孟子节文》成书。主要就是删去与尊君有碍之语,这也说明了史书或者一些所谓的经典,少不了是一些后人的理解、删改。

老朱现在改了一些,但是这绝对不会是历史上的第一人。而曲解先贤的一些概念,更是常见。

在士林,老朱的名声算得上是彻底毁了。而朱雄英也好不到哪去,大概也就是因为老朱的‘皓月当空’,朱雄英的米粒之光所以才会显得无关紧要,大家也不会多在意。

“皇爷爷,今个那些人说你改了圣贤书,昨个说孙儿不恤百姓、不兴德政。”朱雄英惬意的喝着酒,开着玩笑,“我不愧是皇爷爷的孙儿,史书上少不得要说咱爷孙两个是暴君。”

老朱也笑了起来,开玩笑道,“也就是你瞎折腾,历朝历代的囚徒,多半也是关在狱里,要不就杀了。可是你倒好,整天想着修路、修城,尽是折腾囚徒。”

朱雄英就不高兴了,纠正道,“皇爷爷,历朝历代也多有刑徒服役,孙儿只是改了个名字。”

这是事实,历朝历代也有一些让囚犯服苦役的。就算是所谓的现代文明,也有这样让犯人从事强制工作的例子,只不过有些直接叫‘劳改’,有些不这么称呼而已。

在封建社会讲人权,朱雄英觉得那才是不折不扣的笑话。他这样的实用主义者,可不在乎虚名。更何况那些记录史书的人,多半也是有着自己的立场和想法,朱雄英可不会为了一个所谓的好名声去迎合那些人。

老朱也不是特别在乎名声的人,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者。虚名什么的都不重要,只要江山稳固,在老朱看来比什么都强,那些文人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反正死后也管不上。

“皇爷爷,这些时日孙儿在准备着会考的事情,发现些不好的迹象。”朱雄英也认真起来,对老朱说道,“北地本来就文风不盛,北地的学子在文章、见识上,也确实不如南方士子。”

老朱点头,这个事情他知道,“说到底就是北边在异族治下太久,又是辽人、金人,又是蒙元的,哪有什么心思读书。就算读书,也不是读的圣贤书。”

“蒙元那些异族人倒也算了,都是蛮夷。”朱雄英开口,说道,“但是如今可不一般,我大明一统天下。我们可不是南方人的皇家,也是北方人的皇家。大明的进士,不能只是南人。要不然的话,少不得也是宋时党争。”

地域出身在这个年代无比重要,是先天的政治资本、人脉资本,也会先天的去抱团。

老朱也认真起来,只是颇为为难,“英儿,这文人读书之事,咱不精通,你也不拿手。这北地的士子读书不成,总不能是咱不看卷子就给他个进士吧!”

这就没办法了,朱雄英觉得只能拿出后世的一些策略了,教育资源不同啊。

哪怕每年都有一些学生、家长在吐槽,可是实际情况就是每个省份、直辖市,确确实实存在一些教育资源的不同,大学的招生也是有着一些倾斜。要不然的话,高考移民怎么就那么热门呢,主要还是资源不同的原因。

其实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其中往往又分层次,已经让科举成为一个层次、等级、条规、名目繁多苛严的庞大体系。能给参加会试的,都是各省各地的佼佼者。

但是朱雄英觉得这还不够,因为现在的大明还真的需要政策倾斜一点。

这样对南方的士子是不公平,可是朱雄英作为皇太孙,他需要的是为整个大明考虑,而不只是照顾南方士子的感受。这样的一些不公平,也是没办法避免的,只能是相对公平的同时,也需要做出一些倾斜和取舍。

“开个南北榜吧。”朱雄英想了想,开口说道,“反正北平也会迁都,北方士子去北平应试。南方的士子就在应天府应试,这也让那些士子少些舟车劳顿,现如今出个门也不容易。”

老朱沉默片刻,说道,“这样一来,南方士子会有怨怼。”

“那也没办法,总好过北方士子不满的强。”朱雄英叹了口气,颇为无奈的说道,“我大明刚刚收复北地,现在还在收复民心。这北地的学子,算是他们赚了。”

说到底就是朱雄英现在需要稳定北方的民心,北方的士子自然也是无比关键的一环。南方的士子委屈一点,现在也只能委屈一些了,谁让朱雄英是一个大一统王朝的接班人呢。

老朱想起来了什么,说道,“这样一来,朝堂上估摸着要乱成一团。现在朝堂上也多是南人,湖广之地、江浙之地,文风旺盛。”

“吵吧,孙儿还想着异地为官呢。”朱雄英笑着开口,不算拍马屁,“皇爷爷雄才大略、目光长远,南人去北地为官,北人去了南地。不在家乡为官,也少了勾连。”

这样的事情其实也不只是老朱独创,这样的政策以前就有,以后也会有。

老朱和朱雄英也没有立刻做出决定,现在只是提起来这个话题,自然也需要好好的合计一番。就算这爷孙两个打定了主意,肯定也会拿到朝堂上议论这件事情。

老朱这个开国皇帝的权威无与伦比,说是独断专行一点都没问题。只是有些事情,也确实需要做做表明文章,需要和臣子们商讨一番,说不定也可以有些意外的收获。

科举的事情,真的是大事情,朱雄英其实也没办法做到绝对的公平。他也很清楚,总会有着那么一些‘聪明人’会去想要钻政策的漏洞,这样的事情肯定也无法避免。

他能做的事情,也就是制定一个看起来尽可能公平的政策,减少一些钻篓子的可能。

科举的事情还需要慢慢考虑、琢磨,想要完善这么一件事情,也不是说现在提起南北榜就立刻可以执行,还有一系列的工作需要去完成。

朱雄英自认为还算是比较有耐心的人,他也没有想过一口气吞下一个胖子的事情,他知道这样的事情确确实实急不来,也根本不需要在这个时候立刻就想着取得一些成绩,耐心一点没有坏处。

更何况眼前头等大事,还是削弱锦衣卫的事情,天怒人怨的锦衣卫需要收敛一下锋芒了。在这个时候,朱雄英也需要趁机将锦衣卫简化、精锐化。

其实归根到底,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锦衣卫需要考虑重新服务主子了,这大概也是最关键的事情。

只要老朱肯放权,朱雄英自然也就不需要担心那么多。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特务机构,想想看还是比较刺激的,对于这个机构朱雄英也是非常在意的,他可不想当一个瞎子、聋子,不想只是听着文武百官说着宫外的事情。

老朱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朱雄英其实也差不多,他对于别人的信任也是相对有限的,他更加相信自己看到的、自己听到的。

卓敬仔细的拟着奏折,他要打响这一炮,这可不只是为了完成皇太孙交代的任务。卓敬也觉得这是皇太孙对他的培养,因为只要这件事情成了,他在朝廷、在天下也会有些名声。

这样的机会必须要把握住,如果连这样的事情都办不好,估计以后也很难从皇太孙那里得到一些真正重要的任务了,皇太孙也不大可能真正的将他当做心腹了。

又是一天的早朝时光,朱雄英也习惯了离开温暖的被窝,睡懒觉这样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可能存在的,谁让他是皇太孙呢。

不过就算以后当了皇帝也没办法睡懒觉,除非学道君皇帝不上朝,那样可能有机会睡觉睡到自然醒。要不然的话,就披星戴月的开始工作,为了大明的江山稳固竭尽全力。

文武勋贵们已经按照品级排列好了,这可不是给朱雄英看的,而是御史会监督记录,谁也不想因为这样的事情丢官去爵,甚至是遭遇到皇帝陛下的责罚。

面对威仪日盛的皇太孙,文武百官们还是有些压力的。尤其是站在班首的朱雄英闭目养神,其他人在这个时候更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也根本不敢多说些什么。

其实武勋这方面还好,比如说某个回到朝堂的混不吝。也不能说是一个吧,是一对。

常茂的舅舅蓝玉是个嚣张跋扈的人,常茂则是彻头彻尾的混不吝,这两位的存在就是让无数文臣感觉到难受、不自在。

但是蓝玉没有这样的觉悟,他是太孙在军方的旗帜。而常茂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谁敢违逆皇太孙的意思,先饱以老拳再说,大不了被罚俸,就算被削爵也没关系,他只关心皇太孙。

鸣鞭响起,朱雄英带着文武百官朝着奉天殿走去,上朝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