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七十三章:曹纯

我,刘辩,雄主 第七十三章:曹纯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3:18

第七十三章:曹纯

此后几日,得到孙璋暗示的骠骑将军董重,一直在等袁氏主动于朝中提及葛陂黄巾之事,刘辩也在等。

但奇怪的是,袁氏那边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别说董重、孙璋等人暗自惊疑,刘辩也颇为不解。

就在刘辩怀疑之际,太尉曹嵩前来拜见,向刘辩推荐族子曹纯:“……此乃族子纯,字子和,年十八,小有才能,或可为殿下所用。”

“……”

看着曹嵩身旁那名面相稚嫩的年轻人,刘辩强忍心中喜悦。

什么小有才能?这可是曹魏儒将、虎豹骑督曹纯、曹子和啊,曹魏最精锐军队的统帅。

历史上除了在长板桥时被张飞单骑唬住,这位虎豹骑督无论在品德上还是战绩上,都没有丝毫污点,只可惜英年早逝,四十岁便过世了,因此名声远不如其兄曹仁,以及夏侯惇、夏侯渊、曹洪等人。

此前刘辩以为这些曹系兄弟要么还在家中,要么都投奔曹操到三辅练军去了,想不到还漏下一个曹纯,今日由曹嵩推荐至他跟前。

凭他现如今与曹氏一家的关系,他得曹纯,就好比刘备得赵云时的欣喜。

想到这里,刘辩目视着曹纯抚掌赞道:“子和颇有儒将之气啊。”

曹纯今年不过十八岁,心性还远不如历史上被曹操任命为虎豹骑督时的稳重,见刘辩年纪远比他小,却以一副大人的口吻称赞他,他亦不禁感觉有点违和。

所幸他老成持重,虽心中感觉怪异但脸上却不露半点端倪,闻言拱手逊谢道:“多谢史侯夸赞,纯愧不敢当。”

这不亢不卑的态度,看得刘辩暗暗点头,心下愈发喜爱,转头问曹嵩道:“曹太尉欲荐你族子为何官?”

曹嵩见刘辩称赞曹纯,此刻又见刘辩满脸笑容地询问,心下大定,试探道:“或可为黄门侍郎,为殿下驱使?”

黄门侍郎?

谁?

曹纯?

刘辩带着几分诧异看向曹纯,心中忽然想起,似乎历史上这段时期,曹纯就是出任的黄门侍郎。

毕竟,黄门侍郎虽然是个闲官,并无实权,说白了就是在崇德殿与大将军府、三公府之间传递公文的跑腿,但对于初仕的年轻人而言,不可否认这已经是一个不低的起点。

就好比荀攸,他作为颍川荀氏投靠大将军何进的试探与纽带,眼下不也担任黄门侍郎么?

可惜历史上的曹纯运气不太好,刚当上黄门侍郎没多久,他堂兄曹操就因为谋划刺杀董卓而逃亡,于陈留招兵买马意图联合天下之士对抗董卓,于是曹纯也就弃官投奔堂兄曹操去了,从此弃文从武,成为曹操帐下一位猛将,而且是近卫长级别的猛将,只听命于曹操,且只在最危机的情况下率虎豹骑出阵。

这等猛将出任黄门侍郎,这在刘辩看来未免有点屈才了。

于是他暗示曹嵩道:“黄门侍郎是个闲官啊。”

曹嵩一怔:“殿下的意思是……”

只见刘辩目视曹纯,笑着说道:“我观子和相貌堂堂,不拘言笑,隐隐有一股威仪,我有意荐为羽林郎,不知曹太尉意下如何?”

曹嵩听罢患得患失。

平心而论,羽林郎乃宫内禁卫甲士,地位自然不低,总共就一百二十八个名额,每个名额公开售价数百万钱,可要比黄门侍郎那等闲官尊贵多了,可问题是,曹嵩举荐曹纯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族子能伴随在眼前这位史侯左右啊,若赞同此事,那不是始末倒置了么?

刘辩亦猜到了曹嵩心中所想,笑着补了一句:“……兼太子舍人。”

太子舍人,即太子屋下之人,即为宿卫。

迄今为止,刘辩因为一来还未得到太子的名分,二来暂时也没遇到可以信任的人,因此并未设立护卫,直到今日见到曹纯,他这才动了心思。

而听到刘辩的话,曹嵩更是喜悦,忙催促曹纯道:“愚子,还不感谢史侯?”

相较曹嵩的狂喜,反而是曹纯这个十八岁的年轻人更加稳重,被伯父拍了一下脑门后,依旧不亢不卑地拱手道谢:“多谢史侯。”

刘辩很赞赏曹纯的稳重,笑道:“子和,日后我一身性命,便托付于你了。”

曹纯很惊讶于眼前这位史侯小小年纪竟能说出这等收买人心的话,却也不禁站直了腰杆,一脸严肃地回应:“纯领命!只要纯尚在,无人可危及史侯。”

“好、好。”刘辩连声称赞,从旁曹嵩亦是满脸笑容。

事实上,倘若刘辩单纯要让曹纯担任他的护卫,其实一个太子舍人足以,不必兼任羽林郎,他之所以这般许诺,代表着他准备对羽林军动手了:先把曹纯安插进去,然后暗中助曹纯逐步夺取羽林军的控制,直到最终将袁术的势力从宫内驱除。

问题是,羽林郎的名额不是固定的么?如何安排曹纯?

很简单,这件事交给张让、赵忠等人去办就是了。

这不,刘辩转头就将这件事交给了赵淳。

赵淳有些惊疑地看了几眼曹纯,领命而去,不多时便来回覆,羽林郎正好有空缺。

至于怎么有空缺的,刘辩没问,赵淳也没提。

相较羽林郎,还是太子舍人这个职位比较麻烦,毕竟这个职位上沾着太子二字,以如今宫内对这个词的敏感程度,纵使是张让也不敢擅作主张,必须请示灵帝,否则孙璋参他一本,虽不能打倒张让,却也能坐实张让操控天子的罪名——虽然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

于是,待赵淳奉刘辩之命将此事告知张让后,张让立即奏请灵帝。

鉴于之前有举荐卢植为太子太师的前例,今日刘辩举荐曹纯为太子舍人,灵帝自然会以为这是儿子的又一次试探,不禁感到有些头疼。

张让看出了灵帝的困扰,在旁劝道:“既有卢尚书的前例,陛下何必困扰?况且史侯贵为皇家嫡长,如今又颇遭忌讳,老臣以为,史侯身边确实应当配几名心腹之人,以免有奸人暗害史侯。”

灵帝岂会听不出张让指的是那些人,思忖良久后,终究还是默许了此事。

张让暗喜,当即派人将这个好消息告知刘辩。

而此时在甲房殿,太尉曹嵩已告辞离去,留下曹纯伺立于刘辩身旁。

鉴于彼此今日才初次见面,刘辩自然要笼络一番,因此便与曹纯在东偏殿谈话。

他笑问曹纯道:“你堂兄曹孟德,如今在三辅都乡侯帐下练军,我以为你等曹氏、夏侯氏的子弟,都会前往投奔。”

曹纯有些惊讶于这位史侯居然知道他曹家与夏侯家的关系,闻言微笑道:“不瞒史侯,事实上元让兄……哦,夏侯家的夏侯惇、夏侯渊,以及我族兄弟曹洪,皆已投奔我堂兄而去,之前收到书信,几人目前在堂兄帐下出任别部司马。”

刘辩这才知道当日陪同曹操一同到雒阳任职的不止他见到的夏侯惇,还有夏侯渊与曹洪,心下暗道可惜,毕竟他对这几人的印象都不坏。

就在这时,就见曹纯面色古怪地又补充了一句:“……还有,还有我兄曹仁、曹子孝。”

对啊,既有夏侯惇、夏侯渊,怎么能没有曹仁呢?

这可是曹操的前军大将啊。

恍然之余,刘辩忽然注意到曹纯在提到曹仁时表情暗晦,似乎有什么隐瞒,他好奇问道:“怎么?你与你兄曹仁不和?”

曹纯摇摇头,神色复杂地说道:“也并非不和,只是……家兄早些年离经叛道,家父甚是不喜,在多次责骂后,家兄一怒之下离家而去,此后数年不曾归家,期间只有家父过世时才回来了一趟……我也是事后才知道,孟德堂兄派人将家兄召去……”

听到这些,刘辩十分惊讶,好奇问道:“怎么个离经叛道?”

曹纯隐瞒不过,最终还是犹豫着将兄长曹仁的事告诉了刘辩,包括曹仁年幼时好弓马狩猎,也包括曹仁离家出走——或者干脆说被逐出宗门后,在淮、泗之地聚集千余人,打家劫舍。

好家伙,曹魏的大将军、大司马,曹操帐下征战经历最多的一人,居然还有在徐州做强盗的黑料?

怪不得曹纯提起其兄曹仁就一脸古怪。

『看来,或许是朝廷征召曹操去讨伐凉州叛乱,使曹操想到了曹仁,拉了兄弟一把。』

刘辩心下暗暗想到。

毕竟据曹纯所述,曹仁被逐出宗族后过得很不如意,明明是兄弟,弟弟曹纯继承家业、豪富多金,兄长曹仁却沦落到在淮泗做强盗。

更让曹纯感到为难的是,他兄长心高气傲,拒绝他资助不说,还数年不与他往来,好在曹操这次有区别于历史,攀上了与太子同等身份的史侯,想到拉兄弟一拉,否则曹纯也不知该如何对待在徐州做强盗的兄长。

看着对自己吐露心声的曹纯,刘辩亦有些同情曹仁。

至于曹人在徐州打家劫舍,说实话,这些恶行放在这乱世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当前这乱世,官贼大有人在,刺史、太守、县令,又有几个是干净的?

归根到底还是汉室失威,中央无法约束地方,地方自然也就乱了,等日后刘辩重新收拾汉室威仪,这种局面自然会改善许多。

谈话间,张让派人送来了喜讯,跟刘辩料想地差不多,灵帝默许了封曹纯为太子舍人的事,至于刘辩的太子身份,却未提及。

对此刘辩也习惯了。

然而让他不能释怀的是,袁绍、袁术二人迟迟没有上奏葛陂黄巾一事。

一日他与曹纯、赵淳谈论此事时,曹纯委婉说道:“殿下有没有想过,以袁氏在汝南的威望,葛陂贼未必敢去冒犯呢?”

“唔?”

刘辩听得一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