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四十九章:蔡邕回朝

我,刘辩,雄主 第四十九章:蔡邕回朝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3:18

第四十九章:蔡邕回朝

王匡就王匡吧,对于此人刘辩倒没什么恶感,相反还知道王匡为人急侠好义,不失是一位豪杰。

于是刘辩便吩咐赵淳将王匡请到宫内。

据他所见,王匡大概三四十岁,与刘备、曹操年纪相仿,身材亦颇为魁梧,隐隐有豪侠之姿。

刘辩与他交流了一番,最后嘱咐他道:“凉州叛军尚未平定,长沙、零陵、桂阳又反,卿此番出任长沙太守,征剿区星、周朝、郭石三贼,当严惩凶恶,以宣扬朝廷坚决讨贼的决心。”

王匡此前乃是大将军何进的府掾,况且如今大将军尚在,因此与刘辩也自是亲善,闻言激动说道:“史侯,放心,臣此番出任长沙太守,定当克敌制胜,以报朝廷!”

刘辩点点头,又问王匡:“卿此番前去长沙赴任,可有心腹友人相助?”

王匡回答道:“我妹夫胡母班愿与我同行。”

谁?

刘辩一愣,半晌才想起王匡所提之人,历史上董卓执政时期的执金吾,‘八厨’之一的胡母班。

所谓八厨,即当世士人相互标榜的八位能以财救人、轻财好义的名士,类似的还有‘三君’、‘八俊’、‘八顾’、‘八及’等等,都是经太学推荐出来对抗宦官的领袖,说实话刘辩对这些人并不怎么感兴趣。

至于王匡提及的胡母班,刘辩也没什么印象,只知道历史上关东诸侯征讨董卓时,此人被董卓派去离间诸侯,然后就被袁绍指示王匡所杀。

而王匡也因此与妹夫一家反目成仇,最后被胡母班的亲属连同曹操势力所杀。

没想到这一次,王匡居然打算带着妹夫胡母班一同去长沙剿贼……

就没更好的人选了么?

方悦呢?韩浩呢?

刘辩愣了许久才反应过来,方悦乃河内名将,韩浩亦是,历史上王匡在董卓入主的朝廷征为河内太守,方悦、韩浩才因此投奔其麾下,而现如今王匡提早三年出任太守,而且还是代替孙坚出任长沙太守,他自然还未结识方悦、韩浩二将,唯一的依仗,也就只有他妹夫胡母班了。

而相比同期的孙坚,却有程普、孙静、孙贲等一干人相助,再加上孙坚自身也勇猛擅战,因此到任不到一个月就平定了区星,继而又讨平了周朝、郭石,如今换成王匡……

刘辩犹豫地看着王匡,若非见王匡也有一股豪侠气质,他心中真有些打鼓。

片刻后,王匡欣喜离去,而刘辩则坐在殿内思忖着。

不得不说,虽说这次刘辩并未干预朝廷任命王匡为长沙太守,但他仍不禁想到了前世玩过的几款战略向的游戏,唯一不同的是,这次他看不到王匡等人诸如武力、内政等数值,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难度自然翻了几番。

但愿王匡能一举平定叛乱吧。

哦,还有荆州刺史王叡,这次没了孙坚,这位总不至于再被孙坚逼死了吧?

刘辩心下暗暗想道。

八月,继王匡出任长沙太守的一个月后,逃奔在外数年的蔡邕,终于还是带着长女蔡贞姬与女婿羊衜一同来到雒阳,投在太中大夫杨彪的府上。

至于羊衜的兄长羊秘,其夫妇则带着母亲先去投奔其父羊续去了,估计还要一个月左右才能抵达雒阳。

阔别多年再次见到蔡邕,杨彪十分高兴,在设宴款待蔡邕几人时,他兴奋地与蔡邕提及刘辩:“幼主聪颖贤明,我汉室复兴有望。”

蔡邕虽然已听女儿蔡贞姬与女婿羊衜说过刘辩与其次女蔡琰的事,但仍将信将疑,毕竟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他次女蔡琰可是被十常侍的监奴强行从他身边带走的,还逼得河东卫氏主动退了婚约,因此在蔡邕看来,那位史侯较当今天子也好不到哪里去,想不到杨彪居然给予如此高度的评价。

他狐疑问道:“史侯当真如文先所言的那般聪颖、贤明?可既如此,为何又与十常侍为伍?”

杨彪摇头道:“伯喈久不在朝廷,不知宫内发生之事,史侯虽是与张让、赵忠等人亲善不假,但并非受其蒙蔽……”

说着,他将张让、孙璋反目,以及十常侍内部割裂的事告诉蔡邕,让蔡邕听得大为惊讶。

临末,杨彪故意板着脸道:“你信不过我,总信得过卢子干吧?他如今与史侯最是亲密,被史侯尊为老师。”

“我岂会信不过文先。”蔡邕连忙向老友告罪,同时心中暗喜。

虽说他对次女蔡琰被强行俘来雒阳感到十分不快,但倘若幼主贤明,这份芥蒂他自然也愿意放下。

毕竟蔡邕与杨彪类似,亦是汉室的忠臣。

傍晚,卢植从宫内归来,知晓蔡邕一家投在杨彪府上,亦过来相见。

在一番寒暄后,卢植果然在蔡邕面前说起了刘辩的好话,称蔡琰如今在宫内如何如何得宠,俨然已是将来的皇后人选,蔡邕听罢终于消除了心中芥蒂,心花怒放。

他倒不是贪求女儿能成为皇后,而是欣喜于女儿成为皇后,随便向那位史侯吹吹枕旁风,规劝史侯重用士人与正直之人,疏远宦官、奸人,那朝廷岂不是清明了么?

当晚,杨彪与蔡邕、卢植酣然饮酒,大醉一番。

次日,蔡琰也得知父亲来到雒阳,恳求刘辩派人将蔡邕请到宫内。

刘辩自然不好拒绝,遂派赵淳将蔡邕并羊衜夫妇请到甲房殿。

待双方相见时,刘辩笑着对蔡邕说道:“我对蔡郎中亦仰慕已久,或者,我应该唤一声岳父大人?”

听到这话,别说在旁的蔡琰顿时红了脸,蔡邕亦受宠若惊,连道不敢。

在相邀蔡邕入座后,刘辩半真半假对他说道:“我与文姬本该早已确定关系,只因为尚未得到岳丈的认可,故此事一直拖着,若蔡郎中觉得我尚配得上令女,我今日便代我自己向蔡郎中提亲。”

如今的蔡邕对刘辩充满好感,心中自是大喜,只是对刘辩称呼蔡琰为文姬感到疑惑,但这会儿也不好提及,闻言受宠若惊道:“史侯说得哪里话?史侯能看中小女,是小女的福分……”

说着,他也不问蔡琰,当场认可了刘辩与蔡琰的亲事。

虽说无论他答不答应,刘辩都要娶蔡琰,但能得到蔡邕的认可,那自然最好。

蔡琰显然也是这么想的,在得到父亲的认可后,她又羞又喜,被其姐蔡贞姬逮住机会一阵调戏。

旋即,蔡邕的大女婿羊衜就征辟他三兄弟一事向刘辩表示了感激之意:“……家父与家母命我向史侯转达谢意。”

正如刘辩当日所说的,其父南阳太守羊续并未阻止三个儿子的出仕,而其母更是万分欣喜,毕竟能过上优渥的生活,又有谁会拒绝呢?

只有羊秘、羊衜、羊耽兄弟三人觉得有点不妥,但既然父亲、母亲都没意见,他们自然也不好拒绝刘辩的好意。

刘辩闻言笑着说道:“我素知令尊羊太守清廉正直,又见你兄弟三人甘守清贫,怜你等才华,故而令鸿学征辟,你等若是感激,好好为国效力即可。”

从旁,蔡邕亦是以一副长辈的口吻开口附和,羊衜连连称是。

总而言之,双方一团和气,直到蔡邕劝刘辩疏远宫内宦官:“……张让、赵忠、郭胜几人媚上欺下,诬陷朝中忠良,又纵容父兄、宾朋为祸乡里,史侯不应与他们走得过近,应当多亲近郑公业(郑泰)、卢子干(卢植)、杨文先(杨赐)等朝中贤臣……”

见蔡邕刚成为他岳父就以一副长辈说教的口吻来规劝他,刘辩的神色立马变得玩味起来,令在旁的赵淳暗暗冷笑。

不止赵淳,同样熟悉刘辩性格的蔡琰也意识到不妙,不动声色地岔开话题:“今日高兴,父亲莫要说这些。”

蔡邕不明白女儿的良苦用心,又对刘辩说了几句,直到刘辩敷衍地点头赞同,他这才满意。

当日下午,待刘辩到崇德殿阅览奏章时,张让将赵淳唤到了殿外,问起蔡邕之事:“蔡伯喈今日入宫,可曾趁机在史侯面前说我等的坏话?”

赵淳将当时发生的事一说,冷笑道:“蔡伯喈不知好歹,仗着其女蔡姬讨得史侯的欢心,劝史侯疏远我等。史侯当时虽没有发作,但我看得出来,史侯心中不喜。”

“哈!”张让亦是幸灾乐祸。

别看刘辩至今仍以‘张公’、‘忠君侯’称呼张让,但在暗中获悉这位殿下的权谋与手段后,张让可不敢在刘辩面前倚老卖老,每每以老臣、老仆自称,想不到久别朝廷的蔡邕,居然真的敢以长辈的口吻对那位史侯说话。

幸灾乐祸之余,赵淳亦对张让说道:“看在蔡姬的面子上,我等就放过此事吧。”

张让一听就知道蔡琰事后肯定对赵淳说了什么,点点头道:“就看在蔡姬的份上,咱家不作计较。”

说起来,自蔡琰受刘辩的影响,逐渐改变了对宫内宦官的态度,张让等人对蔡琰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次日,以大将军何进为首,尚书卢植、太中大夫杨彪等人一同举荐蔡邕出任侍郎,继续于东观校对书典。

张让在刘辩的暗示下抱持默许,令蔡邕得以恢复官职。

这被朝中士人视为自侍御史郑泰被罢免以来的首场胜利,甚至大将军何进还亲自为蔡邕设宴庆贺。

刘辩没兴趣去掺和,一来他对蔡邕的说教不感兴趣,二来,他又接到了一处叛乱的奏章。

中山太守张纯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