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四十八章:区星叛乱

我,刘辩,雄主 第四十八章:区星叛乱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3:18

第四十八章:区星叛乱

隔日,待蔡贞姬进宫与妹妹蔡琰辞别后,羊衜带着妻子与弟弟离开了雒阳。

本来是径直返回泰山郡的,但因为征辟一事,兄弟俩决定再去一趟南阳,听听父亲的意见。

约十来日后,羊衜三人来到了南阳宛城,见到担任太守的父亲羊续。

他将在雒阳的经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包括那份征辟状。

果然羊续也感到十分为难,按理来说,他不应当赞同儿子接受这种非正常的征辟,可就像太中大夫杨彪所说的,征辟他儿子的乃是史侯,是他大汉将来的太子、君主,激怒对方,后果不堪设想。

他皱眉问儿子道:“你杨世叔怎么说?”

羊衜苦笑说道:“杨世叔劝我接受,他说,史侯年纪虽小,但素有主见,若将其惹怒,恐孩儿几人一辈子都别想再出仕了。”

羊续听罢皱起眉头,半晌问道:“史侯性情如何?”

羊衜一边回忆一边说道:“虽平易近人,但举手投足颇有威势,实在不像是十岁的孩童。”

说着,便将他两次与刘辩相见的过程告诉羊续,让后者听得时而惊讶,时而皱眉。

半晌待羊衜说完后,羊续感慨道:“这段时间为父与你杨世叔多有通信,他在信中将史侯的事告知于我,说我大汉将来的君主甚是贤明、聪慧,如今看来,却是一位强势之主啊。”

他无奈摇摇头,又道:“也罢,既是史侯征辟,你兄弟便接受了吧。”

见父亲认同,羊衜松了口气,旋即请示父亲道:“那故乡那边……”

羊续想了想说道:“既然史侯征辟你们兄弟三人,你们兄弟便去雒阳任职吧,叫你母亲来跟我住,至于老家的田地,先不要卖,交给族人耕种,以免有朝一日我父子几人失了官,无法谋生。”

“是,父亲。”

羊衜、羊耽拱手领命,下午便启程前往泰山郡。

而与此同时,在雒阳宫内,蔡琰又一次地问刘辩:“羊太守真的会接受么?”

刘辩不厌其烦地再一次使她心安:“我乃汉室将来的君主,倘若连我的征辟都敢拒绝,那他父子就好做好一辈子不出仕的准备。”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如今的他,依然还没有得到太子的名分,哪怕他都已经在太子太师卢植的监督下开始自主地批阅奏章了。

刘辩实在不明白那昏君到底在想什么。

当他又一次在卢植与赵淳面前道出心中的不满时,赵淳猜测道:“或许陛下是迫于董太后反对,才迟迟不立殿下。”

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据张让透露,董太后指使孙璋等人这些日子没少在灵帝面前说他坏话。

尤其是他授意赵忠征辟羊续三个儿子为鸿都门学门下侍中的事,好比是给董重、孙璋抓到了把柄,张让为此已连续扣下了董重两份弹劾,却也没有阻止董太后亲自将这件事告知灵帝。

不过灵帝倒没说什么,在离开永乐宫后只是问张让:“羊秘、羊衜、羊耽何许人?”

张让回答:“乃南阳太守羊续之子。”

灵帝‘哦’了一声,就没再提及,也没指责刘辩。

但刘辩还是觉得不爽,在一次见到张让后吩咐道:“给咱们的骠骑将军、永乐令找点事情做,免得他们一天到晚盯着我。”

张让会意,阴恻恻地说道:“殿下何不上奏弹劾骠骑将军呢?臣听说,董重自当上骠骑将军后,多有人投奔他,以他的名义在城外占地,只要派御史去查,定能抓到董重的把柄。至于孙璋几人,那就更简单了,派御史到他的故乡去查,肯定是查到他们贪赃枉法的罪证!”

他为何如此肯定?

因为以前他与赵忠也这么干,只不过如今他们在故乡的田地大多已变卖,积蓄也通通都捐了出来,换了侯爵,再加上朝中御史有意无意地盯着他们,防止他们在捐赠巨资后在故乡疯狂敛财,因此他也不怕跟孙璋几人来个‘同归于尽’。

“很好,就这么做吧。”刘辩抚掌笑道。

于是次日,就有御史上奏骠骑将军董重的家仆仗势欺人、贪赃枉法,又举报永乐令孙璋、永乐太仆封谞、芳林苑令夏恽在故乡纵容父兄、宾朋豪夺他人财物。

张让亲自将这几分奏章交予灵帝过目,令灵帝大为恼怒。

董重大为惊慌,一面在灵帝面前解释,一面令家仆赶紧善后,孙璋孙璋有心反咬张让,奈何张让、赵忠、郭胜几人早已变卖了家产,换取了相应的侯爵,早已没了把柄,无奈气得大骂。

当然了,只要董太后尚在,这种弹劾就只能令董重、孙璋等人自乱阵脚,却不足以真的铲除他们,不过在刘辩看来这也足够了,毕竟他想要的就是顺利度过这两年,等两年之后从灵帝手中接过皇位。

可惜天不遂人愿。

七月,凉州叛乱未平,长沙又有一名叫做区星的人反叛,自称将军,聚众数万人,攻打郡县,杀死太守。

又有周朝、郭石前后在零陵、桂阳一带叛乱,与区星遥相呼应。

消息传到雒阳,刘辩大感头疼。

历史上的中年四年,可谓是多事之秋,各地皆有叛乱,此前刘辩还侥幸地以为,只要朝廷表现出坚决平叛的决心,就能震慑住各地的叛乱,如今看来,光表决心并没有什么威慑力,必须做出实际行动来。

既然凉州的叛乱暂时不能平息,那就拿这区星、周朝、郭石几人的叛乱杀鸡儆猴!

问题是,历史上平定这次叛乱的乃是孙坚,而如今孙坚却在汉阳郡练兵,为征讨凉州叛军做准备,这可如何是好?

按照历史,将孙坚调入长沙担任太守?还是另外派人出任长沙太守,组织征讨?

刘辩陷入了沉思。

时卢植注意到了刘辩的沉思,以为刘辩是在为长沙、零陵、桂阳三地的叛乱而烦恼,遂开口道:“史侯勿忧,可命荆州刺史带兵征讨。”

荆州刺史?

刘辩的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一个名字:刘表。

说实话,刘辩对刘表的印象并不是很好,只因为这刘表在历史上也是个割据军阀,跟刘焉一个货色。

甚至于在关中诸侯联合征讨董卓时,这家伙居然都不出兵。

当然,刘辩承认刘表很有本事,以刺史的身份只身入荆州,没多久就拉拢了当地士族与豪强,摇身一变成为了汉末的军阀,但此人对于汉室的漠视,决定刘辩也不怎么想用他。

没错,当前刘表还在大将军何进的府上担任掾属,荆州刺史乃是王叡,即去年与南阳太守羊续一同平定赵慈叛乱的王叡。

『这王叡既然能平定赵慈之乱,应该也能解决曲星、周朝、郭石三方的叛乱吧?况且长沙、零陵、桂阳又是荆州的辖属……』

刘辩暗忖着,又与卢植商量道:“卢师说的是,不过,当推荐何人出任长沙太守?”

卢植捋着胡须慎重道:“这却要经朝中商议。”

说罢,他吩咐殿内的小宦官道:“唤一名黄门侍郎来。”

不多时,一名黄门侍郎来到殿内,朝卢植拱手而拜,待看到殿内坐着刘辩时,他也不意外,甚至还笑着问候:“史侯。”

刘辩微笑点头回应。

他当然认得这位黄门侍郎,荀攸、荀公达嘛,曹操的军师,就算比不了诸葛亮、司马懿,那也绝对可以与徐庶、陈宫相提并论。

这等人才,理所当然也在刘辩的招揽范围内,但很可惜,荀攸现如今还是大将军何进的人,而刘辩暂时还不想引起大将军那边的注意,因此只与荀攸结交,但并未招揽。

“公达。”

卢植起身将有关区星等人叛乱的奏章递给荀攸,嘱咐道:“你立即将这份奏章交由大将军过目,请他立即推荐长沙太守的人选。”

荀攸隐约也猜到了几分,不敢怠慢,连忙将奏章揣入怀中,匆匆而去。

大约一个时辰左右,荀攸去而复返,将奏章交还卢植,同时又递出了厚厚一叠东西,除了推荐长沙太守的人选名册外,还有这些人的官籍履历。

卢植仔细看过后,又让赵淳递给刘辩,让刘辩过目。

刘辩先翻开名册,只见名册上写有十几个名字,有的陌生,毫无印象,而有的则比较熟悉,比如刘辩之前联想到了刘表,还有在历史上出任兖州刺史、而现如今还在朝中担任侍中的刘岱,以及在历史上出任河内太守、而现如今还在大将军何进府上担任府掾的王匡……

怎么说呢,除了刘表,都是历史上有名但刘辩并不是很了解的人,且也不是带兵打仗很猛的人,远不如孙坚。

这些人……能行么?

刘辩委实有些犹豫。

事实上,此时的他完全可以左右长沙太守的任命,虽然明着来不行,但只要他对张让知会一声,叫张让私下向灵帝推荐就是了,难道张让还敢违抗他的授意?

只不过看着这些人,他也不知该推荐谁。

『算了,就这样吧,没必要一定非得将孙坚调任长沙……』

刘辩心下暗暗想到,毕竟历史上区星、周朝、郭石三人的叛乱,没几个月就被孙坚平定了,显然也不是什么厉害的货色。

想到这里,刘辩便没有干涉。

最终,灵帝任命王匡为长沙太守,协助荆州刺史王叡一同围剿区星、周朝、郭石三方的叛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