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三十六章:造势剿贼

我,刘辩,雄主 第三十六章:造势剿贼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3:18

第三十六章:造势剿贼

次日,灵帝于崇德殿再设朝议,商议出征平叛的人选。

骠骑将军董重与大将军何进双方原本还打算相互陷害,挑唆灵帝委任对方出征,却不曾想灵帝却带着几分不悦说道:“昨日朝议之后,尚书卢植与中郎将皇甫嵩、卫尉张温及太仆朱儁,四人私下商议,已得出平定凉州叛乱的战略,卢卿,你且当众念一念罢。”

“臣遵命!”

卢植拱手领命,从怀中取出奏章,当众朗声念了出来。

这份奏章内上述的剿贼战略,以刘辩两千年后的眼界为主干,又有皇甫嵩、张温、朱儁等征战经验丰富的将领为补充完善,再加上卢植这位大儒亲自主笔,无论战略内容还是文笔辞藻,皆无可挑剔,让殿内众人都为之叹服。

哪怕是董重在听完这番战略后,也好似觉得凉州叛军忽然没那么可怕了。

见群臣纷纷开口称赞,灵帝微不可查地瞥了一眼何进与董重——因为有刘辩、卢植、皇甫嵩、张温、朱儁几人做对比,灵帝对何进与董重不合时宜地争权夺利感到十分不悦。

连他这位平日里不怎么关注政务的天子,亦知晓凉州叛军的危害,舍得拿出几亿钱来资助朝廷出兵,没想到何进与董重这两个本该是他倚重的外戚,居然还在争权夺利,为此不惜迟滞朝廷出兵剿敌的日期,实在是愧对二人所在的职位。

可惜不满归不满,何进、董重这两个人,他一个都动不了,只能假借褒奖卢植、皇甫嵩几人,令何进、董重二人感到尴尬。

卢植与皇甫嵩都是实诚的君子,见灵帝与群臣纷纷称赞,便表示:“此乃史侯建议,我等不过为之补全、润色而已。”

听到这话,以何进、何苗、董重、袁隗为首的其余朝臣纷纷转头看向站在首位的刘辩,面露惊奇。

除董重以及暂时仍摸不透刘辩喜好的袁绍、袁术以外,大部分臣子又称赞刘辩,灵帝看着刘辩许久,最后亦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

鉴于卢植这份奏章,是刘辩假以皇甫嵩、张温、朱儁三人为例,因此灵帝也不做其他想法,当即命张温出任京兆尹、北中郎将,令其坐镇长安;又复拜皇甫嵩为左中郎将,巡守三辅;最后拜朱儁为右中郎将,亲临汉阳郡,指挥前线作战。

随后灵帝又授予三人统帅禁军中北军五营的权利,即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五营。

其中,朱儁独掌屯骑、步兵、射声三营,即刻启程支援汉阳郡;皇甫嵩掌长水,张温掌越骑,前者是胡人义从组成的骑兵,而后者是依附的越人骑兵。

这份授命,让何进与董重有些郁闷,毕竟这段时日他们在争夺的兵权,其中就有这‘北军五营’,没想到他们争抢多时,最后灵帝却划给了皇甫嵩、张温、朱儁三人执掌,虽说是暂时,平定凉州叛军后又会回到他们麾下,可天晓得平定叛乱需要多久?

要知道刘辩都说了,要做到这场仗打上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的准备。

一百年?

他们人都没了,还抢什么。

另外,灵帝又独授皇甫嵩、张温筹建新军的权利,花费开支都从灵帝前几日售卖宦侯的总共约四亿钱中出。

值得一提的是,小家子气的灵帝专门派了一个小黄门监督此事,号曰黄门监军,人选是张让推荐的,叫做蹇硕,人如其名,是一个长得十分健硕的宦官。

当刘辩在殿上听到这个名字时,表情难免稍稍有些古怪。

待朝议结束后,刘辩私下问张让道:“忠君侯,这个蹇硕是怎么回事?”

见刘辩如此称他,张让一张老脸笑开了花,虽然他也心痛那一亿钱,但能买到这等侯爵,他这段时间简直要飘起来了,哪怕这忠君侯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虚爵。

顺便一提,其实当时孙璋等人也想花一亿或八千万买个类似于忠君侯、忠国侯、忠汉侯之类的虚名,可深恨孙璋的张让又岂会让其如愿,他一张口就管孙璋要两亿,否则就随便选个诸如‘濯龙侯’、‘平乐侯’之类的爵位。

别看濯龙侯、平乐侯名字听上去也不错,实际上濯龙、平乐乃是雒阳城内城外的皇家园林,以此名为候,又哪里及得上忠君侯、忠国侯好听呢。

于是孙璋一气之下就没买,心中更恨张让。

今日刘辩提到蹇硕,张让也没有隐瞒,如实说道:“陛下怕有人虚报募兵人数,欲设黄门监军,是故咱家便推荐了蹇硕,怎么?莫非那厮曾得罪过史侯?”

说到最后,张让也有些着急,毕竟他们如今与刘辩的关系十分亲密,更别说刘辩还提点他们买到了侯爵,他可不想因为一个小黄门而破坏了与刘辩的关系。

听张让这么说,刘辩思忖了片刻,虽说历史已出现了变化,那蹇硕日后未必会像历史上那么无害,但也没必要太早针对蹇硕,毕竟这会儿蹇硕还未受灵帝托孤,对他也没什么恶意,他为何不能提前将蹇硕拉拢到他这边呢?

毕竟蹇硕在历史上也是十分忠诚的,灵帝死后都还不忘其临终的托付,也称得上是忠义之人。

刘辩就喜欢这种忠心的人。

想到这里,他笑着对张让说道:“那倒没有,只是此次朝廷剿敌,事关重大,以往我听说派去军中的中官常趁机向人索要贿赂,否则便诬告将帅,这次……”

张让心领神会,释然之余连忙保证道:“史侯放心,老臣亦知凉州叛军的危害,蹇硕乃老臣手下,老臣以性命担保,他绝不敢趁机向皇甫嵩几人索要贿赂。”

“那就好。”

刘辩微微点头。

另外,鉴于刘辩在奏章中提出‘正奇相辅’的剿贼战略,‘正’即暂时在汉阳郡高筑壁垒,避凉州叛军锋芒;‘奇’指派猛将率小股精锐之士潜入叛军占地,骚扰杀敌,是故当日灵帝下诏,征召天下猛士,以助朱儁。

就像刘辩在奏章中所言,朝廷这次就是要造势,以浩大的声势表明坚决平乱的决心,令凉州叛军心惧,令各地叛乱心惧。

于是乎,张温推荐议郎孙坚;太尉曹嵩推荐其子东郡太守曹操,河南尹何苗与尚书卢植一同推荐河南尉刘备并别部司马关羽、张飞。

这几人皆是前几年在黄巾之乱中的功臣,甚至于,孙坚之前还征讨过凉州叛军,曹操在东郡为太守的政绩也不差,唯独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这些年没什么建树,但有何苗与卢植举荐,这也足够分量了。

于是,灵帝暂时调孙坚、刘备、关羽、张飞至朱儁麾下,随后者立即前往汉阳郡,又征召曹操入雒阳。

这不得不说,这让刘辩有点措手不及,本来他想把大将军何进——最起码是把司隶校尉袁绍、虎贲中郎将袁术调去平叛,没想到袁绍、袁术没离开,反而刘备、关羽、张飞被何苗与卢植举荐去剿敌了。

但反过来一想,这倒也不是什么坏事,毕竟目前刘关张三人只有讨伐黄巾的功劳,撑死能当一个河南尉,强行再做提拔,难免何进那边有人会起疑心,但若是刘关张讨凉州叛军有功,那么提拔三人就顺理成章了。

除了刘关张,刘辩对孙坚与曹操二人也有想法。

目前孙坚的势力弱一些,除了其弟孙静,也不知是否结识了黄盖、程普等人,至于其子小霸王孙策、还有将来东吴之主孙权,更是还未成年,但要知道孙坚本人就是一位猛将,只可惜孙坚早已结识了张温等人作为他的贵人,若刘辩强行要将孙坚拉拢至何苗麾下,以张温对刘辩的欣赏,他倒应该不会有什么意见,恐怕大将军何进身边有会有人起疑:明明何进、何苗皆是史侯的舅舅,为何史侯偏爱何苗?

相较之下,拉拢曹操的机会更大。

毕竟曹操的父亲曹嵩,乃是昔日中常侍曹腾的养子,虽说曹腾为人清廉,与朝中士人的关系也不错,但他毕竟是宦官,他的养子曹嵩,以及曹嵩之子曹操,又岂会完全不受歧视?

更别说曹嵩为人圆滑,在朝中左右逢源,昔日与张让、赵忠等十常侍的关系也不错,自然而然就更不会被何进身旁那一群士人所接纳,刘辩稍稍施加手段,就能将曹操拉拢到何苗麾下。

一想到曹操的背后站着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一干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将领,刘辩便不禁兴奋起来。

若得这些人,何愁二舅何苗不能压倒大舅何进的阵营?

而想要拉拢曹操,那势必要从其父曹嵩入手。

而巧的是,最近新得太尉之职的曹嵩过得不太如意,因为朝中士人都怪他捐巨资买官,以至于宫内宦官也争相效仿,捐巨资买侯。

甚至有人怀疑是曹嵩给张让、赵忠出主意,谁让曹嵩此前与宫内中常侍关系不错呢。

于是朝中士人排挤曹嵩,这让曹嵩感到十分郁闷。

刘辩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吩咐赵淳道:“你以我的名义去见曹太尉,表彰他捐赠巨资,为国分忧。”

“是!”

赵淳应声而去,亲自赴太尉府去见曹嵩,以刘辩的名义表彰后者。

曹嵩哪料到自己在被朝臣排挤的同时,竟会得到史侯的青睐,惊喜之下,忙顺势攀附刘辩。

毕竟如今朝中后宫谁人不知史侯?

赵淳回去禀告刘辩,刘辩也十分高兴,既曹嵩已暗中向他表达依附之心,其子曹操又岂会涉外?

这不,没过几日,刘辩就听赵淳禀告,言曹嵩携其子曹操,请求拜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