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三十一章:永乐宫密谋

我,刘辩,雄主 第三十一章:永乐宫密谋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3:18

第三十一章:永乐宫密谋

灵帝虽说是个昏君,但自十四岁登基以来终归也当了十五年的天子,好歹还是锻炼出几分政治经验,自然知道纵使董太后将董侯刘协扶上了太子之位,朝中诸臣也不会买账。

更何况,今日刘辩在崇德殿那一番说辞也确实打动了他——世人大多都认为灵帝是昏君,但灵帝自己可不这么认为,他最多承认自己确实喜好酒色。

因此在刘辩陈述利害之后,灵帝亦断了招安王国、韩遂、马腾等人的想法,并对刘辩心生了几分看重。

此时董太后提出要立刘协为太子,灵帝其实也不太情愿——他恨何皇后仗着其两位兄长的权势毒杀了王美人,但刘辩毕竟是他所生,就算看到刘辩会令他联想到何皇后,但也不至于真的将王美人之事迁怒到刘辩身上。

更别说前些日子宫内流出传言,称王美人当时是仗着生下皇子,对何皇后不敬,这才被何皇后所记恨,这也稍稍淡化了灵帝对王美人的思念。

于是,在何皇后带领赵忠、郭胜几人杀到长秋宫与董太后争吵之际,灵帝虽严厉喝斥,斥退了何皇后一行人,但册立刘协为太子一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令董太后十分恼怒。

平心而论,董太后当真是无知么?

当然不是,要知道在灵帝年幼之际,董太后也是有过垂帘听政的,绝非一无所知的老太太,她只是要借此事坐定董侯刘协成为太子的事实,然后再慢慢潜移默化地令众人接受。

而这正是刘辩所认为的想当然——这位老太太低估了朝中大臣们的反对程度,选了一个并不好的时机,别说激怒了朝中群臣,就连灵帝心中亦有些不痛快。

毕竟,在被刘辩用言语打动后,灵帝其实也想为汉室做点什么,比如平定凉州叛乱。

当日,因为有张让、赵忠、郭胜几人私下暗通消息,董太后欲借凉州叛乱一事册立董侯刘协为太子的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朝廷,何进、卢植、杨彪、郑泰等人皆大为惊怒。

毕竟自昨日刘辩在崇德殿驳斥骠骑将军董重之后,朝中大部分臣子都对这位史侯报以好感,哪怕是郑泰与袁绍,虽然心中怀疑这位史侯已受宦官蒙蔽,但抛开这一点不谈,亦认为刘辩是一位聪颖的幼君。

于是乎,以大将军何进、河南尹何苗、尚书卢植、司空袁隗、太中大夫杨彪等人为首,群臣联名上奏,劝阻此事,并趁机重提立刘辩为太子一事。

甚至于,何进原本还想谎称凉州叛军攻破汉阳,劫掠三辅、危及河南,令董太后心惧,不过最后被卢植、杨彪、郑泰等人以过犹不及的理由劝住了。

但即便如此,这次朝中士子的反对声浪也是声势浩大,再加上有张让、赵忠、郭胜等人释放各种谣言,推波助澜,朝野上下顿时生起无数谣言。

这些谣言大多都说董太后不顾国家,不恤群臣,于国家存亡之前,仍欲坏嫡长刘辩,扶董侯刘协为太子,若他日凉州叛军攻至雒阳,危及国家,皆董太后所致也。

得知这些谣言,董太后又惊又怒,当然,也有几分畏惧,既是畏惧凉州叛军真的来攻打河南,也是畏惧于朝中群臣的反抗,遂问计于永乐令孙璋。

孙璋也没料到朝中群臣的反应竟如此激烈,闻言无奈对董太后道:“今张让、赵忠、郭胜等人依附何氏,勾结士人,声势浩大,唯有暂时屈从、支持讨贼以换取臣子之心,至于之后……”

他向董太后提出了两条计策。

其一,想办法让董重出任征讨凉州叛军的主帅,趁此机会让董重掌握更多的军权,只要董重能小胜叛军,就能提高气势,压倒何进。

当董太后转头看向董重时,董重当场就慌了,毕竟他虽然读过一些兵书,可哪里真的带兵打过仗?

要知道凉州叛军连皇甫嵩、张温都打败了,由他带兵去征讨,那不是送菜么?虽说介时他自己未必会有性命之危,可一旦真的战败,朝中以何进等人为首的士人,还有张让等辈,又岂会饶他?

必然会以败军之将的罪名将他革职。

董太后也想到了这一层,又见董重满脸慌乱,摇头说道:“我侄还是留在雒阳为好,既可牵制何氏兄弟,又可以为协儿外应。”

于是孙璋提出了第二条建议:“……那就命何进率军出征,趁机将其调离京畿,如此既能削弱长秋宫气焰,又能……只要何进战败,骠骑便可以此名目,弹劾何进。”

董重生怕让他带兵出征,连忙说道:“这条计策好!”

董太后看了一眼董重,内心稍稍有些失望,但不可否认,孙璋这招一石二鸟之计,确实不坏。

崇德殿殿议后的第三日,灵帝无心政事,于崇德殿内与张让、卢植商议如何劝说董太后。

三人正商议着,忽然永乐令孙璋匆匆前来,禀告董太后赞同朝廷出兵。

灵帝大喜,心中释然:母后还是顾全大局的。

就在他高兴之际,卢植正色说道:“陛下,太后赞同征讨凉州叛军,这固然是极好的喜讯,然这两年陛下为了给太后修园林,使了不少国库里的钱,仅凭国库剩下的钱,恐难以供养太多的军队……”

从旁,张让深恨孙璋这段时间在他面前张牙舞爪,昨日于永乐宫厮打时又抓破了他面相,阴恻恻地暗助了卢植一把:“陛下,可以使‘西园钱’资助朝廷。”

听到这话,卢植意味不明地瞥了一眼张让,而孙璋则睁大了眼睛,恨恨看着张让。

西园钱指什么?,正是指灵帝这些年来在董太后的教唆下,于西园卖官鬻爵得来的钱。

这些钱主要由永乐令孙璋、永乐太仆封谞、芳林苑令夏恽三人奉董太后之命管理,除了供宫中开销,供灵帝、董太后、何皇后几人享受奢侈,其他则用于修宫殿、园林——话是这么说,但每当要修宫殿、园林时,灵帝都会在董太后的教唆下从国库支出一笔,作为资助,以至于多年下来,堂堂汉室国库竟还不如西园有钱。

今卢植提出此事,其实也是瞄准了西园钱。

在他看来,与其让这些卖官鬻爵得来的‘黑钱’供灵帝、董太后、何皇后几人享受奢侈,铺张浪费,毫无意义地各种修宫殿、修园林,还不如花在真正有利于国家的地方。

没想到张让暗助了他一把——唔,其实也不是太意外,毕竟卢植这段时间亲眼所见,张让、赵忠、郭胜等人确实已与孙璋、封谞、夏恽几人决裂,曾经世人所谓的‘十常侍’,如今内部已是水火不如。

“这个……需与太后商议。”

待灵帝目光看来时,孙璋赶忙告退,回去将此事告知董太后。

董太后听说说大为不满:“本宫已赞同出兵,卢子干竟然还敢盯着皇家的钱?”

孙璋在旁劝道:“太后,当务之急是将何进调去剿贼。”

听到这话,董太后面色稍霁,犹豫问道:“那……要花多少钱?”

这事孙璋哪知道啊。

于是董太后又问:“前两年皇甫嵩、张温讨凉州叛军,花费几何?”

孙璋赶忙派人去打听,回来苦着脸告诉董太后:“算上兵器、粮草以及战死士卒的抚恤,朝廷用了三、四亿钱。”

“什么?”老太太惊地倒抽一口凉气,连忙说道:“西园哪有这么多钱?”

孙璋舔了下嘴唇,很识趣地没有透露实情。

事实上,西园是有这些钱的,毕竟这两年灵帝可没少卖官职,但这个时候他若实话实说,那他就当不上永乐令。

良久,董太后犹豫道:“便资助三千万……不,两千万钱,叫卢植莫要再盯着皇家的钱。”

“是。”

孙璋躬身而退,回到崇德殿将此事告知灵帝。

“太少!”

卢植连连摇头。

其实灵帝心中也有些不高兴,不过他也明白,在他并被窦太后挑中继承大位前,他们母子在河间过地清苦,穷怕了,想让他母亲拿出更多的钱来,投在一场不知胜败的战争中,委实不太可能。

而灵帝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也不想委屈、逼迫母亲,无奈说道:“钱的事,朕与诸卿另想办法。”

见灵帝这么说,卢植也只好不再多说。

随后,在卢植代灵帝处理政务时,灵帝将张让唤到后殿,问道:“阿父可知哪人还想买官?”

不出意外,这昏君能想到的来钱办法,也就只有卖官了。

于是张让暗中命人放出消息。

消息到朝中,以往坚决要抵制灵帝卖官鬻爵的士人们,这次罕见地没有阻止,因为他们也知道朝廷缺钱,同时也得知董太后仅答应从西园拨出两千万钱来资助朝廷出兵——这老妪以往指使身为天子的儿子从国库贪了数以亿计的钱,如今就拿出区区两千万钱?

区区两千万钱能干什么?!

消息传开,朝中有一人动了心,正是昔日中常侍、大长秋曹腾养子,大司农曹嵩。

他赶忙暗中联系张让,就像历史上所说的那样,捐赠一亿以买太尉之职。

消息传到刘辩耳中,刘辩也大为高兴,既是高兴朝廷得到了这一亿钱的军费,亦是高兴于曹嵩的儿子曹操。

如他记忆不差的话,这段时期的曹操像历史上那样在东郡担任太守,可当其父曹嵩花了一亿买了太尉之职后,这位当前志在征西将军的枭雄,便会调入雒阳为官。

刘辩要做的,便是设法将曹操拉拢到何苗麾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