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三十章:殿议后的余波

我,刘辩,雄主 第三十章:殿议后的余波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3:18

第三十章:殿议后的余波

在做出再行征讨、不予招安的决定后,灵帝便心事重重地结束了朝议,并未立即商议征讨、或者抵挡凉州叛军进攻的具体战略。

原因刘辩大致可以猜到,灵帝可能是要先说服董太后,毕竟董重建议朝廷招安凉州叛军的背后,就是董太后心疼钱,不希望朝廷再做征讨。

不得不说,这位老太太跟后世清朝的慈禧太后有得一拼。

而刘辩虽说也想尽快做好针对凉州叛乱的安排,但见灵帝眼下毫无心思,也就识趣地没有劝阻,毕竟今日能说服同样爱财的灵帝决定继续讨伐凉州叛军,这已经是一场胜利,没必要再做强迫。

“退朝。”

在张让宣布退朝之后,这二十余位臣子逐一退出崇德殿,其中也包括刘辩。

不过在离殿之后,群臣却并未立刻离散,而是在殿外等着。

等谁?无疑是等今日大出风头、令诸大臣刮目相看的刘辩。

按照地位,率先与刘辩搭话的,正是大将军何进,只见他竖起大拇指称赞道:“今日史侯驳董重驳得漂亮!”

然后是何苗与卢植。

不过他二人并未开口称赞刘辩,只是用鼓励的目光朝着刘辩微微点头,作为嘉许。

最热情的,当属司空袁隗、太中大夫杨彪,以及皇甫嵩、张温、朱儁几人。

也有相对比较冷淡的,或者有显得有点犹豫的,比如侍御史郑泰,与司隶校尉袁绍。

这也难怪,毕竟前一阵子刘辩在卢植面前,拿‘家有良田四百顷’的侍御史郑泰举例,说后者结交天下豪杰,意图不明,当时刘辩的本意是让卢植明白‘天下乌鸦一般黑’的道理,莫要过于针对宫内宦官,然而张让等人却自认为得计,在郑泰再次弹劾他们几人时,反过来用此事作为攻击,这让郑泰等一些士人朝臣对刘辩产生了一些怀疑,以为这位史侯已被张让等人蒙蔽。

当然,哪怕是凭着何进的关系,郑泰等人也不至于会对刘辩不利,只不过今日撞见,心中多少是有些芥蒂。

同理,司隶校尉袁绍亦是如此,他也听到了一些风声。

就在刘辩与何进等人寒暄客套之际,灵帝带着张让从殿内走出。

在看了一眼被何进等人围在当中的刘辩后,灵帝并未说什么,直奔永乐宫而去。

倒是张让担心刘辩与朝中士人走地太近,连忙嘱咐随行的小宦官给赵淳传话,叫赵淳尽快将刘辩带离。

然而赵淳却没有按照张让说的做,毕竟他久在刘辩身旁,已渐渐了解这位史侯的性格,尤其是‘忠诚’二字的看法。

不过他不出面,却有人出面,那就是刘辩的老师、太子太师卢植。

他一半认真地对众人道:“史侯虽天生聪颖,但终归年纪还小,诸位大人不宜过多赞誉。……好了,接下来史侯要与我一同阅览奏章,我就不留诸位大人了。”

“好吧。”

何进苦于至今没有获得‘录尚书事’的权力与殊荣,听到卢植这话不免有些羡慕,不过也没气恼,拍拍刘辩稚嫩的肩膀又狠狠称赞了几句,便告辞离去了。

毕竟在他看来,刘辩也好、卢植也好,都应该是他这边的。

继他之后,何苗朝刘辩微微一笑,亦转身离去了。

再然后是心情各异的郑泰、袁隗、杨彪、袁绍、皇甫嵩等人。

在这其中当中,看得出来皇甫嵩、朱儁、张温等人最赞赏刘辩,尤其是朱儁,方才在殿内替刘辩出力最大的就是他,狠狠在骠骑将军董重脸上印下了一个拳印,但可惜刘辩年纪太小,按照规矩朝中大臣不应私下结交皇子,因此朱儁几人也能遗憾而去。

待众人都离开之后,卢植问刘辩道:“殿下不会怪我阻拦诸位大人对殿下的称赞吧?”

刘辩无所谓地笑道:“我知道卢师是怕我滋生骄傲……不过,卢师大可不必担心。”

卢植深深看了几眼刘辩,见刘辩神色自若,丝毫没有得意之色,遂笑道:“确实!我倒是忘了,殿下不但天生聪颖,心性也远超同岁之人,是我多此一举了。”

“卢师说得哪里话。”刘辩哈哈一笑。

鉴于灵帝与张让还未返回崇德殿,卢植与刘辩便来到了不远处的圆林,即前几日与刘备几人去过的地方。

别看卢植口口声声说刘辩年纪还小,不宜过多赞誉,结果待二人在园中的石桌旁坐下,他便称赞刘辩今日的及时出现,以及刘辩及时劝阻灵帝:“……我看得出来,当时陛下已被董重、崔烈等人说动,多亏殿下及时出现……”

说罢,他话锋一转,意味深长地说道:“为何殿下会出现地如此‘及时’呢?”

他刻意强调了及时二字。

听到这话,刘辩笑着说道:“卢师既然看出来了,又何必取笑我呢?”

没错,自昨日看到汉阳太守傅燮的奏章后,他便叫赵淳暗中关注灵帝,看看能否有机会在诸朝中大臣面前露露脸,而这也是被灵帝逼出来的,谁让灵帝这段时间能默许他自由出入崇德殿,与卢植一同阅览各地官员的奏章,却始终不肯册封刘辩为太子呢。

而在这件事上,卢植也是支持自己这位门生的,可惜他对董太后也无能为力,只能在力所能及之处给予刘辩暗助。

玩笑几句之后,卢植的神色逐渐变得认真而严肃起来,看似是将刘辩当做了同龄人,谈起了征讨凉州叛乱一事:“……今日殿下虽劝动了陛下,但……出于一些我不好明说的缘由,这次朝廷再次征讨凉州,怕是阻碍重重。”

“董太后?”刘辩直接把卢植不好明说的缘由挑明了。

卢植无奈叹了口气,正色道:“主要还是钱,有钱有能买粮,就能发放军饷,派军队征讨叛军;反之若是没钱……”

刘辩思忖道:“实在不行就退守三辅,将凉州的良民迁至关中,做好与凉州叛军打持久战的准备,总而言之,不求立刻平定叛乱,关键在于朝廷绝不姑息叛乱的决心!……我建议卢师上奏父皇,以朝廷的名义发下檄文,缉杀王国、韩遂、马腾等人在各地的亲眷,以表朝廷誓不与反贼同天日的决心!”

“这……”

卢植犹豫一下,摇摇头道:“不好,一来牵连太大,二来,怕各地有奸人为利构陷忠良,假借举报王国、韩遂、马腾等人亲眷之名,制造冤案。”

刘辩一怔,旋即点头赞道:“还是卢师考虑地周全,那就通缉王国、韩遂、马腾几人的直系子女吧。”

“善!”

卢植点点头,很欣慰于刘辩的从谏如流。

而此时,灵帝已来到了永乐宫,与董太后商议再次征讨凉州叛军之事。

然而董重早到一步,将发生于崇德殿的事告知董太后,使得董太后大怒,骂刘辩道:“无知小儿,为博朝臣赞誉,不惜毁败朝廷,他可知出兵征讨需要花费多少钱粮?这母子二人,一个德行……”

说起来,灵帝卖官鬻爵的事是董太后教唆的,虽然何皇后没参与,但倒也没少享受奢侈,也难怪董太后要骂儿媳。

随后,董太后又骂朱儁,要求灵帝将朱儁免职。

灵帝沉默半晌道:“先前皇甫嵩与张温皆败,唯剩朱儁或可讨平凉州……”

董太后一怔,旋即又惊又急道:“皇帝当真要出兵讨伐?”

“是……”

灵帝神色复杂道:“我大汉虽富有十四州,但都是要传给后代的,没有一寸土地可以割让于乱臣贼子!”

董太后早就从董重口中知道了崇德殿发生的事,自然知道这句话出自刘辩之口,闻言怒道:“那小儿口中的后代子孙,还不是说他自己?那贱……何氏还真是生了个好儿子!”

灵帝默然不语。

从旁,董重连声相劝,而孙璋却灵机一动,趁机暗示董太后道:“太后息怒,今陛下尚未册立太子,日后我汉室的社稷,未必是传给史侯。”

董太后闻言一愣,顿时就孙璋的暗示,一改之前的怒意说道:“若皇帝册立协儿为太子,本宫便赞同此事。”

“这……”

灵帝面露犹豫。

从旁张让大惊失色,急道:“陛下,万万不可!”

话音刚落,就遭董太后怒斥:“永乐宫内,岂有你说话的地方?!……孙璋,命人将他驱赶出去!”

“是,太后!”

孙璋应声拱手,不怀好意地看向张让,唤入卫士将张让逐出。

张让又惊又急,连忙对随行的心腹小宦官道:“快,速速将此事告知史侯……不,先去告诉赵忠,叫赵忠请皇后出面!速去!”

“是!”

张让的心腹匆匆赶到长秋宫,告知赵忠。

赵忠亦大惊失色,连忙禀告何皇后。

何皇后得知大为惊怒,怒骂:“无耻老妪竟敢趁机胁迫陛下,害我儿太子之位!”

这位屠户之女出身的何皇后生性也颇为彪悍,当即就带着赵忠、郭胜等一干人杀到永乐宫,与董太后当面争吵。

等到刘辩得知这件事时,宫内已闹得不可开交,据说张让、赵忠、郭胜等人受何皇后指示与孙璋、封谞、夏恽几人厮打,彼此都抓破了相,委实凶狠。

不过刘辩倒不是很担心,他甚至觉得董太后有点太想当然了。

他无语地对赵淳道:“此时胁迫父皇立我弟刘协为太子,这不是害他么?那位老太太在想什么?”

赵淳躬身笑道:“大概是殿下今日大展威风,永乐宫慌乱之下失了分寸。”

刘辩点点头,不做理会。

眼下他只在意一件事,那就是想办法弄钱。

钱……

忽然他想到了一个人,一个在历史上为了得到太尉之职,不惜花一亿钱贿赂宦官、捐赠西园的人。

昔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曹操之父,曹嵩。

这个人,有钱,并且还有一个了不得的儿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