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二十一章:卢植

我,刘辩,雄主 第二十一章:卢植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3:18

第二十一章:卢植

四月过后,气候适宜,不热不冷,纵使是灵帝这等昏君也不好再荒废政务,难得在崇德殿处理起政务。

在刘辩看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不知为何,张让却迟迟没有安排他去崇德殿,哪怕刘辩派赵淳去催促,张让也没有立刻安排。

刘辩心中生疑,故作不在意地问赵淳道:“……除了父皇,崇德殿里还有什么人么?”

赵淳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如实相告:“还有卢尚书。”

刘辩心下顿时澄明,张让这是不想让他与卢植碰面。

他心下冷哼一声,不悦想道:这个老东西还是欠敲打,事到如今居然还想左右我。

想到这里,他故作急切地对赵淳道:“我等不及了,赵淳,你与我一同去崇德殿!”

“呃……”

赵淳有些犹豫,想要说些什么,却见刘辩眼睛一瞪:“唔?”

立马,赵淳改了口:“是!小臣立刻安排。”

话是这么说,但实际其实没什么好安排的,赵淳一个房殿令,又如何能安排刘辩去崇德殿与灵帝见面呢?

直接闯过去就得了!

片刻后,刘辩什么也没带,仅带着赵淳与两名小宦官,径直朝崇德殿而去。

途中,有巡逻的禁卫好奇地观望他,毕竟刘辩当日当众杖毙房殿令冯禺一事,亦在宫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少现如今再没有说他‘几无帝王威仪’;相反,如今永乐宫那边说他是‘生性暴戾’、‘并非宽仁之君’。

刘辩也懒得花精力去对付,毕竟那些人影响不了大势。

约一炷香工夫后,刘辩、赵淳等人便来到了崇德殿,守在殿外的禁卫拦下了他,同时向殿内禀告。

此时在崇德殿的殿内,灵帝与尚书卢植正在处理政务,从旁伺立着张让以及一名小宦官。

忽然,有卫士入殿禀告:“陛下,史侯求见。”

或许是这段对刘辩的印象逐渐转好,灵帝虽然有些意外但倒也没说什么,挥挥手道:“召入殿来。”

倒是张让面色微变。

少顷,刘辩便带着赵淳走入了殿内,躬身向灵帝行礼:“父皇。”

灵帝放下手中的奏章,问道:“辩儿,你来做什么?”

刘辩正色答道:“儿臣得知父皇在此处理政务,特来探望。”

见此,哪怕张让心中不愿刘辩此刻前来,这会儿也只能帮刘辩说话,满脸笑容地对灵帝说道:“史侯孝顺,此乃陛下之福呀。”

“呵。”灵帝笑了声,抬手指着坐在殿内的尚书卢植道:“与卢尚书见礼。”

刘辩依言转身面向卢植,而此时卢植亦连忙站起,率先向刘辩行礼:“臣卢植,见过史侯。”

“卢尚书。”刘辩拱手回礼,暗中观察对方。

据他目测,这卢植年近五旬,发须、双鬓已有斑白不说,脸上亦遍布皱纹,但双目炯炯,整个人看起来颇为精神,最惊人的是,这位卢尚书天生给人一种刚毅坚卓、厚实和顺的感觉,不愧是当代君子与儒士的典范。

说起来,其实这并非他首次与卢植见面,早在一个月前,他就在东观与这位卢尚书见过面了,只不过当时为了不引起十常侍的警惕,他并未与卢植过多接触,甚至还表现地对这位卢尚书不以为然的样子。

但事实上,当今朝中群臣中,刘辩最敬重的就是这位卢尚书,熟悉此人事迹的他,很清楚这位贤臣忠诚、正直、清廉,不畏强权、不为私利,都说人无完人,但这位卢尚书却称得上是‘完人’,堪称毫无污点,连张让都拿其没有办法。

也正因为如此,张让才如此忌惮卢植,不愿让刘辩与其接触。

可惜张让也没有想到,刘辩可不会任由他摆布,这不,今日刘辩在没有提前知会张让的情况下就来到了崇德殿,打了张让一个措手不及。

“史侯。”

就在刘辩与卢植相互观察对方时,张让走到了刘辩身旁,小声说道:“陛下与卢尚书还要处理政务,不如史侯先到偏殿……”

『我刚来你就想把我支走?』

刘辩不留痕迹地瞥了一眼张让,心下决定待有机会肯定要好好敲打敲打这个老东西。

不过眼下他却没空跟张让计较,回头对灵帝道:“父皇,能否让儿臣看看这些奏章?”

“你想做什么?”灵帝不解问道。

只见刘辩正色说道:“儿臣想学着处理政务,为父皇分忧,为我大汉贡献一份力。”

听到这话,灵帝、张让、卢植三人神色各异。

其中最疑惑的当属灵帝,一脸怀疑地打量着刘辩,显得有些犹豫。

见此,刘辩向张让投以一个眼色。

在这种情况下,张让也只能替刘辩说话,笑着说道:“史侯如此孝顺陛下,想要为陛下分忧,乃是陛下之福呀,陛下何不满足史侯的孝心呢?”

灵帝思忖了一下,转头又问卢植道:“卢尚书怎么说?”

“臣不敢妄言此事。”卢植看了一眼刘辩,拱手说道:“不过臣觉得,史侯虽年幼,但迟早要接触政务,早些接触,应该也无妨碍。”

说完这话,他与张让对视一眼,旋即二人都皱起了眉头。

显然,这两人怕是没想过有朝一日竟会在意见上达成一致。

见卢植与张让都认可,灵帝也就答应了,当即命人搬来一张小案,让刘辩坐在案后翻阅群臣的奏章。

当然,是那些已被灵帝、卢植批阅过的奏章,算是学习。

待谢过灵帝后,刘辩在那张小案后坐下,翻阅起张让亲自搬至他案上的那些奏章。

这些奏章,都是两京及地方官员上呈的,所述自然不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就比如刘辩最先翻阅的这份奏章,就是中牟令许邯上奏的。

之前的中牟令落皓,在荥阳贼攻打中牟时遇害,虽然朝廷派刘辩的二舅、河南尹何苗率军大破荥阳贼,但荥阳、中牟当地的建设却遭到了严重破坏,因此新任的中牟令许邯上奏朝廷,恳请朝廷免当年税收,同时希望朝廷发粮赈济。

最后是卢植的批复,允调河南之粮救济中牟。

第二份则是京兆尹上奏,言长安未央宫有一座宫殿因失修而坍塌一角,伤及数人,请示是否兴修宫殿。

最后是灵帝的批复,令立即翻修宫殿。

第三份则是弹劾,荥阳令杨松弹劾侍御史郑泰纵容家仆,于荥阳贼作乱后贱收田地,为祸乡里。

这一看,刘辩就怀疑这应该是十常侍对士人的反击,毕竟侍御史郑泰与尚书卢植都是士人的领袖级人物,十常侍在郑泰身上找不到把柄,便将主意打到其亲眷、家仆身上,也不奇怪。

最后则是卢植的批阅,着御史彻查此事。

接下来的时间,刘辩一连翻阅了十几份奏章,说实话,这些奏章确实让他感觉有点没劲,同时也感觉有点怀疑,谁让这些奏章中最大的事就是翻修未央宫与弹劾侍御史郑泰呢?难道这天下就真的这么太平?

刘辩不留痕迹地瞥了一眼张让,心下怀疑张让私下藏匿了一些奏章。

别看卢植是尚书,但作为灵帝的宠臣,张让却能在卢植之前接触到这些地方的奏章,甚至于,灵帝与卢植所批阅的奏章,可能还是张让‘筛选’过的。

否则,这些奏章中为何不见有地方官员举报、弹劾十常侍的兄弟、门客?为何没有天灾、兵乱?

在刘辩的印象中,中平四年可不是什么天下太平的年份,先后有西凉韩遂、渔阳张纯、长沙区星以及南匈奴的叛乱,后几件可能暂未发生,但西凉的叛乱可是前两年就发生了,但奇怪的是,刘辩却没有看到相关上报。

就在刘辩暗暗猜测之际,灵帝忽然放下奏章,做了一个伸展筋骨的动作。

张让连忙说道:“陛下莫不是倦了?不如到内殿歇息片刻?”

看得出来,被酒色掏空身体的灵帝确实有点倦了,点点头回应了张让的建议,转头见刘辩还在认真的翻阅奏章,便说道:“辩儿,朕到内殿小憩,你若是也倦了,便回殿歇息吧。”

刘辩瞥了一眼躬身立于灵帝身旁的张让,心下暗喜:张让不在,这岂不就是接触卢植的大好机会么?

于是他连忙说道:“父皇,儿臣还不倦,还想再观阅片刻。”

灵帝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起身朝内殿而去,倒是旁边的张让皱眉看了一眼刘辩,又看看卢植,神情显得有些焦虑。

但最终,张让还是跟着灵帝一同去了内殿。

灵帝与张让这一走,刘辩立刻抖擞精神,将目光投向了卢植。

虽说身旁还有赵淳在,但赵淳基本上可以视为他的人,只要别做地太明显,让赵淳起疑即可——毕竟卢植的名头太响亮,对宫内宦官的威慑力太强,若刘辩拉拢地太过明显,赵淳也难免会起疑。

或许是感觉到了刘辩注视自己的目光,卢植停下手中的笔,好奇问道:“史侯为何这般看着臣?”

不得不说,他对刘辩的印象其实并不坏,虽然他十分担忧这位史侯与宫内宦官走地过近,但自方才起他就隐隐察觉到,这位史侯虽然年纪小,但却像蔡琰说的那样很有主见,连张让似乎也无法左右,这让卢植也难免心生了一些想法,想趁此机会接触一下。

想来他也没有想到,刘辩此刻正在懊恼:你卢子干天下知名的大儒,连投其所好的递话都不会?

『该如何在不引起张让、赵淳怀疑的情况下,得到这位卢尚书的支持呢?』

刘辩心中转过诸般念头。

别看卢植在朝中群而不党,但敬仰他的却大有人在,尤其是卢植门下两名弟子,公孙瓒与刘备。

前者姑且不论,后者刘辩那可太熟悉了,刘皇叔,以及刘关张,若能将卢植、刘备这对师生拉拢到他麾下,何须再担心两年后的雒阳宫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