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二十章:谋取太子进行时

第二十章:谋取太子进行时

在刘辩的记忆中,何苗官拜车骑将军、封济阳侯,代表着何氏外戚的权势灵帝驾崩前已到达了顶峰,直到来年八月灵帝病笃,对何进、何苗兄弟渐生戒心,置西园八校尉来分何氏兄弟的权力。

甚至在临终前还托孤于蹇硕,叫蹇硕除掉何进、何苗,改立董侯刘协为太子。

虽然此事最终失败了,但由此可以了解,灵帝在亡故前其实已有改立刘协为太子的心思,只是迫于何进、何苗兄弟位高权重,故不敢贸然行动。

换而言之,刘辩必须在来年八月前得到监国太子的地位,再晚,或许就没有机会了。

因此,刘辩命房殿令赵淳私下催促张让,叫张让尽快安排他与灵帝见面。

赵淳回来禀告刘辩:“上巳节刚过不久,陛下仍在痛惜王美人,张常侍认为当前并非合适的时机。”

刘辩感觉有些奇怪:“王美人不是都过世五、六年了么?”

赵淳低声说道:“听张常侍说,因为上巳节时,董侯曾在孙璋的陪同下觐见陛下,故意在陛下面前提起拜祭其母一事,勾起了陛下的想念。”

“……”

刘辩表情古怪地挠了挠下巴:“真是一点也不浪费啊,永乐宫那位老太太。”

对于永乐宫的那位董太后,他是一丝好感也欠奉,倒不是因为董太后与何皇后为敌,又厌恶刘辩,而是这位老太太自己就立身不正。

堂堂太后、一国之母,竟然教唆身为皇帝的儿子去卖官鬻爵,这简直是千古奇闻。

这对母子能成为汉室的至高者,当真是汉室灾难,天下灾难。

“可不是么。”赵淳脸上露出附和的蔑笑,表明坚定站在史侯这边的立场。

“张公可曾说要等多久?”

“可能要等一段时间。”赵淳低了低头,旋即小心翼翼地说道:“史侯,小臣有个主意……”

“哦?”

刘辩闻言瞥了一眼赵淳:“说来听听。”

说起来,自赵淳来到刘辩身边,他就表现得十分积极,主动为刘辩鞍前马后、出谋划策,目的自然不言而喻。

对此刘辩倒也不反感,毕竟历史上各种血淋淋的教训证明,有些事还真的非得要宦官去做,比如说制衡朝臣,因此只要日后这赵淳不触犯红线,他也不介意将其培养为下一个张让或赵忠。

毕竟刘辩也倾向于日后做一个好名声的皇帝。

见刘辩点头,赵淳低声道:“臣认为,陛下痛惜王美人,大概是因为王美人早故,但其实王美人未必真有那么好,仅是陛下出于想念……换而言之,若让陛下得知王美人另外一些事,或许就不会像当前那样痛惜王美人了,如此一来,永乐宫也无法在利用王美人为董侯谋取太子之位了……”

好家伙,这是釜底抽薪之计啊!

刘辩惊讶地打量了几眼赵淳。

要知道在历史上,赵淳仅作为赵忠的幼弟而被寥寥提及一笔,可今日听对方这番话,可见这赵淳亦有心计,值得培养。

“那你有什么主意?”刘辩饶有兴致地问道。

“这个……”

赵淳一脸尴尬地瞥了一眼在旁抚琴的蔡琰,只见后者一脸清冷,自顾自抚琴,看似并不想理会面前这对准备耍弄阴谋的主仆。

赵淳可不敢开口让这位深受史侯宠爱的少女逼退,只好压低声道:“小臣以为,可以安排几名宫中的老人,假称当年王美人是仗着诞下皇子而对皇后不敬,故遭皇后记恨……”

“唔……”

刘辩思忖半响,点点头同意了赵淳的主意:“姑且试试吧。”

赵淳闻言大喜,连忙说道:“小臣这就去与我兄商议。”

瞥了一眼赵淳离开的背影,蔡琰按住琴弦,认真对刘辩说道:“史侯怎忍心诋毁已故之人?”

刘辩笑着说道:“文姬放心,我会叫人为王美人多烧纸钱,求她谅解。”

听到这话,蔡琰又好气又好笑,正要再次开口,却见刘辩以异样的语气说道:“事实上我对我皇弟并无恶感,但很可惜,他注定做不成一个真正的君主,而我,还有这个机会。……王美人不会怪我,因为只有我做君主,她的儿子才能安享荣华,甚至有朝一日还能成为郡王,不至于作为傀儡。”

“……”

蔡琰惊异地看着刘辩,难以理解后者为何会信誓旦旦地说出这番话。

当日,宫内便传开谣言,称王美人当年是因为仗着诞下了皇子,屡次对何皇后不敬,因此才被何皇后毒死。

这谣言没多久就传地有鼻子有眼,甚至还有当年的宫内老人作为人证。

此时张让趁机将这件事告知灵帝。

灵帝将信将疑,唤来那些宫内老人询问,这些宫内老人收了赵忠、赵淳兄弟的贿赂,又希望能攀附上何氏一枝,自然不会反水,将赵忠、赵淳所教的话告知灵帝,令灵帝惊怒不已。

毕竟这些事可从来没有人向他提及。

期间,永乐宫那边也收到了风声,孙璋一想就知道要坏事,连忙禀告董太后:“太后,宫内忽然传开对王美人不利的谣言,必然是长秋宫指使张让、赵忠、郭胜等人所为!”

老太太虽然贪婪爱财,心眼可不傻,当即派孙璋去见灵帝,想要平息谣言,彻查谣言的源头。

张让、赵忠、郭胜几人当然不会让孙璋拷问作证的那几个宫内老人,何皇后也不会允许,于是两拨人又在灵帝面前争吵、攻讦。

吵了几日,没吵什么结果,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至于灵帝是否有因为这件事改变了对王美人的看法,暂时就只有灵帝自己知道了,刘辩也不敢保证,毕竟就像他说的,姑且试试,成最好、不成也罢,反正闲着嘛。

而另外,张让那边也多番安排貌美的宫女侍奉灵帝,以化解灵帝对王美人的思念。

四月上旬,张让确认灵帝对王美人的思念已告一段落,遂正式安排刘辩与灵帝见面。

在安排之前,他私下叮嘱刘辩:“只要史侯能博得陛下欢心,太子之事便可定矣!”

说实话,刘辩心中颇不情愿。

但凡汉人,尤其是后世的汉人,大多都曾有过皇帝梦,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固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切切实实地在历史中留下点什么,成为像始皇、武帝、唐宗宋祖那样的明君,但很可惜大部分人都没有这个机会。

而灵帝明明得到了无数人都未能得到的机会,却选择做一个昏君,这让刘辩难免有种‘怒其不争’的愤慨。

再一想到自己当前为了得到太子之位还要去奉承这昏君,刘辩就感觉有点郁闷。

“真的不能么?”

在张让亲自来相请时,刘辩双手比划着对前者道:“咱们私下拟一份诏书,趁父皇醉酒之际,按着他的手,用国玺在诏书上盖个章……反正国玺也是由张公执掌的嘛。等父皇醒来,全推到父皇身上即可。”

张让吓得仿佛连脸上的皱纹都多了不少,连连摆手道:“矫诏之事,万万不可啊。”

说罢,他与在旁的赵淳相视一眼,在刘辩一脸失望之际抬手擦了擦额头并不明显的冷汗。

不得不说,张让、赵忠、郭胜等人一开始还担心这位史侯不能容忍他们的做法,没想到相处了一阵才发现,这位史侯虽然年幼,可却胆大包天,居然连矫诏这种事都敢去想。

这要是被人抓住把柄,别说他们要被处死,就连这位史侯也要被废——当然,这是张让认为的,刘辩可不这样认为,毕竟历史上灵帝到最后都没敢动。

或许怕刘辩乱来,张让反复叮嘱、告诫,甚至做出了保证:“史侯千万不可再做此想,万一被孙璋等人获悉,后患无穷,我等徐徐图之即可。……有老臣在,太子之位非史侯莫属。”

见张让这群专权的宦官都不敢做这件事,刘辩也只好彻底打消这个念头,老老实实忍着心中不适去与灵帝拉拢感情。

在张让的安排下,刘辩带着他这段时间练字的成绩去见了灵帝,假意向后者请教。

不得不说,这段时间有张让,还有张让安排于伺候灵帝左右的宫女频繁替刘辩说好话,灵帝对刘辩的印象倒也大为改观,更别说刘辩这段时间练字确实练得有模有样,因此灵帝难得夸赞了一番,甚至于在兴致当头,还亲手为刘辩写了几个字。

张让赶紧一边奉承,一边给刘辩使眼色。

还别说,灵帝虽然是个十足的昏君,但字写得确实是好。

不过刘辩心中依然嫌弃:你是大汉的皇帝啊,每日不顾国政、荒淫度日,光字写得好看又有屁用?

奈何为了得到太子名分,刘辩也只得忍着不快去奉承,这让灵帝龙颜大悦。

就在气氛融洽之际,灵帝忽然问刘辩道:“听说你之前下令杖毙了你甲房殿的殿令?”

这冷不丁的一问,让刘辩心中微惊。

他下意识瞥了一眼张让,却见后者先点头、后摇头作为暗示,也不知什么意思。

犹豫一下,刘辩选择如实回答:“是的,父皇。”

“为何?”灵帝又问道。

刘辩思忖了一下,一脸平静地回答道:“因为他阻拦儿臣前往东观。……儿臣乃皇子,他冯禺一介内侍,又有什么资格左右儿臣?”

正在写字的灵帝抬起头来,好似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刘辩,点点头没有再追问。

大概是感觉气氛有些古怪,刘辩与张让用眼神交流了一下,决定今日到此为止,识趣告退。

当日傍晚前,张让来到甲房殿,苦着脸向刘辩解释:“史侯,老臣从未向陛下言及冯禺一事,此事乃孙璋提及,先前他奉董太后之名,在陛下面前告史侯杖毙宫官,生性暴戾,不宜为人君,当时老臣替史侯澄清了许久,老臣也没想到时隔许久后,陛下竟然还会问起。”

刘辩微微点头,接受了张让的解释,毕竟就目前局势来看,张让确实没什么理由背叛他——确切说是背叛何氏一枝。

见此,张让又松了口气:“这样,老臣过两日再为史侯安排。”

刘辩内心虽不情愿,但暂时也只能依张让之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