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713节 东林党罪过罄竹难书(二)

第713节 东林党罪过罄竹难书(二)

其罪三、东林党撤销监察机构,官员贪污现象加剧。

天启皇帝驾崩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迅速倒台。至天启七年(1627年)十二月,阉党基本被清算一空,于是崇祯帝组建了一个全新的,以东林党为首的内阁。

东林党人认为东厂等特务机构对官员的监察,就是对他们道德操守的严重怀疑,是对善于“修身”的读书人的一种侮辱,于是在这个全新内阁的建议下,崇祯撤销了东厂这个最大的监察机构,还有撤销分派往各地的其他监察机构和监察太监,例如各省的河道太监、茶税太监等。

傻乎乎的崇祯,后来大家对比东南府,发现这个家伙收税收得狠,而且成立了有史以来中国最大的情报系统保障了他的、东南府的安全,高下之分,皇帝不如小海贼!

之前嘉靖皇帝怀疑河道官员贪墨治河工款,于是派遣太监监督河工,这种监察让各地官员“深恶痛绝”,于是隆庆时期便被废除。万历皇帝亲政后,他要求各地河工款项一律要交由太监过目,甚至规定,一旦洪水过堤,则立即处死监督太监。

皇帝想杀臣民,并不是想杀就能杀,但TJ是家奴无人权,皇帝可以随便处置。

这个做法极大的“激发”了监督太监的工作热情,他们极力敲打工部和地方官员,这再次遭至了东林官员的憎恨,于是天启朝后河道太监再次被废。直到魏忠贤掌权之后,河道监察太监制度才再次恢复,不过随着魏忠贤阉党的失势,这项制度再次被废。

河道监察太监的被废,直接导致从天启元年开始到天启六年魏忠贤掌权之前,全国上下河道修缮基本荒废。而在崇祯撤回河道监督太监开始到李自成攻破京城为止,十七年间河道的修缮再次被荒废。

河道不修缮,河流决堤,形成水灾,灾民流离失所,活不下去,那就反了吧!

预防永远比事后补救要省钱和有效得多,可是东林党的衮衮诸公都看不到这一点。

其罪四、明末农民起义同样与东林党人有脱不开的干系

明朝灭亡,除了辽东与后金的战局不利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末天下各处的农民起义,而农民起义的全面爆发,同样与东林党人密切相关。

工商税的减少导致西北农业税加重,百姓苦不堪言。明末时期,南北发展差异巨大,北方依旧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而南方的工商业则极为发达。而由于进入崇祯年间工商税再次被废除,且各地税监被撤回后,导致朝廷茶税、矿税、海关税等税收急剧减少,例如到崇祯十年(1637年),仅浙江一省的茶税就从万历、天启年间的二十万两降到了每年十二两白银。

区区12两白银,一省的茶税,这可是出产茶叶的大省!

单是浙江的一个富春江茶就是一等品,你得明白,颜常武大力开拓茶路,得到了红毛番的积极响应(尤其是红毛番贵族,他们吃肉多,吃蔬菜少拉屎不出,喝茶就通便),一等品的茶叶卖到欧洲,甚至是一磅茶叶一磅白银,极品的是一磅茶叶卖一磅黄金!

明末由于小冰河时期的影响,天灾不断,再加上辽东战事紧张,朝廷处处要用钱,导致国库极为紧张。于是朝廷支出的重担就压在了农民身上,农业税从张居正时期的二百万两,一直攀升到崇祯十二年的两千三百万两,这还是在各地大灾小灾不断的情况下,这导致北方百姓尤其是西北百姓苦不堪言,简直到了卖子卖女也交不起税的地步,百姓活不下去,岂能不造反。

更有甚者,朝廷通过节省开支来维持运转,然而即使“节流”,东林党人也不愿触及自己的利益。在东林党人的主持下,“节流”被加在了基层小吏身上,例如驿站制度的改革,精简驿站支出。于是原本为银川驿站驿卒,以为捧着铁饭碗的李自成同志,就这样地光荣下岗了,没了工作的他,越混越回去,走上了造反之路,最终把他以前的大老板给送上了黄泉路。

……

朝廷明刑正典,宣布东林党为逆党,将东林党诸人无论活的死的统统打入党册,褫夺死者生前一切荣誉,剥夺生者一切荣誉,没收家产,九族流放东南亚!

良心话来说,东林党有的地方还是委屈的,譬如崇祯皇帝在发现了东林党的真面目后,疏远了他们,把东林党领袖钱谦益给送回老家让他去秦淮河吹风了,皇帝对于东林党的话也不大听了(但还是顾忌着他们,他们的喷功太厉害了)。

但是呢,东林党倒霉是喜大普奔的事情,皇帝挂了总得有人来背锅,就他们了!

东林党号称清流,影响天下舆论,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派头,对谁都说三道四的,见到不合心意就狂喷,早就引发了勋贵、TJ集团和其他文官集团、武将们的严重不满,说他们遍地是敌不为过!

不多说什么,单是一个裁撤驿站,让多少的官员在路上奔波,没有公家的支持,辛辛苦苦,连个安心睡觉和饭的地方都没有,彻底地失去体面,又让多少官员们失去了一个可以进项和安排自家人手的地方。

天底下的官员永远都是对于新增一个机构强烈支持(多了位置出来!)对于裁撤一个机构而大力反对的,仅此一项,东林党就得罪了天下的官员!

所以对于永明帝的旨意,举朝上下一片欢迎,热烈拥护!

名闻天下的“东林书院”在五月十八日一个很吉祥的日子迎来了它的末日!

东林书院,位于江苏无锡,亦名龟山书院,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

临伯渎港,前临清流,周围古木森天与郁郁葱葱的庐山东林寺颇为相似,是一个研究和传授学问的理想场所,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新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

顾宪成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写得确实有水平,可惜事与愿违,东林党沦为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更看中自己的官品、官位、利益。

讽刺的是,当他们打倒了他们的阉党大敌,打倒了许多政敌,把朝中的宣党、浙党、楚党、齐党一古脑儿地赶了下台,没有了敌人,就轮到自己被消灭了。

刨了东林党老巢的正是明末名人,前东林党人士阮大铖!

随着他意气风发的一声令下:“拆!”

民工们蜂拥而来,名闻天下的东林书院被拆成一片白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