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711节 永明新朝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711节 永明新朝

作者:比萨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57:10

第711节 永明新朝

拥立金华王,东南府势力强势崛起,南京方面输得一点也不冤枉!

东南舰队到达长江口,负责守备的大明长江炮台一弹不发!

进入南京江面,南京炮台同样是不发一弹。

东南舰队二十八艘战列舰和三十艘巡航舰组成的庞大舰队在南京下关江面列阵,阵容鼎盛。

那时江水旺盛,战列舰可直达南京。

东南军登陆,迅速控制了南京城各处。如入无人之境,各处官兵、官吏无比地配合。

多年来的渗透,厚积薄发,让东南府顺利地达到了目的。

南京城里东南军士兵上街,他们扛着火枪,身穿护甲,背着行囊,所到之处秋毫无犯。

实行宵禁,确保控制地方形势。

金华王朱由产在诸大臣、勋贵的一致拥护下,于五月初三,监国在南京,之后,诸臣工上表劝进,三辞后方受之,于五月十五日祭过天地和孝陵后即皇帝位,定都南京,大赦天下,改次年为永明元年,意思是大明永远继续,依旧是朱家的天下,如此民心安稳。

因建都在南方,亦称“南明”,历史上还把该朝代称为“后明”、“新明”。

还是朱家人坐天下,帝都乃是南京,因此诸地传檄而定,南直隶、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七个行省接受了诏令,表示拥护南明朝廷,而四川因路远,暂时没回复。

改朝换代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造反更是要掉脑袋,灭族的大事!

想曹操和司马懿这等权倾朝野的权臣,也不敢在他们在生之年迈出最后一步,而是由他们的儿子给予前朝致命一击。

武媚娘硬把朝代由李变成武,哪怕她是李家的媳妇,结果也杀了海量的人才坐稳这个宝座,但在她死后,一切复原。

颜常武比起他们更是不堪,他有多年的经营,但他的名声和在大明的势力,根本与上面的二男一女没得比。

大家顺从他意,是看出了他显露出来的杀气,还有他给大家的台阶!

光有杀气,没有台阶,颜常武很可能要将在场的人杀掉一半以上,如此他在历史将留下无比的恶名。

他在位的时候可能没什么,但天道循环,待他龙驭上宾时,只怕报应会落在他子孙的身上!

因为别人会有样学样,只要有势力就能学,而他并不能保证他的子孙中不出权臣。

有了台阶,那些伪君子就不怕名声受损,毕竟是老朱家的子孙。

相反,如果给台阶而不下,一旦朱由产登位,那些反对他的人死了就是白死,谁也不想干。

朱由产下达了一系列的旨意,其中有《讨逆诏》,声讨李自成伪朝,曰明年必定北伐,为大行皇帝报仇!

封赏满朝文武及官吏兵佐,人人加百分之十工资,以收买人心,因此朱由产在历史上留名,人称为“百分之十皇帝!”

官心遂安,这就是颜大少的真金白银的好处和威力所在了!

设立内阁,以孙承宗为首辅,负责主管朝廷事务,兼管吏部;再以姚明恭为次辅,管理户部;让词臣王铎入阁,以充朝廷门面。

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乃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其草书纵逸,放而不流,纵横郁勃,骨气深厚。

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考官袁可立提携,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现同样为永明新朝的礼部尚书。

又有马士英亦入阁,明万历己未(1619年)成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后历官严州、河南、大同知府、庐凤总督等职。

以杨铖新为兵部尚书,东南府人甘辉为兵部左侍郎,实权掌握在甘辉的手里,没他的命令,一兵一卒也调动不了。

成立大明总参谋部,总参谋长为杨铖新,是挂名,副总参谋长却是个红毛番,前荷兰人斯托姆,这洋人在东南府多年,甚至连荷兰话都不会说了,是个中国通,指挥军队不成问题,实权掌握在他的手里。

刑部尚书委了祁彪佳,该位人士颜常武用起来很顺手,而且他在大明也广有名声,乃是大明进士出身,素有清名。

工部尚书委派了高弘图,他在崇祯五年做过工部右侍郎,现为工部尚书,因他之前做过户部尚书,六部尚书中以礼部、吏部和户部为尊,无故不能将他贬谪,因此他也入阁。

如此永明朝头一回内阁组成人员五人,都有明朝官员的履历,以孙承宗为首,他的作用确实极大!

他资历显赫,为三朝元老,力压众人,谁都不能在他面前大声。

他成为联系明朝官员与东南府的纽带,有他在位,明朝官员们安心。

永明一朝,明朝的官员留任不少,但最终的控制权还在颜常武的手里。

朱由产给他的待遇是“加封为东南公,可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

晋爵国公,礼仪上他不用向任何其他臣工行礼,可以礼绝百僚。

入朝不趋,古礼,臣见君须趋,即快步走,入朝不趋,即上朝可不用快步走。

剑履上殿,古人席地而坐,入室须脱鞋,贵族,大臣佩剑,秦制上殿不得佩剑,剑履上殿,即穿鞋佩剑直入殿堂。

谒赞不名,古礼,臣拜君时由侍臣唱名,按照当时的礼仪,大臣朝见皇帝的时候,旁边有一个司仪官,要把他的官衔和他的名字都喊出来。比方说此刻如果颜常武去朝见皇帝,司仪官就要喊“东南公、东南府执政官、龙虎将军、颜常武参见皇上”,然后颜常武就跪下来,“吾皇万岁,万万岁”。

那么现在给他的待遇是什么呢?颜常武三个字可以不说了,这叫做“赞拜不名”,就是不喊“颜常武”,不喊了。

在古代,直呼其名它是表示一种什么意思呢?表示这个被叫名字的人地位是比较低的。

古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它的称呼,如果要尊敬对方是要称字的;直呼其名就表示我是上级,或者是长辈,才能对别人直呼其名。

譬如说,孙承宗的字为稚绳,大伙儿见他时叫他为稚绳公,而不能说孙承宗,对于他这样等级的大腕,如颜常武会称为“孙先生”,这是以主待西席的礼节,别人也没资格说。

那么皇帝当然可以对大臣直呼其名,当着皇帝面,大臣之间说话也是要直呼其名的,以表示对皇帝的尊重。现在只报官衔,不喊颜常武这两个字了。

再有关键一条:“大明军政之事,悉由处分!”

如此,颜常武凌驾于百官之上,皇帝之下(名义上),实权尽归于他!

就这样,挟天子以令诸侯,颜常武完成了蛇吞象的历史经典大剧!

他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灭了东林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