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647节 关外的坏消息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647节 关外的坏消息

作者:比萨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57:10

第647节 关外的坏消息

东南府诸事顺遂,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而大明明却是苦B得紧,陷入困境。

公元1642年,乃明崇祯十五年。

二月,李自成破襄城杀陕西总督汪乔年。

如今李闯王打出了风头,杀上个把总督都不是件事,至于杀什么总兵、参将简直不值一提!

李闯王包围开封重镇,官军交战不利,无法解围!

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天牢大狱的一位清瘦老人得到了释放,刚出狱不久,天使即至,老人官拜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着他率劲旅以解开封之围。

他就是孙传庭,大明最后的希望。

孙传庭(1593年-),字伯雅,又字白谷,代州镇武卫(今山西代县)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

算得上他是明朝中“以文臣行武事”的佼佼者,

崇祯九年(1636年)三月,他请缨任陕西巡抚,负责剿灭农民军,在榆林建军,号为秦军。

老闯王高迎祥进攻西安。孙传庭领秦军镇守,高迎祥无法攻克,遂意图自子午谷入,直逼西安。孙传庭料之,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劳,激战四天后,高迎祥溃败,后被俘,送往北京处死,而其外甥李自成继任闯王。

新任闯王同样在孙传庭手里讨不了好,崇祯十一年(1638年),他与洪承畴在潼关南原以重兵埋伏,使闯王李自成部几乎全军覆没,李自成仅以18骑兵突围而走,一时心灰想死!

明朝官员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外敌,而是自已人,孙传庭和顶头上司杨嗣昌及中官高起潜矛盾颇深,两人随手搞他,一里一外,一唱一和,搞得孙承宗居然耳聋了!

孙受不了,引病告休,结果这么一个功臣,杨嗣昌仍不放过,言孙传庭称病乃推托之举,恶毒地说孙承宗如“白起不应召也!”

白起是怎么一回事?

他与秦王不和,不肯领军作战,秦王怒,赐剑白起,令其自尽。

这还得了!崇祯帝偏听偏信,闻言大怒,将孙传庭贬为平民后,又将其禁囚,以待判决。

杨嗣昌倒台,崇祯帝手里无人可用,只好将孙传庭释放,着他领兵对付流寇逆贼。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孙传庭是个传统文官,领了诏命,匆忙出京。

他离开后,崇祯皇帝心中稍安,但按下葫芦浮起瓢,另一个忧虑可怎么解!

皇宫,钦安殿,供奉着三清祖师,檀香沁人肺腑。

香烟一股股的飘向空中,大明帝国皇帝的默祝也随之飘向了那无边无际的虚空之中。

崇祯皇帝与周皇后共同参拜三清祖师,祈求国运昌盛。

周皇后,苏州人,父亲周奎,母亲丁氏是周奎的继室,家境清贫,周氏年幼时就操持家务,迁居北京后,周奎在前门大街闹市里以给人看相算命谋生,生活艰苦。

但周奎的女儿争气,天启六年(1626),当时的信王朱由检为了大婚挑选王妃时,主持后宫事务的懿安皇后,以长嫂代母的身份,从众多候选人中挑选了周氏。朱由检即位以后,周氏就由信王妃晋升为皇后。

周皇后是位仁心贤德的女子,掌管后宫之后,特别节约,削减了不必要的花费,也不为自己的亲属在皇上那里乞讨恩泽。即使逢年过节,大臣命妇们入朝参贺,她所给的赏赐完全按照礼节规定,从不滥加施予。

她与皇帝是结发夫妻,之间的感情不错,见皇帝心情不乐,特意与他到钦安殿烧香拜圣。

拜过三清,皇帝心情转好,对周皇后道:“朕心甚喜,三清祖师必会保佑我大明顺顺利利!”

周皇后亦道:“陛下乃天下共主,亲自求请三清祖师,得他们保佑,大明中兴有望。”

说得还是很开心的,崇祯皇帝甚至还说起当初小的时候,在这钦安殿捉迷藏的事情。

周皇后见他时复欢笑,不再是前阵子拧起眉头,欣慰地点点头。

然而!

他们脚步一迈出钦安殿门,就见首领TJ王承恩跪于道左,高托一个金盘,内有一个奏本,说道:“禀皇爷,关外吴三桂八百里加急!”

崇祯皇帝身体不由得一颤!

他定下神来,吸了口气,取过奏本来看。

啊!

吴三桂奏报:“松山洪承畴兵败!”

事实是松山被围半年,城中食尽,副将夏成德开城纳清兵。总兵官曹变蛟被俘杀,巡抚邱民仰等死之。洪承畴被执,于沈阳降清。

松山告破是在劫难逃,因为朝廷根本没有援兵解救他们。

至此,坚守多年之宁锦防线被冲破。四月,清军破塔山、杏山。明仅有关外孤城宁远。清军逼近山海关。

当年老督师孙承宗出关外,主持宁锦防线,把战火挡在关外。

结果弹劾他的奏章比他人还高,言官认为修筑城池,拒敌于关外不是好计,白费浪费朝廷钱财,但现在看来,言官就是嘴炮!

是的,清军固然还从其它关口进关内,可是没有了宁锦防线的牵制,一想到清军逼在眉睫,就在眼皮底下的压力,崇祯皇帝只觉得轻飘飘的文书重若泰山。

他不由得身体一晃,早就注意他的周皇后赶快将他给扶住,周围的宫人也过来帮忙。

崇祯皇帝伸手推开她们道:“朕没事!”

他哑声道:“把兵部尚书找来!”

……

朗朗日月在上,大明人才济济,如不是运气奇差,国运衰落,也轮不到北虏肆虐,流寇逞威的地步。

兵部尚书陈新甲,算得上是一个人才,他是四川省重庆府长寿县人,万历三十六年举人,授定州知府,之后一路升迁,崇祯十三年,进兵部尚书,从而成为是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工部尚书贾俊以后,以举人身份做到尚书(正二品)要职的第一人。

他是勇于任事,当时军事危急,大臣们都不愿当兵部尚书,所以陈新甲当上了。

崇祯朝的兵部尚书不好当,瞧瞧他前任的下场:

崔呈秀下场:自缢死;

阎鸣泰下场:遣戍死;

王在晋下场:革职查办;

王洽下场:下狱死;

申用懋下场:革职查办

梁廷栋下场:服毒死

熊明遇下场:革职查办

张凤翼下场:服毒死

杨嗣昌下场:服毒死

傅宗龙下场:革职下狱、战死

还有一个袁崇焕,加了兵部尚书衔,下场最惨:凌迟,就是千刀万剐,惨呐,百姓分食其尸!

老板太叼,臣子不易为。

崇祯皇帝用人,不仅爱杀兵部尚书,他是什么官都爱杀,宰相都不例外。他当17年皇帝,杀或者贬的宰相共15人,干的最长的也不超过2年。

干实事不阿谀奉承的官员,他觉得此人不尊重自己,杀或贬;

会拍马屁的官,他觉得此人不干实事,杀或贬;

人缘好的官员,他怕威望高把自己给比下去了,杀或贬;

人缘不好的官员,他觉得此人人品不好,杀或贬;

贪财的官员,自然是杀或贬;

不贪财的官员,他觉得是在博取好名声,想干什么?杀或贬;

没帮派的官员,他觉地此人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杀或贬;

有帮派的官员,他怕拉帮结派有夺权的威胁,杀或贬。

瞧,谁能在崇祯皇帝手里讨得好了?

叫神仙来做他的大臣都干不了!

东南府老大颜常武坚决不趟大明这混水,就因他知道大明有崇祯皇帝是好不了的。

但要是他自己亲手搞掉崇祯皇帝,那又是下克上,对自己名声不好。

总之,崇祯刚愎自用,心胸狭隘,除了勤劳,没有真正的才能。只用杀人来掩盖自己的用人不当和战略失误。

说到底就是个变态!

对比于他,明朝那些过去东南府的官吏们印象深刻,他们侍奉颜大少,简单就是美,文官只须做到三点:

一是忠心于他;

二是尊纪守法;

三是能赚钱!

而武官前二点与文官一致,第三点改为能打赢仗。

东南府的官员,从不用担心祸从天降,只要不是摊上大事,就算被执,顶多是“发海岛从事开发事”进行劳动改造,比海那边的同行们幸福得多。

所以,陈新甲接到诏命,让他进宫面圣,他已知关外之事,心中不由得打鼓,想想前任们的下场,不由得悲凉万分,万念俱灰,出发之前,先向家人安排后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