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271章格伦-约翰逊教授

澳洲风云1876 第271章格伦-约翰逊教授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37:31

第271章格伦-约翰逊教授

世界上第一台汽车的外观设计,并非当前紧迫的事情,尽可以放在以后慢慢的完善。

李福寿现在要做的是把这台试验车开出去兜一圈,《世界日报》的主编和摄影记者已经等在外面,准备将这个爆炸性的大新闻宣扬出去,实锤“汽车之父”这个响亮名声。

在众人关注的目光中李福寿坐上车,准备亲自驾驶兜上一圈,亲卫队副队长雷霄一声不吭的坐在了旁边位置。

汽车发动起来之后,柴油发动机有明显的抖振,“嘟嘟嘟……”的声音很响亮,略一松开闸便跑了起来。

这台车其实很简单,油门拉线拽到底就跑得快,松一松速度就慢下来,既没有档位也没有离合器,全都是靠油门控制速度,最高能跑到每小时5公里左右。

李福寿略一熟悉便掌握了,顺着校园里幽静的林荫道路前行,感觉车身行驶的相当平稳,就是车头发动机烟囱的热气会一团一团的吹到脸上,让人感觉很不爽。

恐怕用不了多久,这张脸便会被黑烟熏的锅底一般。

好在前方不远处就是《世界日报》主编和摄影师准备好的地方,李福寿把车开到这里慢下来,最终停在一片鲜花簇拥的奇石边,背景是一片静谧的湖泊和飞檐斗拱的建筑一角,风景十分秀美。

摄影记者举着探雷器那么大的曝光灯连续闪了好几下,空气中弥漫着化学药物焦糊的味道,将昆士兰伯爵大人驾驶世界第一辆汽车的伟岸身影永远记录下来,这是非常有历史意义的照片。

雷霄很知趣的躲到了一边,这种耀眼时刻只需要一位主角就可以了,那就是伯爵大人。

拍完了照片,李福寿兴致勃勃的回到了车上准备离开,也许是油门线扯的大了,汽车猛的震一下停着不动了,只听到车里“哗啦、哗啦……”的链条声甩动不停。

咋的啦?

李福寿莫名其妙的下车来看了一下,原来是传动链条崩断了,这下可玩俅了。

他遗憾的砸了砸嘴,根本没兴趣跑到车底下再把传动链条接起来,反正刚刚离开的也不远,直接步行回去就是了。

至于这台试验性的汽车,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性使命。

通过亲身驾驶这一小段路,李福寿又有几个新的点子要改进;

首先这个发动机排气管不能放在前面,要改进到车体后面或者是侧面,要不然一趟跑下来脸上全是黑灰,啥兴致也都没了。

其次是油门拉线要改进,就是脚底下弄个油门踏板加个弹簧,这玩意儿应该不难。

第三点是这个链条传动太不可靠了,猛的一挣就会断,看来轴传动还是王道啊!

这个问题不解决,可靠性是个大难题,,而且今后发展载货汽车必须要用到传动轴,靠这种链条传动哪里能够行啊?

能解决这三个问题,汽车就可以小批量的试水市场,先给欧洲北美洲那些喜好新奇的贵族和富商尝个鲜,以后慢慢发展就是了。

李福寿知道汽车应该要有变速器,离合器和曲轴箱,但这些东西他只是知道而不懂原理,没办法指导专家们研制,只能等第一批试水市场的汽车反馈以后再说。

反正不着急,时间有的是。

培育市场到让普通民众慢慢的接受,这是一个动辄二三十年的过程,用着一下子就把它做到尽善尽美。

最起码在二三十年内,汽车只是贵族和富商的新奇玩物,与普通民众还有很大的距离,远不是他们能够奢望的昂贵玩意儿。

在世界蒸汽工业发展史上

蒸汽机最早应用在矿山和轮船上,并且迅速发展推陈出新,大功率蒸汽船舶发动机已经发展了几代,能够推动英国白星邮轮公司2万吨的大型邮轮在大西洋上狂飙出22节的高速,是当今时代最为尖端的蒸汽机技术。

这是因为在地理大发现时代,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成了世界强国的硬核需求,为此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发展蒸汽工业科技,取得了一连串耀眼的科技成就。

排水量超过万吨的蒸汽铁甲战列舰,载货量高达.3万吨的货轮,大型邮轮和客轮,全都是军事、科技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产物,得到了长足发展。

在农业领域,蒸汽拖拉机数十年前就发明了,还有用于农田的蒸汽犁,以及当下销售火热的手扶拖拉机产品,反映出社会对于此类产品的强烈需求。

反观汽车则不然,社会没有这方面的强烈需求,因此发展落后于时代,变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百余年前

欧洲4轮重型马车就可以运载高达2~3万磅的货物,在拿破仑军队远征莫斯科战役中,随军就有多达数千辆重型4轮载重马车,参与了这一万里迢迢的远征,随时为法国远征军提供后勤军需。

发展至今,马车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适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足以满足贵族出行所需,载货载客,运输物资和军队拖运炮车,没必要再发展一种机械动力的汽车。

在整个9世纪,马车就是社会生活主要运输工具,作用无可替代。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考虑

李福寿不着急人为的加快这一进程,慢慢发展好了,第一批汽车产品作为贵族的玩物推向市场,只卖贵的,不卖对的。

邀请著名艺术家操刀汽车造型,座椅全部用澳洲头层小牛皮缝制,车头上要有精美的雕塑,车舱里选用花纹美丽的昂贵木材打造奢华氛围,仪表台上给它装上镀金的钟表,反正怎么贵怎么来。

这样一辆车怎么也得卖500英镑以上,有定制需求还要加钱,反正是贵的吓人,一般平民看都不敢看。

第一批先生产60辆,卖到欧洲40辆,卖到美国20辆,咱不求挣什么钱,首先要把逼格打出来。

想买之前得审查一下,贵族当然优先了,商人也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还得看看有没有作奸犯科,是不是属于声名狼藉的奸商。

别问为什么,就是这么**!

大步走在林荫道上,凉风轻轻吹拂李福寿的发梢,让他的思绪变得愈发的活跃起来。

前行不远,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格伦-约翰逊教授,真的是你吗?”李福寿问了一句。

这个身影诧异的回头望来,看到身材高大的福寿明显愣了一下;“哦卖嘎,你真的是那个对领土充满占有**的昆士兰伯爵大人吗?”

“那没错了教授先生,你的嘴还是一如既往的刻薄。”李福寿嘴角噙着淡淡的笑意走过来,看着格伦-约翰逊教授腋下夹着厚厚的资料,似乎准备去上课的样子,不由得问道;“教授先生,你这是……”

“我去上课,我猜您早已经忘记我的存在了,真是见鬼,尊贵的勋爵大人,我在这所学校教授世界文明史已经有半年了。”

“哦……我记得你的专业好像是生物学,达尔文教授的得意门生。”

“尊贵的勋爵大人,请不要用您浅薄的学识来衡量一个大英帝国皇家学会的学者,我不但是生物学教授,而且是历史专家,艺术鉴赏家和病理学家,教授学生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了,完全对得起红河谷大学的这份薪水。”格伦-约翰逊教授有着昂格鲁-萨克逊男人独有的傲慢,说话时胡子很明显的向上翘了下,骄傲之色溢于言表。

李福寿能够听出他的话语里的怨念满满,掐指算来,这位达尔文教授得意学生已经被强制的丢在这里9个月了,自己每天的事务那么多,当真是忘到了九霄云外。

他忍不住呵呵笑了两声说道;“骚蕊,你随时可以离开,为了表示歉意,我会付上一笔丰厚的酬劳。”

“用不着,我在这里过得很好。”格伦-约翰逊教授一口回绝了,他看着李福寿的眼神缓和了些,有些八卦的问道;“我真没想到,您会为了一座荒岛与荷兰人开战,将那些家伙揍得满头包,说实话,这一点还是非常令人欣赏的,荷兰人还没有求和吗?”

关于北方战事,澳洲的相关报纸都会有及时的报道。

主基调当然是荷兰侵略者悍然发动不义战争,遭到了昆士兰伯爵大人及英勇的领民断然回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战绩,演绎了可歌可泣的保卫家园战斗史诗……

这些关于前线的战情报道和一些战斗英雄采访,凸显出侵略者的凶恶残忍,反映出浴血奋战在香格里拉岛上华裔同胞众志成城的战斗决心,具有非常强的鼓舞人心,凝聚士气的作用,是当前澳洲报纸报道的重点方向。

格伦约翰逊教授通过报纸获取相关信息并不让人惊奇,让人惊奇的是他能敏感的看出荷兰人撑不下去了,若非对欧洲政治和社会有着极深的了解,难以作出这样的精准判断。

“嗯……我发现真的小看你了,格伦-约翰逊教授。”李福寿惊奇的看了他一眼,略一考虑说道;“我有一个非常有诚意的提议,你是否愿意作为我的私人政策顾问,以当前政治形势做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这会影响我教授学生吗?”

“哦……应该不会,这是一个相对时间比较自由的职位,你可以对我安排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入探讨,能够看到比报纸上更多的资料,在我需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咨询,除此以外,你的时间是自由的,最后需要说明一点,接受这个职位必须辞去殖民部的相关委托,我可不想被他们看到底牌。”

“好吧,我接受。”格伦-约翰逊教授很快做出了决定,他扶了扶金丝眼镜解释说道;“我喜欢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尝试发掘未知的科学和事物,这里面也包括人文和社会隐秘,我觉得私人政策顾问非常有挑战性,很符合我的胃口。”

“呵呵呵……听你这么说,我倒想起一个人来,荷兰著名的伊士兰学者史努克-许尔格龙涅先生,想必你应该知道他。”李福寿目光紧盯着格伦-约翰逊,试图从他的脸上找到答案。

“是的,史努克-许尔格龙涅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也是一个学识广博的教授,他在苏门答腊岛为荷兰殖民者工作,目的是找出对付亚齐反抗者的方法,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他的工作卓有成效,我认识他已经有十几年了,这没什么好隐瞒的。”

格伦-约翰逊教授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奇神色,他没有想到昆士兰伯爵大人竟然知道史努克-许尔格龙涅,看来红河谷的情报网运转得非常有成效,知道很多隐秘事宜。

当今时代

教会神甫,船长,冒险者和商人往往都是殖民先锋,为宗主国探听各种消息,收集土著人文情况和社会信息,必要时摇身一变成为带路党,这在老牌殖民国家不是什么秘密,已经拥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了。

逾十年的亚齐战争,荷兰军方在战斗中屡屡受挫,一直难以彻底解决化整为零的反抗者,深陷战争沼泽中。

再加上如今正进行如火如荼的香格里拉战争,王国财政几乎不堪重负,因此广为诟病,军方承受了很大压力。

改变的契机出现在今年2月份,由于史努克-许尔格龙涅先生的杰出贡献,荷兰军方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有效的压制了亚齐反抗者,这让荷兰人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国内的反对声音大大减少。

亚齐战事的胜利曙光来自于学者史努克·许尔格龙涅,他是荷兰著名宗教学家,是一位有影响力的人物。

史努克在殖民地的重要任务是搜集那些曾经居住在中东,或者旅行到中东麦加做朝拜的东印度群岛教徒的内部活动信息。

他做的是情报刺探的工作,这种做法非常流行,政府资金支持传道士或者研究者,作为交换,他们为政府刺探情报。

史努克的调研表明,亚齐正在变成那些反对欧洲殖民主义的木士林国际集结地,于是,他试探挖掘亚齐抵抗运动的宗教基础。

史努克发现,宗教领袖在亚齐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这些宗教领导人和传统的亚齐贵族上层社会矛盾尖锐,关系日益紧张。

史努克给总督府建议,充分利用上述两者间的分歧,以夷治夷、分化瓦解。

根据专家建议,总督府同意并加强亚齐贵族统治者权力,并承诺帮助亚齐贵族统治者抵制教会势力。

经过上述骚操作以后,荷兰人成功的通过亚齐贵族统治者,把亚齐抵抗运动战士从乡村根据地分离开来。

而且,总督府采纳亚齐贵族的建议,创造了流动性非常强的荷兰部队,用游击战争对付游击战争。

这种策略与火枪相结合,创造出致命的焦土政策,抵抗力量失去了本地人的必需品供应和支持,迫使超过三万名亚齐反抗战士逃往马来亚。

这就是一名学者的作用,远比战场上刀枪来得更致命,具有更大的杀伤力,能够从根源上解决亚齐地区动荡不安的局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