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1118章战后大裁军

澳洲风云1876 第1118章战后大裁军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37:31

第1118章战后大裁军

澳洲风云1876

权力的滋味让人陶醉,让人迷失,也让人从睿智变得昏庸,从清醒变得目空一切。

李福寿亲眼见证了欧洲4大传统帝国的崩塌,知道民主进程是世界不可逆的强大潮流,虽然难舍手中无法制衡的绝对权力,但依然做出了正确选择。

若再不推行民主宪政,他害怕自己会后悔。

数十年来

李福寿率领着帝国这艘大船走过风雨雷暴,踏过险滩急流,如今正行驶在宽阔无际的大海上,未来一片光明,他可不想横生枝节。

世界大战结束

大洋帝国有机会补足在欧洲和北非的缺憾,赶在世界性民族主义觉醒的大潮之前,完善帝国版图,完善全球性布局。

时至今日

大洋帝国对领土已经无欲无求,利比亚并非势必得之而后快的殖民地,反倒是波斯湾那一块生产石油的土地,符合未来利益规划,势必要纳入囊中。

而这一切,需要在巴黎和会中与英法等国讨价还价,最后确定各自的势力范围和利益界限。

在尘埃落定之前,利比亚地区就是最有力的筹码,可以换回来很多东西,这包括英法等欧洲主流国家承认克里米亚共和国主权,并且默认其与大洋帝国合并。

在西亚地区做出让步,默认科威特及内志王国属于大洋帝国殖民地范围。

在北美问题上,承诺不武力支持米国,不与米国结盟,不侵犯大洋帝国在南美洲的传统利益。

在非洲问题上,对德属东非领地划分做出实质性让步,以满足大洋帝国需求。

在对欧贸易和关税问题上……

在远东问题上……

大洋帝国的势力扩张至全球,与英法等国可以谈的交易很多,其重要性远高于一座位于地中海南部的黎波里港口,也远高于利比亚这块殖民地。

手中握着利比亚这块北非殖民地,大洋帝国就处在极其有力的谈判位置,将迫使英法意等国拿出不逊色于该地区的利益来交换。

否则,大洋帝国断然不会放弃到口的肥肉。

一场空前惨烈的世界大战,让好斗的英法等国改变了民族性格,产生了至为深远的影响,变得从内心对战争恐惧起来。

大战之前

法兰西对宿命中的欧洲战争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一雪普法战争中的耻辱,重现拿破仑时代的荣耀,战争中打得非常强硬,一点都不怂。

然而,空前惨烈的世界大战使法国损失了大量人口,几乎一代年轻男人葬身战场,代价太沉重了。

这让法国人对战争产生了深深的恐惧心里,丢失了原本的血性,整体基调转向妥协和绥靖主义。

在法**方,任何鼓吹战争的军官都会被毫不犹豫的剔除出军队,法军整体思想转向防御为主,极力避免对德战争。

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英国,一战后的英法等国,以绥靖主义为主流思想,不是没有缘由的空穴来风。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愿意与大洋帝国再爆发一场战争。

利益交换呗!

反正作为老牌殖民主义国家,

英法等国手上有的是筹码,足以让大洋帝国动心。

对英法等国而言,地中海周边地区是核心利益。

对大洋帝国而言,地处北非的利比亚就是边缘利益,没必要大动干戈。

召见的众臣退下之后,李福寿回到御书房,紫檀木质地桌子上摆放着十几封密信,这都是来自英法德俄日美等国领袖的私信,私下里协调政策,预做沟通。

英法等国首脑的来信,主要集中在利比亚问题和沙俄问题上,利比亚问题暂且不谈,沙俄则是外国干涉军统一行动问题。

因为大洋帝国与俄国私下做的交易,所以大洋帝国驻扎在克里米亚共和国的第2集团军,不会参与对俄干涉行动,这让英,法,意等国大为不满。

俄国新政府同样也不满意大洋帝国的行动,第2集团军虽然退出了乌克兰地区,但该地区撤离后留下的力量空白,迅速被外国干涉军和白匪占领,迫使沙俄新政府从东乌克兰出兵,双方在基辅周边地区打成了一锅粥。

大洋帝国在沙俄欧洲地区投入的只有一个机动旅,再也不肯多派一兵一卒。

而在沙俄远东地区

大洋帝国的军事存在由原本的两个师减少到一个师,紧紧固守在海参崴及周边数座远东城市,不踏入中西伯利亚地区。

反观扶桑国,为了重新赢得大英帝国的信任,在俄国远东地区的兵力从1万余人增长到6万余人,并且顺着西伯利亚大铁路一直向西攻击前进,势力抵达叶卡捷琳堡周边地区,是外国干涉军中出兵最多的国家。

扶桑为何有能力在远东投入兵力呢?

这是因为在欧洲的压力之下,当前北美战事已经停歇,意味着第2次美日战争落下帷幕。

战争双方并没有签署正式的停战合约,但是战争已经全面停止了。

扶桑国占据了广阔的北美中部大平原,这里是世界闻明的黑土地区域,拥有最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腐殖土壤,拥有无数的工厂和城镇,令其综合实力勐然增长一个大台阶。

到底好处有多大,具体用数据说话;

占据北美五大湖地区部分工业区,令扶桑国全年国民经济总量增长133%,税收增长276%,补足了37多项工业生产短板,钢铁产量增长1122%。从原本年产20余万吨钢铁增长年产224.4万吨钢铁,接近法兰西的水平。可耕地面积增长421%,农牧业产量翻番增长。

这就是咬一口肥肉油滋滋,相比较一次性的战争赔款,扶桑国落下的好处更大。

美利坚国如今的人口充其量只有3200余万,差不多是扶桑国的一半水平。

此消彼长,令扶桑国更有底气殖民北美。

但是米国也并非什么都没做,威廉-塔夫脱总统正在欧洲访问,从德国引入了大量退役失业官兵,签订了十几项先进武器授权制造合同,得到了英法等**事训练和技术支持,加强与英法意等国的政府间合作和交流,重新开启了移民通道……

英国人已经明白无误的告诉扶桑国,任何在北美的进一步军事行动,将会极大的损害《英日同盟》基础,对日方施加了强大压力。

法德意荷比等欧洲国家,表达了类似的诉求,共同对扶桑国政府施加压力,令其不得在北美轻启战端。

来自欧洲的压力平衡了大洋帝国的力量,日方虽然对此表达强烈不满,但就坡下驴,全面停止了在北美的军事行动。

李福寿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再说。

大洋帝国对米国的施压行动主要两方面;一方面催促偿还欠款,一方面要求米国履行承诺,将常备陆军人数压制在10万人以下。

战争期间,米国佬扩张民兵人数打擦边球,军队总员额一度达到170余万,大洋帝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战争结束了,那么必须恢复“羊毛战争”后,《广州合约》所规定的军备限制条约,不允许超出。

面对大洋帝国的强势压迫,米国自知实力不济,不得不忍辱含恨开始大规模削减现役兵力,转为各州常备国民警卫队性质民兵。

而日方对大洋帝国的举措感激涕零,这极大的减轻了北美派遣军的压力。

日方也同步做出削减军备的实际动作,拟将北美派遣军高达77万余人的员额,削减到30万人以下。

维持大规模军队所需付出的高昂代价,早已经让扶桑国政府财政喘不过气来,几度濒临破产边缘,若非在五大湖地区回了一波血,当真把嵴梁都压折了。

与此同时

日方启动大规模的“民间北美开拓团”运动,加强移民船队建设,大规模的开始向北美移民,进一步巩固占领区。

战后的世界格局出现诸多新变化,在李福寿谨慎的政策引导下,帝国开始实现战略收缩,首先就是大规模军队裁员。

帝国皇家陆军员额已高达230余万人,首先裁剪的就是本土驻军,总量将从111万减少一半,计划保持不高于56万员额。

海外远征军和驻军总计约120余万,将从19年第2季度开始裁减,该复原的复原,该退役的退役,该封赏的封赏,愿意落户欧洲或大西洋诸群岛的帝国官兵,会得到优先安排。

克里米亚共和国的第2集团军总员额约38万余人,战争**计死伤78651人,其中阵亡22776人,伤5.5万余人。

战争中立功受奖官兵,共计8.8万余人,超过7成安置在以克里米亚岛为核心的沿海地区,退役就地安置总人数约占45%,约20余万人。

此外,白俄附属军也实行屯田安置,以农业班排连为单位,集中安置在乌克兰南部滨海地区。

根据上级安排;

除了部分德国和奥匈帝国占领军之外,西线战场的第一第三和第四集团军陆续撤离欧洲,部分愿意留在欧洲的官兵,以安置在克里米亚共和国为主,这部分总数约有26万余人。

这样一来

克里米亚共和国安置帝国退役士兵和部分华裔移民,总数约56万余人,安置白俄附属军约50余万人,另有第2集团军官兵约20万,居民总人口约270余万。

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年轻男女,寓兵于民的比例出奇的高,是东欧地区不折不扣的强势国家。

大西洋舰队的黑海分舰队就驻扎在克里米亚岛的雅尔塔港,uu看书这也是整个黑海地区最强大的舰队,含两艘4万吨“伊丽莎白公主”级战列舰,没有之一。

在西线法兰西战场上

有许多帝国士兵与当地姑娘结合成立家庭,粗略统计约有30余万,这部分士兵退役之后得到法国人极力拉拢,因此选择留在法兰西发展,不再回国。

这其中有一部分经验丰富的军官进入法兰西军队,带去了大洋帝国先进的军事理念,进一步加强了法**队的职业素养。

另有数万名士兵与英国姑娘,意大利姑娘结合,因为各种因素也留在当地发展。

林林总总算下来

总数约120余万的帝国远征军,相继撤回国内的也只有不到40余万,部分进入弗吉尼亚共和国长期休整,部分留在巴拿马州,部分退役安置在北美总督府辖下4州之地。

返回本土的不足20万,皆是百战老兵和军中骨干精锐,尤其以军官和职业军士阶层为主,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战争前已经成家立业,有了儿女牵挂,并不留恋外面的风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