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1014章德属东非不好搞

澳洲风云1876 第1014章德属东非不好搞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37:31

第1014章德属东非不好搞

进入三月份

大洋帝国举办的松江世界博览会盛大开幕,来自世界各国的参展商品和商团汇聚在这个新兴大都市,展现出由第二次工业革命向化工和电气化深入发展的科技新成就,这也是本年度帝国最盛大的活动,受到政府方面高度重视。

各国政府代表团也纷至沓来,米国总统达文-波特率团正式展开对大洋帝国的国事访问,他是抵达最早的国家元首之一。

按照访问计划,将于3月底举行的太平洋安全联盟第二届理事会议暨高峰论坛,将有联盟十几个国家的元首和部分观察员国政府高层出席,也包括扶桑国首相西园寺公望伯爵。

在米国总统达文-波特的行程中,并不包含参与太平洋安全联盟会议,因为这样的一个地区间国家组织,实质上极大的限制了米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存在,限制了米国旳影响力,也限制了米国的经济和贸易往来,更是将米国排除在外的朋友圈,他会愿意参加这样的会议才怪?

正是由于太平洋安全联盟的存在,几乎斩断了米国向太平洋方向发展的战略意图,其在远东,南亚,印度洋地区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存在感几乎等于无,所以将全部的发展重心移下欧洲,外交方面重点关注中美洲和南美洲,这与原来历史上有极大的不同。

大明宫

内庭太液池

这里是风景绝美的一片山中湖泊,岸边怪石嶙峋,飞檐斗阁,其间有九曲廊桥连通,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独具匠心,端的是人间胜景。

李福寿在这里赐宴几个老友,贵族上议院的资深领袖辛长君伯爵,退役上将康拉德-阿登纳伯爵,范仲斋侯爵,首相张立和海军元帅何方,陆军元帅李栓柱,席间谈笑风生,气氛极为融洽。

大到当前的欧陆战事,小到贵族联姻,话题无有不包。

“陛下,英国人三番五次的请我们一起派兵围剿德属东非的残敌,您总是推脱不允,是否有更深的战略考量?”须发皆白的康拉德-阿登纳伯爵老当益壮,活的越来越精神。

他的问题,引起了在座众人的关注。

德属东非的地盘可不小啊,比莫桑比克小一点也有限,而且就位于莫桑比克南方,很难不引起众人的注意。

李福寿夹了一口菜津津有味儿的咀嚼,咽下肚之后,端起法国红葡萄酒喝了一口,不紧不慢的拿着洁白手帕擦了擦嘴,这才露齿微微一笑,说道;“你这个老家伙,我就不信你看不出来。?”

“老臣看出来也是一家之言,总还要圣上拍板才行。”

“英国人没安好心。一直就想把我们拖进欧洲战争的漩涡里。说实话,德属东非这块地皮我看不上,而且当地的人口也有些太多了,黑人土著好像有七百六十多万吧,消化起来太困难。”

“那咱们可以捡好地方拿,沿着东非大裂谷和海边的土地都非常肥沃,雨水充足,而且有大片的热带雨林。干旱而贫瘠的内陆地区就不需要了。这样我们可以把当地的黑人土著驱赶到中北部,留下约1/3的土地和莫桑比克合并,形成大莫桑比克地区。至于兵力嘛,派遣民兵就可以了,德国人在德属东非总计也就是六千多个白人。”

“嗯,德国人可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对付。”

“老臣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德属东非总共只有两千多军队,白人军官和士兵加起来不到两百人,其余都是当地装备步枪的黑人军队,只需要一个团民兵就可以剿灭。”

康拉德-阿德纳人越老越固执,看来对于大片的土地不但俄国人喜欢,德国人同样也喜欢。

这时候

辛长君拱了拱手,也说道;

“圣上明鉴;

老臣近期找了一下德属东非的资料看了看。发现这片土地还是大有可为,天予不取,委实有些可惜了。

在德国人的统治下,德属东非成为工业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地,是完全的殖民地经济。

德属东非的全部土地归德皇所有,当局有权出卖、出租或分配这些土地。大批良田落入德国和欧洲的移民之手。

据统计

1907年仅萨达尼一地,德国12家大公司占田就达12.5万英亩,而非洲人的土地则大多是零星和贫瘠的土地。

德国移民或公司建立的种植园,占地面积一般都较大,如最早开办的两座棉花种植园占地面积均达300平方公里。

至战争爆发前

德属东非已有橡胶种植园281座、剑麻种植园76座、棉花种植园22座。

仅以剑麻为例,种植面积由最初1390公顷增加到24750公顷。

剑麻、橡胶和棉花已成为当地主要出口项目,价值上亿马克。

由于德国人力资源极端不足,当地德裔白人只有四千六百多人,德属东非的资源开发非常不充分,而紧邻着德属东非的莫桑比克如今人口已经超过千万,拥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可以开发。

这片土地我们拿在手上,哪怕只需要1/3,用不了三年就可以将种植规模扩大十倍以上,为莫桑比克地区的开拓提供充足的纵深。

在这方面,英国人无法与我们竞争。

哪怕是联合开发,最终主要的利益依然属于帝国,我对此坚信不疑。”

李福寿听了没说话,而是目光淡定扫视了在场众人,见他们大多持有类似的观点。

唉,都是我把这些家伙带歪了。

他不由内心自责了一句,然后没有半点负罪感的抛诸脑后。

如今帝**政高层都有强烈扩张的愿望,就连媒体报刊也会津津有味的谈论,是不是应该把苏门达腊岛和爪哇岛一起收回来?如果占领中南半岛,那岂不是和神州大陆连为一体了?欧洲应该有帝国的地盘。希腊附近的群岛就不错。帝国在北美洲的地盘有点小了,应该把中部大平原都给占下来,一直扩张到五大湖地区……

诸如此类**裸的侵略扩张言论,在帝国内部并不鲜见,而且很容易引发全民讨论,大家踊跃发言,参与度杠杠滴!

起初,类似的侵略言论总会引起荷兰,米国和其他国家的警惕,甚至发出正式的外交照会表示强烈抗议。

帝国一般都是不疼不痒的表示言论自由,然后对那些闹的凶的,跳的比较过分的媒体处以罚款,令其登报道歉,最多也就这样了。

这种纵容态度,反而引起帝国报刊更多的类似言论。

为啥?

因为这种惊爆眼球的观点非常吸引读者,有助于极大的扩张报纸销量,引发公众热议,所谓哗众取宠,盖莫能外,有钱又有利谁不愿意做呢?

说实话,这种邻居时刻惦记自家院子的感觉真不好。

但米国,荷兰这些国家时间长了,也就麻木了。因为根本就抗议不过来,自然就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只要不过分就好。

李福寿招了招手,唤来秘书长蔡廷干吩咐道;“廷干,这些老大人们一心要为帝国开疆拓土,心意可嘉,但是德属东非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你把最近的军情简报给他们通报一下,英国人和比利时人,葡萄牙人在德属东非撞的头破血流,正在到处找背锅侠呢。”

“微臣谨遵圣命。”蔡廷干拱手回答。

他转过身来,对在坐的诸位老大人们恭了恭手,说道;

“诸位大人,据最近收到的非洲军情简报显示;

德属东非面积约9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65万人,不过白人只有6300多人。它的四周都被敌人包围,周围有英属东非、乌干达、北罗德西亚、比属刚果,大部份是英国的殖民地,只有南方的莫桑比克是中立的。因此在防卫上,德属东非可以说几乎是四面楚歌的境地。

在开战前夕

德属东非的兵力包括了68名白人军官、60名白人士官、132名白人医官和行政人员、2名黑人军官、184名黑人士官、以及2286名黑人士兵。

在武器方面有67挺机关枪,31门过时的轻型野战炮,士兵配备的步枪是1871年型的旧式毛瑟步枪,普遍较为陈旧。

英属东非和乌干达一带的部队也大约2000人,人员构成以少数白人军官绝大多数的黑人士兵为主,德军英军两者基本旗鼓相当。

欧洲战争爆发前,德国在非洲共有四个殖民地,分别是吐寇兰、喀麦隆、德属西南非和德属东非。

去年开战后

少数的德国和土著警察部队根本无法抵抗英法军队的进攻,很快吐寇兰、喀麦隆和德属西南非先后落入英国和法国手中,赢得了初步的胜利。

但英国进攻德属东非时,却遇到严重的挫败。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名优秀的德**官。他就是德属东非警备部队的指挥官保罗·冯·勒托-福尔贝克中校,曾经亲眼见证了第二次南非布尔战争,对英军的无能留下深刻印象。

勒托-福尔贝克中校决定要用任何可能的方式,在非洲拖住尽可能多的拖住敌人兵力,并且越久越好。

多一个英军投入非洲战场,就意味着少一个英军投入欧战,他在用这种方式支持欧洲战场上的德军。

在起初进攻德属东非遭受挫败的情况下,由英国外交部协调,英属印度军派出总数8000多人精锐的两個旅前往非洲作战,番号编为印度远征军b支队。

这其中,有一个纯白人组成的北兰开夏营,还有一个廓尔喀步兵营,其余的全是印度士兵。

2个旅的英属印度军队从印度孟买到东非蒙巴萨前,东非殖民地军队再次对德属东非展开攻势,国王非洲步枪团在内约1500人的部队向隆及多前进,却被德国方面600人的部队击退,再遭挫败。

英印军到达蒙巴萨后,德军在人数上处于1:8的绝对劣势,但德军指挥官勒托-福尔贝克中校信心十足,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要给英国人迎头一击。

战斗很快爆发

三个英**官爬上山顶想观察敌情,被早已严阵以待的狙击手击毙,埋伏的德军发动突然袭击,黑人土著士兵们勇猛的冲向英印军第13拉吉普特团,印军立即溃败,扔下跳脚大骂的英**官四散奔逃,结果12名该团的英**官被打死。

第一战,导致了英印军伤亡300人,大多数是白人军官和军士。

印度士兵是如此恐慌,拉吉普特团100多个印度士兵,仅仅因为其中一个人步枪走火而溃散,直接逃回到登陆海滩上,跳到海水里面蹲着只露出头来。

经过一上午的折腾后

印度远征军指挥官艾肯特耐心被消耗殆尽,他决定发动一次决定性的进攻,用绝对的兵力优势把德军清理出去。

艾肯特命令战斗力最强的的北兰开夏营和廓尔喀营打头阵,印度联队殿后,重新向坦噶进攻。

德军防线布设了铁丝网和机枪火力点,德军土著士兵们埋伏在高大的猴面包树上居高临下射击英印军队,又引发非洲蜂攻击英军,非洲蜂就是大名鼎鼎的杀人蜂,可想而知结果有多么的悲惨。

英军再次被非洲蜂“打”的抱头鼠窜,向海岸溃退。

一个北兰开夏白人士兵说:

“我们并不在乎德军的炮火,但我们的那些印度人在我们背后不停的走火,还有蜜蜂的叮蛰让一切都乱了套。”

坦噶港战役

英军丢弃了海滩上所有卸载的装备,大批步枪、16挺机枪和大量的食物、毛毯、摩托车、电报机等等,英印军超过800人战死,500人受伤,250人失踪。

反观德军,勒托-福尔贝克的手下只有15名白人士兵和54名土著士兵死伤。

英国人遭遇一场彻头彻尾的失败。短时间内不具备再次发动攻击的能力,而且急需要大量后勤补充,因为他们的后勤物资已经丢光了,全都送给了德国人。”

汇报完以后,蔡廷干优雅地行了一礼退下了。

这时候李福寿恰到好处的补了一句;“两千多万英镑丢进了水里,英国人巴不得我们去给他们解决麻烦,一定要稳住,巴拿马刚刚吃到嘴里,下一步还要消化新西兰,贪多嚼不烂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