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1013章金洋结算法案

澳洲风云1876 第1013章金洋结算法案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37:31

第1013章金洋结算法案

新年伊始

帝国媒体报刊上登出了政府新的举措出台了“”金洋结算法案”,该法案为了维护帝国贸易商人利益,减少国际汇兑风险,实现国际贸易平衡有序发展而制定。

法案规定;

举凡与大洋帝国进行的国际贸易,皆以金洋作为唯一贸易结算货币,政府将出台相关举措,从制度上保证该政策的推行。

该项政策与普通人无关,但是却触碰到与大洋帝国有紧密贸易关系的英,法,美,俄,德,扶桑,比,荷等国敏感神经,各国纷纷召见驻当地外交使节,要求详尽解释该项法案出台的真正目的?是否阻碍国际贸易的嫌疑?

战火风靡整个欧洲,但是强硬的欧洲人并没有低下高傲的头颅,他们九成九的国家认为战争会在明年结束,这里面包括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各主要参战国,各自都信心满满。

没人能够预料到这场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五年之久,摧毁了欧洲四大帝国,最困难,最残酷的时刻还远没有到来。

外交领域旳纷纷扰扰暂且不谈,政策既然推出了,必然要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至多浪费些口水扯皮罢了。

作为欧洲战争最大的物资供应国,世界排名第一的经济和工业强国,大洋帝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世界工厂,生产海量物资供应欧洲战争,从协约国和同盟国两方面赚钱,小日子别提过的有多舒坦。

在澳洲

新的一年平安喜乐的到来,各座城市里张灯结彩,鞭炮声日夜不停的响彻天地,所有人都用一颗祈福的心迎来繁荣昌盛的新一年,华人喜气洋洋的拱手抱拳,互致“新年发大财”。

这不是虚无缥缈的祝福,而是确确实实就发生在身边的真事儿。

在过去的一年中

因为欧洲战争的爆发,原本滞销的农产品和工业品瞬间变得炙手可热起来。来自欧洲的采购商挥舞着钞票,不问价钱的横扫一切能看见的商品,胃口着实惊人。

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这一情况非但没有收敛,而且变得愈演愈烈起来。

很多先知先觉的聪明商人有意识的开始囤积货物,因此上演了许多财富神话。

甲商人囤积了一仓库的铁丝网,总量约有两千三百余吨,意大利人来了开出一倍的价格,他犹豫了下没卖,仅仅是好吃好喝的招待对方。

第二天就来了英国商人直接开价两倍,这把甲商人高兴的手舞足蹈,当即答应下来。

正准备率领客人前去酒店摆酒庆贺时,法国商人来了,直接在英国商人价格的基础上又翻了一番,让甲商人赚的盆满钵满。

这些欧洲采购商几乎什么都要,

陈年的小麦……大手一挥全包了,装船。

一仓库的滞销农具,要……全包了,装船。

堆积如山的羊毛,大手一挥给我加工成羊毛大衣,价格给的高高的,装船。

收音机……装船,自行车……装船,日用产品……装船,各种钢铁产品,那更要装船,全都拉走。

他们就像蝗虫一样扫遍城镇,乡村,将无以计数的物资装船发运前往欧洲,不但需要量巨大,而且还要得急,全部都是现款结算。

在这种情况下

帝国内的暴富神话简直数不胜数,很多经营艰难的小企业起死回生,农牧场主腰包里赚进大把钞票,乐的合不拢嘴。

在强烈需求的带动下,帝国内部的物价也出现了大幅的攀升。

粮食和肉蛋禽奶等主要农业产品普遍涨价,少的涨幅3~4成多的涨幅已经翻了一倍,连带着工业产品也有多少不一的涨价,但是居民收入涨得更快,工厂企业主都是翻了倍的开出高薪招人。

大家总算看出来了,这是个年头,只要手上有物资就能赚大钱,发大财。

从欧洲返回的货轮带回大量的白人移民,有钱人就乘坐豪华游轮,普通人只能挤挤货轮的船舱,这些都是逃避战争的普通人。

这些人中,尤其以法国人最多,女性占了八成以上。

西线战争主要就在法国领土内爆发,这造成了法国大量的难民涌入西南部城市和港口,适龄男性是不允许离开法国本土的,绝大多数会被征招入伍,只有逃避战火的女性才会允许离开,坐上远洋货轮前往万里迢迢之外的澳洲。

据说,那里是美丽的世外桃源。

在法国的沿海港口,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

很多为了逃避战火前往澳洲的年轻情侣,在码头被法**警无情的拆散,男人被强征入伍,女人则痛哭流涕的滩坐在地上,无人问津。

这种戏码无数次的上演,甚至很多男人乔装打扮成女人,试图蒙混过关,踏上前往澳洲的货轮。

当他们被军警认出来,并粗暴的扯出队伍时,很多人已经崩溃的吓尿了。

对他们而言

只要能够踏上货轮就意味着人生新的开始,生命的延续,爱情的延续,未来的延续。

而不是躲在肮脏潮湿的西线战壕中,等待末日和生命终点的降临。

能够获准离开法国的男人,必须是年满55岁以上的老人或者是不满13岁的男孩,其他任何雄性动物都不允许离开法国港口。

为了这场战争,法国政府真是拼了。

这种情况在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希腊,塞尔维亚和英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除了德国和奥匈帝国之外,其他主要参战国对男性移民的要求没有那么苛刻,适当的放宽。但是从18岁到35岁范围内的年轻男性肯定是不允许离开的,他们都是服兵役的主力军。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欧洲白人会选择大洋帝国,而不是米国?

原因很简单

如今的海运价格相当高,大量前往欧洲的远洋货轮单趟运输能够获得满意的利润,返程时搭载乘客就是额外赚的,而且政府会给予适当的税收减免,所以票价低廉。

没有钱买票的签一纸协议,承诺抵达大洋帝国之后赚钱还款就完事儿了。

前往大洋帝国的海运路途更远。但价格却比跨大西洋的邮轮便宜三分之二以上。

货轮公司还真不怕这些人赖账,因为大洋帝国的护照制度非常完善,一旦被打入征信黑名单,那个下场可就不妙了。

贷不了款,买不了房,置不了业,不允许开办公司,企业或店铺,不允许乘坐火车,乘坐轮船就更别想了,到哪块都会遭遇鄙夷的眼光,被认为是一个不可信任的人。

这种痛苦,非亲身体会不能够知道厉害。

经营跨大西洋移民业务的邮轮公司,本身是要赚钱的企业,所以票价不菲,抵达米国之后还要每个人缴纳30美元入境税,这笔钱属于海关收的,收入用于战争赔偿账户。

仅此一项,就堵住了超过六成前往北美的欧洲移民群体。

愿意移民寻找新发展机会的大多是欧洲中下层民众,经济条件原本就很拮据,以一家四口计算,进入进税就需要缴纳120美元,再加上邮轮最便宜的底仓通铺票价63美元起,跨越大西洋的路途费用就需要负担372美元,绝大部分家庭付不起这笔开支。

而前往大洋帝国就简单多了,男女老少不论,十金洋一位,没钱还可以赊账,这对跨大西洋邮轮公司而言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

以大洋帝国如今上亿人口的体量,输入数百万白人人口,压根也不可能改变整体人口结构,这是充满人性化的人道主义举措,而且有助于推动多元文化和新科技发展,对缓解国内尖锐的男女比例矛盾问题有正面作用。

女人嘛,总归是要嫁人的。

三月初

从中美洲巴拿马传来好消息。经过当地政府举行的全民公决,获得92..21%的选民赞同,巴拿马人一致决定加入大洋帝国,从此成为巴拿马州。

需要指出的是,参与投票的还有运河区的二十多万华裔居民,而此时巴拿马拥有投票权的成年男性只有不到5.5万人,当地土著人口全加起来也只有16.7万。绝大部分都居住在巴拿马城。

投票结果出来以后,帝国庞大的行政机器开始有序地转动,对巴拿马进行彻底整合。

那些在全民公决中投票反对的土著男人,浑然不知道已经被盯上了。

在一个月后就先后接到了入伍通知书,组成了一支总人数达到2.23万人的巴拿马义勇师,随后在六月份被投入了欧洲战场,作为中美洲的民间自发武装力量,支援英,法等国正义的战争。

在此后的战争中,巴拿马先后又拼凑了一万多人投入欧洲战场,这包括监狱里的黑帮头目和**官员,结果在残酷的欧洲战争中连水花都没有翻起来,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五十多年后

在巴拿马中心公园竖起了一座纪念碑,上面用汉语写着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反抗德意奥同盟非正义的战争而牺牲的巴拿马民兵武装,称赞他们是一群值得永远铭记的无畏勇士。

这……有可能是这些人留下的唯一痕迹了。

随后不久,大批的华裔移民抵达,很多移民娶了当地土著女人,巨大的民族融合力量在50年后显现出威力,前往巴拿马旅游的外国人士,在这里已经看不到任何当地土著的痕迹。

最多也就是舞台上,能够看见黑头发黑眼睛的年轻人演绎着热情奔放的中美洲舞蹈,政府则呼吁抢救和挖掘土著文化遗产,并且拨出专款在巴拿马郊外建了一个博物馆,陈列着有史以来华人在巴拿马地区辛勤奋斗的历史,尤其是在修建具有战略意义的巴拿马运河工程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帝国皇家海军大西洋舰队正式宣布;

将巴拿马城作为舰队永久驻扎港口,至此,大西洋舰队拥有诺福克,巴拿马,关塔那摩和火地岛四大骨干海军基地,支撑着从北美洲,中美洲到南美洲的完整海军基地布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