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86章 刘备真坑

兴汉使命 第86章 刘备真坑

作者:开先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1

第86章 刘备真坑

也怪那皇甫嵩的使者许攸字子远沉不住气,听了北中郎将卢植的一番话之后,又见他用一个义勇校尉的名义就把刘备三兄弟给打发了。

要是刘备三兄弟够聪明,哭求一番,索个讨逆校尉的正规编制。北中郎将府的卢植也会欣然应允。

然而刘备得了校尉头衔,便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许攸这才看刘备的眼神很是奇怪。

刘备带着队伍出发以后,总算是离开了牢笼。

那颗不安分的心,又开始活跃起来了。

刘备见许攸有几分本事,就找许攸哭诉,还想邀请他加入自己的队伍,一起共创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好名扬天下青史留名。

许攸心想,一个临时工而已,还真把自己当成了一方诸侯了。不屑之情溢于言表。

张飞心细,一见许攸的表情就知道其中另有隐情。

张飞大怒,想着自己兄弟三人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抓住许攸就是一顿胖揍,还威胁说附近有山贼出没,他要是不说实话就弄死他。

许攸知道张飞粗鲁,还真不敢赌,毕竟三兄弟分别执掌前中后三军。他怕自己撑不到刘备的救援,只得如实交代了北中郎将卢植的话。

张飞心想,若是把这话告诉大哥和二哥,他们肯定会不甘受辱挂印离开,建功立业的梦只怕会就此破灭了。不如先瞒着他们,以后再作计较。

于是就撕毁了卢植的亲笔信,并且警告许攸不得向任何人包括左中郎将皇甫嵩透露半个字,否则后果自负!

也是合着该那左中郎将皇甫嵩有那么一败。

这许攸可不是什么忠臣烈士,被张飞这么一吓,居然真的什么都没有说。

左中郎将皇甫嵩在中军大帐隆重的接待了刘备三兄弟。

关羽和张飞都是超级武将,刘备虽然有些差强人意,但是也气度不凡。

皇甫嵩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至少自己左中郎将府中的校尉和司马,没有一个人能够赶得上他们三个。

皇甫嵩没有想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爱屋及乌的皇甫嵩,对北中郎将卢植感激涕零。

在得到北中郎将府援军的第三天,左中郎将部整军出战波才。

刘备三兄弟成了先锋,都踌躇满志的想要来个开门红。

大军才一接战,汉室讨逆大军就势如破竹。

波才见势不妙,忙紧急施展妖法。

刘备在广宗城下被张宁的妖法所伤,心有余悸。

一见到波才施展妖法,拨马转身就逃。

关羽见刘备逃走,生怕他会有什么闪失,忙追了上去。

张飞杀得性起,突然听到关羽一声长啸,也打马追了上去。

刘备的范阳军本部八百人,早有逃命的经验,忙放弃了敌人,追随刘备三兄弟跑了。

北中郎将府的一千二百精锐,却是不进不退,愣在了当场。

将是兵的胆,刘备三兄弟这么一逃,整个左中郎将府的部队都乱了套。

波才趁势掩杀,皇甫嵩败退长社城中。

皇甫嵩很愤怒,当即就要斩杀刘备三兄弟祭旗,并且迁怒于北中郎将卢植。

许攸见祸闯大了,忙把卢植的话原原本本的讲了出来。

皇甫嵩大哭,不是卢植误我,而是匹夫知情不报。

皇甫嵩重责许攸三十大板之后,又命人找来刘备三兄弟,直接了当的告诉他们:义勇校尉只是临时工,如今出了问题,临时工的编制是没有了。

刘备苦苦哀求,皇甫嵩才同意让刘备三兄弟带着本部八百人离开长社城,随便讨伐黄巾军立功。至于论功行赏什么的,在左中郎将府是行不通了。

好在皇甫嵩还算仁义,给刘备三兄弟补足了军资,算是双方协议分手。

刘正看到这里,满是遗憾的对郭嘉说:“奉孝,这刘备三兄弟坑上司的毛病真是越来越厉害了。如今居然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

郭嘉也觉得奇怪,人家都说:吃一次亏,长一点记性。这刘备三兄弟吃亏不少,怎么就一点长进都没有呢?

兴汉军攻克了襄城之后,继续朝着颖阳前进。

负责驻防颖阳的,是何仪和他的部众。

何仪是何曼的弟弟,当他得知何曼战死襄城之后,发誓要与兴汉军血战到底。

兴汉军才抵达颖阳城外,何仪就率领八千黄巾军主力出城强势接战。

刘正命陈到率部迎敌。

何仪手使一支点钢枪,胯下乌鬃马。

两人都是使枪的行家,陈到的枪法得名师指点,套路鲜明又灵活机动。

何仪的枪法是在同汉室讨逆大军的战斗之中琢磨出来的野路子,没有什么章法,就是那么胡挑乱刺。

这乱拳打死老师傅,何仪虽然伤不了陈到,但是也成功的自保有余。

两人在颖阳城外的空地上激斗了起来。

阵前斗将这么古老的战法,看得双方将士都是热血沸腾。

郭嘉似乎也被两军将士的呐喊声给感染了,居然亲自执槌,擂响了战鼓。

一通鼓罢,陈到与何仪走马挥枪,斗了个旗鼓相当。

两通鼓罢,何仪气力不足,胯下战马难以为继。

三通鼓罢,何仪马失前蹄,陈到挥枪挑起何仪,扬尸怒吼道:“何仪已死,降者不杀!”

出城的黄巾军见主将战死,慌忙撤回颖阳。

刘正见黄巾军大乱,于是就挥动着梨花枪暴喝一声:“全军出击!”

陈到立即跃马提枪,率先杀了过去。

黄巾军在慌乱之中,根本就来不及关闭城门。甚至连把守城门的黄巾军战士,也被裹挟着逃走了。

陈到带着白毦兵随后掩杀,替身后的主力大军进城扫清了障碍。

颖阳的战斗很快就结束了,失去了领兵大将的黄巾军,也就失去了统一的指挥。

各自为战的黄巾军,根本就是一盘散沙,再也组织不起什么像样的抵抗来。

刘正也带着一队人马拿下了颖阳黄巾军的营地,缴获了不少军备物资。

在进行战后总结的时候,徐盛发言说:“校尉大人,怎么这黄巾军正规化以后,战斗力不升反降!”

刘正说:“文向先不要着急,一会儿等大家发言完毕,再统一给大家解释。”

接着陈到和魏延也做了发言,轮到周泰的时候,他只问了一句:“校尉大人,我怎么觉得黄巾军上下不齐心呢?”

刘正想了想,觉得还是把发言的机会留给郭嘉,于是就说:“奉孝,你来向大家解说吧!”

郭嘉站起了身,大声的回答说:“是!”

众所周知:黄巾军最初的成员是一群吃不上饭的农民,想要填饱肚子就得靠抢。

人人都得争先,要是落后于人,就只能饿肚子了。

所以人人拼命,大家都不想挨饿。

然而随着战争的进程,黄巾军各部占了一些地盘之后,就得分出守城部队和进攻部队来。

这样一分工,守城的人不出战,军备物资就得靠攻城抢掠的队伍来提供。

战争形势的转变,攻中有守,守中有攻。

这就迫使黄巾军必须要走上正规化的道路。

然而黄巾军将领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军队是正规化了,可是人心还停留在各自为战阶段。

这基层将领的文化程度跟不上,直接把黄巾军的长处给葬送了。

如今两军对峙,汉室讨逆大军处于战略上的绝对优势。一直都在主动进攻,压缩黄巾军的生存空间。

黄巾军久守不利,控制区域内的豪强世家抢了一遍又一遍,已经到了抢无可抢的地步。

进入汉室大军控制区域内抢掠,由于汉军的存在,风险大且不说。

由于坚壁清野,抢到的东西极其有限。

负责抢掠的队伍自己都吃不饱,怎么可能有多余的物资供给守城部队。

黄巾军不事生产,控制区域内又抢成了一片白地。没有后勤来源的他们,很是怀念当初那种一拥而上的感觉。

如今抢食艰难,还得把有限的物资上缴一部分。

这样一来,守城的人得不到足够的粮食,对上面的决定很不满意。

出击抢掠的人那意见可就更大了,辛辛苦苦冒着生命危险抢来的有限吃食,还得给守城的老爷们分上一口。这不还是回到了当初种地交租的日子了吗?

普通的黄巾军战士想不通,领兵的大小将领就更难统一思想了。

要知道黄巾军是按照村乡县的地域来编制的。

各村乡县之间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矛盾存在。

如今让大家摒弃前嫌,拿自己手足亲人的命去替仇人换取吃食,而且还没有解释。

这样的情景一出,谁能顾全大局。

大家都想不通的话,索性就阳奉阴违,导致了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

黄巾军正规化之后,必然会导致分工的不同。

然而没有后勤保障的分工,就会直接导致内部分裂。

以前都是无后方作战,抢到哪里算哪里呀?

如今守着一片白地当成了命根子,留着没用,丢了又会没命。

黄巾军是进无路,退又无门。一旦放弃了城池,就会成为丧家之犬。

以他们的物资储备,离开城池就是自寻死路。

兴汉军在南阳作战两个月,优待俘虏的美名早就传遍了天下。

颖阳黄巾军听说兴汉军到了,虽然不至于立即献城投降,但是士气不高却是豪无疑问的。

刘正听到这里,挥手示意郭嘉停止讲述,总结性的说:“各位都是平贼校尉部的首脑人物,听了黄巾军的发展变化之后,有什么感想吗?”

徐盛是军校生,说话的时候带着浓浓的书生气。

他认为思想教育很关键,要是思想出了问题,其他的问题就会前仆后继的涌出来。

只要解决了思想问题,别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魏延是农民出身,他直言不讳的指出,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后勤,只要粮食充足,军队的忠心就会一直存在。

陈到是武将世家出身,他直接告诉刘正,铁的纪律才是最根本的保障。

粮食保障和思想教育,只能在短时间内维持斗志。

想要长期保持高昂的斗志,只能三管齐下,其中纪律更是关键。

人的**都是无穷的,实现了一个小目标,就会给自己定一个大目标。

就像黄巾军,填饱肚子之后,就会又想着锦衣玉食。

要是没有纪律约束,就会把原来有限的凝聚力给消磨殆尽。

刘正见三人各有见解,于是就当众赐三人纪效新纲。

这是兴汉军安身立命的本钱,也是刘正给予麾下文臣武将的厚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