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85章 襄城何曼

兴汉使命 第85章 襄城何曼

作者:开先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1

第85章 襄城何曼

兴汉军上下已经准备好了进攻襄城,就等郭嘉恢复了精气神之后,随时可以挥师北上。

郭嘉到底是天下一等一的智士,很快就恢复到了正常的状态。至少可以毫无障碍的出谋划策,只是想要彻底的解开心结,只怕不是那么容易了。

刘正也是没有办法,上了战场,就不可能考虑每一个人的情绪。

人都是在痛苦中战斗的,在孤独中品味这份心酸。

襄城是一座雄城,一座令人没有攻打**的关城。

八郡咽喉扼此处,英雄豪杰恨难越。

在这座倚山筑成的城下,倒下了多少仁人志士,书写了多少传奇故事。

刘正望着近五十米高的关墙,差点儿就要提出了改道。

只是军令如山,绕道就会误了战机。

至于如何攻打关城,刘正是彻彻底底的跪了。

爬城是不可能爬城的,那上面长满了绿油油的苔藓,可想而知自古襄城战事,都只能从城门突入。

襄城一共有三道城门,第一道是外城门,进入外城门之后,是一条五十米宽的护城河。

在护城河的后面,是襄城的主体城墙,一个硕大的城门像是择人而噬的猛虎。把敢于冒犯襄城的人吃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主城门之后,还有一座瓮城,在这方圆数十平米的范围之内,连一根草都没有。

攻城部队进来之后,要是不能迅速的突破瓮城,那简直就是活靶子。

无论守关部队是选择火攻,还是乱箭齐射,攻关的人都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

自古攻打襄城的队伍,要么选择强攻,以血换血,拿命换命。用人命填,毕竟这里城小,以数十倍的兵力强行攻关,守关者没有后勤支援,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兴汉军最缺的就是时间,强攻襄城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如何破除险关,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擒贼先擒王,拿下何曼,襄城不攻自破;二是奇兵偷城,同时拿下三座城门。

郭嘉建议正面佯攻,同时派徐盛,魏延和陈到同时对三座城门发起攻击,让何曼首尾不能相顾。

刘正也觉得相持下去不是办法。

两栖团攻城很有一套,刘正就把正面佯攻的任务交给了太史慈。

徐盛的宛城营能打硬仗,敢打血仗。攻取第一座城门的任务就交给他们了。

魏延的独立营心气最高,又熟悉水性,攻打第二座城门就由他们接下了。

陈到的白毦兵专精步战,夺取瓮城的任务自然是当仁不让。

第二天早上,伴随着三通战鼓的轰鸣声,兴汉军向襄城发起了冲击。

太史慈命人架起了登城梯,在距离城墙五十米的位置上与何曼及其守关部队硬射。

一个时辰之后,三位营长已经进入了预定的作战位置。

郭嘉收到陈到三人的信号之后,走到刘正的身边说:“校尉大人,可以开始了!”

刘正望着血色的初阳,梨花枪舞起一朵血云。

刘正一字一句的说:“传我命令……总攻!……开始!”

震彻云霄的战鼓声响了起来,太史慈顶着巨大的伤亡,朝着城墙推进了三十米。

这可是一个弓箭手自由发挥的区域,只要是眼不瞎,都可以射中目标。

三座登城梯上云集了三百人,与城头上的黄巾军对射。

徐盛的宛城营抬着简单的攻城槌,其实就是一根削掉了树枝的木头。

悄悄的潜到了城门附近,听到攻城的信号之后,立即强行撞门。

黄巾军的注意力都被两栖团不要命的打法给吸引了,城门处的防御力量十分薄弱。

宛城营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再说魏延,博山之役偷斩裴元绍,总感觉到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可是又说不上来。

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再立下一大功,把心中的不安给压下去。

接到攻城的信号之后,立即从选定好的地段泅渡。

这护城河可不好渡,自古以来守关部队都会给河里加料。要是不事先侦察好,一旦盲目渡河,准保会吃个大亏。

毕竟是在水中,防守不可能天衣无缝,魏延这才抓住了机会,成功的接近了主城门。

魏延一马当先,游龙戏凤刀发出一道猛烈的刀罡。

从两扇城门的结合部位切入,城门栓颤抖了几下,却没有断。

魏延再次聚力,第二次劈向了城门栓。

伴随着一道血雾,城门栓动摇了。

魏延后退五步,凭借着战马的冲力再次挥刀。

城门栓终于断裂了,独立营的战士可以清晰的看见城门背后那一颗颗狰狞的人头。

魏延举刀大喝一声:“杀!”

第二道主城门顺利的告破。

与此同时,陈到带领着白毦兵也顺利的拿下了瓮城。

战斗的激烈程度没有人知道,只是他们头上的白缨都变成了血红色。

特别是陈到,身上的银甲也变成了血甲,拿枪的手都在瑟瑟发抖。

周泰的主力终于顺利的杀入了瓮城,开始沿着街道进攻预定的作战目标。

负责佯攻的两栖团一直在不温不火的与何曼对射。

太史慈见周泰已经顺着城门突入关城,知道佯攻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为了建立更大的功勋,太史慈立即把佯攻变成了正面强攻。

一直暗中准备的三座备用的攻城梯。随着太史慈的一声令下,成功的在距离城墙二十米的地方架了起来。

太史慈身先士卒,第一个上了登城梯,一眼就看见了指挥作战的何曼。

太史慈使出了自己的绝招:阴阳同行。

太史慈终于成了第二个拥有专属特技的将领。

兴汉小精灵解释说:

阴阳同行,其实就是同时射出一明一暗两支连珠箭。以阳矢主攻,阴矢暗袭。当对手看见阳矢的时候,阴矢后发先至,重创敌人。

刘正看着太史慈射完两箭之后,整个人都萎靡不振了。

再说何曼,见到太史慈出现的瞬间就本能的心头一紧。

盯着阳矢的运动轨迹,随时准备着躲闪。

然而就在他即将低头的时候,却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冰冷。

何曼想要呼喊,却发不出任何的声音。

双手用力的抓住喉咙,却什么都没有抓着。

太史慈的阴阳同行,阳矢是实实在在的箭羽。在刺破空气的时候,会由于剧烈的摩擦产生一道刺眼的红光。

阴矢却是吸收阳矢逸散的能量凝聚而成,后发先至,百发百中。

敌人集中力量防备阳矢,却成了阴矢的靶子。

至于太史慈是如何掌握这样的特技的,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只是觉得在射出阳矢的时候,身体中会不由自主的诞生一股寒流,伴随着阳矢一同离弦。

太史慈一箭射死了何曼,黄巾军在关城上的防御体系瞬间就崩溃了。

太史慈命令两栖团主力压上去,迅速的拿下关墙,巩固优势。

日落西山的时候,襄城终于落入了兴汉军的掌控之中。

刘正在襄城的黄巾军大本营中论功行赏,犒劳三军。

正在这个时候,郭嘉拿着一封密报走了进来。

刘正问:“奉孝,关于颖川的局势,有什么新的情报吗?”

郭嘉说:“校尉大人,刘备来了!”

刘正一愣,这刘备还真是阴魂不散。

忙打开情报一看,原来自从那日擅自撤退,导致北中郎将卢植的围城计划土崩瓦解之后,刘备三兄弟就成了汉室大军中的闲人一群。

每日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就是不分配作战任务,就连简单的巡逻,也不给安排。

张飞嘟嘟囔囔着向刘备抱怨说:“大哥,这卢师完全是拿咱们兄弟当猪养啊,得想个办法,否则黄巾军叛逆都要被打光了。”

关羽也叹了口气说:“大哥,刘佑兴在南阳东征西讨,大小数十战,斩赵慈,诛孙夏,灭孙仲,剿裴元绍,功劳直达圣听。汉帝亲自加封:平贼校尉。还用上了传国玉玺。咱们兄弟要是再不努力,梅园三结义的誓言,只怕会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刘备也是无可奈何的说:“二弟,我又何尝不知刘佑兴在南阳讨逆军中混得风生水起。然而北中郎将卢师不信任我们兄弟,想要立功,只怕是难上加难了。”

刘备三兄弟的怨怼之词,很快就传入了卢植的耳朵里。

卢植也是左右为难,用吧风险太大得不偿失,弃而不用又浪费人才还寒了天下义士的心。

卢植心想,好在那刘佑兴是自己的衣钵传人,否则天下人还不知道如何编排自己呢?

恰逢左中郎将皇甫嵩战事不利,分别向南阳和冀州两处求援。

信使抵达广宗大营的时候,正是卢植头疼如何安排刘备三兄弟的关键时刻。

军司马建言:围城主力不宜轻动,不如就让刘备三兄弟引兵南下增援。

卢植问起如何避免坑害同僚的办法时,军司马提议说:临时任命刘备为最低等的义勇校尉,再从防守大营的北军中抽调一千二百人,会同刘备本部的八百人。总共两千人的队伍南下豫州作战。

卢植为了彻底的摆脱坑害老友的骂名,于是就把信使叫进了内帐之中。

不仅把刘备三兄弟的情况详细的介绍了一遍,还为了避免皇甫嵩不相信,特意手书一封,在信中千叮咛万嘱咐,刘备三兄弟必须要慎用,否则就会累害三军。

卢植唤来刘备三兄弟,把左中郎将皇甫嵩求援的事情讲了一遍,还问刘备愿不愿意南下豫州作战。

刘备也想脱离卢植的队伍,闻言喜出望外。

看着刘备这样的白眼儿狼,卢植的心有如浸在寒冬腊月的水里一样,彻彻底底的凉透了。

好在他想得开,强忍着恶心把临时任命刘备为义勇校尉,并带领两千人南下豫州增援左中郎将府皇甫嵩的事情说完。

说起这义勇校尉,其实就是战时的编外校尉,也就是一个临时工,既得不到大将军府的认可,也得不到地方州府的认可,只是北军统帅的私人意愿而已。

刘正的讨逆校尉,是由幽州刺史上报大将军府承认的州军校尉。

后来晋阶的平贼校尉,可是汉帝钦定的,加盖了传国玉玺诏命的北军校尉。

这可是挂名北军系统的汉帝亲军,任何的人都不能轻动,只能拉拢。

其地位与后来的西园八校尉相当。

至于刘备得授的义勇校尉,只是卢植给刘备领兵南下的一个名义而已。

要是他真的愿意提携刘备,给个讨逆校尉的正规编制也不是什么难事呀?

刘正心想,以刘备搞破坏的本事,一旦到了左中郎将皇甫嵩的队伍里,这坑老大的毛病还是会发作的。

左中郎将皇甫嵩大人,恐怕会有苦头吃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