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852章 军队转型

兴汉使命 第852章 军队转型

作者:开先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1

第852章 军队转型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随着兴汉国的日益壮大,大规模战争将会逐渐的减少。小规模的试探性进攻,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一举成为未来战争的主旋律。

这就要求梅园把精兵震慑当成新的治军重点。在军费配额不变的情况下,精兵训练必将挤占普通士兵的资源配比。

精兵政策是军队正规化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拖垮国家经济的严重负担。单兵成本的增加让军队无法继续数量优势。

可是以兴汉国的数万里边境线对军队数量的需求,单纯的精兵政策根本就无法满足国防的需要。这就需要考量精兵与普通兵种之间的配兵。

根据兴汉军情报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普通兵种一年的单兵消耗,足以顶得上十个普通人一年的正常生活所需。至于精锐兵种,资源消耗量是普通兵种的一百倍。

倘若兴汉军完全实行精兵化路线,在同等资源配备的情况下,新型军队规模仅仅是现有规模的百分之一。这就相当于单兵的防御压力增加了一百倍。

由于驻军的地域差异,有的地方战斗多,有的地方几乎不会发生战斗。然而驻军的目的是为防患于未然,总不能出现有地无人守的情况吧?

精兵之路是华夏一统之后的必然选择,军队数量又是华夏安全的根本保障。再加上随着兴汉国的壮大,大型战役基本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常规部队继续保持超级规模,势必会影响兴汉国的正常发展。穷兵黩武,说的就是安全保障和经济建设之间的比例失调。

为什么不是富兵黩武呢?关键在于战争的综合收益小于军队的投入。这亏本的仗打多了,出钱的人肯定会心存怨怼。

兴汉军大规模转业的时代已经来临了。三百万的规模,真正有机会投入战争的不会超过五十万。这就相当于另外的二百五十万大军的存在价值,只是单纯的震慑。

根据兴汉军总参谋部的分析,在不影响兴汉国安全的情况下,军队数量保持在一百五十万左右就可以了。

一旦战争来临,只需要在五天之内动员二十万预备役就地武装,就可以稳定大局。这就需要地方拥有充足的预备役。

刘正的屯田政策,虽然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力资源浪费的问题,但是却束缚了大量优秀的青壮年人口。

军事化管理年轻人,结果就是育龄人口的婚配比例迅速的下降。军人转业地方是历史的必然。只是需要解决好军方和地方之间的关系问题。

青壮年是生儿育女的主力军。大型战的争减少,会让军队的新陈代谢减缓。年年招募新兵,就得把已经训练好的老兵送回地方。

一个有经验的老兵,可以影响一里一亭的年轻人。这有助于兴汉军执行藏兵于民政策,同时也是缓解军费压力的重要举措。

制度的健全意味着养兵成本的增加。想兴汉军创立之初,冀州难民逃入幽州,只要给口吃的,就可以拿起木制长枪保境安民。至于所谓的装备,比赤手空拳也好不到哪里去。

那时候的养兵成本,和供养一个普通百姓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可是随着兴汉军正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现在的常规部队养兵成本增加了十倍。

制式装备和后勤保障的完善,兴汉军的募兵模式也在不断的调整和改进。从给口饭吃到各类保障的齐全,不断的限制了兴汉军的总体规模。

在黄巾军大起义时期,刘正有胆量搞全民皆兵。可是现如今的兴汉国,军队编制已经进入了相对稳定期。无论是增减,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驻军定制已成型,裁掉哪个都不行。军队资源配置的倾斜,直接导致了军心涣散。可是没有倾向问题更严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这样的大锅饭会让军队的战斗力急速下滑。

军的竞争机制,势必会导致嫡系和炮灰之分。这是刘正也没有办法更改的事情。能打仗,打胜仗的那部分人,肯定会在无数的战役中赢得各个方面的认可,从而成长为当之无愧的主力。

主力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资源,更多的信赖,更多的关注。战场是检验各镇帅军部队成色的试金石。

三百万兴汉军,能够在战场上游刃有余的队伍,也只有十大督帅了。武都督帅太史亨,西平督帅郭淮,还有就是永安督帅陈达,葭萌督帅典满。这四个人围绕汉中沿线展开,南慑蜀汉,北伐晋国。

至于中线长江一带,江陵督帅吕蒙,九江督帅张虎,如皋督帅甘瑰,坐镇长江虎视东吴,成了兴汉国的东南屏障。

东面黄叙,坐镇吉州;北面霍峻,王林;再加上武关吕猛,就是兴汉军的主力督帅部队。

兴汉军攻略凉州,也只调动了太史亨和郭淮的人马,再有就是镇帅军直属部队文鸳副将。

三百万兴汉军,可以成为当之无愧的主力部队,也只有六十几万人马。邓艾之才在于统帅,姜维之智在于大略,赵统之能在于配兵。兴汉军由三人统帅,可保四方边境的安宁。

刘正这回让邓艾在潼关方向牵制司马炎的人,主攻方向却放在了凉州。攻略凉州,首重西平。西平的治理,就是凉州政策试水的样板工程。

如今西平城拿下了,兴汉军有功将士和地方读书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却出了问题。这既是新打下的江山由谁治理的问题,也是兴汉国方面应该团结谁的问题。

部分西平读书人对兴汉国的政策心存疑虑,不愿意宣誓效忠也是人之常情。刘正总不能因噎废食的把这些人拒之门外吧?

鲁淑的做法让刘正看到了新的危机。想当初兴汉军攻克荆州,可以给荆州世家留存足够多的岗位进行人才安置。

如今到了凉州,以凉州的土地面积,比荆州大了无数倍。然而在安置人才方面反而捉襟见肘,兴汉军方面的胃口是越来越大了。

今日鲁淑可以为了军方的利益亏待西平的读书人,他日也会有其他人依葫芦画瓢。仅仅是西平一座小城,就有超过五百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试问晋蜀吴三国那么多的城池,那么多的世家,又将会有多少人为了利益而找兴汉军拼命呢?

“岗位总是不够用的!”刘正语重心长的说道:“能者上,庸者下!即便是有部分人选择了叛逆,也无法成事。”

兴汉军将士即将转业地方,就得按照地方的标准参与公平竞争。倘若一而再,再而三的加以照顾,到最后弄得里外不是人。这才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鲁淑虽然说纠正了错误,却没有办法向兴汉军将士交代。万般无奈的他只能向刘正寻求对策。

“庄主,咱们兼顾了西平读书人的利益,势必会亏待部分有功将士呀?”鲁淑说道:“总不能将士们拼命挣得的功劳,却因为一次考试就化为乌有吧?”

“这确实是最大的问题!”刘正深以为然的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