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76章 天下十玺

兴汉使命 第76章 天下十玺

作者:开先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1

第76章 天下十玺

刘正据理力争,又全盘接手俘虏的后续手尾,这才让朱隽收起了杀心,转而把黄巾军俘虏交给了他。

刘正让郭嘉安排接手俘虏的相关事宜。

虽然在西鄂城的战斗之中北军将士抓获的俘虏并不多,只有几千人的样子;但是这是两个不同的军队之间的第一次交易,为了确保交易的成功,刘正苦口婆心的向郭嘉解释了接手俘虏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朱隽见郭嘉出去之后,才取出一份任命书和一个木匣子。然后对刘正说:“佑兴和讨逆校尉部的功劳,我已经表奏汉帝了。这是新的任命诏书和新的官印,你接下吧!”

刘正恭恭敬敬的领受了诏书,并让身后的陈到把木匣子收了起来。

诏书:

查讨逆校尉刘正,佐定青州,再赴南阳;舞阴仗义,博望扬威;宛城益民,屈申至勇。匹夫赵慈,祸乱帝乡;兴汉胆壮,怒斩敌首;朕心甚慰,颁诏酬功。授幽州刘正平贼校尉印,望尔等克勤克俭,再建新功。

落款是:中平元年七月十三日。在上面用了传国玉玺,以示诏书正规有效。

朱隽解释说,本来以刘正的献首之功,应该官至偏将军才是。奈何有奸人从中作梗,才导致官升三级的功劳只晋了一级。

这还是大将军府据理力争,说不能寒了广大将士们的心,这才让奸宦妥协,晋升一级算是安慰军心。

刘正听朱隽提到“奸宦”两个字,于是就问:“大人,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朱隽说:“佑兴莫急,我会把其中的曲折,跟你讲清楚的。”

在朱隽的讲述之中,刘正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原来是宛城张家的幸存者找到了十常侍之首的张让,不知怎么就话上了本家,还晒了一回族谱,认了个同宗。

最后才在有意无意之间,说起幽州兴汉军讨逆校尉部,苛待功勋豪强,坐视张家遭到屠戮。纵贼聚兵而无动于衷,以图养贼自重。

张让见本家人受了委屈,自然是义愤填膺的答应替宛城张家出头,参刘正一个怠惰军心之罪,好去官罢职,为张家人出一口恶气。

廷议时,张让果然不安分,把讨逆校尉部舞阴之战和博望坡之战说成了纵贼。

至于斩首赵慈的功劳,有首级为证,无法置喙。然而张让却说,两纵韩忠,擒一贼首。也是功不掩过,当去官罢职,着功勋后代执掌兴汉军,令刘正一干人等于军前听用,戴罪立功。

侍郎蔡邕字伯喈出奏说:刘佑兴义聚乡兵,战定幽州,克复青州;勇赴南阳,战功累累。可以称得上是天下义士之首,若是依了中官表奏,则天下义士何去何从?黄巾军逆乱如何平息?洛阳城中的百官们如何安心过日子?人家拿命替咱们拼出了一个安宁祥和的洛阳城,不酬功反而议罪,这不是把天下英雄推给黄巾军逆贼吗?

张让也觉得议罪会激起武将们的反抗之心,更何况十常侍久在深宫之中,就算是拿下了刘正的讨逆校尉部,也是大将军府派人接手。才觉得自己枉做了小人,对宛城张家误导自己的行为怀恨在心。

说来也是,张家作为南阳郡豪强之首,与大将军府的何家同为宛城豪强。怎么可能亲中官而远乡党呢?

张让想通了之后,就建议汉帝:刘正冠以皇姓,不宜苛责而落下虐待同宗的骂名。不如功过相抵,也好让天下义士知道,剿贼有功,纵贼死罪,不敢再生出怠慢之心。

又有朱隽具表陈奏:宛城张家,开门揖盗;先是献门纳降,再有献地捐粮以助贼势。兴汉军奉旨讨逆,张家私聚甲兵相抗。

与此同时,还附上刘正呈送右中郎将府的相关证据。

至于朱隽为什么故意把另外三家摘得一干二净,其中也是有原因的。

先说黄朱两家一直都是世交,有了这份香火之情,他也不好意思落井下石。

至于袁韩两家,唇齿相依。袁家势大,四世三公;韩家附冀,以求苟安。朱隽生怕会捅了马蜂窝,把自己也搭进去。

然而宛城张家不倒,北军的劳军物资又从何而来呢?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朱隽还是没有办法下定决心,于是就到郦县城中到处走走看看。

一群幼童高声唱道:张家跌倒,北军吃饱;不吃张家,如何是好?人家有钱,咱们吃草;搞垮张家,大伙都好!

朱隽一听,这话在理呀!这南阳郡内的豪强,张家最大,其余三家难望其项背。至于其他小门小户,也喂不饱北军这个大肚汉。

再加上黄巾军最大的贼首姓张,南阳郡第一位贼首同样姓张,有了刘正的材料,操作起来简直就是水到渠成。

于是就下决心搞垮张家,先拿到劳军物资再说。至于从汉帝嘴里索取劳军物资,简直就是在做梦。如果不能自己想办法,北军将士就得流血又流泪了。

朱隽的表奏一上,张让就坐如针毡了。他也是姓张,要是汉帝脑洞大开,没准就会厌恶了他。

事关身家性命,张让不敢怠慢。只得对宛城张家落井下石,洛阳城中的宛城张家族人,被恼羞成怒的汉帝抄家灭族。

张让为了自证清白,自告奋勇监刑。

张家有罪,讨逆校尉就有功了。心情不好的汉帝随口说了一句:平定赵慈,宜叙功劳。

百官见汉帝用了一个“平”字,就知道汉帝心中不高兴,也就不敢给刘正官升三级,于是就拟定了授予刘正平贼校尉的诏书。

张让信命,想到廷议时小小的得罪了一下刘正之后,就差点儿脑袋搬家,还是不要再招惹他了。

于是就不再刁难,痛痛快快的用上了汉帝的大印,还特意加盖了传国玉玺,算是小小的弥补一下刘正。

刘正听了朱隽的话之后,才明白了关于自己的任命,居然也是刀光剑影,自己和宛城张家,只能活一个。

现在看来,自己似乎已经赢了。

朱隽说:“汉帝有旨:宛城张家,抄家灭族;起获物资,充作劳军。”

朱隽的意思很明显,平贼校尉的任命书上加盖传国玉玺,这份量不亚于大将军了,至少大将军府是没有资格沙汰刘正了。

传国玉玺定天下气运,这就意味着刘正这个平贼校尉,已经与汉室的气运联系在了一起,就连汉帝本人,也不敢轻动。

刘正说:“大人放心,兴汉军上下必定会努力,不能让北军将士白忙活一场。”

朱隽得了刘正的承诺之后,心中大喜,决定三面围攻宛城。

兴汉军负责东门,他亲自带主力负责北门,孙策带领一万北军精锐负责西门。

各军立即准备,迅速的进入战斗位置,争取早日解决宛城的孙夏主力,还南阳郡一份安宁。

刘正回到营中,兴汉小精灵似乎对他手中的诏书感兴趣。

刘正忙问:“小姐姐,一封任命书而已,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吗?”

兴汉小精灵回答说:“这可是宿主承接汉室气运的关键媒介。”

在刘正的追问之下,兴汉小精灵才解释说:

汉室拥有的传国玉玺,虽然是假的,但是却是高祖在高人的指点之下,用和氏璧的孪生玉石雕刻而成。

虽然这孪生玉没有和氏璧主宰天下龙脉气运的功效;但是天生自带一丝气运,经过汉室四百年的孕养,已经与汉室气运融为一体,成了新的个体。

刘正就算是拥有真正的传国玉玺,这假传国玉玺上面附带的一丝龙运也收不回来。

如今有了这封诏书,让两个传国玉玺合而为一,刘正才算是真正的天命所归。

刘正问:“小姐姐,这和氏璧的孪生玉据说是很大的一块,这假传国玉玺应该不止一块吧?”

兴汉小精灵说:“天下至极,一正九副。”

兴汉小精灵告诉刘正:传国玉玺回归蓬莱仙岛之后,天下就出现了九个副玺。

北方三块,分别是:匈奴,鲜卑和辽东。

中原三块分别落到了:汉室,司马家和曹家手中。

南方三块是:巴蜀,拥有者未知;交州之南,拥有者未知;江东,拥有者未知。

天下十玺,正玺拥有者为刘正,想要尽收天下九玺气运,需要一份媒介。

再说汉室已经拥有两玺,这才可以借运崛起,重铸东汉,光武横空出世,继承汉室大统。

这第一玺,自然就是高祖所制的副玺,为汉室的第一份龙运;第二份则是冠军侯封狼居胥,强夺了匈奴人手中的副玺。

冠军侯夺得副玺,算是强掠了北方的气运,遭遇了副玺的反噬,这才为国捐躯,否则以汉武圣皇帝的雄才大略,北方三副玺,一个都逃不了。

冠军侯临死以自身的将命封印匈奴副玺,成功带回了长安。副玺解封,长安生乱。

光武以云台拜将,合二十八宿之力,才勉强聚合二玺,得天下安宁一百五十年。

刘正得了加盖双运龙玺的诏书,就可以用正玺抽走汉室气运,壮大传国玉玺,从而完成兴汉使命。

据野史传说:集齐天下九玺者,当王天下;集齐十玺者……

据说那个写这段话的人,用尽了平生精气神,也写不出后面的字。

刘正听了之后,立即取出传国玉玺,与诏书上的副玺贴合。

传国玉玺上的东方青龙和五行木龙亮起了一丝红光,看来气运勾连果然成功了。

刘正深知木主生,怪不得匈奴败而不灭,这一切都是天意呀。

刘正觉得冥冥之中,南山城的上空似乎多了两层保护色。

原来传国玉玺上的九龙,分别是四象之龙和五行之龙。这五行四象,对应到九州大地就是五湖四海。

四海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

其中东海是太平洋,南海是印度洋,西海是大西洋,北海是北冰洋。

庄子逍遥游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虽然有些夸大的成分,但是能生活这种大鱼的,自然只能是北冰洋了,一个“冥”字,就已经把北海的具体方位给道明了。冥通明,意思是说没有黑夜的地方。

想来庄子到极北之地的时候,正好碰上了极昼现象。

东海就是极东之地,离开大陆架向东,就是太平洋。

南海龙王多宝,正好符合佛理兴盛的印度洋一带海域。

关于西海的描述,只有一个关于极西之地的传说。有人理解为中亚的里海,但是我认为四海龙王平起平坐,互通有无。除了四大洋之外,其他的水域都无法相提并论。

至于五湖,应该是各大州最有名的关键位置上的水域,而不是中原大地上的小水洼。

刘正认为地中海,马六甲,百慕大,巴拿马以及白令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五湖。

以五湖沟通四海,才是五湖四海的真正含义。

传国玉玺掌天下气运,镇五湖四海,这才是刘正所认识的天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