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705章 课题排序

兴汉使命 第705章 课题排序

作者:开先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1

第705章 课题排序

兴汉学院安排的朔方实习,其实是引导毕业生找到论文课题的素材。刘正想要打造全新的技术深耕方向。以实习地确定研究侧重的方向,从而实现引导技术潮流的根本目标。

朔方多族杂居,可供研究的课题有很多。回到大学城之后,鲁肃整理出了十大代表性课题:

第一课题为刘巴提出的库布齐沙漠治理问题,主要包括抗旱植物的培育、定位仪中抗干扰材料的研究和沙漠修路。这项课题的立项,得到了梅园的重视,列入了百年计划。

第二项课题是刘莲提出的临河土质与新农产品的改良。朔方人口迅速增加,兴汉军与北地曹军长期对峙。食物需求的增加,迫切需要高产作物的培育。梅园表示全力支持,并提供了土豆种植的基础技术储备。抗旱土豆的研究,也列入了百年计划。

第三项课题是赵统提出的沙漠后勤保障技术改良。由于前线长期动荡不安,土地耕种面积和产出无法保障,后方转运是唯一的手段。

历代向北地运粮,都喜欢从河东就近调运。只是兴汉军没有拿下河东郡,只能从太原调运。以前的路线都是绕道雁门关,完全避开了库布齐沙漠。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受到天气条件的影响。

赵统的想法是在库布齐沙漠中开辟一条后勤通道。不仅可以节省运输时间,还可以降低鲜卑小股骑兵骚扰劫掠的几率。

梅园初领并州,让后勤保障穿越南匈奴聚居区域,那就是羊入虎口。更何况绕道雁门关,还有鲜卑人和羌人肆意挑衅。

太原提供的后勤保障,很难准时足额的抵达目标运输地。之所以列入第三课题,是因为千里运粮不如前线自给自足。

梅园把这个课题列入百年计划的用意很简单,就是要让赵统改良兴汉军的后勤保障体系。这将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未来的后勤保障将会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第四项课题是诸葛恪提出的研究课题:如何在多民族杂居区域建立公平制度?

生活习惯的差异,将会导致很多问题。梅园设置地方官员掌控地方,就必须要处理好各种内部矛盾和争端。

拿下一片土地容易,想要治理好比较困难。南匈奴扎根朔方已经很久了,乌兰族人想要站稳脚跟就得付出沉重的代价。如何掌握火候与分寸,就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五项课题是司马师提出的沙漠行军细节的研究。雁门关是兴汉军对抗鲜卑残部坚昆势力的屏障,历代防守资源完全依靠太原方向的物质支持。

雁门关的物资储备,注定了无法驻扎大规模的兵力。一是有人进犯边境,就必须要固守待援。然而强敌来袭,想要抢延时间并没有那么容易。如何快速增援,就成了后方援军需要解决的难题。

提高行军速度倒是可以解决部分问题,只是敌方不是草包,肯定会计算出一个预估值。后方援军想要出其不意,就必须要在路线的选择上下功夫。

第六项课题是鲍三娘提出的夫妻同心对军心士气的影响。历代女将很难脱颖而出。特别是周礼制定以来,女将更是凤毛麟角。然而活跃在战场之上的女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她们无**成名就?

第七项课题是曹真提出的朔方布防节点的规划设置。朔方由于沙漠的存在,很多地方处于不可控制的状态。想要保证朔方的安全,就得在当地的承受范围之内排兵布阵以诚少损耗。

第八项课题是沙摩柯提出的步战抗骑的武器选择以及装备材料技术的革新。祖传的战刃在群战之中表现差劲。一根粗制滥造的狼牙棒反倒成了关键力量,让沙摩柯明白了很多问题。

第九项课题是贾充提出的论沙漠战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但凡大战总有牺牲,物资耗损也是一个庞大的数量。为了降低伤亡,减少物资消耗。如何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就成了名将的分水岭。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成了以少胜多的标志。

有水攻,火攻,设伏,诱敌等手段。贾充以为五行的存在,土攻的威力也不容小觑。其实正面进攻就是真刀真枪的猛干,金攻之名符其实。设伏得借助草木繁茂的优势隐藏,可以成为木攻。

五行缺一,贾充想要努力的补全心中的遗憾。土攻就是所谓的沙漠风暴。贾充想要利用沙漠的优势研究出可以避免正面对抗的战斗模式。

如何在沙漠战场找到并识别战友,就是贾充需要攻克的目标。梅园席卷天下的大势已经养成,剩下的问题是名义上的掌控向实质上的掌控转移。

第十项课题是王凌提出的库布齐沙漠蓄水问题。朔方的所有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水的问题。只要解决了水的问题,剩下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刘正看着鲁肃送来的材料,对于朔方实习的成果感到满意。特别是刘巴的前瞻性,刘莲的实用性以及赵统的综合性。

三大列入百年计划的超级课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历史使命。剩下的七大课题,也将会推动朔方全面提升。

鲁肃问道:“庄主,你要是没有什么异议的话,那我就出去张贴公告了。”

刘正想了想,觉得前三课题的排序不合时宜。说到底当前的华夏依旧处于诸侯混战阶段。战争优先的原则不能改变。

鲁肃执掌梅园多年,高瞻远瞩和秉政能力都冠盖群英。只是没有经历战阵,在排序上没有考虑当前的形势与周边环境。

刘正说:“子敬,战争优先是梅园的既定国策,咱们不能故意误导民众。”

鲁肃想要说什么,可是张了几次嘴都放弃了。大学城不是世外桃源,任何选择都必须契合时情的需要。

刘正大笔一挥,赵统的研究课题成了摆在明面上的第一课题;刘莲的抗旱土豆成了当之无愧的第二课题;刘巴的治沙课题成了第三课题;其余七大课题的排序与优先级保持不变。

当然了,在暗地里的排序和优先级,还是以鲁肃制度的第一版材料为准。这是刘正对刘巴的补偿方案。重实利而轻虚誉,也是兴汉学院对文科生的要求。

刘正并不打算向赵统解释什么东西。至于公告排序与资源调配数量的内部排位之间的差异。想得通就想,想不通就保持沉默。谁要是敢闹,一顿板子免不了。

鲁肃明白,刘正是在培养赵统的政治嗅觉。梅园的下一代人才济济,有姜维,邓艾撑起了梅园的半壁江山。赵统的全面崛起,更是关键的承上启下环节。

至于梅园的第三代将星,目前还没有眉目,那就需要赵统顶更长的时间。然而武将进入了巅峰就会成为心腹大患。如何维持正常的君臣关系,需要双方都具备超凡的眼光和智慧。

赵统进入综合科,从根本上来说武强文弱,存在着偏科现象。加强文科方面的知识储备刻不容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