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688章 腰埠协定

兴汉使命 第688章 腰埠协定

作者:开先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1

第688章 腰埠协定

诸葛恪收缩防线,随即放出了和平谈判的信号。诸葛瑾作为吴军代表前往腰埠。

赵统不愿意跟男人磨嘴皮子,于是就向梅园请示。

刘立以为一事不烦二主,钦命费诗全权代表梅园,与吴方代表诸葛瑾进行和平谈判。

费诗遵照梅园的指示,提出了和平谈判九项原则:

其一,吴军作为主动挑衅的一方,吴王孙权必须要交付一笔和平保障金以示诚意。

其二,麒麟镇帅军损耗严重,和县百姓流离失所。吴军必须要留下五万青壮用于恢复建设。至于和县重建结束之后,青壮是否回归吴地听凭自愿。

其三,曲阿水军必须要裁减运兵船的数量;南昌水军不得配备运兵船。避免渡江挑衅的事件再度发生。

其四,吴王孙权亲自向和县百姓悔过赔罪,在和县城郊勒石为凭以为警训。

其五,诸葛恪亲自到腰埠烈士陵园祭拜,亲口承认渡江挑衅的错误。

其六,孙尚香作为吴地的郡主嫁给刘立为妃。吴王孙权作为嫡亲兄长,必要补送一份嫁妆。

其七,鉴于西陵英雄酒肆事件的突然性,吴地英雄酒肆的安全由吴军全权保障。倘若发生保障不力的恶**件,英雄酒肆有权自组武装进行防御,吴军不得干涉。

其八,兴汉商会的成员在吴地经商享受同税政策。计税标准以如皋海军基地核发的货物清单为凭。

其九,麒麟镇帅军有权利随时解除协定,只需提前通知吴国方面即可。这是对吴师主动挑衅的惩罚。

诸葛瑾对费诗提出的和平谈判九原进行逐条的讨价还价。特别是第九条,需要增加梅园不得主动进攻梅园的内容。

费诗以为吴军有挑衅的前科,必须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梅园不会束手束脚,必须要保证麒麟镇帅军拥有绝对的主动权。

诸葛瑾不敢擅自做主,派人向吴王孙权请示。

孙权一心想要与梅园划江而治,早点儿从和县僵持的泥淖中脱身,全盘同意了费诗提出的条件。

同年十月,费诗和诸葛瑾在腰埠的麒麟镇帅军大营正式签署和平协定,确立了双方和平共处的九大基本原则。由于时间关系,吴国称其为十月协定,想要淡化渡江求和的基本事实。

梅园随军记者为了纪念牺牲的骑兵督将士,特意称之为腰埠协定,让后人明白麒麟镇帅军在谈判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对腰埠之战后烈士也给予了最高的评价。

十月协定正式签署的第二天,吴国正式交付了承诺的物资。麒麟镇帅军如约释放张承。诸葛恪带着万余精兵登船南渡。吴王孙权的北伐行动宣告失败。

赵统站在和县城头,望着在城中工地上挥洒汗水的吴地青壮,他的心情十分复杂。战争,受苦的总是百姓。

东吴大将诸葛恪成功进入了各方诸侯的视线,被誉为东吴年轻一辈的第一人。除了老将周瑜之外,他是吴地的希望所在。即便是和县战败,也不损其声望。

吴军渡江作战,与麒麟镇帅军打出了一比一的战损比例。这样的功勋让世人觉得“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是至理。

只有吴王孙权,才知道吴军损失惨重。一比一的战损比看似平分秋色,其实以吴地的人口基数,仗打成那样就是惨败。损失了十万青壮,还赔偿了一大笔钱,十年之内无力北顾。

费诗见赵统思绪万千,忍不住的开口说:“镇帅,梅园渐大,忘战必危。和县之事,在于淮南承平日久,百姓们都忘了东吴猛于虎。这回吃了大亏,应该有所警惕才是。”

赵统无力反驳,十万吴军北渡,和县的民兵组织居然没有加以重视。这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和县世家有意纵容。梅园对于淮南世家没有做到绝对掌控,是长江防线被打开缺口的主要原因。

再有就是合肥镇帅张辽年事渐高,又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支援江都战场。长江防线有所松懈,给了诸葛恪可乘之机。

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梅园,防御压力也在逐渐的增加。独自面对天下英雄,仅仅是南线,就有孙权,刘琦,刘琮和刘备四方势力。再加上西北的袁曹,以及北面的匈奴残部。东南一线的高勾丽和公孙家残余势力,东北又有夫余虎视眈眈。

梅园靠兵临城下压服诸侯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就是所谓的好战必亡。到了这个时候,以德服人就成了主流。

战争手段渐渐的退居次要,是对梅园一统大业的特殊考验。兴汉大业的关键,在于建国思想的转变以及包罗万象的胸怀。

赵统说:“骑兵督的故事告诉我们,麒麟镇帅军也有致命的弱点。江南地形复杂,丰富的物产让普通百姓选择的余地更大。南方势力集聚资源相对容易,唯一的弱点就是人口基数小,青壮人口不足。”

费诗深有同感,江南战场,从来都是人死光才算完,至于拱手投降的事情,基本上不会存在。古人以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关于这一点,在江南百姓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江南粮足,进而兵精。要知道在北方大地,改朝换代一般都是由下而上的势力扩张,由乡及县郡,再由县郡到州府,最后裂土分茅成为国。反观江南,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的归附。

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大治蜀未治”。再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说法,每逢乱世的到来,南方世家总能提前一步积聚力量,最后形成相对稳固的利益集团,在笑看风云之中坐等最后的赢家出现。

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情况,一般来说在江南一带很难出现。费诗突然觉得,东吴得了楚地,似乎战心削弱了很多。

其实以诸葛恪的能力再加上柴桑的周瑜,完全有能力把淮南打成一锅粥,甚至是迫使梅园主动求和也说不定。

按照费诗的估计,要实现以弱凌强的计划,吴地青壮的损失会超过五十万,孙权绝对不敢赌。毕竟损失太多的青壮,会让江南世家离心离德。

更何况东吴与梅园国战,就必须协调好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赔本赚吆喝的事情,一般不会出现在大规模的战役。特别是决定命运前途的战斗,低消耗高收益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就拿战争成本来说,吴军渡江作战,一个人的消耗相当于麒麟镇帅军的两个人。打成一比一的比例就相当于诸葛恪拿两块钱换走了赵统的一块钱。

大战越久,吴军赔的钱就越多。这就是吴王孙权急于脱身的真正原因。打仗是为了赚钱,只有投入少,收益高,才能扩大战争的规模。一旦投入高,收益少,谁愿意拿自家的财富填补窟窿?

腰埠协定的签署,标志着梅园和吴国迎来了新一轮的和平时期。麒麟镇帅军坐镇淮南,迫使吴王孙权向西问刘琦要地。

刘琦被迫两面作战,东抗诸葛恪,西战张允。周瑜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居然不顾吴王孙权的指示,挥师直取江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