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387章 冀州辛毗

兴汉使命 第387章 冀州辛毗

作者:开先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1

第387章 冀州辛毗

就在陈到紧张备战的同时,在刑台主持后勤保障的辛毗,也收到了两份截然不同的书信。

一份是沮授写的,让辛毗争夺冀州的提案权,只要稍微掣肘一下后将军陈到,就可以取得成功。

另一份是刘正的亲笔信,只是替儿子刘立向辛毗的女儿辛宪英提亲。

辛宪英已经从梅园小学毕业了,完成休假之后,就会升入梅园中学继续学习。

刘立在三位母亲的全方位辅导之下,与辛宪英以并列第一的成绩完成了升学考试。

同期升学的有郭奕,鲁珍,陈达,典满,还有赵统。

辛毗在书房中来回的走动,沮授的提议令他心动不已。可是兴汉王刘正的亲笔信,却是代表着一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这让辛毗陷入了左右为难之中,听沮授的,就会拿到冀州的话语权。

要是听兴汉王刘正的话,那就意味着冀州话语权得拱手相让。损失的不仅是权利,还有文臣集团的信任。

辛宪英走进了书房,身后的侍女想要跟进,被她制止了,一碗羹汤送上了辛毗的书案。

辛毗看着聪明伶俐的辛宪英,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一句话——谁说女子不如男。

辛宪英问“父亲是遇到什么麻烦了吗?”

辛毗说“到了我这个位置,就得选择站队了。”

辛毗叹了一口气,把桌上的两封书信都交给了辛宪英,反正是死马当成活马医。

辛宪英看完之后,只是歪着头问辛毗“父亲以为,这冀州刺史的职位是怎么来的呢?”

这个问题可把辛毗问住了,兴汉国唯一的领路人,只有兴汉王刘正。

辛毗是积功升的冀州刺史,也是当初中山国和平改编的权力交易,兴汉国方面默许了这种交易。

辛毗说“汉昌大学校长韩馥的保举和兴汉王刘正的越级提拔。”

辛毗知道,辛家可以拿到冀州刺史的职务,最关键的还是兴汉王刘正的任命,至于其他的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影响这样的决策。

辛宪英不再说话了,剩下的利益权衡只能靠辛毗去想了。她只是想提醒父亲——在兴汉王刘正没有失去权柄的时候,千万不要自作聪明的做出什么忤逆之举。

郭永之死,就是前车之鉴。辛家需要感恩戴德的人,只有兴汉王,也只能是兴汉王刘正,至于韩馥和文臣集团,都不是辛毗的恩主。

辛毗要是拎不清,忤逆了兴汉王刘正的意思,郭浮战死的悲剧难保不会再次重演。只怕到时候谁也救不了辛家。

冀州的提案权,是文臣集团和武将集团争夺的焦点。兴汉王刘正更倾向于武将集团取得胜利。

只不过碍于兴汉国的国策,兴汉王刘正只能采取迂回的策略,让后将军陈到拿下冀州的提案权。

要是光明正大的办法无法奏效,辛毗就只能被战死或者是被病死了。

文臣集团可以诱使兴汉王刘正表现出残暴的一面,可是替文臣集团火中取栗的辛家,就必须要承受兴汉军的怒火了。

辛宪英见辛毗摇摆不定,只能用一句话堵住了他的退路。

辛宪英问“父亲真的愿意为他人做嫁衣裳吗?”

辛毗底气不足的说“兴汉王刘正雄才大略,应该不会跟我一般见识吧?”

说实在的,辛毗想要拿下冀州的提案权,从而主宰冀州的局势,从而让文臣集团占据上风,成为名符其实的定鼎功臣。

兴汉国未来三年到底是文臣集团说了算的,还是武将集团说了算的,都得靠辛毗来一锤定音,这可是名垂青史的荣耀。

文死谏,武死战,这要是能够替文臣集团压服武将集团,辛毗会是所有文臣的大恩人,这样的诱惑他是无论如何也拒绝不了的。

辛宪英说“华夏还没有统一,就想着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文臣集团都是目光短浅之辈。”

辛毗说“孩子,你错了,文臣集团可以肆无忌惮的改投他人。官位还是那个官位,甚至可以更进一步,只不过是效忠的对象不同而已。就拿我们辛家来说,改投兴汉国之后,在冀州的地位只升不降。”

辛毗似乎看透了文臣集团的本质,兴汉军胜了,文臣集团会有一定的扩张期,可是在前期一定会受到武将集团的压制。

倘若兴汉军扩张的脚步不停止,文臣集团就没有出头之日。一旦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文臣集团的好日子就来了。

兴汉军要是败了,无力养侯的军功侯就会失去原有的地位,到最后完全被文臣集团压制。

武将集团为了自保,就一定会出现养寇自重的奇怪现象。

这应该算是武将集团的绝地反击吧?

也就是说一旦文臣集团占据了优势,就会限制兴汉军的发展,从而让武将集团成为一把听话的刀,需要的时候拿去砍敌人,不需要的时候就倒过来来自相残杀,一杯毒酒葬忠魂,从此军中无良臣。

“贼配军”三个字一旦出现在军营之中,兴汉军就会被后人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先秦时期,名将章邯以囚徒成军出战,这可是犯了秦军的大忌,战国雄秦,一直都是耕战立国,百姓之家都以从军光荣。

章邯的囚徒军,让老秦子弟羞于与作奸犯科之徒为伍。本来铁板一块的秦军,居然被就此被两极分化了。

骄傲的大秦边军,至始至终都不肯与囚徒军通力合作。

这也是后来西楚霸王项羽坑杀了二十万囚徒军,根本就没有激起老秦子弟的血性抗争的真正原因。

在老秦子弟看来,作奸犯科的人就是该死,项羽只不过是为民除害而已。

文臣集团占据上风之后,会不会也把兴汉国的流放吕宋岛政策,修改为刺配充军,从而达到羞辱武将集团的目的呢?

这个险谁也不敢冒,兴汉王刘正饱读史书,当然心知肚明——兴汉军的地位,将会永久的决定着兴汉国的前途和命运。

至于有人打着鲜明的旗号反对流放吕宋岛,想要改为流放充军最前线。

这个提案被兴汉王刘正毫不犹豫的否定了,同时出台了一项新的政策——凡是想要加入兴汉军的人,必须要身家清白,凡是作奸犯科的人,一律淘汰。

辛毗就亲自淘汰过数万下山务农的山贼子弟兵。

就连最普通的后备役,那些人也没有资格参与,只能务农或者是做工。

好在兴汉国劳动力紧缺,这才没有让那些人失去希望。至于能够考上南山军校的人,兴汉王刘正倒是没有提出限制条件。

兴汉军能够保持强大的战斗力,从军光荣是最根本的原因。就像刘正所了解的两个故事。

一个是花木兰替父从军,这可是标准的从军光荣,父亲老了,女儿假扮男装也要继承这份荣耀。

另一个就是穆桂英挂帅,穆桂英是什么人,一个女山贼而已,居然可以统帅大军参与针对北方大辽的国战。这不仅是对武将的羞辱,还是对堂堂七尺男儿的羞辱。

当刺配充军成为一种惯例,武将就成了耻辱的代名词,英雄可以不问出处,只不过当山贼囚徒成为大军的绝对主力之后,这个天下还有得救吗?

一俊遮百丑,可是有的丑是遮不住的。

辛毗的选择很关键,兴汉王刘正才会用提亲的办法来引导他。

辛宪英说“父亲,兴汉王绝对不允许兴汉军成为耻辱的存在,谁要是敢推波助澜,肯定会遭到最为残酷无情的打击。”

辛宪英还告诉辛毗,如今辛家已经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拒绝为文臣集团火中取栗,只不过是会遭到排挤而已。

倘若忤逆了兴汉王刘正,整个辛家都会被抹杀,为了兴汉军的地位,肯定会有人出头来做这个恶人。

这封提亲的书信,就是传说中的先礼后兵,要是辛毗不上道,就得面对情报部的屠刀了。

得罪沮授不会死,忤逆了兴汉王刘正,辛家就得抄家灭族。

至于文臣集团,肯定会隐藏起来,再引导世人假惺惺的哀悼辛家,从而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至于做了出头鸟的辛家,肯定会青史留名,至于别的好处,就与辛家无关了。

辛毗终于想明白了——识时务者为俊杰,辛家为了生存,只能跟上兴汉王刘正的步伐。

辛宪英很高兴,自己的父亲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辛家终于不用衰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