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80章 南中孟氏

三国:季汉刘璋 第80章 南中孟氏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80章 南中孟氏

第80章 南中孟氏

“官府想征收乌狗三百头,膺前尽黑,螨脑三斗,斫木构三丈者三千枚,诸君能否交得齐。”

孟仪面色肃然,向面前益州郡的一众夷王说道。

这话一出,顿时在坐的各位益州郡的夷王纷纷你看我,我看你,然后交头接耳的讨论了起来,开始还是细声的讨论,而后声音越来越大,整个孟氏明堂都嘈杂了起来,化作了一个菜市场。

这群头上插有羽毛,披发文身,身上穿的不是布匹丝绸,而是野兽皮革的夷王在讨论中,互相的摇了摇头,对益州郡官府的要求觉得匪夷所思。

就拿斫木来说,斫木坚硬刚强,但却容易长弯,最高也不过二丈,官府竟是要三千枚三丈的斫木。

作为大汉治下的夷人,他们自然也是要交税的,但是现在官府的要求实在是不合理,这些东西他们根本拿不出来。

他们并没有对孟仪的话进行怀疑,孟氏作为在益州郡扎根数代的大族,在他们心里威望很高,对于孟仪的话他们自然是相信的。

议论片刻后,一位稍微年长些的夷王走上前来,学着汉人的礼仪,对孟仪拱手请求道:“孟老,这些东西我们实是拿不出来,能否让官府宽限一二。”

孟仪摇了摇头,面色无奈的说道:“官府已是下了十三道文书到我这里,不断催促,要我让你们早些贡上去这些东西。”

“就现在的这个数目,还是仪据理力争,减少过的数目。”

“我为尔等仰重,却不能为尔等争取一二,实是惭愧。”说到这,孟仪露出羞愧的表情,一脸的无可奈何。

闻言这名年长的夷王眉间露出苦色,不待他继续哀求,他身侧一名年轻的夷王在孟仪的眉眼暗示下,起身站了出来,怒道:“这些东西我们如何交的出,交不出东西自然必死无疑。”

“官府这是不给我们活路,不如反了。”他朝着在座的夷王喊道。

一言既出,瞬间点燃了原本充满火气的孟氏明堂,一众夷王纷纷响应到。

“对,反了。”

“反了,反了。”

“反他娘的。”

蛇无头不行,一众夷王自觉威信不够率众谋反,于是一齐站到孟仪身前,对着孟仪拱手拜下:“孟老,您是我等的首脑,还请您替我等做主。”

见状皱着眉头的孟仪先是叹了一声,摇摇头说道:“伱们害苦了我啊。”

而后孟仪像是盛情难却,目中聚精光,慷慨言道:“也罢,如今官府无道,孟氏久为尔等敬仰,今番就替尔等做主。”

“反了。”

这话一出,夷王们欢呼雀跃,对着孟仪又是鞠躬,又是敬拜。

孟仪的儿子孟节看着群情激奋的诸多夷王,在心里默默的叹了口气,他的父亲孟仪听从雍氏族长雍勉的蛊惑,替雍勉煽动叟夷谋反。

雍勉说事成之后,让孟氏割据永昌,世世为郡守,可孟节却是看的透彻,如今的永昌封锁四境,不与雍氏交结。

永昌郡都还没拿下来,他父亲却是为了永昌太守一职,拿出孟家积累数世的名望,替雍氏东奔西跑,蛊惑这些栖居山林,不知世事的夷王谋逆。

对于这种情况,他是极为不看好,纵使现在能赢上一两局,日后成都派遣的大军一到,乌合之众还不是四分五裂,各自窜逃。

再看到站在孟仪身边,他的幼弟孟获也是一脸兴奋的样子,孟节感觉有些头疼了起来。——

滇池县。

益州郡太守高颐站在城楼上,他的面色有些憔悴,这段时间他一直在抵抗益州郡大族雍氏的攻城,席不暇暖,劳困无比。

看着驻扎在城外的雍氏营寨,营寨中如星火般点亮的篝火,他不由内心叹了一口气,比之昨日,雍氏营寨中的篝火数目似乎又多了一些,这对他来说不是件好事,本来就是敌强我弱的局面,现在雍氏这个敌人却是越来越强了。

眼下只有滇池县的城墙还能给他一些安全感,只是这安全感愈发的稀薄了。

举目北望,自从雍氏谋反以来,他靠着滇池县始终在坚守,一直在翘首北望来自成都的援军,能将他从眼下的困境中解脱出去。

他派出去了几波求援的使者去往成都报告益州郡的情况,有些人被截杀了,有些人成功到达了成都,并带回了成都反馈回来的消息。

但成都来的消息并不是什么好消息,文书上面说巴郡在荆州别驾刘阖的煽动下发生了叛乱,大军需要先前往巴郡征讨叛逆,等巴郡叛逆平定后,才能空出手来救援他。

文书的最后是八个大字:‘坚定守住,就能胜利。’

他有些无奈,成都来的文书上说的轻巧,但眼下他据守的益州郡郡治滇池县的情况可不太好。

雍氏起兵叛逆,他是措不及防,当时他正在巡视郡县,听到家仆报告雍氏反叛的消息,他是马不停蹄的冲回了滇池县,关闭城门。

在益州郡郡兵不堪用的情况下,他直接将各处城门直接堵上,只留了一个向北的城门当做消息来往的出口。

好不容易才保住了滇池县没有落入雍氏的手里,可滇池县有个大问题,粮草不足。

他今天清点了府库,府库里满打满算只剩下一个月的粮草了,当然他可以省吃俭用,妇女幼童可以少吃些,守城的士卒正常供给,但就这样算起来,只怕也撑不了多久。

更何况眼下雍氏一方的叛军越聚越多,这让他心中的希望之火也越发渺茫。

局面是很艰难,但近来雍氏不断派遣使者来招降他,却都被他拒绝了。

‘我为太守,岂可降贼,就如此守到城池陷落吧。’高颐对未来的预期十分悲观,但他的目光却是愈发的坚定,一股浩然之气在他的胸膛中荡漾。——

蒯良站在船头,看着长江两岸的群峰,只见山势陡峭,数不尽的奇峰怪石。

他的耳中听着两岸的猿猴不断的啼叫,不由想起了张松朗诵过的七言,不自觉的念了出来。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张松从蒯良的身后走到他的身边,应了他一句。

“子柔雅兴非常,竟是临江诵诗。”

蒯良自是察觉到了张松的到来,作为刘表派遣到益州结盟的使者,他和张松近来相处了不少时光。

对于张松他是愈发的钦佩,张松的文学造诣极高,不过想想也是自然,有着过目不忘本领的张松,学问自然是高的。

和张松相处,他的许多学问上的困惑都是迎刃而解,这段时间他进步很大。

他对着张松打趣道:“子乔,刘益州所作七言,甚是贴切,这两岸的猿声不曾休止过。”

“只是轻舟已过万重山却是未必,如今的行程渐缓,却没有七言里的那般急速。”

张松摇了摇头,同样是面露微笑,对于蒯良这个厚道人,他是敬而仰之,他解释道:“如今逆水行舟,自然行程渐缓。”

“等子柔蜀地一行完毕,返回荆州之时,自然可以体会到朝辞白帝,一日至江陵的急速。”

“顺江而下,若是乘风,施施然飘飘欲仙也。”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