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532章 建安五年

三国:季汉刘璋 第532章 建安五年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8:23

第532章 建安五年

“蔡伯喈的女儿,那个唤作蔡昭姬的,当真是好命。”饮下一杯酒水后的阴溥,在谈及被刘璋新收入房中的蔡琰,他感喟了一句。

同阴溥对坐而饮的孟达,他回应了一句道:“当是说‘否极泰来’更合适些,蔡昭姬的父亲为王允所杀,夫君又死于疾病早夭,自己为南匈奴所掳掠,从一个大家闺秀,沦落为羌胡奴婢,命数本来糟糕到不能糟糕了,却是一朝翻转,登堂入室,飞入了明公的后院之中,可谓是祸兮福之所倚也。”

“否极泰来,确乎是否极泰来。”阴溥点了点头,蔡昭姬的身世,用否极泰来形容确乎是再合适不过的,倒楣到了极点,好运也就来了,这不,蔡昭姬的好运就来了。

先前见过蔡琰一面的阴溥,也为蔡琰的好运气给出了一个自认为合理的解释:“不过也是蔡昭姬的样貌才华所致,似她这样腹有诗书、容貌出众的女子,在哪里都不会沦为下僚。”

“容貌出众,才华横溢不过是外因,却是有一内因。”孟达脸上挂着揶揄的笑,他不对内因作解答,而是端起酒杯饮了起来。

“内因?”阴溥眉宇内露出惑然之意,他不解道:“蔡琰身上还有比容貌、才华更重要,更能吸引明公的东西吗?”

“当然有。”孟达肯定道,接着他谈笑了一句:“阴贤弟看来不知蔡琰的长处,也不知蔡琰被明公见重的地方。”

“孟兄,你就别打哑谜了。”阴溥摆了摆手,示意孟达尽快揭开谜底。

孟达呵呵一笑道:“蔡琰者,少妇也,是故为明公所收纳。”

“明公喜欢少妇?”阴溥不解其意,同时也不敢置信下来,毕竟还没有过这样的说法。

“自然。”孟达的话里透着自信,他分析了起来:“除去主母黄婉为一处子,明公所收者吴苋、蔡琰等,盖皆少妇也,可见明公的喜好。”

“有道理啊。”阴溥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最后肯定的点了点头,对孟达的解释置信了下来。

“当然啦。”孟达补了一句:“蔡琰才华出众,容貌庄丽,为大儒蔡中郎之女,这一点也是很重要,不然蔡琰也不会被明公收下。”

“对了。”孟达俯身向前道:“这番话出得我口,入得你耳,却是万不可为第三人知道,不然恐将惹出祸事来。”

“孟兄放心。”阴溥拍着胸脯保证道:“某的嘴巴是出了名的严实,一点口风都不露的,定然不会外传出去的。”

“那就好。”孟达举杯,和阴溥对饮了一杯,二人眼眸中露出了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的媾和之色。

放下刘璋迎纳蔡琰这桩事,阴溥扯起了前面太原郡的战事:“说起来某还没有恭贺孟兄,孟兄这次从征太原,攻杀了不少敌军,功劳不小。”

“也就杀了一二匈奴狗,却是没有同袁军交上手。”孟达摇了摇头,这次从征太原郡,他的战绩却是寥寥。

阴溥宽慰道:“不管如何说,这一次孟兄从征太原,攻战无前,令袁氏震恐,且夷灭诛杀了不少匈奴羌胡,功绩是实打实的……虽说功劳簿不厚,但宇内方乱,战事是少不了的,今岁冬日一过,明岁纷争又将掀起,只怕到时候,孟兄要嫌弃战功太多了。”

“明年的事情不好说。”孟达说出了心中的盘算:“明公方欲经营关陇,多半不会大举动兵,不过我军取河东、犯太原,袁绍必然不喜,肯定会想着找回场子,说不得明岁袁绍会兵犯河东。”

“不会吧。”阴溥细思了一二,他语气犹疑的反驳了一句:“河东胜地在我军手中,蒲坂、潼关又为天险,而自邺城向许都,一路平缓通达,袁绍岂会舍易向难,兵犯我关中。”

从山河形势,地理便达方面考虑,阴溥打心眼里认为袁绍不会进犯关中,但他也不敢确定下来,毕竟袁绍的想法,他隔着千山万水,如何知之。

孟达自顾自的斟酒,饮下一杯后,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应,他笑道:“我毕竟不是袁绍肚子里的蛔虫,不知袁绍作何打算,但观袁绍行事,其人兄弟之间且不相容,哪里会容得天下之士,尤其是我军多番同袁军交手,屡次给袁军绊子,说不好袁绍忍不下这口气,就会优先考虑兵犯关中。”

阴溥闻言露出深思的模样,皱眉半晌后,他松开皱起的双眉,摇了摇头道:“管他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袁绍若是领军前来进犯河东,我等击退便是……来,你我先饮完这一坛子酒再说。”

“好。”孟达应了一声,举杯和阴溥继续对饮了起来。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当时间来到了建安四年最后几天,一晃眼建安四年就将过去的时候,刘璋收到了一桩好消息。

黑山贼张燕、公孙瓒之子公孙续,遣送家人子弟入居长安为质,做出了一副铁了心投效刘璋的模样。

“倒是果决。”荀攸在看到这一桩消息时,他淡然的笑了一声。

“是果决。”长史王商应了一句,在袁绍强盛莫敌的当下,张燕和公孙续能将家小递送到长安,一门心思的投入刘璋的麾下,这种胆魄世间少有。

荀攸拱手向刘璋问道:“明公,此事当如何处理。”

刘璋淡笑道:“远人来投,自当抚慰,况且前者我遣张松招降彼等,要的就是张燕、公孙续归心投效。”

“宜当如此。”王商抚须应道:“虽说张燕屡败于袁绍,丧师无算,但其人一来熟悉太行地理人情,二来多少还有些人马,可于太行诸陉往来,袭扰州郡,为袁绍后患,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

“就是张燕人马不多,顶多骚扰县乡,不能掀起大的波澜,搅起的也只会是河沟里的小浪。”荀攸客观公正的评价了一句张燕的实力,同时对张燕能掀起的波澜给出了一个具体的评分。

刘璋总结了一句:“张燕、公孙续实力虽弱,但今者真心归效,总归是一件好事,年末前收到这桩消息,可以庆贺一二。”

用张燕、公孙续的归效作为正旦的贺礼,刘璋愉快的渡过了建安四年的最后几天,抬脚踏入了建安五年的光景。

自灵帝弃世,董卓祸乱天下以来,宇内纷纷扰扰了不少的年头,随着时间的推移,弱小的、不智的、只依仗武力的、只求苟且一时的诸侯纷纷夷灭,诸侯们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到而今只剩下了三三两两的大鱼存活。

远眺北方,袁绍虎踞四州,强盛莫敌,中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长江以南,荆州刘表、江东孙策分庭抗礼,关西之地,则是由刘璋独擅。

当今天下,局势如此,熬过了最初几年的混战,剩下的诸侯一个个都不是好处的对象,一个个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猛兽。

在时间踏入建安五年,建安四年的寒冬逐渐远去后,诸侯们纷纷从冬眠中苏醒,舒展起了爪牙,又将进入到新一轮争霸天下的战局中。

……

邺城。

“田丰下狱,在狱中可有什么言辞传出?”袁绍急促的讲过田丰二字,似是嫌恶极了田丰此人。

虽是袁绍知晓田丰的确是忠实之人,可田丰为人不知进退,不顾忌场合,常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让他下不来台,削他这位大将军的颜面,是袁绍所不能容忍的。

以往的时候袁绍刚刚入主冀州,方要招抚贤士,对敌公孙,那时他还是克制住自己内忌的脾性,但而今他自认为不必再容忍田丰了,虽然田丰当真有才,当真忠良,可犯上一事,没有哪位君主能容忍的下。

逢纪听到袁绍的垂询,他眸中闪过一缕精光,随即应声道:“禀明公,田丰下狱,在狱中犹是口出狂悖之言,言是明公出师历年,冀州百姓疲惫穷困,府库里没有积余,赋税劳役增多,这都是令人担忧的事情,而今当好生休养,生息百姓,不数年兵强马壮,粮草充足,然后再图发兵。”

“河北富庶,民生丰阜,田丰所言非也。”郭图瞧着袁绍脸上隐隐浮起的不喜之色,他驳斥了一句:“此外若是我等休养数载,关中刘璋、中原曹操岂会坐视,刘璋和曹操必然会图谋坐大,到时候比之今日,刘璋和曹操又将更加难以猝除。”

在听到郭图的话后,袁绍面色稍稍好转,他追问了一句:“田丰可还有他言?”

“自是有的。”逢纪继续言道:“田丰言明公若是孤注一掷,与刘璋、曹操交兵,一旦受挫,大业恐将星陨,不可成也。”

“田丰当真这么说的?”袁绍额头上青筋微微浮起,他有些动怒了。

想那刘璋,年齿尚小,不过侥幸占据关中,喧嚣于一时,至于刘璋的辈分,算是袁绍的晚辈,刘璋的父亲刘焉才得与他同辈。

想那曹操,不过阉宦之后,昔日为吕布所袭,还是他袁绍出手救援,不然曹操早就魂归于九泉之下,命丧于吕布之手。

而田丰,竟是认为他不是刘璋和曹操的敌手,认为虎踞四州,鹰扬河朔的他拿捏不了刘璋和曹操,反倒会被刘璋和曹操所击败。

“田丰确实这么说的。”逢纪肯定的应了一声,在袁绍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匹夫,竟敢如此轻视于我。”袁绍厉骂了一声,少年时就声名鹊起,青年时名扬雒京,中年时声闻天下,而今更是为宇内第一等的诸侯。

这等的过往,这等的显赫,这等的盛名下,袁绍自谓天下无有敌手,刘璋和曹操虽是小憨,也不过是他一握之间,却是不想在田丰的眼中,他竟是这般的不堪。

逢纪趁着袁绍暴怒之际,他趁隙言道:“明公,是否遣人入狱赐死这个老匹夫。”

“不用。”袁绍凭借着多年的养气功夫,他收起了脸上的怒气,竟是在面上露出了笑意:“且留着这个老匹夫,让他看看吾是如何荡定刘璋,枭除曹操,成就大业的。”

“对,对,对。”郭图连声应和道:“杀此老匹夫,恐是污了明公的宝刀,留着这个老匹夫,来日诛除曹刘后,让他把说出去的话一句句咽回去,这才是快意之事……臣下却是迫不及待,想看看老匹夫羞愧难当的模样了。”

“公则知吾意也。”袁绍乐呵的应了一声,随后他垂询了一句道:“田丰可曾言曹刘二人,孰强孰弱,宜先讨定那一人乎。”

“田丰在狱中犹是高谈阔论,却是有言及曹刘的强弱。”逢纪应道:“田丰以关中地势胜于中原,刘璋所统文武上下一心,而曹操腹心有忧,向者董承作乱可为明证,此外关中地近陇右,凉州兵精,良马不乏,是刘璋数胜于曹操也。”

“故而刘强曹弱,可以明见。”

“呵。”袁绍讥笑了一声道:“刘璋黄口孺子,不及曹操奸诈,虽是比之他处胜于曹操一筹,然终不如曹操也。”

为了反对而反对,袁绍对曹刘强弱,给出了和田丰不一样的看法。

郭图立即响应道:“明公所言是也,刘璋虽据关中,然不过是因为关中诸将不协,一时侥幸夺下了关中,其人声势虽壮,当不及曹操也。”

“不过。”袁绍点了点头道:“即是田丰言刘强曹弱,吾就先平刘璋,再除曹操……也是刘璋这个竖子可恨,先夺我河东,后寇略我太原,不给此子一点颜色瞧瞧,将欺我无能也。”

袁绍为建安五年给出了大政方针,他打算趁着高干和颜良击退进犯太原郡蜀军的余威,就此发兵河东,就算不能杀入关中,也要夺下河东这处要地,堵住蜀军东出的道路。

而后无论是西进还是南下,对于袁绍来说就是看他的心意了,毕竟河东在手,他可以放开胆子南下,不用太过顾忌刘璋,同时黎阳在手,他也就放心西进,不必担忧曹操袭取邺城。

进取河东,窥伺关中,皇图霸业,自此始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