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528章 西进与南下

三国:季汉刘璋 第528章 西进与南下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8:23

第528章 西进与南下

“高干和颜良倒是答应的干脆。”甘宁乐呵的道了一句。

本以为作为敌对的双方,高干和颜良未必会答应下来他们用左贤王刘豹的头颅换取蔡琰一事,但令甘宁没想到的是,高干的使者很快带回了消息,极是干脆的应下了这桩交易。

贾诩端坐席间,为之分析道:“左贤王刘豹素有贤名,在南匈奴部中甚得民心,今次刘豹战场殒命,身首分离,匈奴单于呼厨泉前面几次遣使,欲购回刘豹的首级,这便是明证。”

“现下我等以刘豹首级易换蔡琰,呼厨泉当是喜不自禁,而高干和颜良这两位主事之人,也不会驳了这桩事情,毕竟如今的大战,高干和颜良还需借力于匈奴一二,自是会应允下来,所以这次的交易可谓是两全其美之事。”

这里说起来,前面呼厨泉遣使赎买刘豹的首级,甘宁这边一直没松口,一来是他对金银没有看在眼里,二来他是想将刘豹的首级递到长安,三来是不想和匈奴有什么往来,所以甘宁未曾应下呼厨泉赎买刘豹首级一事。

而眼下,即是明公有令,甘宁自是不会舍不得一个蛮夷的首级,他是从令而行。

听得贾诩的剖析,甘宁点了点头:“不管如何,明公交代下来的事情做好了,那就不负明公将这件事托付给我们。”

随即甘宁吩咐了一声帐内的书佐:“去,和匈奴使者说,来日易换,早早的了结这件事情。”

“诺。”书佐领命而去。

当书佐掀开大帐的门帘,甘宁扫了一眼帐外,只见秋雨淅淅沥沥,像是永不止息一般的下个没停,到如今却是下了十余日了。

“哎。”甘宁收回窥伺掌握的目光,他叹了口气道:“秋雨不息,道路泥泞,今次攻伐太原郡这场战,却是打不动了。”

“看明公如何定夺吧。”贾诩惬意从容,他等着长安递来回信,太原郡秋雨不绝之事,他已经上报给了刘璋。

“八成是要招呼我们退兵。”甘宁琢磨了一句:“秋雨下了十余日,道路根本走不了,又临近冬日,寒意也渐渐刺骨了起来,这场战,不好打,也打不了。”

“冬日将近,冬衣的事情当早做准备了。”贾诩身为谋主,他绸缪了起来:“不然若是下上一场早雪,没有冬衣避寒,士卒少说会被冻伤大半,不能再战。”

“这是自然。”甘宁认可了一声,他似是想起了什么:“听闻成都近年来有一种御寒的木植,说是叫什么吉贝,是张裔从交州带回来的,御寒效果很是不错,长安府库里屯有一批,要不我等就向明公请求吉贝作为御寒之物吧。”

“可以试试。”贾诩应了一声。

言讫,中军大帐内陷入了沉默,秋雨不绝,战事停歇了下来,将校无事,士卒也不得动刀动枪,营中之人,多少有些百无聊赖。

第二日,甘宁冒雨出营,用木盒装着左贤王刘豹的首级,同匈奴单于呼厨泉在营门前达成了一桩交易,换回了蔡邕之女蔡琰。

“多谢将军,妾身感恩莫名,当衔草以报。”蔡琰吐字清晰,言辞文雅,焕发着大家闺秀才有的气质。

“无需多谢。”甘宁摆了摆手道:“况且做主此事的人,乃是我家明公,要谢,当往长安一去,致谢我家明公才是。”

甘宁推脱了蔡琰的感恩,将功劳安在了刘璋的身上,他和蔡琰没有过多的交谈,只让蔡琰在营中住了一夜,就遣人将蔡琰送往了河东,由河东前往关中长安。

而后,甘宁每日除了处理营中一二琐屑的小事,就时时打量天色,盼着云收雨停,他好同袁军痛痛快快的战上一场。

可惜天不遂人愿,雨水联绵不绝,导致雨势虽小,可积攒起来,却是将蜀军营寨中的不少低洼处给淹没了。

“下下下,都快入冬了,还下你娘的雨,该下雪了。”甘宁一边忙着安排人手挖掘壕沟,用来排水之用,一边时不时的骂上几句贼老天。

张任面色淡然,他性子一向沉稳安平,不似甘宁一般火爆,面对止战的秋雨,他只心平气和的等着云开雨霁、艳阳当空的那一天。

当时间进入建安四年十月,节气正式入冬后,烦人的秋雨终是停歇了,今日份出现了一个难得的好天气,雨水收止,明媚的日头当空而照。

甘宁踩在尚还湿润的土地上,一脸的开怀,秋雨的停歇,让他的心情很是不错,这意味着再等上三五日,待泥土稍稍干燥,就可以和袁军痛痛快快的厮杀了。

然而甘宁的开怀只是一日而已,雨停的第二天,朔风渐起,铅云密布,白昼时分的天地竟是如夜间一样昏暗了起来。

不多时,在甘宁祈祷好天气的心声下,一场鹅毛大雪不期而至,自晨间断断续续的下到了黄昏时分,积雪已是能没过人的脚踝。

“这吉贝制成的冬衣,确乎御寒效果不错,比起裘衣都是不遑多让。”贾诩没有因为坏天气沾染上坏心情,他穿着吉贝袄子,身躯略显臃肿,面带笑意的朝着甘宁称赞道。

前面在甘宁和贾诩的请求下,自长安运来了吉贝袄子,用以军士御寒之用,眼下风雪骤下,贾诩自是不曾耽搁一二,将吉贝袄子早早的发了下去,他也穿上了一套,感受起了吉贝的舒适和保暖。

“嗯,吉贝保暖御寒,不枉张裔大老远的往交州一趟。”甘宁敷衍了一声,他双目失神,呆呆的望着飞扬的风雪。

先是秋雨,继之以风雪,这些消息为长安所知后,从长安传来了退兵的军令,甘宁有些不太甘心,但他还是听从的军令,开始准备撤军的事宜。

贾诩对撤军的号令自谓是意料之中,雨水、风雪,要打仗,也是打不起来的,干干脆脆的退兵才是最上乘的做法。

不过退兵也有退兵的流程,不能一次性就万余大军往后撤离,而是一批次一批次的退走,同时还需设下一二手段,防止敌军尾随追击。

在贾诩的策画下,蜀军拔营起寨,一边退走,一边在冠爵津,也即是后世的雀鼠谷设下了伏兵,打着埋伏追击的袁军的想法。

蜀军遁走撤离,消息自是被密切关注蜀军营寨的高干、颜良一干人等侦知,相持日久,蜀军不战自退。

高干和颜良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他们派遣了手下的蛮夷仆从军尾随追击,本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想法,看看能不能捡的一二便宜,博得些许斩获,他们也好向袁绍有个交代。

只是,一如既往的,高干和颜良再次吃了一个小亏,派出去追击的蛮夷仆从军,被蜀军设伏击败,溃逃了回来。

高干和颜良不由庆幸,幸亏有蛮夷仆从军作为先导,不然吃亏的就是他们了,蛮夷的命不值钱,也上不得战损的军报,这点小亏,吃了也就吃了。

经此一事,高干和颜良秉着谨慎小心的心态,远远的放开了斥候和轻骑,在尾随追击蜀军的时候,一有情况就止住脚步,以免重蹈蛮夷仆从军的覆辙。

近乎礼送蜀军出境一般,高干和颜良追击蜀军走出了雀鼠谷,踏上了河东的边缘地带,二人驻兵于此,没有继续前行,而是派遣了使者向邺城行去,打算问问袁绍的主张如何?

此刻的邺城中,大将军袁绍却是处于犹豫的境况之中,他在想是南下,还是西进,具体优先处理曹操和刘璋哪一方为宜。

说来也是袁绍麾下谋士众说纷纭,各执一词的缘故,才让袁绍迟迟下不了决定,以至于自去岁讨定公孙瓒以来,到如今近乎一年的时间,即整整一个建安四年,袁绍都无有举动。

只是在蜀军进犯太原郡的时候,袁绍派遣了颜良和高览前去抵御蜀军的进犯,其他再无一二大的动静。

‘西进?’

‘南下?’

关中刘璋,负宗室之贤名,拥关陇、巴蜀之沃土,必为大害,宜先除之。这是袁绍麾下沮授、审配的观点。

而颍川出身的荀谌和辛评则认为,关中有潼关、蒲坂之险,纵使十万大军往之,亦难以攻克,不如就易避难,南下中原攻打曹操为上策。

况且若是河北大军阻于潼关、蒲坂,届时曹操有所异动,引兵袭取邺城,恐将为大害,毕竟由中原向邺城,除却黄河较为险阻,却是无有什么大的关卡。

而黄河不如长江浩渺,渡口极多,在河北大军西进之时,留守的军司难以做到处处防备,将黄河的渡口都守御完备。

与之相反,荀谌和辛评给出南下的建议是,上党、河内在袁绍手中的情况下,抵御蜀军东进,皆有险阻可守,但置兵两万余,就可挡住蜀军。

大部河北兵马可一齐南下,渡过大河,一路坦途的向着许都杀去,兵威赫赫,声震戎狄,加上袁绍出自汝南,门生故里极多,到时候一呼百应,曹操何以御之。

届时袁绍击破曹操,夺得天子,将天子迁徙到邺城,挟天子以令诸侯,又霸占中原,据天下十之六七,就算刘璋、刘表、孙策三家合谋,也非是袁绍的敌手。

就在袁绍认为荀谌和辛评的建议可行的时候,沮授和审配表达了反对的意见,沮授认为由北向南,虽是一路坦途,可曹操用兵少对,南军又是精锐,恐会落入相持的境况,到时候蜀兵大出,两面交兵之下,将有大忧也。

审配则认为,曹操挟持天子,控御公卿,凡事都打着天子的旗号,如果袁绍攻打许都,到时候曹操假天子之命,号召四方诸侯共讨,并责袁绍无人臣之礼,乃是国贼董卓、李郭之流,届时袁绍大义将失,军必无利。

在一众谋士的言辞机锋往来下,南下有南下的长处,也有相应的弊端,西进有西进的好处,也有蕴含其中的忧患。

一时间,袁绍扪心自问,他自认为关中刘璋比之曹操,对他的威胁更大,可关中四塞之地,不是轻易能拿下的,而曹操威胁较小,加之河北和中原之间没有什么大的险阻,似乎应该先解决曹操为宜。

威胁大的不好料理,威胁小的似乎容易拿下,是先攻灭对自己威胁更大的关中刘璋,还是先剪除威胁较小容易夷灭的许都曹操,袁绍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就在袁绍犹豫彷徨之时,太原郡传来的一桩消息,让他西进南下的抉择有了偏向。

“报,高刺史和颜将军递来捷报,言是他们同蜀军攻伐月余,相持至今,蜀军终是退走,而今甘宁、张任的人马,已经退还到了河东。”报信的使者扯着嗓子扬声道。

“善,大善。”袁绍抚掌赞道:“高干不愧是吾的外甥,颜良到底是我河北之倚柱,此次击退蜀军,二人居功至伟,吾当嘉奖一二,向朝廷为二人表功封侯。”

同时袁绍朝着主张南下的荀谌和辛评言道:“诸君,这蜀军虽强,却也不是吾河北人马的敌手,今次击走蜀军一事,强弱分也。”

荀谌闻得袁绍略含讥讽意味的话,他虽是心中对高干和颜良的军报有所异议,盖因从近来太原郡递来的各类军情看,蜀军的退走,多半是因为天气的缘故,雨水、风雪交加,是故蜀军才退走,而不是如高干和颜良所言,是二人击退了蜀军。

可荀谌到底不是田丰那等刚直强硬的主,在袁绍处在兴头上的时候,他没有泼冷水的想法,是故他没有说些什么。

辛评嘴巴一张一合,他似乎有什么想说的,但是他思索一二后,终是闭上了嘴巴,没有吐露什么说辞。

毕竟报捷的高干是袁绍的外甥,疏不间亲,颜良是袁绍爱将,和袁绍的关系,比之他更加亲近,他不当、也不合当着一众文武猜疑高干和颜良报捷文书的真实性。

荀谌和辛评垂首对视了一眼,而后目光交错开来,二人都在想,若是刚直的田丰没有因为逢纪的谗言入狱,得以出席当下的会议,当是会直言揭露高干和颜良军报中的漏洞,当面破开高干和颜良报捷的虚假。

难得的,对田丰不喜,也不太对付的荀谌和辛评,想起了田丰的好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