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392章 六郡良家子

三国:季汉刘璋 第392章 六郡良家子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392章 六郡良家子

《汉书·地理志》中所载“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

所谓六郡,即是指汉代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

此六郡者,在两汉属于帝国的边缘地带,郡内山高林深,与帝国边境的戎狄临近而处,所以居住在六郡的士庶黔首,往往会去修习战备、崇尚高上气力,用以同时不时飘忽而来、欲行劫掠的异族厮杀抗衡。

也正是因为这般的原故,使得六郡子弟身体素质优良,民风彪悍、善于骑射,得以被大汉帝国的统治者所看重,不时有天使往六郡挑选‘良家子’,置为天子的侍卫近臣。

至于良家者,也就是出身于官员和富裕农民家庭,非是商人、手工业者、医生、巫师、异族、穷苦百姓出身……这算得上是一种汉代的政审,毕竟是要挑选天子的侍卫,自然需要家庭出身良好、成分不错的六郡子弟。

当下,刘璋离开了蒲坂,他没有返回长安,而是向东行进了一阵,来到了六郡之一的北地郡,他有意征召一批北地郡的良家子充作宿卫,拉拢边郡之地的士心民心。

吞并、攻下一处郡县,并不代表着这一处的郡县便归属于己,攻占只是第一步,后续还有消化、融合等一系列的步骤需要去做。

就像刘璋眼下拿下关中,在拿下关中这片大地后,他需要招揽关中士人、收录关中豪杰,将关中的英才俊士一一纳入他的幕府之中,于关中之地达到盘根错节、树大根深的程度。

如此,关中才称得上他的基本盘,能成为他日后征伐天下的基地。

正如王佐之才荀彧有言:‘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

有一个稳固的基本盘,和没有一个稳固的基本盘,对于一个政权来说,是生死存亡的事情,当有一个坚实的后盾,便是一时的困败,终究还是能翻过身来,可若是根基不稳,就算是一时小挫,也会落得兵败国亡的境况。

这一点,通晓史书的刘璋,自然是清楚的紧。

而至于如何挑选北地郡的良家子,刘璋心中已然有了定夺,他打算趁着今时为肃杀的秋日,来一场盛大的猎赛,一则给麾下将士宣泄下精力,二来见识一下北地郡子弟的英姿。

“明公,北地郡的世家、豪族、吏士子弟均已赶赴围场,眼下正候着明公。”张绣于刘璋的帐门处向内中宣言了一句。

“阿绣,你且进来说。”

张绣听得刘璋的叫喊,他迟疑了一二,而后见刘璋帐前护卫士卒没有反应,他才移动步子向帐内踏去。

一入帐内,张绣就见到了装扮齐全的刘璋,但见刘璋身着戎装,头戴兜鍪,一副英姿飒爽之气扑面而来。

“明公好身姿,今日游猎,当可拔得头筹。”张绣有如一颗苍松般站着,侍立在刘璋的近前,拱手向着刘璋赞了一句。

刘璋闻言自我哂笑了一声:“不过是人靠衣装,中看不中用,我的武艺比常人高不上几分……今日游猎,还是见识一下阿绣你的英姿吧。”

“明公这是哪里话,某不过是有些许武勇,耍的是庶民剑,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罢了,不如明公使的是诸侯剑,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张绣拽了一句文,掉了一句书袋。

刘璋面色略显讶异,他抖落了下身上的甲胄,转回头朝着张绣问道:“阿绣,你这是读过庄周的文章?”

“略读一些书,记得几句文而已……说起来还是叔父今日在时,硬逼着某读的,某却不是读书的材料,做不得博士,只能做一介武夫。”张绣态度恭敬,只在说到‘叔父’二字时,他的神色有些哀伤。

“不一般啊。”刘璋上前拍了拍张绣的肩头,引导着张绣道:“以后有空可以多读读书,非是要做博士才去读书,做武将也需要读书的,日后成为兵法大家,著书立作,也是一桩美事。”

“臣岂敢望此。”听到著书立作四字,张绣连忙谦逊了一句,他一介武夫,武勇是在行的,但若论起经学典籍、兵法学术,他只能在门外站着,更遑论著书立作了。

“只是明公有言,臣当一试,日后若有闲时,当不忘读书,勤奋向学。”张绣不敢反驳刘璋的指教,他顺着说了一句。

刘璋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后他招呼了一句张绣:“走吧,且去见识一二北地郡的俊士英杰。”

不多时,刘璋跃马来到了今日的围场,但见兵士分为数重,驱赶和围捕着猎物来到狩猎之处,而参与狩猎的北地郡良家子,就等着刘璋的到来,以及刘璋一声发号施令,他们好纵马奔驰,在刘璋面前展示他们的武艺。

今日参与狩猎的北地郡良家子,他们一则感怀刘璋讨平李傕、郭汜的厚恩,二则敬畏刘璋坐拥巴蜀、关中的权柄,是以其中的有志之士,无不想着今日一场狩猎大放光彩,博得刘璋的青睐。

当刘璋来到围场当中,北地郡良家子们于马上拱手施礼,向刘璋致敬道:“明公。”

齐声而至的‘明公’,由肺腑之中发出,自然是声量惊人,有若雷霆一般,惊扰的围场周遭的林中飞鸟扑天而去,游弋在空中观望形势。

刘璋点头应了一声,随即他朗声道:“今日游猎,当一见北地郡子弟的英姿,卿等当锋芒尽露,不可藏拙。”

“诺。”北地郡良家子们又是齐声应了一句。

言罢,六郡良家子们立即纵马奔驰,向着周遭飞驰而去,打着多多射杀猎物的念头,在还未见到猎物之前的良家子们,却是已经搭弓引箭了。

“元雄,你且去吧,我这里有丈八看顾,况且周遭皆是亲卫,勿需担心。”刘璋扫了一眼吴班,见少年的吴班正是跃跃欲试的模样,他于是道了一句,有意让少年心性的吴班去好好游猎一番,痛痛快快的玩上一场。

“诺,明公,我且去了。”仿佛是听到下课铃响的学生一样,吴班顿时面露欢喜,他在回应的同时纵马而出,向着大好山林而去。

刘璋老成持重的于原地静候着,打着守株待兔的心思,等着猎物被驱赶到他面前时,再去搭弓引箭,试一试他的射艺。

而就在刘璋等候的时候,不时有往来传递消息的斥候,将北地郡良家子射得虎熊、野猪等猛兽的消息传递到刘璋处,通报着北地郡良家子的狩猎战绩。

‘六郡良家子,果真名不虚传。’刘璋听着通报,于心中感慨了一句,他心中多了一份期待和快意。

自汉武帝时期起,为了打击帝国北疆的匈奴,汉武大帝刘彻专门建立了只属于皇帝的近卫部队,即是传说中的羽林军,且招募标准为六郡的良家子,并成为了帝国的传统。于是乎,出身于六郡良家子,由于贴近天子的缘故,加之自身素质不错,涌现了一批青史留名的英士,如西汉的李广、赵充国、甘延寿,东汉的皇甫规、皇甫嵩、董卓都是典型的代表。

更是留下了一句经典的谚语:关东出相,关西出将。

而如今,刘璋入主关中,北地郡、上郡、安定郡在手,六郡之三归属于他,他将组建拥有属于他的羽林军,去掌控收拢六郡的良家子,为他征伐天下。

……

河东郡。

河东郡作为两汉时期京畿七郡之一,由司隶校尉直接监管。

其地位于黄河东岸,地处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的中心,西可长驱直入关中平原,直接关系到前汉都城长安的安危。

向东可经太行山与晋、豫边界的重要关隘炽关陉、太行陉进入河洛平原,据太行之险直接俯视华北平原,可谓是兵家必争之地。

然而现在的河东郡,却是无人顾及的存在,除却一些不成器的白波贼寇侵扰,别无他事,因此河东太守王邑,自出任河东郡太守到如今,他是安安稳稳的做着他的河东太守。

并且王邑趁着天子刘协东归雒阳,遣使向天子献上了丝绵绢帛,得到了天子的认可,获封了安阳亭侯的爵位,成为了一名大汉的列侯。

在这种情况下,河东太守王邑的日子自是春风得意,逍遥无边,只是近来关中有一场大的战事,让他有些担心会波及于他,是以他最近有些忧愁。

不仅是王邑,还有河东郡的两大望族,卫、范二家的领袖级别的人物,功曹卫固、校尉范先,同样也在关注着关中的局势,毕竟关中与河东不过是一衣带水,甚为接近。

而这场战事,自然是刘璋同李傕、郭汜相争于关中的战事。

起初,河东太守王邑、功曹卫固、校尉范先等人,议事之际,多是认为两虎相争,悬而未决,恐难分胜负,虽是刘璋一方兵力占优,可李傕、郭汜这些凉州悍将甚为骁勇,麾下更有凉州铁骑,战事当旷日持久矣。

然而令河东太守王邑、功曹卫固、校尉范先等人未曾想到的是,关中的战事很快有了结果,且地近关中的他们,能很快得到关中的讯息。

于是河东太守王邑、功曹卫固、校尉范先等人知道了李傕、郭汜授首的消息。

河东郡郡治安邑的县寺之中。

“何其迅也,真若是迅雷一般。”校尉范先感慨的道了一句,他对关中的战事这么快就有了结果,很是惊奇和震动。

功曹卫固揪着下巴的胡须,啧啧一声后,也跟着感慨了一句:“不过数月而已,这位刘益州竟是拿下了李傕、郭汜二贼,真叫人不敢相信。”

卫固算着进度,他自觉蜀兵进入关中,哪怕是一路行军,在没有阻拦的情况下,也不该有这般的顺畅,可事实就是如此,蜀军兵临关中,所想皆破,一路畅通无阻的抵定了关中。

河东太守王邑斟酌了下,他开口言道:“刘益州抵定关中,枭除李傕、郭汜二贼,此国之庆事也,我意遣使者前往,向刘益州进贺。”

当然,王邑进贺的举措,并不是出自真心实意,他更多的是想遣人打探一下关中的具体情况,以及着使者评鉴一番那位刘益州的为人,看看那位刘益州是否有进犯河东的企图和打算。

作为河东太守数岁,自擅威权数载,王邑略有沉迷于这种权力带来的快感之中,他念着若是能长长久久的把持河东郡的大权,将何其妙哉。

因此,对于刚刚入主关中的刘璋,王邑抱着一个谨慎小心的态度去对待。

“府君所言甚是,自当遣人去鉴阅一二那位刘益州。”功曹卫固应和了一句。

一番言谈下来,河东太守王邑、功曹卫固、校尉范先等人均是没有说出投效刘璋的言词,或者说他们没有这样的念头,毕竟如今河东的大小权柄,皆在三人的把控之中,若是投效刘璋,受制于人,却是没有今日的快意也。

就在三人商谈之际,却有一名小吏进言。

“府君,数日前有一支蜀军自蒲坂津渡河,攻克下了蒲坂县。”

小吏的言语虽不是很响亮,可听在河东太守王邑、功曹卫固、校尉范先三人耳中,却是如同夏日晴空的闪雷一般,直教几人震耳欲聋。

“刘益州这是何意,莫不是有窥伺我河东的意图?”河东太守王邑讶异道。

身为河东太守的王邑,其实并未掌控河东全境,有一些边缘的县城在贼寇手中,就如蒲坂县。

蒲坂县作为河东的边缘县城,且关中的凉州贼寇东出,往往会经由此地,是以蒲坂县屡次遭受兵灾,残破不堪、士民稀疏,因此王邑一向也就未曾搭理蒲坂县的事宜,不想今日蜀军竟是占据了蒲坂县。

而蜀军占据蒲坂县,只怕是有窥伺河东之意,这对他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蜀军拿下蒲坂县后,可还有其他的动作吗?”功曹卫固追问了一句。

“没有。”小吏摇了摇头道。

河东太守王邑闻言面色顿然放松了些,不再如前面讶异惶恐,他半眯着眼睛思索了一阵,随即言道:“遣使关中一事,今日便当行矣。”(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