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348章 鸿门宴

三国:季汉刘璋 第348章 鸿门宴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348章 鸿门宴

长安城外,张济营寨。

“禀将军,刘益州言明,不念旧恶,但观日后,愿意收纳将军归顺之请。”胡车儿面带喜色的向骠骑将军张济禀告道。

“好,甚好。”

本是端坐的张济欣然起身,来回踏步,他前面还有些担心,以他过往犯下的过错,益州牧刘璋未必愿意接纳他,但眼下看来,益州牧刘璋是个讲信誉的人,说是只追究李傕、郭汜,就只追究李傕、郭汜。

胡车儿自怀中掏出一封书信,向张济递去:“刘益州另有书信一封,嘱咐我交予将军。”

“哦。”张济眼中绽放流光,他自胡车儿处接过书信,扯开封口,摊开绢布制成的书信,细细的看了起来。

一边看着,张济脸上笑意更甚,书信上多有善语,并不曾言及他过往悖逆朝廷的事迹,只是展望以后,言明诛杀李傕、郭汜后,将以此向朝廷天子表功,洗去他凉州贼寇的身份,使他成为汉家的功臣。

“久闻刘益州宽宏大度,有容人之量,虽反叛之人,若是诚心改过,亦是不念旧恶,真心接纳,今见其书信,可谓真矣。”

张济看罢书信,他感慨了一声。

作为凉州贼的一员,张济不想同李傕、郭汜一条路走到黑,或者说,若是一直跟着李傕、郭汜,早晚走到一条绝路上,惟有舍去李傕、郭汜,另作良图,才可得一线生机。

无他,盖因李傕、郭汜为宇内所共疾之,上至天子公卿,下至黎民百姓,无一不是对李傕、郭汜恨之入骨,而李傕、郭汜以往能得煊赫一时,不过是仗着手握强兵,无人进逼,且把控天子,掌控朝局。

而现在,天子公卿东归雒阳,没了天子在手,李傕、郭汜就失去了朝廷大义,李郭二人就是两个十恶不赦的反贼而已,再加上兵强马壮的益州牧刘璋领兵进逼关中,宣言必杀李傕、郭汜,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中为报二兄之仇。

此等形势下,李傕、郭汜已然接近穷途末路,当下不过是在做困守之斗尔。

面对当下的时局,张济虽是同李傕、郭汜一起出身凉州,又都是往日在相国董卓麾下任事,可他一则不是李傕、郭汜的臣子,没有必要为李傕、郭汜尽忠,二则为妻子计,为身家计,他自然是做出弃暗投明的睿智选择。

欢快了一阵的张济回过了神来,他夸奖着胡车儿:“胡车儿,你这次做的很不错,本将军要赏你,要重重的赏你……嗯……就先赏你绢布一百匹。”

张济抛出了绢布一百匹的赏额,而之所以是赏绢布百匹,不是赏赐钱币,却是有一段缘故的。

昔日相国董卓因为山东豪杰并起,恐惧不宁,于是焚毁雒阳宫室,迁都长安,而到了长安后,由于董卓不善经营,财政空乏,于是董卓打起了铸小钱敛财的计划。

但关中父老也不是傻瓜,面对制造粗滥、重量减轻的小钱,纷纷抛弃用钱币交易的方式,改为了以物易物的交易手段,本来成熟的五铢钱体系被破坏,时代开启了倒车。

而以物易物的交易中,绢布由于其轻便,易运输,易保存,同时是刚需品的种种特点,近乎替换掉了钱币的作用,成为了关中父老的新货币。

这也即是张济赏赐胡车儿绢布百匹,却不赏赐钱币的缘故,钱币久不流通关中矣。

听得绢布百匹的赏赐,胡车儿面色一喜,他也不推辞一二,但拱手谢道:“多谢将军。”

张济忽的想到了什么,他问询道:“你这一趟,路上没有什么意外吧!”

“没有,没有,一切都很顺利。”胡车儿大力的摇着头,他突然念及了什么,斟酌道:“若真说有什么意外之处的话,就是小人回来的路上,遇到了出外侦查的李傕一行……不过小人托词受将军之令侦查敌情,给糊弄过去了。”

“嗯?”张济收起了轻松快意的面色,他皱紧了双眉,语气略微紧张的问道:“你可曾仔细观察李傕的面色,他没有怀疑什么吧。”

“决计没有。”胡车儿否定道:“李傕当时心思重重,无意同小人接话,客套几句话后就和小人告别了,且李傕见小人出外侦查敌情,以为是将军用心对敌,还叫小人代为向将军致意呢。”

胡车儿略带自豪的言道,他为自己的机智感到自豪,虽是作为一名胡人,但他素来怀揣急智,不能等同于其他蛮憨的羌胡。

“如此便好,你的应对很不错。”张济面色略显放松,同时不忘夸赞胡车儿一嘴。

“叔父,眼下就是同刘益州商定如何剿灭李傕、郭汜的事宜了。”青春年华、一股子英武之气焕发而出的张绣进言道。

“后面只需襄助刘益州荡灭李傕、郭汜,叔父便是汉室的功勋,不可等闲于今日了,封官赏爵自是不必讲,说不得连着叔母,也可得为封君。”

张绣展望了一句未来,为叔父张济铺开了一张蓝图。

对于张济和贾诩商定的归降益州牧刘璋一事,张绣从心底就十分的认同,他自认叔父张济是一名将才,冲锋陷阵、厮杀疆场在行,若论割据一方,争雄寰宇,就不是张济的长处了。

情状如此,他叔父张济最好的选择,就是择一明主而从事,听从明主的号令,为明主征战沙场,建功立业于己身。

而益州牧刘璋,显然就是一名明主。

“嗯。”张济点头:“襄助刘益州安集关中,荡灭李傕、郭汜二人,是眼下的当务之急……至于如何除去李傕、郭汜,还需贾先生出力筹划……”

说到这里,张济一拍脑门,他大悟道:“绣儿,你速去唤贾先生前来,并告知贾先生这桩喜事。”

“诺。”张绣朗声应诺,随即阔步向外走去。

作为在凉州士卒中颇有威望的贾诩,为了不使张济担忧他做出夺权之举,是以除了张济邀请参加会议,每日都只是在帐中读书,不去亲近张济麾下的士卒,免得沾上收揽人心的闲言。

当下,贾诩就在他的军帐内,恰意的观阅起了兵书。

对于使者胡车儿前去向益州牧刘璋纳降一事,贾诩不像张济一般忧心,他有着十足的信心,益州牧刘璋必然会接纳张济。

盖因心怀天下者,不念小怨也。

贾诩对那位益州牧刘璋的行事和过往,做过鞭辟入里的分析,以他的见识,他认为益州牧刘璋所图甚大,不止在关中、巴蜀也,而有大志向,大气魄者,岂会着意小处。

这时帐外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贾诩佯作不知,他只静静的阅览着手中的兵书。

“贾先生。”

直到帘帐被掀起的摩痧声,以及一声叫唤从身后传来,贾诩才转过身来,轻笑着问候道:“是阿绣啊,有什么事吗?”

贾诩漫不经心的收拢手中的竹简,同时心里给出了一个推论,胡车儿当是回来了,而且带回了一桩喜事,即是那位益州牧刘璋接纳下了张济的归降。

这份推论,七分出自贾诩对人心、时局的把控,三分出自面前张绣脸上的轻松和快意。

若不是刘益州应下了张济的请降,作为侄儿的张绣,哪里会这般轻松和快意呢?

“确是有一桩喜事,刘益州已应下叔父的归顺之意,愿意接纳我叔父了。”张绣面带喜色的说道。

“难怪今早听到帐外有喜鹊在叫,原是应在了这里。”贾诩开怀了起来,面色中夹带着一缕刻意的讶异。

张绣拱手说道:“叔父请先生过去商议,如何襄助刘益州拿下李傕、郭汜二贼,立下这一桩大功。”

“好。”贾诩点头,他将手中的竹简装进布帛制成的袋子里,以避免竹简沾染灰尘、为虫蚁所啃食。

系好袋口,贾诩起身,在张绣的牵引下前往了中军大帐。

贾诩所居的营帐离中军大帐并不是太远,不多时,贾诩就抵达了中军大帐内,见到了一脸喜色的张济。

“正如先生所言,刘益州果有容人之量,愿意接纳我的请降。”张济向着贾诩佩服了一句。

“先生真是神机妙算,有先见之明。”

“将军谬赞,诩不过是碰巧猜中了,我这等俗人,哪有什么神机妙算。”贾诩谦逊了一句。

“请。”张济伸出手,延请贾诩入座。

待几人坐定,还未开始商议之时,但见帐外有人通报:“将军,李傕遣从弟李桓,请将军入城商议对敌之策。”

张济顿然面露不快,他方才坐定,想着和贾诩好生商议一番,李桓却来搅扰,令他心中有些不爽利。

“先生,我去去便回……我若不去,李傕、郭汜恐是会生出疑心。”张济拱手向贾诩道。

“将军自便,当下一切应如常,不好教李傕、郭汜生疑。”贾诩应道。

李傕、郭汜邀请张济商议军情,是一件稀疏寻常的事情,这段时日来,每隔三日,或每隔五日,长安城内往往都有使者抵达张济的营寨,邀请张济入城商议。

是以张济打算入城,贾诩也表态该入城,如此这般才不会引起李傕、郭汜的疑心,不然张济只需推脱一二,疑心甚重的李傕、郭汜,恐怕就要怀疑起张济了。

这边张济出了中军大帐,随着李傕遣来的使者李桓一并飞马向着长安城而去。

张济一去,中军大帐内但剩下贾诩、张绣、胡车儿三人,没了张济这个领头羊,会议便开不成了,须得张济自长安城内回来,然后才能做商议。

只是闲着也是闲着,张绣打开了话匣子,向胡车儿问道:“胡车儿,刘益州长得什么模样,作为一州的州牧,又统领大军,刘益州是不是极具威仪?”

贾诩闻言,本是闭目养神的他,略微睁开了眼睛,扫向了胡车儿。

胡车儿伸出手抓了抓后脑勺:“刘益州从面相上看十分的年轻,相貌吗?虽说不上剑眉星目、面如冠玉,但也是端正的紧……至于威仪吗,小人没感受到,刘益州为人亲和,言辞妥帖,没什么架子,也不摆什么谱,交谈起来,像是一个邻家的兄长。”

“这样啊。”张绣摸着下巴的短髭,根据胡车儿的描述臆想起了刘璋这位他未来的君主。

失神了片刻后,张绣续而问道:“你有没有见到那位辅汉中郎将甘宁,甘宁长相如何,身形是否雄壮。”

他打听起了袭取陈仓、夜袭李郭营寨,阵斩胡封的甘宁,对于甘宁这等的猛将,张绣是心向往之,他此生也想成为独领一军、名传天下的大将。

只是张绣却是没有得到答案,但见胡车儿摇了摇头道:“小人却是没有见到甘宁,所见之人,除了刘益州,就是刘益州麾下的主簿荀攸、军议校尉法正二人。”

“算了,早晚必有一见。”没能知晓甘宁的相貌和身姿,张绣有些失望,但他的失望只坚持了片刻,就灰飞烟散而去,眼下既是他叔父张济私下归降了刘璋,那么他早晚能见到甘宁,亲眼见识一番,倒是不必急着从他人口中知晓甘宁的情状。

张绣慵懒着身姿,他身形往后一倒,双手往后撑住,仰头向上感叹道:“胡车儿你小子倒是机智,猝然之下撞上李傕,竟是能想出一套说辞,将李傕诓了过去,没让李傕生疑。”

“小人不过是有些急智,算不得什么……说起来也是李傕心思重重,没打算同小人纠缠,所以小人才轻松过关。”胡车儿既是谦虚,又是自豪的道了一句。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闻得张绣和胡车儿的谈话,贾诩猛的睁开了双眼,一双眼睛精光流转,他用平静如深潭的语气问道。

“李傕?你在回来的路上撞上过李傕?”

“是的。”胡车儿作答:“小人回来的路上,不巧撞上了李傕,不过小人编造了一套说辞,即是脱身而去,未曾让李傕察觉、怀疑什么?”

“误事了。”贾诩倒吸一口凉气,说出的话有如数九寒冬般冰冷。

“先生,怎生误事了。”张绣不解,他向贾诩问道。

贾诩叹气,面色不善道:“李傕、郭汜今日之邀,恐是鸿门宴也。”(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