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347章 地头蛇

三国:季汉刘璋 第347章 地头蛇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347章 地头蛇

初平年间以来,关中之地,诸多势力来回拉锯,成份复杂,其中有凉州诸将,如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有关中本地诸将,如李堪、候选、程银、梁兴等,另外则是自凉州窥伺三辅的韩遂、马腾,以及羌胡叛军、流民盗贼,也纷纷参与到关中之地的乱局中。

这其中,有些人想的是割据一方,于某地自恣威福、兴风作浪,有的人是流寇作风,攻占郡县,掳掠人民,过完今天不想明天,此种情状,大小相异。

诸多势力,诸多念头,在三辅之地搅扰不定,以至于整个关中大地,可谓是乱成了一锅粥。

可尽管关中风雨飘摇、波浪时兴,但作为地头蛇的京兆韦氏,依仗着在关中树大根深、根基夯实,却是没有受到大的创伤,安安稳稳至于今日今时。

也即是如此,所以出身京兆韦氏的韦康,对关中的局势十分的了然,对李傕、郭汜一方的心性品德、兵力部署、粮草分布多少也知晓一二,在此刻,他向刘璋一一禀告着。

“明公。”韦康青年才俊,声音洪亮,自有一番风采。

他朗声道:“李傕、郭汜二贼,论及优劣,以李傕为胜,李傕素来狡黠,腹有阴谋,颇是难测,郭汜为人小憨,勇武有余,智谋不足以独任……所以李傕、郭汜合兵一处,诸多事宜,皆是李傕料定,郭汜但唯唯而已。”

“以往的时候或许郭汜会抗争一二,显露出自己的独立性,但现下面对明公的大军,郭汜深知一个不好,就是囚虏的下场,是以康闻得,当下长安城中,一应大事,以李傕为首独断。”

参军郑度问询上了一句:“那关中诸将,李堪、候选、程银、梁兴等人,以及自凉州赶来助阵李傕、郭汜的羌胡部落,烧何、当煎等部,这些人各拥部曲,互不相统,也是以李傕为首吗?”

郑度很是怀疑,作为联军名义上的首脑,李傕是否能约束住关中诸将和羌胡渠帅,让这些人做到如是臂指,上下一心。

关于这一点郑度是很不看好的,那么多支队伍,人心各异,未有君臣之固,想做到团结一心,恐是有些痴心妄想。

韦康微笑道:“关中诸将和羌胡渠帅,昔日里自擅威权惯了,每每都是自行其是,自然是不乐为人所统,听从他人的指挥行事,但今者面临明公大军,可谓事急矣。”

“所以这些人不得不一时忍耐,对于李傕颁下的命令,只要他们不觉得太过分,基本上都会听令行事。”

“真是一群顽贼。”彭羕一声感慨:“明公已有号令,但诛李傕、郭汜二贼,其余降者不问,此间之事,便与关中诸将和羌胡渠帅没有太大的关系了,这些人何必与李傕、郭汜联兵一处……何不如倒戈卸甲,以礼来降,关中安乐,岂不美哉!”

彭羕对一心相助李傕、郭汜的关中诸将和羌胡渠帅的想法存有疑惑,明明刘璋只对有杀兄之仇的李傕、郭汜喊打喊打,事情同关中诸将和羌胡渠帅关系不大,这些人非要和李傕、郭汜绑在一起,着实有些莫名。

韦康闻言色动,他斟酌一二刻后道:“说到关中诸将,李堪、候选、程银、梁兴等人的心思,康倒是有一二点浅见。”

“韦君但言便是。”主簿荀攸鼓励道,他对韦康的第一印象不错,后面听到韦康的谈吐,自认这是一个青年英才,虽是韦康眉目间还稍显稚嫩,但思来只需磨砺一番,韦康当可负公卿之重。

听到荀攸的鼓励,以及上首刘璋的点头示意,韦康壮起胆子说道:“自初平、兴平以来,朝纲不振,权柄下移,地方上的郡县长官,多不奉行朝廷的旨意,凡事大抵自行其是,有若春秋诸侯一般。”

定下一个总论后,韦康续而说道:“是以关中诸将,李堪、候选、程银、梁兴等人,这段年月来,自恣威福、擅行其事惯了,尝到了甜头……而如今明公引大众前来,虽是明言只诛李傕、郭汜二贼,不问其他,但关中诸将八成是不愿意归降明公,舍去主宰一方、威福在握的权柄,到明公麾下听号令行事。”

“所以关中诸将,才会如此的冥顽不灵,面对明公义军至此,还在协同李傕、郭汜二贼,做困兽之斗,妄图击退明公,继续在关中作威作福,割据一方。”

刘璋点了点头,他应和了一句:“卿言是也。”

对于韦康的解释,刘璋非常的认可,一个军阀,最重要的是麾下的部曲,和掌控的土地、人口,而这里,掌控的土地能提供人口和部曲,是最为重要的。

夺取一个军阀割据的土地,是比要一个军阀的命更为严重的事情。

关中诸将,李堪、候选、程银、梁兴等人,也就正如韦康所言,自是不愿意归降刘璋,舍去割据的土地,舍去割据一方、自恣威福的权柄。

是故关中诸将,当然是不管如何,都去同刘璋抗衡到底,搏一搏单车,看看能不能变成摩托。

三国历史上就有明证,曹操鲸吞荆襄之地后,舳舻千里,位居上游,扬言与孙权会猎于吴,意图让孙权识相点,就此归降,可鲁肃只凭一席话语,就坚定了孙权的战心。

‘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下面的将官属吏归不归降,对自身影响不大,但做军阀头子的归降,献出麾下的土地,献出掌控的人口,没有了往日的虎威,给别人当狗去,凡是尝过割据一方快乐的军阀,大抵都是不愿意的。

“只是李傕、郭汜,关中诸将,羌胡渠帅,终究是因为一时之危,汇集起来的乌合之众。”韦康着重分析道。

“若是同明公的战事有所胜机,他们或许会上下齐心,团结在李傕、郭汜的周围协力抗衡明公,但若是战事小挫,李傕、郭汜一方危殆,他们必将貌合神离,说不得有人会私底下遣使归降。”

听闻到韦康的话,郑度、彭羕似是想说些什么,但终究还是忍住了,毕竟韦康是新近投效过来的人,有些事却是不方便对韦康说。

不过上首的刘璋却是百无禁忌,他掏出一封书信递给侍奉在身侧的吴班,让吴班传下去递给了韦康,只是不做言语。

韦康不明其实的从吴班手里接过书信,摊开在手上观阅了起来,他面色有些讶异,一则是作为凉州重将的张济,竟是私底下遣使归降,二则是这等私密要事,上首的刘璋却是袒露给他知晓。

不敢让刘璋等上太久,韦康匆匆观阅了完了张济的书信,而后折好放进书信袋中,双手拿着递还给了静候他看完的吴班。

面对坦诚相待的刘璋,韦康心下甚是感动,他先是拱手恭喜刘璋:“恭贺明公,凉州诸将,自李傕、郭汜以下,张济可称第一,有此等大将归降,何愁李傕、郭汜不破,关中不定。”

一声恭贺后,韦康略带忧虑的说道:“不过此事还需谨慎相待,凉州诸将为人多是狡黠,若是诈降,恐怕于军不利。”

“这一点韦君宽心便是,明公早有定论,听其言,观其行,小心行事。”彭羕作答道。

说完彭羕瞟了一眼刘璋,他打算后面劝诫一句刘璋,这为君者当有城府,面对新近归顺的人,不能如此的坦诚,张济归降一事,却是不太好教韦康知晓。

“明公睿智如此,却是康多言了。”韦康闻言谦逊了一句,可话虽如此,但他自认前面那句提醒说的很对,当下他已经把刘璋置为了君主,身为下吏的他,应当进言弥补阙漏,使他的明公不至陷入险地。

“没有什么多言不多言的,该说的话就说,如此璋也可以少犯些错谬。”刘璋出言抚慰道。

韦康继续讲解着他掌握的贼情:“如今远近诸县,闻听明公将至,无不是上下踊跃,拥护明公,驱逐李傕、郭汜所置长吏,竖起明公的旗帜。”

“当下,唯有三城,还在为李傕、郭汜坚守,未曾动摇。”

“三城之一者,长安也,长安城内,有李傕、郭汜和关中诸将,李堪、候选、程银、梁兴等人屯于其内,不相干扰,各自守御一面城墙,长安城外,则为张济和凉州羌胡的屯兵之所,两相互成掎角之势……。”

“至于兵力,李傕、郭汜麾下有万余人,关中诸将,李堪、候选、程银、梁兴等人各拥兵数千,城外张济兵众约有三千之众,羌胡烧何、当煎所部,合兵约在五千余人……除去张济的部众,统而计之,长安城约有贼众二万至三万余人。”

讲到此处,韦康微然一笑:“若是张济归降一事为真,则大可不必忧心张济的部曲将士,只需专意李傕、郭汜即可。”

“三城之二者,池阳也,前者李傕获封池阳侯,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假节,是故池阳之地,成为了李傕的巢穴所在,李傕所拥金银美玉、辎重粮草,多在池阳……守御之人,为李傕之子,李式,李傕兄子李循、李利,此三人在池阳屯守,兵力大约三千余人。”

“三城之三者,黄白城也,黄白城昔日为朝廷屯粮之所,用以供给征讨凉州羌胡的大军所需,其中多有窖藏粮草,可谓是贼之紧要之处……有郭汜之从弟郭浦,郭汜部将伍习于黄白城据守,兵众同池阳一般无二,也是大约三千余人。”

韦康娓娓道来,将李傕、郭汜一方眼下所掌控的地盘,兵士的数目,屯粮的重地,一一言明讲述了出来。

‘地头蛇就是地头蛇,韦氏真可谓关中的土地爷。’刘璋听闻完韦康的话,他于心底感慨了一声,也就是韦氏这家三辅冠盖,才能将贼情刺探的如此清晰透彻。

前面刘璋也曾多次派遣游骑,侦查李傕、郭汜一方的贼情,但所得的消息,却是没有韦康掌握的详细。

神仙下凡问土地,有韦氏这个土地在,李傕、郭汜一方,就像剥光了鸡蛋壳的鸡蛋,光溜的展露在了刘璋的面前。

……

在出乎意料的顺利,完成张济嘱咐向刘璋归降一事后的胡车儿,踏上了返回长安的道路。

他的面色很是开怀,张济交代的事情,他圆满的完成了,回去肯定能领到不少的赏金,更不必提从刘璋的手里,他得到了五十金的赏赐。

这一趟任务的完成,他的收获不小。

只是乐极却是往往会生悲,本是打着谨慎小心的态度,从小路踏上返回长安城外张济营寨的胡车儿,在转过一个弯道的时候,不巧撞上了一支游骑队伍。

‘如何会是李傕?’胡车儿在瞧清正对面的游骑,闪过片刻的惊慌后,他立即平静下了面色,思考起了应对的手段。

眼下退是不太好退的,胡车儿盘算了起来,他瞧见了李傕,李傕也瞧见了他,他如果现在拨马就走,不免显得心虚,而且他的马没有李傕座下那匹从头到尾都是纯白毛发,号称夜狮子的骏马速度快,现在窜逃的话,百分百会被李傕一行人追上。

胡车儿眼珠子一转,他不退反进,拨马上前,露出一副笑盈盈的面色,停在离李傕这支游骑数步之近的地方,拱手向李傕问候道:“李将军果是良将之属,竟是亲自侦望蜀寇形势。”

“不亲自出来看一看,如何放心的下。”面对胡车儿的马屁,李傕点头应了一句,而后问询道:“怎么,今日你也出来侦望贼情吗?”

“蜀寇日益逼近,我家将军甚为忧之,所以让我走上一趟,瞧一瞧蜀军的动静,不想在这里遇上了将军。”胡车儿态度恭敬,有问有答。

李傕微笑:“你回营后,代我向张将军问好。”

对于只是一介都尉的胡车儿,以及胡车儿恭敬且略显谄色的态度,李傕浑不在意胡车儿为何出现在这里,只道如胡车儿所言,胡车儿是受张济的命令外出巡查。

再客套了几句,李傕挥手让胡车儿自行其是,就此退去。(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