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345章 诈降

三国:季汉刘璋 第345章 诈降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345章 诈降

五丈原。

入夜后的五丈原,劲风大起,于平原上呼啸,营帐外强风吹动旗帜的声音,卷动篝火的声音,刮过帘帐的声音,以及帐外吴班通禀的声音,一声声都传入了刘璋的耳中。

虽是诸多声音相互夹杂着,但刘璋还是听清了自吴班口中传来的话。

凉州将领中有人遣使前来!

即是有凉州将领打算背弃李傕、郭汜,弃暗投明,归顺于他。

这是一件好事,大大的好事,对刘璋而言。

当然,前提是这件事是真实的,是真的有凉州将领弃暗投明、归降于刘璋,不然若只是诈降,那就是空欢喜一场,而且说不得会中李傕、郭汜的诈降之计。

刘璋自床榻上起身,和衣而眠的他自然也不用收拾什么,他走到帐口,掀开帘帐,一边向中军大帐走去,一边向吴班问道:“元雄,是哪一家的使者?”

“是骠骑将军张济,使者为胡车儿。”吴班应声答道。

‘张济、胡车儿。’刘璋喃喃着这两个名字,使者胡车儿不用考虑,毕竟胡车儿只是个使者,需要思索的是作为主帅的张济,他或许可以从张济在历史上的为人,来判定这桩归降事件的真假。

只是张济在历史上所流传下来的事迹不多,前期的张济,就只是协从李傕、郭汜做出了一些威逼天子、残害公卿的事情,后面就是屯兵弘农陕县的张济在建安初年粮草不济,进攻穰城的时候中流矢而死,死后部曲归侄子张绣接管,到此再无他事。

说起来,张济到底是于三国名声不显,远不如他的老婆邹氏名声响亮,甚至于比不上今番的使者胡车儿,这一位偷盗双戟、害死典韦的小头目。

刘璋不免犯了难,就张济这种情况,他很难断定出张济的为人究竟如何,这一桩仿佛喜事的归降是真是假也就难以分辨了。

‘先见见胡车儿再说。’刘璋打定主意,他打算见一见胡车儿再做决定,不管张济是真心归降还是诈降于他,对大局的影响不大,他却是不必如此纠结。

刘璋想了想,吩咐了一句:“元雄,你且去唤荀先生和法校尉前来。”他打算让荀攸和法正参谋参谋,既然有谋士,那自然是要使唤起来。

吴班领命而去,阔步走着去传达刘璋的命令。

刘璋的营帐离中军大帐并不远,不多时他就到达了中军大帐,抵达中军大帐后的他没有立即召见胡车儿,而是等到荀攸和法正连袂而至后,他方才一声令下,让张济遣来的使者胡车儿晋见。

甫一下达命令,帐外就传来了厚重的脚步声,接着一名身形魁梧、鼻头挺拔,相貌不似汉儿的壮汉掀开帘帐,踏入了中军大帐,隔着一定的距离,声音洪亮的向刘璋跪拜而下。

“张骠骑麾下,都尉胡车儿,见过刘益州。”

‘是胡儿。’刘璋借着中军大帐内通明的烛火,在见到胡车儿第一眼的时候,就判断出了胡车儿的血统。

胡车儿断然不是汉儿,而是凉州杂胡,或者是湟中义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外邦之人。

不过胡车儿虽是胡人,但行为举止、言谈用词,大抵和汉儿无异了,抛去相貌,旁人只会认为胡车儿是一名汉儿。

刘璋语气和洽,他客套的让胡车儿起身、不必多礼,而后开口问起了胡车儿的来意,明知故问的道了一句。

“都尉来此,是张骠骑有什么事吗?”

骠骑将军,一个有如三公的重职,在天子刘协为了东归雒阳的时候,被天子刘协轻飘飘甩了出来,用来收买人心,而给到的人就是张济,天子刘协拜张济为骠骑将军、平阳侯,假节,如同三公一样开府辟召掾属。

若是较起真来,在朝廷里论资排辈,分列前后,刘璋说不得还要排在张济的后面,可现下张济却是遣使前来,有意向刘璋表示归顺之心。

这就是乱世,拳头大才是真理,颠扑不破的真理。

胡车儿遵着张济传达的话,他恭恭敬敬的回禀到:“禀刘益州,我主张骠骑虽是明面上相助李傕、郭汜二贼,实际上却是心向汉室,今见明公前来,愿为内应,相助明公一臂之力,枭除李傕、郭汜这两个国贼……此番遣我前来,即是诚心归降于明公,还望明公鉴纳。”

说到这里,胡车儿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言说张济的一片诚心真意,全在书信之上。

刘璋点了点头,他目视了一眼吴班,吴班会意的走到胡车儿的近前,从胡车儿的手里接过了书信,拆开了封口,细心检查一遍后,他递到了刘璋的手上。

从吴班手里接过书信的刘璋,他细心的阅览了起来。

‘文笔很不错,字词也很有讲究,而且还有几处用了典故。’

‘单从书信上来看,张济的确如胡车儿所言,是一片诚心的前来归降。’

刘璋一边阅览着文书,一边点评起了文书,当阅读到最后,他将这封文书递给了下首的荀攸,让荀攸和法正相互传达阅读。

“不想张骠骑身在戎中,文笔却是甚有可观之处,只观这封文书,便知张骠骑学识不错。”刘璋从不吝啬他的赞美,反正花花轿子众人抬,一两句好话也算不得什么。

胡车儿为人厚重,他不加掩饰的回答:“文书之意是我家张骠骑的心意,只是文字的话,却是出自贾先生之手。”

‘贾诩?’刘璋倒吸了一口凉气,他追问了一句:“莫不是凉州名士贾诩、贾文和先生?”

“正是,非是贾文和先生,凉州之士少有这样的文笔。”胡车儿有问即是有答,他立即回答了一句。

刘璋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晓了,随即他道了一句:“张骠骑的心意我已知晓,若是张骠骑诚心纳降,我自当接纳,没有二话。”

“多谢刘益州。”胡车儿闻言应声答谢,他此趟前来,就是为了归降一事,而如今就明面上看起来,归降之事并没有什么难处,面前的刘益州是来者不拒。

宽言抚慰了几句胡车儿后,刘璋挥手让人带胡车儿下去饮食和休息。

“二卿以为如何?”刘璋问起了荀攸和法正的意见,至于何事,自然是张济归降一事。

荀攸轻抚着胡须,他若有所思,一时间尚未开口,那边法正倒是急于表现,率先开口道:“明公,凉州诸将非是忠义之士,多数沾染了羌胡的习俗,说出去的话,立过的誓言,往往都是当不得真的,张济此番归降,还需谨防其人诈降。”

从凉州诸将的为人和习气上,法正给出了一个谨慎的回应,他对张济归降一事并不怎么看好,认为其中多半有什么阴谋诡计。

这时荀攸像是思索完了,他开口道:“若是张济真心归降,有张济作为内应,长安坚城思来当是容易拿下了……而且操弄的好的话,说不得能无血开城,反掌之间荡平长安群贼。”

“当然,法校尉所言不差,凉州诸将无忠无义,信誉在他们眼里大抵和厕筹一样,是以张济归降一事,真假一时间难以定论,还需看一看张济的所作所为才行。”

同法正一样,荀攸秉持着谨慎的态度,他拿起胡车儿奉上的文书,摇了摇文书道。

“况且贾诩其人,我也有所耳闻,昔日名士阎忠曾经说过,贾诩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智慧,不可等闲视之……说不定这次张济归降一事,就是出自贾诩的手笔,其用意是想诈降,弄了一个大大的圈套等着我们。”

刘璋闻言低眉思索了起来,他对张济的想法不太在意,他在意的是贾诩,毒士贾诩,这位三国一等一的谋士,而现在贾诩在张济营中,同时张济归降的文书出自贾诩的手笔,这就不免让人怀疑张济的诚意了。

这边刘璋半眯着眼睛思索,荀攸则是续而言道:“不过贾诩的为人,倒是同李傕、郭汜等人不同,贾诩虽是身处凉州诸将之中,可昔日曾多番匡扶社稷,担任尚书时,在人事方面多有贡献,论者以此称赞于他。”

“而如今李傕、郭汜式微,贾诩作为明智之人,想来不会同李傕、郭汜等人一条道走到黑……所以攸推定,或许是在贾诩的说服下,张济才有了归降之心,至于张济归降一事,有六七分可信。”

刘璋为荀攸的话所触动,他仿佛明悟了什么,顿时他面露微笑道:“卿言是也。”

是的,荀攸说的没错,贾诩是一个明智之人,也是三国最懂得明哲保身的人,这样的一个人,怎么都不太会同李傕、郭汜捆在一起,依附在李傕、郭汜这样的国贼身边。

以贾诩的为人,当是会在所有的选择中,选择出一条最是能保全自身的法子,而现在,刘璋相信,贾诩当会做出眼下最正确的选择。

想是这么想,但刘璋没有脱口而出,他只言道:“不管张济归降一事是真是假,我等但静观其变,若为真,那便是美事一件,若为假,那也无碍大局。”

“明公老成之言,当如是也。”荀攸点了点头。

定论即下后,刘璋嘱托荀攸写上一封回信,让胡车儿带回去给张济。

……

长安远郊。

凉州双雄之一的李傕,在一队人马的簇拥下,于这长安城十里开外的地方巡视。

这是李傕的习惯,他作为一名打老了仗的将领,对敌情最为看重,非是亲眼一见,却是难以放心下来。

所以今日李傕让郭汜坐镇长安城,他则领着一队人马,到了长安的远郊来回巡视。

“兄长,听闻蜀兵已经屯兵在五丈原了。”李傕的从弟,李桓开口问了一句。

蜀兵的动向,是长安城内的机密,李傕、郭汜为了不让麾下部曲被蜀兵惊吓到,有些军情都没有透露下去,只在军队顶层传达通知,也即是几个凉州的将领头目,外加关中诸将的几个头目。

不过上面再怎么遮掩,消息总归还是遮掩不住的,毕竟蜀军数万之众向长安进发,声势过于浩大,李傕、郭汜遮掩的行为,就像是用纸包火一样,没有太大的用处。

所以李桓尽管没有拿到第一手的军情,但他还是听闻到了一些风声。

李傕斜撇了一眼李桓,而后略不经意的说道:“这话你从哪里听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军中早就传遍了,小弟自然也就知道了。”李桓察觉到了李傕的不快,他讷讷道:“只是从哪里开始流传出来的,却是难以寻觅出一个源头来。”

李傕板着一张脸,他知道事情已经到了洞若观火的时候,尽管他和郭汜在联手遮掩消息,但只怕还是遮掩不住,可他没有想到,蜀兵进军至五丈原的消息,会这么快流传出去,着实有些超乎他的想象了。

他尽量言语平静:“蜀兵的确已经屯兵在了五丈原,这是昨日夜间递上来的消息,只是还没来得及和你说……今天我领着你们来到这里,也是打算走远些,查探一番蜀军的动向,好做一些准备。”

从李傕的口中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李桓于心中一声感慨,蜀兵的动作实在是太快了,从陈仓到五丈原,像是没有受到阻碍一样,只怕再过几日,就能抵达长安城下了。

不过这也是李桓意料之中的情况,他的兄长李傕引军退还长安,一时间露了怯,关中的豪族自然是望风使舵,朝着益州牧刘璋摇起了尾巴。

“兄长,蜀兵来势汹汹,我们当如何对敌?”李桓不放心的问上了一句。

李傕轻哼了一声:“自然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刘璋小儿怎么出招,我们就怎么接招,难不成以我等凉州的勇士,还能落败于蜀兵的手里。”

“兄长说的是,我们凉州的精卒,自是远甚于蜀兵。”面对李傕给出的形而上,没有半分掺杂实际情况的答案,李桓自是不敢多问,他只附和了一句。

“我们往小路走一走,看一看。”李傕下发了他的命令,他打算从小路往前走上一走,看看能不能获取到像样的军情,也不枉今日出来一趟。(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