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344章 五丈原

三国:季汉刘璋 第344章 五丈原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344章 五丈原

长安。

郭汜念着当前局势愈发的糟糕起来,举关中的郡县,各地豪强正纷纷归顺益州牧刘璋,有如大河东奔入海一般,没有阻滞住的可能。

他心生悔意,懊恼无比。

“早知道就不该听贾先生的计策,引兵退还长安,应该钉死在陈仓城下,就在陈仓同刘璋小儿决一死战,分一分雌雄。”

“我们钉死在陈仓,关中地区的豪族就不会归顺刘璋小儿?”李傕冷哼了一声。

“郭阿多,你岂不闻人心向背,似你我这样为天子公卿、士庶百姓所仇视的人,以往不过是仗着麾下强卒,所以关中无人敢悖逆你我……可现在那益州牧刘璋引兵而至,关中豪族有了选择,自然是背叛我们、投效刘璋,而且是一刻都等不了。”

李傕清醒且冷静的言道:“你别看以前关中豪族多么的温顺,可他们不过是同我们虚与委蛇罢了,表面看起来忠顺,暗地里却是巴不得食我们的肉,喝我们的血。”

郭汜梗着脖子说道:“我知道的,我知道的,这关中的豪族本就同我们貌合神离,不是一路人,反叛是早晚的事……”

“但是如果不是我们听从贾诩的建议,从陈仓退回来,他们或许就不敢这么早跳出来,而且跳反的这么明晃晃……”

郭汜依旧在埋怨贾诩,他觉得贾诩的计策出了纰漏,没有考虑到他们从陈仓退还长安,在外人眼里会被认为是一种虚弱的表现,以至于整个关中沸反盈天,一个个往日里温顺的豪族跳出来同他们作对。

李傕重重的摇了摇头:“怎么可能钉死在陈仓……”

“我们先是攻打陈仓城不下,后又逢上一场大败,军心士气落到了谷底,加上粮草辎重需要从长安、黄白运到陈仓……若是我们在陈仓同刘璋相抗衡……”

“呵……”李傕无奈的叹了口气:“刘璋小儿都无需出兵,只要闭门不战,高挂免战牌,不过数月,我们粮草不济,数万的大军就会像是烈阳下的冰雪,消融的无影无踪,不战自败。”

“也惟有像贾先生说的一样,退回长安,诱敌深入,伺隙破之。”

李傕没有像郭汜一样,对贾诩的计策生出不快的心思,恰恰相反,他对贾诩的计策很是认同,他认为大军一味的钉在陈仓不是什么好事,也没有什么意义,退还长安他们才会有一线生机。

“话说这么说。”郭汜像是被李傕说服了,但他仍旧还是埋怨了一句:“只是我们这一退,显得我们一方弱势和心虚,导致中立的势力都跑到刘璋小儿那里去了,这却不是什么好事。”

“由着他们去吧,天要下雨或是天要放晴,不是你我能决定的事情。”李傕看的很开,他斟酌道:“况且这些关中的豪族就算是投效我们,我们恐怕也是不敢收纳,谁知道他们是不是刘璋小儿的间细……他们现在跳出来,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至少我们现在有了防备,就不至于一时被他们所趁。”

长安城外。

李傕、郭汜的大军屯于长安城内,骠骑将军张济的大军却是没有入城,而是屯兵于长安城外。

这里张济向李傕、郭汜给出的说法是,一内一外,相距不远,可以成就掎角之势,等后面益州牧刘璋引兵来攻长安的时候,若是刘璋攻城,城外的张济可以袭扰刘璋的后方,若是刘璋攻打城外的张济营寨,城内的李傕、郭汜则可以引兵同张济一起夹攻蜀军。

这是一招很是浅显,但也很是实用的计策,所以李傕、郭汜也不强求张济屯兵城内,而是由着张济屯兵城外,只每隔两三日,邀请张济到城内商议军务。

此刻张济在城外的中军大帐,张济、张绣,以及张济引为谋主的贾诩,以及张济的心腹爱将胡车儿等,几人汇聚在大帐内商议起了关中近来的局势。

“确如先生所言,李傕、郭汜引兵退还长安后,关中豪杰纷纷以为是李傕、郭汜虚弱不堪、无力同刘益州抗衡,因而各自驱逐李傕、郭汜设置的长吏,据有郡县,归顺于刘益州。”

张济在见着敌对的蜀兵势力兴盛的局面时,他乐呵了起来。

“再过三五日,想必关中地区大半的郡县,都将是打着刘益州的旗号,同李傕、郭汜划清界限。”

“叔父说的是,这一局,刘益州当有七八分胜率。”面容清秀的张绣附和了一句:“眼下,我们是不是该派人同刘益州沟通归顺投效的事情?”

“是时候了。”张济点了点头,但他没有现在去下决定,他转头看向半眯着眼睛、似是在养神的贾诩,开口问道:“贾先生,你怎么看?”

贾诩听得问询,他睁开了半咪着的眼睛,一双蕴藏智慧的眼睛在睁开后,有流光婉转其中:“将军,当下正是合宜,可遣精细之人往刘益州处,向刘益州表明我们欲要归顺的心意,就此弃暗投明,去做一番事业。”

“嗯。”张济点头应下,但是这里他还有一桩事**要劳使贾诩:“先生,归顺刘益州的文书,还要劳烦你写下,我战场厮杀行,但腹中文采不行,若是写出的文书词不及意,影响了刘益州接纳你我,那便不美了。”

贾诩嘴角噙起一片笑意,他没有立即答话,只是从袖口里掏出一封文书,递向了张济,同时口着言道:“归顺的文书,我早已写好了一封,将军可以审阅一二,看看是否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先生的文笔,自然是没的说的,却是不必审阅。”张济见着贾诩早已准备好了一封文书,他没有什么意外的神色,毕竟以贾诩的智谋,若是没有提前准备好,那才是奇怪的事情。

“胡车儿,你且拿着这封文书,今夜趁着夜色,无人察觉的时候,奔向西方,向刘益州言明我和先生的心意,使刘益州知晓,凉州将中,尚且还有忠义之士。”

张济仔细的嘱咐着他的心腹胡车儿。

……

在关中豪杰无不响应、并遣人归顺的情况下,刘璋率领着大军,从陈仓出发,稳扎稳打,在保证两翼安全的情况下,一步步向着长安开始推进。

当下,他抵达了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陈仓的东面,算起来也还是陈仓的地界,地势相对平坦,整体面积非常小,南北距离只有四公里左右,而东西的距离更是不到两公里,看起来不过是三辅地区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平原。

但等刘璋抵达五丈原,并饶有兴致的走探了一番后,他明悟了为何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屯兵五丈原的缘故。

五丈原北邻黄土高原,南接秦岭,又有渭水从中穿流而过,和鸿固原、白鹿原等围绕在长安城周围,地势十分的重要,称得上是兵家必争之地。

且五丈原作为一块平原,但却是一个军事上的封闭空间,北边与渭水相接,东边与武功水相接,再加上南靠秦岭,北南东三面包围,形成了一个夹角之势。

因而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不用忧心多面受敌的问题,加上五丈原就位于褒斜道最北侧的出口处,粮草运输的距离就比较短,方便自汉中运来供给大军的粮草。

只是有利也有弊。

刘璋轻叹了一声,五丈原三面环绕的地势,东西两边还都是深沟,这种情况下,的确有利于蜀兵抵御曹魏的精骑,可想要自五丈原攻打其他地方,也就不太方便了。

就比如向北横渡渭水,数千兵马横渡河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老乌龟司马懿屯兵渭水北岸,是日防夜防,不使诸葛亮有机会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

魏蜀两方人马谁也吃不掉谁,僵持的情况下,诸葛亮也只得原地屯田,打起了持久战,而到了这个时候,也就是天不假寿,星落五丈原。

刘璋感怀历史,一路上不免有些慨然。

在他的身侧的吴班露出了疑惑的神色,为什么他的明公当下看上去有些惆怅,不复往日的锐利,似是在感伤什么事情。

吴班猜测了一阵后,他断定明公应该是因为兴兵至此,想起了过去高皇帝的事迹,高皇帝也是从陈仓踏上征途,平定三秦,而后东向以争天下,所以明公才一脸惆怅。

只是刘璋感怀什么、惆怅什么,吴班不好去发问,他查看了一眼天色后,做起了他的本职工作:“明公,天色不早了,是时候该回营了。”

刘璋点头,伤古怀今了一阵,他的雅兴得到了抒发,现下天色即是不早了,他也是该回营了,他可没有挑灯夜游的兴致。

拨马回营,众骑奔踏。

不多时,刘璋返回了在五丈原上立起的营寨。

“长安方向可有动静?”刘璋洗了一把脸,奔波的辛累被抹去,他向主簿荀攸问道。

荀攸摇了摇头:“李傕、郭汜那里全无动静,没有调动军队的征兆,看起来,李傕、郭汜是打定主意坚守长安,引我军去攻打长安了,却是无意阻拦我军东进。”

“真怯懦啊!”辅汉中郎将甘宁吐槽了一句,以往对于凉州兵精的话,他可听的多了,可前前后后见识了一番,他对闻名天下的凉州精骑,却是不放在眼里了。

不过鄙夷归鄙夷,甘宁对于军务,还是慎重的对待:“若是李傕、郭汜一意坚守长安,我等倒是一时间不好拿下他们,恐怕还会有顿兵坚城、师老兵疲的风险。”

荀攸面露浅笑,他反驳甘宁道:“辅汉不必忧心,李傕、郭汜外无强援,内中粮草不过支上数月,哪里能坐得住,哪里能在长安城里坚守太长的时间。”

“以我之浅见,李傕、郭汜当是坚守个把月,然后倾军而出,同我军一决雌雄,一战定胜负。”

“李傕、郭汜想坚守长安就由着他们坚守吧,我们且不去攻。”刘璋不会去做让李傕、郭汜顺心如意的事情,他反其道而行之。

“就由着李傕、郭汜在长安城里坚守静候,我们先分兵略定关中诸县,绝了李傕、郭汜在长安城外围的势力,削去他们的羽翼,消弭他们的力量,然后再一举灭之。”

于兵法而言,刘璋不是喜欢奇谋的那一类人,他更喜欢以正兵的方式击败对手。

盖因奇谋虽好,可若是翻了车,那损失可就大了,且敌手李傕、郭汜都是老于用兵的凉州骁将,昔日宗正刘艾有言,江东猛虎孙坚用兵不如李傕、郭汜,对上如李傕、郭汜这般奸猾的敌手,多少得小心一些。

更何况,这里刘璋自认,就如此一路平推过去,以正兵临之,胜机在握。

不过若是有施展奇谋的时机,刘璋也愿意施展下,毕竟奇谋花费的筹码小,而奇谋成功实施后,能赢到的筹码则比较多。

夜色降临,虫鸣蛙叫的声音此起彼伏,汇成了一首大自然的交响曲,就着虫鸣鸟叫之声,刘璋和众人在一番商议后,各自散归自己的营帐。

卧于榻上,刘璋和衣而眠,介于半睡半醒的状态,他听着帐外不时传来的巡夜士卒的甲胄鳞片摩痧的金属声,一边思索起了眼下的局势。

当下的局势对他来说,称得上是顺风顺水,他的前景看上去不错,可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小心谨慎,毕竟敌对方李傕、郭汜的真正实力,到现在还没有受到大的打击,李傕、郭汜一方还有不小的能量。

但眼前的局势也值得高兴一番,他差不多将李傕、郭汜逼的只剩孤城数座,偌大一个关中之地,明面上都是打着他的旗号的人马,明面上效命于他。

夜色深了,刘璋止住了思索,他全然的投入了梦乡,军务虽是紧要,可休息也很重要,没有一个好的精神,是断断不可去指挥大军作战的。

熟睡而去的刘璋,在夜半之际,听到了帐外传进来一声叫唤。

“明公。”

刘璋警觉的醒来,他根据那一声明公的主人,向门外问询上了一句:“元雄,何事?”

“凉州有将遣使请求拜见。”(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