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201章 荀攸的意向

三国:季汉刘璋 第201章 荀攸的意向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201章 荀攸的意向

第201章 荀攸的意向

主意已定的刘表,言语温和的向着蒯越言道:“蒯卿,今者房陵长官尚且或缺,我思择一良人任之,只是眼下还未曾察觉到一个上佳的人选,你蒯氏一门英才辈出,可有什么好的人选推荐。”

一直闷闷不言,有若失神的蒯越,却是在刘表问询之后,立刻反应了过来,他出席拱手道:“使君,用人一事,恩威当皆出自于上,由使君定夺便是,非臣下可擅言。”

刘先闻言有些惊讶,他眯着眼睛打量着蒯越,蒯越为人一向是锋芒毕露,有什么就说什么,很少会去遮掩什么。

可他听得蒯越这一番言语,未曾想到蒯越竟是学会了藏拙,锋芒尽皆收敛了起来,这可不是蒯越的作风,也不是他认识的蒯越。

更不必说上首的刘表是打着恩宠蒯氏的意思,意欲将房陵县交给蒯氏族人掌控,这对蒯氏来说是一个开拓蒯氏影响力和势力范围的好机会,刘先却是没有想到,蒯越竟是推脱了,而且态度甚是坚决,其中没有一丝一厘的犹豫。

这一番讶异下,刘先抚了抚自家的山羊胡须,他细思了起来这段时间蒯越的作风,一顿印证和推理下,他的脸上露出了些许不容察觉的笑意,并轻轻地颔首称道,对于蒯越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表示了认同的态度。

蒯氏一门于上首的刘表而言,功勋极为卓著,而这种情况下,蒯越没有得意忘形,不因立有大功而肆意狂妄,而是藏锋守拙,这就很是不易了。

同样的,听闻到蒯越应对之词的刘表脸上也是闪过了一丝惊奇,蒯越言语推脱,将用人的权力交还给他是一则,二则是蒯越的态度可谓是恭敬无比,并且态度尤为诚恳,这让刘表惊奇之余,觉得身心甚是舒坦。

刘表脸上露出微笑,他摆了摆手道:“蒯卿莫要推辞,房陵重地,直面汉中,我已是属意蒯氏,且非蒯氏英才不可守之,他人不能如我意也。”

见刘表话说到这个份上,蒯越自知过之而犹不及,守拙是好事,但藏锋过度就不太好了,容易被人怀疑是不是有什么阴谋在怀,念头通达下,蒯越拱手言道:“蒯氏族人,大半其实不怎么济事,且没有过人的才干……只是若说能镇抚房陵之地的人选,却还是有一人能担其任,此人是我的侄儿,唤作蒯祺,素来是有些才干的,过去曾经在县丞、县尉的职位上打转,在任地也留下过名声,使君可召蒯祺考量一番,若觉得蒯祺能够担任,就任之,不能担任,就退之。”

蒯越态度恭敬,虽是于蒯氏族人中推出了一名人选,但任用的权力还是交到了刘表手上,让刘表去考察考察蒯祺,根据考察的结果去判断是否能任命蒯祺为镇抚房陵的长官。

闻言刘表大手一挥,豪气的言道:“既是蒯卿觉得好,认为蒯祺能镇抚房陵,我自是没有什么疑问的……我意已定,就令蒯祺前往房陵镇抚一方。”

蒯越脸上的喜色一闪而过,他的色愈恭,礼愈敬,向着刘表言道:“越在此代蒯祺多谢使君。”

外无大的忧患,内里群臣和睦,刘表面色自得不已,但他很快想到了一个人,一个令他不是很愉快的人,长沙太守张羡。

刘表向着别驾刘先,言语中带着不快的说道:“张羡此人,素来很少听从我的命令,为人甚是倔强不屈,我意免去此人长沙太守之职,卿以为如何。”

刘先面色有些为难,他拱手劝道:“使君,张羡虽是不承幕府的命令,但多少还是会干一些幕府下发的命令……其次张羡旧时历任零陵、桂阳,在江、湘之间深得人心,若是无故罢免,且不说幕府的命令张羡是否会听从,其次只怕张羡因此怨愤,做出悖逆之举……”

听到刘先的话,刘表面色有些不虞,但细思一番后,他摆了摆手打断了刘先:“此事暂且先放着。”

前堂的事情料理完毕,刘表在散会后,大步的踏入了后堂,他急不可耐的来到了妻子蔡氏所在的屋内。

“夫人,你何必做这些女工,且让下人做就好了。”刘表一踏入屋内,见到蔡氏在忙着做针绣女工,于是他关怀了一句。

青春靓丽的蔡氏见到刘表,她放下女工,盈盈一拜道:“夫君,妾身是在为琮儿缝制衣物,琮儿作为我的孩儿,当是由我这个母亲亲自缝制才是。”

刘表闻言大是欣慰,刘琮是他前妻生的幼子,而蔡氏却是视如己出,这不免让他对蔡氏更是喜爱:“虽是如此,还需保重身体,注意休息。”

“妾身明白。”蔡氏盈盈一谢。

这边刘表在关爱蔡氏,那边蒯越在散会后,亦是急不可耐的往蒯氏客人留居的别院走去。

这时的蒯越,想着好好的答谢荀攸一番,若不是荀攸前次告诫,告诫他不要因为立有大功而去得意忘形,今日蒯祺哪里会得到镇抚房陵的重任,只怕还会因为他兄弟二人张扬肆意,招了刘表的忌讳,阴搓搓的打压蒯氏一门。

只是踏入荀攸所在别院的蒯越,却是看到一幕他不愿见到的场景,只见荀攸正在收拾晾晒在院中的竹简,吩咐着仆人将竹简一一分类用布帛装好,似是在整理行装。

“公达,你这是何意。”蒯越单刀直入,向着荀攸问起了他的意图。

正在一门心思收拾竹简的荀攸闻言,他抬起头转过身来,在见到蒯越的第一刻面露微笑,而后回应了蒯越的问询:“正如异度所见,收拾行装,攸不日就要远行了。”

“远行。”蒯越踏前一步,来到荀攸的跟前,扯着荀攸的衣袖说道:“公达,可是我招待不周,故而舍我而去。”

“非也,非也,实是停留襄阳日久,有些乏了,打算换个地方游山玩水。”荀攸自是不会认下蒯越给出的理由,他拿出了自己的说辞。

蒯越眉头皱了起来:“换个地方,公达莫不是要归乡……不对,如今曹孟德和吕奉先于兖州交兵,胜负尚且未分,中州目下大乱,却不是归乡的好时机。”

排出了荀攸归乡的选项,蒯越仔细分析起了荀攸可能的动向:“扬州眼下淮南由袁术所占,而江东则由各地郡守纷纷割据,此辈干戈日起,交战竟月,亦不是什么好去处……荆南之地宗贼遍地,且长沙地方卑湿,多有时疫,也不是什么好地方。”

“公达莫不是要入蜀。”蒯越给出了一个他认为荀攸最有可能前往的地点。

荀攸只是微笑,却是不答。——

不同于像是一张被拉满弓弦的汉中,呈现出紧绷无比的态势,现下的蜀地的氛围是轻松快意的,这不,身为益州牧的刘璋,还有闲情雅致出外游玩,到达了蜀地的富顺县游历一番。

富顺县所在的位置是后世的自贡市,自贡出产井盐,可谓是天下皆是知名的。

四川盆地能够成为天府之国,并且在军阀混战时往往能得以割据一方、独立成国,除了成都平原依仗都江堰灌溉产出丰富的米粮之外,自贡井盐也是重要的支撑因素。

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人体不能摄入正常的盐量,就会出现低钠综合征,全身软弱无力,腹胀不适,还有低氯性碱中毒等。而益州作为内陆地区,不临近大海,没有煮海为盐的条件,能依仗的只有去开采井盐了。

蜀地开采井盐的历史由来已久,秦时蜀郡太守李冰治蜀期间,使用中原地区打水井的技术,开凿了蜀地的第一口盐井——广都盐井,开创了井盐的生产方式。此后,凿井采卤生产井盐的文法在蜀地广泛传开。

到了东汉章帝时期,富顺县开凿了自贡历史上的第一口盐井,标志着自贡井盐业的开端。因该井产盐多、获利大,被人们称为“富世盐井”。

作为金曹的王连,着手于用盐铁富国,自然而然的将目光放到了富顺县,月余以来,他都在富顺县设立各项制度,监管井盐的产出和销售。

王连向着前来视察的刘璋介绍着他月余来所做出的成绩,他指着一个大口径的盐井和一个小口径的盐井说道:“明公且看,这昔日的大口井,开凿的技术粗陋无比,所耗人力、物力、财力甚多,且稳固盐井非常不便,多有坍塌的情况……而依着明公前面所言的开凿小口深井的方法,我着人手多番测试,现下已是有些成效了。”

“这富顺县境内有竹,粗若碗口,将竹节淘空,可形成一筒,而筒筒相连,便可深入地下百米,捞取到地底深处的卤水……此外竹木有大小之分,以大竹木凿洞,再续之以小竹木,一则大竹木可以隔绝地下泉眼,二则可以稳固井壁,一面小口深井自是可以用上许久。”

王连一边介绍,一边着人演示给刘璋看,但见在力工的操作下,一根空竹木深入小口深井中,而后又被提升而出,只是提升而出的竹木,却不再是如下井前的空空如也,而是饱含着百余斤卤水,力工在竹筒底部轻轻一钩,夹杂着大量杂质,因而呈现黑色的地下卤水就倾泻而出。

取得了卤水,接下来就是晒卤、滤卤、煎卤等操作了,王连引着刘璋一一观赏着。

‘有点东西啊。’刘璋打量着王连发明创造开凿出来的小口深井,不由感叹了一声王连的才干。

前面刘璋就是随口和王连一说,言是大口深井的不便,让王连着手去富顺县尝试开凿小口深井,并大概的将记忆里关于完全体的自贡盐井的开凿方法以及原理阐述给了王连听。

本来刘璋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他不怎么认为王连有这个能力在今年之内给他整出小口深井用于捞取卤水,但万万没想到,不到一个月,王连就整出了一口小口径的深井,而且看上去和刘璋前世在某个短视频软件上刷到的自贡盐井开凿、取卤的样式大差不差,这就不由得刘璋不去感叹,王连这个历史上蜀汉的司盐校尉,的的确确是有点东西。

要知道,开凿小口深井的技术称为卓筒井,是到了宋代才发明出来的,而王连根据刘璋的提点,硬是在这千余年前东汉末年就把卓筒井给整了出来。

王连介绍到最后,将一桶色白纯美、品质纯正的井盐展示在了刘璋面前,他的脸上露着表功的微笑:“明公,这富顺县的井盐质量绝佳,不下于解良盐池出产的白盐……如今有了开凿小口深井的法子,开凿起来便利,取卤更是方便,且维护小口的深井,比起稳固大口的深井省力百倍。”

言完小口深井的好处,王连打着包票:“以连的度量,今年之内若是安排人手大力开凿小口深井,至少可保证富顺县的井盐产量翻上一番。”

“王卿真乃国士也。”刘璋赞着王连,王连给了他这么大一个惊喜,他自是不会吝啬言语上的夸赞,至于实际上的嘉奖,他打算等到王连今年做出些成绩,然后年末的时候再发下。

毕竟一开始刘璋就给了王连金曹的职位,已经算的上是超拔了,不过月余再提拔王连的话,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开凿小口深井采盐一事,一应所需人力物力,卿上条陈,我勾准字。”刘璋的话豪气万分,他表示会对王连的要求是一以允之。

‘国士。’听的刘璋给出的称赞,王连只觉胸膛中有一团火在燃烧,他一介流民,自荆州南阳逃难到了益州,在微末小吏的位置上漂泊数年,而得见刘璋一面,就被拔为金曹,现下更是被刘璋赞为国士。

而且刘璋后面补上的话更是对他要求一一满足,没有任何的推脱和搪塞,对他可以称得上信任至极,没有任何的怀疑。

同刘璋会面前的境遇和同刘璋会面后的境遇一相对比,王连只觉天差地别,他的眼眶竟是有些湿润了起来,他哽咽道:“明公,连不过是在机械一途有些巧思,算不得什么,如何当得国士之称。”

刘璋微笑着摆了摆手:“今者王卿发明出开凿小口深井的技术,假以时日,富顺县处处皆是小口深井,灶房毗连,云蒸雾蔚,所产出的白盐比之今时今日能翻上数十倍,到时候益州就没有了缺盐的时日了,这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如何当不得国士之称……待今岁岁末,小口深井一事卓有成效,出产之盐翻上数倍,我将以卿为司盐校尉,使卿得以一展胸中抱负。”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