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860章 三方打算(二合一)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860章 三方打算(二合一)

作者:秋来2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52:04

第860章 三方打算(二合一)

第860章 三方打算(二合一)

帝师怎么了?该不鸟你就不鸟你。

结果崇祯的另一个老师詹事文震孟也写了一份奏疏,分析皇陵震动。

他认为大明皇陵被毁乃是千古未有之奇变,主要是有以下四点原有。

首先是皇帝在处置阉党上果断,使得日月重光,但由于边疆失事致使皇帝怀疑,身边有小人环伺到今日。

二是因为猜疑越发的深,朝臣当中不得片刻休息。

缙绅奢靡,士子唏嘘,商旅不畅,百工失业,本来大明一副勃勃生机万物进发的模样,忽然全都没了。

三是边事既坏,修举无谋,兵不精而自增,饷随兵而日益,饷益则赋重,赋重则刑繁;加上天灾频发,百姓饥馑,无食无衣又受到官吏鞭挞,使得愁苦之气冲天;

四是将无纪律,兵无行伍,银杀劫掠惨不可言,尾贼而莫敢奋臂,所杀之人皆是良民。

文震孟作为饱学之士,文笔斐然,极力劝说崇祯下发罪己诏,顺便把让皇帝下罪己诏的缘由都点到阁臣身上去。

此奏疏看的崇祯极为赞叹,再传给内阁与六部看。

温体仁则是置之不理,他忙着给太监下跪,让他们在皇帝面前给吴振缨说好话,不要被处斩,改为戍边。

温体仁数次屈膝太监,被其余内阁成员认为是阁体扫地。

但基于温体仁的为人,阁老们也懒得当面指责,只是在背后表示对他不屑。

堂堂大明首辅,官员的魁首,读书人的榜样,竟然给一帮死太监下跪,还不止一次,简直是厚颜无耻之徒。

眼前人的相互勾结,崇祯丝毫不知,还在思考罪己诏的事。

凤阳皇陵事件,阁臣温体仁、王应熊也脱不了干系,这两人全都是仗着他们的关系胡作非为。

然后温体仁为了掩盖过失,差言官把事前发出预警的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勒令他致仕。

给事中许誉卿在颍州实现后就请求朝廷紧急调兵五千防守凤阳,但是被温体仁拒绝采纳。

此番他开始上奏张凤翼尸位素餐,内阁阁臣温体仁、王应雄玩寇速祸。

崇祯却认为这是苛求,反而亲自下场谴责许誉卿。

然后言关门激动了,纷纷弹劾温王二人相互包庇,皇陵被毁,近日来辅臣上朝丝毫没有席藁gao待罪的意思。

温体仁一向忌惮许誉卿,对他如此严厉的弹劾恨之入骨,怂恿他人攻击许誉卿,便趁机拟旨,给他降职。

崇祯自是相信温体仁的,见到有人弹劾许誉卿,还有温体仁送上来的票拟,直接把降职划去,改为革职。

温体仁、王应雄本以为事情终了,蒙混过关,但皇陵被毁发生后,杨一鹏、吴振缨迟迟不上报真相。

待到上报后,温王二人害怕皇帝怪罪,便扣押凤阳失事的奏疏。

随即又把收复凤阳的奏疏先呈给陛下,后把凤阳失事的补送,并且在票拟的时候轻描淡写,令巡抚待罪视事。

他们二人再以不处分杨、吴二人使得他们自己不受牵连。

但没有不透风的墙,言官知道后,更是疯狂的上书。

杨一鹏凤阳恢复是二十一日写的,凤阳失事是二十八日写的,天下有未曾失事,就先恢复的道理吗?

原来是王应熊把奏疏的日子做了涂改,欺诳皇帝。

王应熊有恃无恐,只承认票拟是偶然失误,绝不是故意的,你们这些言官是污蔑本阁臣。

他屡屡上书辩解,说他与杨一鹏是鹏比之名而无鹏比之实,还拿温体仁做类比。

温体仁是崇祯的心头好,根本就不认为皇陵被毁与他有关,也没有意识到文震孟所说动乱的根源在温体仁。

首辅温体仁专心倾轧,不计国事,仿佛徐庶进曹营一般,不献一策,皇帝每次以兵事询问,他则回答请神武陛下自决。

他深知皇帝不信任廷臣,皇帝不想粘锅,作为内阁首辅同样不粘锅。

要不然按照崇祯的个性,惩治了杨一鹏和吴振缨之后,温体仁与王应雄也指定会进诏狱,结果嘛事没有。

言官们自然不肯放弃,争相弹劾。

崇祯谁都没商量,直接把文震孟给调入内阁,他是著名的东林党人,这一次入阁被认为是东林派少有的一次巨大胜利。

温体仁自是要极力打压东林党人,当初他就是绊倒东林党才上位的。

文震孟作为帝师天天给皇帝讲解《春秋》,那也没有用,该打压他打压他。

按理说大明皇陵都被一帮贼寇给搞了,导致颜面大失,无论君臣都该抓住矛盾要点,开始挽回颜面。

但是他们好像都忘了事情的缘由,连皇帝都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党争里了。

“主公。”

贺今朝面色凝重,他看着杨玉休呈上来的文书,今年山西又是干旱。

与众不同的是今年还有虫灾的迹象,这就不能忍了。

“翻地了吗?”

贺今朝对于种地的事情已经不甚了解了。

“回主公,按照经验而言,冬季寒冷,理应冻死这般虫子,但是自从去年下了七天雨之后,直到今日再无一滴雨落下。”

杨玉休头上也有了数根白发:“我等山西百姓当真是行苦劳作,乃是上天不给下雨。

众人都期望着大帅还能再次大显神通,发炮命令龙王爷下雨呢。”

“这种话伱也相信?”

“自是相信的,大明乃是火德,主公乃是黑帝之子,身怀水德之大运气。”

“行了,以后这话少说。”

贺今朝揉了揉自己的眉头:“把吕梁山养的鸡鸭鹅分散发到各个村庄一部分,用来吃些虫子缓解,同时叫人去捉虫。”

他可不会调制农药,只能想到这种法子。

“是,主公。”

杨玉休汇报完了之后,便立即下去着手处理。

这几年山陕之地干旱连年,至于河南受灾更加严重。

先前有流寇过境,如今又有官军聚集,河南百姓想要过什么好日子,都是不可能的。

杨玉休虽然在抱怨,但近些日子也在接受河南逃荒过来的流民。

本来山西一片向好,奈何老天爷不作美,不是干旱就是虫灾,临近的草原时不时的闹个鼠疫。

就这还是在贺今朝大力往外撒钱的控制下,才没有被疾病蔓延,保证了山西的基本运转。

远在河曲镇守的贺今朝,在时隔两个月之后才接到了确切消息。

他的探马在山西河南边界打探,洪承畴已经大军盘踞在河南,一副要和起义军决战中原的模样。

大明京师也没有多发展几个细作,根本就不可能知道朝廷之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大明皇陵被张献忠等人给刨了,还给焚毁了。

贺今朝忍不住笑出声来,他不知这伙人算是摸金、发丘亦或者是搬山之类的。

但按照曹操留下来的规矩看,军队挖掘,大抵就是摸金了。

“主公,何事发笑?”

贺今朝把一旁的书信递给张福臻。

张福臻看完之后,大惊失色:“凤阳皇陵当真被挖了。”

“那还能有假?”

张福臻连连叹息,事情发展到了今天这步,大明当真是越发的糜烂了。

至于朝廷内部,兴许是一帮人正在相互推卸责任,其中就有皇帝。

起义军的攻克凤**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许多人都迷信风水。

大明的祖坟都被刨了,那大明指定是要玩完呐!

如此情况之下,皇帝依旧没有对广大臣民发声,已然是失了先机。

流寇问题越来越严重,朝廷不能剿。

即使崇祯认为想要干掉流寇之后,再集中全力干掉山西锤匪,足以让许多人看出大明朝廷的虚弱。

再加上后金鞑子两次进入明境抢掠,朝廷也不能有效的反击,着实是更让人提不起气。

远离大明的人会越来越多。

贺今朝忍不住走了两步:“差人时刻注意河南官军的动向,我们准备领军入陕了。”

张福臻连连点头,当即指着地图道:“主公,我们兵分两路?”

“不错。”贺今朝顿了顿说道:“我准备把曹变蛟那队新投效的带在身边,叫高一功从河曲出发,攻略延绥镇,我则是兵出潼关。

他攻略延绥镇后南下攻打延安府,然后我们两路夹击西安府,占据陕西最富庶的地方。”

延绥镇有六个营,其中两个营已经被锤匪攻破。

诸如定边营有一个明军千总在驻扎,其余的营寨也都在千余人规模上下浮动。

这些边军是有战斗力的,就是不晓得能不能及时策反。

“差人给姜襄写信,叫他给他的兄长和弟弟们说一说,免得刀剑无眼,倒是伤了大家的性命,以免出现隔阂。”

“喏。”

贺今朝开始全力准备鲸吞陕西之事,偷了洪承畴的大本营,逼迫他待在河南与其余起义军进行决战。

想要回陕西,都不给你这个机会。

大明皇陵被焚毁的事情,可不单单贺今朝想要知道。

在朝廷安插谍子的手段,皇太极要比贺今朝高明许多。

当他手里捏着这封信之后,久久不能说出话来。

说实在的,自从与锤匪贺今朝交过手后,他便对其余贼寇也极为上心。

毕竟管中窥豹,纵然其余流寇没有贺今朝如此多的火炮,但比贺今朝名头还要高的流寇有好几个人。

这些人的实力,他尚且不知。

但现在他们把大明的皇陵都给掘了,就足以见识到,这些人还是有些本事的。

“大汗,天命不在大明,而在我大金,大汗理应顺应天意,荣登大位!”

一旁的宁完我得知此事后,便晓得大明没救了。

大明还没有灭亡,祖坟就被人给扒了,那他还有个屁的威严啊?对外不能剿灭他们大金,对内不能剿灭贼寇,只会让天下人对大明越发的失望。

范文程自是晓得宁完我的意思,劝进!

皇太极叹了气:“此时我不是没有想过,但去年想要统一漠南蒙古的战略目的没有达到,反倒损兵折将。

如此一来,我若是称帝,岂不是徒徒为贺今朝做嫁衣?”

“大汗勿要如此想。”范文程跪在地上道:“我们如今与贺今朝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那些贼寇火烧了的大明的祖坟,皇帝愤怒之下,必然会调集重兵围困这些贼寇,连坐镇陕西的三边总督洪承畴都被抽调前往河南。

不仅如此,连关宁军以及蓟镇士卒都被抽调,贺今朝他定然不会坐视,必将出兵陕西,占据那里。

而大汗荣登帝位之后,便可以再次派兵前往明军劫掠,弥补我们上一次的损失。”

当皇帝这件事,皇太极如何能够不心动?就凭崇祯那种执政之人,占据中原富饶的天下,不过是出身不错,我皇太极如何不能取而代之?反正大金也没有什么回头路可走,投降是万万不可能的,只有进关夺了他的鸟位。

亦或者占据整个北方江山,划江而治,皇太极心里也是极为满足的。

毕竟对于南方水路颇多,他麾下重步兵以及铁骑都无法发挥出什么像样的战斗力。

“大汗,先前贝勒多尔衮击溃兀良哈大公主,拿到了历代传国玉玺,如今大明天子失德,导致祖坟被掘。

大汗自是要顺应天意,继承大统,以此来号令天下,让更多的有志之士投奔大汗。”

当大汗升级为皇帝的时候,相信关内的许多人都会有更多的想法。

范文程等人皆是疯狂建议皇太极登基为帝。

皇太极没有答应,那林丹汗不定整了几块假玉玺,给了贺今朝一块,又给了兀良哈大公主一块。

现在落到了皇太极手里,可谁真正在意他是不是真的?不过是用来办事的一个借口,工具罢了。

皇太极性情豪爽,善于团结和笼络人心。

他借着多尔衮获得传国玉玺的事,宴请麾下部将,同时也要探一探朝鲜的口风。

据朝鲜使者的观察,皇太极赏赐食物和其他东西的时候一定是自己亲手给,还经常给部下斟酒,以收买人心。

这顿饭为什么吃,他们当然知道。

故而后金的群臣开始借着传国玉玺的事,请求皇太极早登大位。

大贝勒代善第一个出声表示支持,他虽然已经痊愈,但脸上无光。

只不过明明伤口好了,有些时候还觉得他大腿的伤口非常疼痛,宛如那夜被他儿子硕托给砍伤一样疼。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