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858章 焚毁皇陵(二合一)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858章 焚毁皇陵(二合一)

作者:秋来2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52:04

第858章 焚毁皇陵(二合一)

第858章 焚毁皇陵(二合一)

高迎祥率领起义军按照贺今朝给出的战略,避实击虚,以走避敌、疲敌的策略,进入河南搅动,吸引官军大部汇聚。

因前任五省总督陈奇瑜调动兵马入陕剿匪,导致河南等地兵力空虚。

高迎祥帅军攻破东州、灵宝、荥阳、汜水,在攻破汜水的时候,采取挖地洞攻城,起义军有了矿工的加入,官军不能防。

待到听闻左良玉率军前来,则是分兵往下蔡、火烧汝宁,以此来迷惑左良玉追击。

然后继续往东南发展,过郑州,逼朱仙镇(开封西南方向),破陈州(今河南淮阳),分一部进入河南中部。

官军不能应对,纵然是卢象升守卫勋阳,没有洪承畴的军令,也不曾出兵河南。

就在洪承畴慢吞吞出潼关,准备调兵遣将围攻河南内的起义军。

高迎祥等人秉承着兵贵神速,没等朝廷东南西北各路大军汇聚河南,他们就先溜了。

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攻颍州(安徽阜阳),另一支起义军由固始(今属河南)跑向霍邱(今属安徽),焚毁寿州(安徽寿县)正阳门。

五天后攻破颍州,高迎祥等人杀了带兵抵挡的大明前兵部尚书张鹤鸣及其家中子弟,以及知州尹梦龙、州判赵士宽。

此时,高迎祥等起义军距离朱元璋的老家凤阳没有多远的路程。

而此地也没有朝廷大军,正是高迎祥等人盼望着的好时机。

上一次他同贺今朝闯荡京师,炮轰大明祖庙,终究不是他亲自动的手,一直也不好拿出来吹嘘。

高迎祥早就想要扒了他朱家的祖坟,上一次被湖广的官军给阻住,不得已从汉中返回陕西,差点全军覆没。

不过诈降之后,陈奇瑜气急败坏的调拨人马入秦,反倒是造成南方大面积地区都没有兵力防守。

如今到了凤阳,不去朱元璋坟头撒泡尿,那绝对说不过去。

高迎祥颇为意气风发的道:“此番,我倒是要去朱元璋的坟头去跺脚。”

“闯王,光跺脚就行吗?”八大王张献忠哈哈大笑:“我倒是想要给他坟头上拉泡屎。”

李自成等人也皆是颇为兴奋,他们对于高迎祥与贺今朝二人能去大明京城杀皇帝,还能全身而退皆是颇为羡慕。

此举导致以前的三十六营盟主紫金梁王自用暗暗叹息,威望一落千丈。

至于大明崇祯皇帝除了生气还是生气,根本毫无办法。

前有后金鞑子进京肆虐,后有反贼进京杀皇帝,直接来打崇祯的脸,他只能惩治自己麾下的人,对于外虏和反贼想要发怒,都没得机会。

高迎祥等人只所以选择这个地区,一个是因为此地防御空虚,二就是这里是皇陵所在地。

凤阳及大元时期的濠州。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濠州钟离太平乡孤庄村人,并且在这里的皇觉寺当过和尚。

待他当了皇帝之后,朱元璋把父母的土坟改建造为气势宏伟的皇陵,并且把他的发祥之地称为中都。

在此建立中都留守司,该濠州为凤阳府。

中都留守司下辖八卫:凤阳卫、凤阳左右两卫、皇陵卫、留守左卫、留守中卫、长淮卫以及一个千户所。

拥有班军、高墙军、操军、护陵新军,编制在六千人。

凤阳巡抚兼漕运总督,常驻淮安,巡按御史为了保护皇陵,不敢离泗州一步。

凤阳原本是个贫困之地,成为皇陵之后更加贫困!旁人都是为官之后,家里的人连条狗都恨不得吃上皇粮,高人一等。

属实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照顾照顾乡亲博个好名头,然后顺其自然的扩大自家的田地。

可村里出了一个当皇帝的人之后,这里的百姓并没有受到照顾。

凤阳花鼓唱着小调便是:“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原来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所谓十年九荒固然有天灾的情况,更多的是**——皇陵官署的摇赋。

凤阳被定为中都,在政治上享有特殊地位。

尽管这里有金碧辉煌的宫殿,葱翠雄伟的山陵,养尊处优的守陵太监和地方官员,但对于当地人民来说,却是地地道道的人间地狱。

明朝初年,朱元璋曾下令“复凤阳、临淮二县民徭、赋,世世无所与。”

事实上正是因为这里出了朱皇帝,各种造作、差役多如牛毛,把老百姓压得喘不过气来。

农民们竭力一年之耕,好不容易打下一点粮食,里役就随踵而来。

一次不给,则用绳子系其颈,再不给则倒悬其躯,三不与而妻子者移易于他室。

百姓们上呼朝廷,皇帝对此置之不理,甚至认为这是尔等的荣幸,可不是谁都能成为朕的家乡人的!其实崇祯四年十一月的时候,南京礼部右侍郎钱士升奉命祭告凤阳皇陵之后写的奏疏里,就报告了凤阳地区衰败的景象。着实让人惊讶。

毕竟大明天子祖坟的家乡,就这模样,实在是说不过去。

土地多荒,房屋倒塌,岗陵灌莽,一眼望去,没有几个活人。

要么就是瘦瘦巴巴的人,一副将死的模样,眼里无光。

凤阳土地贫瘠,在江北各府都列为下下等(最末),一遇到灾荒百姓便会牵着媳妇,担着子女乞活四方。

二是户口流失,欠赋年年积累,催征不断,形成恶性循环。

凤阳虽然出了个皇帝,但当地百姓并没有得到实惠,反倒受到了种种额外的压迫和剥削,痛苦不堪。

照此下场,谁他妈的愿意当皇帝的老乡?

钱士升希望崇祯皇帝能够为凤阳百姓施行仁政,免去凤阳赋税,所减少的不过是太仓一粟。

但是崇祯唯恐凤阳开了先例,各地争相效仿,以后收不上赋税来,秉承着再苦一苦朕的子民,将来让你们过上好日子的思维。

他便给钱士升的奏疏批上一句其周恤民瘼事情已有屡旨。

意思是朕早就下过旨意,你甭管了,用空话搪塞了过去。

此事不了了之。

可以说高迎祥等人进入河南,大有直捣“龙兴之地”凤阳势头时,朝廷根本就没有重视的思路,只想着已经调拨了手段非凡的洪承畴剿匪,定然能一举功成!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感到事态的严重性,毕竟上一次谁都没想到高迎祥去京师:天街踏尽公卿骨的事。

守卫不足,被贼寇当众打脸。

如今谁敢保证,这些贼头不会去凤阳皇陵搞事情?他们连大明还活着的皇帝都敢当年搏杀,更不用说埋死人的皇陵了。

吕维祺向兵部尚书张凤翼写信,凤阳皇陵防守单薄,应该早做准备。

张凤翼以前还有这想法,但是随着内阁首辅温体仁的不重视,他也敷衍了事的向凤阳、山东两巡抚以及操江御史(专督长江瓜州、镇江)发文,要他们严备守害。

下面这些人表示知道了,兵部尚书也没有给出具体的措施,那咱们就是打着灯笼~照旧呗。

张凤翼的敷衍塞责并非出于草率,而是出于无知,毕竟大明的明白人也有。

给事中提请张凤翼预防凤阳皇陵时,被张凤翼振振有词的给予驳斥:“你是南方人,为何要忧虑贼寇?

贼寇起于西北,不吃稻米,贼寇的战马也吃不惯江南的草料,勿忧。”

这个回答直接给众多臣子整不会了。

这他妈的是什么奇怪的言论?堂堂大明兵部尚书,对于农民起义军是这种评价,不知道崇祯是怎么把他给挑上这个职位的。

上面的兵部尚书如此白痴,下面的凤阳巡抚杨一鹏,巡按御史吴振缨都是贪鄙昏庸之辈,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吴振缨是温体仁的同乡,又是姻亲,曾经担任温体仁的幕僚,后在督察院谋得官职,在院里七年一直规避外放出差。

后来迫于公论不得不出任外差,本来应该前往贵州巡按,但他依仗内阁首辅温体仁的权势,以凤阳换贵州。

因为凤阳近淮扬,素称膻地,油水颇丰,可大捞特捞。

巡抚杨一鹏是当朝阁老王应熊的座主,仰仗这层师生关系常年借口年老多病优哉游哉,不理公事。

守陵太监杨泽也是一丘之貉,贪婪暴虐,以割军民为能事。

上梁不正下梁歪,上官如此,底下的官吏只会更过分。

去年太监杨泽手底下的小官侯定国狐假虎威,激起士卒哗变,被乱兵杀死。

哗变士卒就投书官府扬言明年要勾结贼寇来此。

杨一鹏、吴振缨二人都不是忧心公事之人,对于些许屁民的威胁,转手就扔了,一帮肮脏东西,也配威胁大老爷?

至于说什么采取措施?抱歉,有这动脑子的时候,咱大老爷们听两次小曲不行吗?凤阳虽然是皇陵所在地,号称中都,但是其城防与南北二城都无法相比。

据说当时因为风水考虑,根本就没有建造城墙,无险可守。

因为守陵太监杨泽平日里贪虐商民,商民向巡抚衙门请愿,结果被乱棍打散,最终又跑到太监署衙鼓噪,被下令砍杀,一时间大乱。

朝廷既然不肯开恩,贫苦人民只有把希望寄托在起义军身上。

就在起义军围攻颍州的时候,凤之穷民,远几百里相邀,具以册授贼。

故而乱民很快就前去迎接高迎祥等人,指明某处富家,某处无兵。

高迎祥、李自成等人惊喜万分,但内心觉得大明的皇陵,无论如何都会有重兵把守。

对于这些乱民送上来的册子,心中也颇多怀疑,毕竟事情过于顺利,反倒是像个陷阱。

高迎祥则是派遣三百精锐士卒,化妆成为商人、车夫、和尚、道士,先混入凤阳,分头侦查一番,做内应。

正月十五,正是元宵佳节。

凤阳城内士女如云,笙歌灌耳,一片太平景象。

尤其是早上大雾弥漫,张献忠装成官军,打着进香的旗号,骑卒在前,步卒在后,大摇大摆进入凤阳。

待到张献忠发现当真没有官军,街道两旁还有人唱歌,一看就没有朝廷大军,他当即下令动手。

城中忽然就四处起火,欢度佳节的士子妇女老爷们才大梦初醒,惊呼狂奔。

张献忠忍不住哈哈大笑,他最爱看昔日高高在上的那种人,跪地求饶,哀嚎逃窜的画面了。

等到有人前往留守署衙报信的时候,张献忠已经到了城中鼓楼。

大明官僚醉眼朦胧,还被蒙在鼓里,差人把报信的人重加责治。

直到义军出现在面前,才被吓得尿了裤子。

留守府衙的署正朱国相、千户陈宏祖、陈其忠稍战即溃,死于战阵当中。

昨夜他们一直与妇人在床上厮杀,今日已经成了软脚虾,昔日勇武全然不见,跑都跑不及。

张献忠俘获了凤阳知府颜容暄,并当着百姓的面,历数他的罪行后,处以死刑。

孙可望等人直接进入紫禁城,焚毁皇陵享殿,然后打开高墙,释放关押的人犯(朱明宗室囚犯),焚毁官府房屋。

凤阳知府颜容暄见头势不好,换上囚服躲进监狱,义军释放犯人时被查出。

张献忠命人举着皇帝特有的黄盖(从坟头搞来的),鼓吹奏乐(俘虏的皇家乐士),坐在高堂上,审判知府,命人杖杀他。

待到高迎祥和李自成来了之后,把府库里的粮食,分给当地的贫苦农民,又叫农民和四乡百姓,砍光皇陵的几十万株松柏。

还拆除了周围的建筑物和朱元璋出家的龙兴寺(又名皇觉寺),然后掘了皇帝的祖坟,同时将凤阳富户杀的一干二净。

此番焚毁三府(抚、按、府)公署,留守司府厅共计五百九十四间,焚毁鼓楼,龙兴寺七十四,民房二万二千五百五十二,杀死官员六名,生员六十六。

干掉负隅顽抗的陵墙班军二千余人,高墙军二百来人,精兵七百多人,操军八百多人,余者皆降。

张献忠看着大明皇陵被自己焚毁,忍不住哈哈大笑,当即打出“古龙真元皇帝”的称号。

起义军如此大奋人心的行径,发生了一点小插曲。

那便是李自成也想要那套皇帝的仪仗队伍,结果被张献忠拒绝,二人因此发生了小规模摩擦。

张献忠还被麾下谋士举着先入关中者为王的话,拒绝李自成,凭什么伱要老子就给你? 感谢花笑云的一百两银子的赞助。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