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1162章 崇祯总跟长不大似的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1162章 崇祯总跟长不大似的

作者:秋来2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52:04

第1162章 崇祯总跟长不大似的

第1162章 崇祯总跟长不大似的

随着皇太极突然暴毙,满清内部争权夺利到十多天后稳定下来。

众人才有时间心平气和的讨论与洪承畴合作的事情。

至于六岁的福临十分不耐烦的坐在皇帝的位置上,那个鹿角宝座上的幼童,听着众人说不懂的话,但他依旧在努力的听着。

下面最为咬牙切齿的便是肃亲王豪格,本来他想着学中原那三请三让。

结果把福临这个小崽子给推上了皇位,济尔哈朗与多尔衮二人把持大政,他豪格什么都没捞着。

而且济尔哈朗虽然暗中支持豪格,但依旧是把朝政大权交给多尔衮处理,他这个第一摄政之人,根本就是个摆设。

在多尔衮的推行下,决定同洪承畴进行合作,待到贺今朝覆灭大明,他们大清可以联合大明的一些残存势力,一同对付锤匪。

待到洪承畴率军出关进入盛京后,他投降大清,那还不是板上钉钉之事。

总之,是先把洪承畴这个大明高官拉到大清的战船上,最为妥当。

范文程提议莫不如让洪承畴以大明太傅的名义,献出山海关。

如此大清发兵占据山海关,以此来威胁锤匪。

同时可以对外宣扬大明皇帝联合大清皇帝共同对付大明反贼锤匪,争取士绅们的投效之心。

“摄政王,大明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是我非与明朝争,实与锤匪争也!”

“你是说我们还要立即出兵?”

多尔衮心中也有些犯嘀咕。

毕竟内部的动乱刚刚得以平息,这个时候上战场,恐难得到有效的统一指挥。

“是,至少要占据山海关,才能避免我军处于被动防守的劣势当中。”

刚刚被废除奴才身份,提拔的宁完我开口道:

“顺民心,招百姓,我大清不如锤匪。

战必胜,攻必取,我大清依旧不如锤匪。”

这话说完之后,几个王爷都已经面露恼色。

宁完我这个奴才,他真该死啊!“恰逢大将军阿巴泰阵没于山东境内,十万将士极少数人能够安全回来。

这件事对我大清是极大的打击,目前而言,新皇即位,绝不能匆匆轻起刀兵!”

多尔衮听着两个谋士的谈论,开口道:

“我大清先同洪承畴合作,中原的事情他比较清楚,听听他的意见。”

代善等人皆是没有异议,豪格想要说什么反对的话。

但最终只能愤愤不平的闭上嘴,他也说不出什么有效的见解来。

总之,豪格现在整个人都是一副待爆的火药桶似的。

夏舒带着使命从盛京离开,快马加鞭赶往回到大明的境内。

周延儒在通州城内,每天忙于和幕僚、随从、统兵将帅饮酒作乐。

勤王四总兵刘泽清、唐通、周遇吉、黄得功轮流在幕帐内大摆筵席,宴请周延儒及随征四臣,随征四臣方士亮、蒋拱宸、尹民兴、刘嘉绩又回请四总兵“陪酌”周延儒,大家都置战事于不顾。

每天午后,督师衙门为了应付门面,开门办公,收受公文,然后早晚两次向宫中飞报“大捷”。

周延儒自请督师只不过是要弄的政治手腕而已,为了慰藉皇上,不断谎报军情,诡称连战皆捷。

唐通对于拉拢腐化这些将领根本就用不着出力,因为他们自己就自动腐化了。

哪像左良玉一样,属实是自己行为端正,选择积极腐化下属。

就算属下打了败仗,他一点也不会责怪,而且充分尊重下属的意见。

这也是众人都愿意跟着左良玉从北跑到南,到了广西那些山区,也不愿意投降锤匪。

反观此时周延儒给崇祯的报捷全是假的!当然有了周遇吉的血战一番,周延儒总算是有了真正的军功,派人送往京师,加大崇祯的信任。

等到周延儒得知清军北锤匪给干死了大部,连阿巴泰都战死。

他一下子就激动了,立马派人把这个消息给送进京师里,顺便把几个总兵连待他的名字都写在战功的捷报上。

这份大功劳不是白捡,就主动送上门来的吗?

崇祯得到这个消息后,极为欣喜,恨不得当庭给周延儒加功为太师。

吴国俊微微挑眉,他万万没想到收到崇祯信任的周延儒,以老师身份尊敬的人,竟然如此哄骗他。

周延儒这种人吃亏就在于不老实,如此军旅大事众目睽暌之下,岂能一手遮天?崇祯对他自请督师注望甚殷,频频派人侦伺。

就在崇祯为他论功加太师的同时,锦衣卫都督骆养性和司礼监太监把他们刺探到的真实情况和盘托出。

“你说什么,全都是假的?”

宛如晴天霹雳,一下子把崇祯仅有的大明还能中兴的美梦被敲碎了!崇祯极为恼怒的把捷报摔在地上,忍不住破口大骂,非要把周延儒千刀万剐。

他对这个宠臣竟敢如此胆大妄为欺君罔上,大为震怒!这些天的好心情被“真相”给杀的遍体鳞伤。

谎言不会伤人,真相才是伤人的快刀!

骆养性与周延儒的关系极为僵硬,自是要狠狠的捅出这一刀来。

崇祯下令五军都督府、兵部等大臣对周延儒“蒙蔽推委”等案情从公察议。

然后大明仅存的言官们开始发威了,把周延儒结党营私,他的座下门人以及同党狗屁倒灶的事情全都给摆出来了。

纵兵淫掠,片语操纵生死之权,待到士卒抢掠来的东西,又进献给京师政要。

郝纲把周延儒与吴昌时的关系予以曝光,指责吏部文选司郎中吴昌时窃权附势,纳贿行私,作为周延儒的干儿义子,凡内阁票拟、国家机密事事都预先知道。

周延儒辜负陛下的知遇之恩,耽误封疆安危。

总之,周延儒是天下的罪人。

吴昌时这个复社中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连他的同社盟友吴伟业也说,此人贪利嗜进,醉心于升官发财。

周延儒复出,他自以为有功,因而专擅权势,周延儒反而为他所用,也为他所累。

反正就是在大明如此艰难的情况内,他们表里为奸,赃私巨万,罪证累累,万目共见。

没有被锤匪占据前的南场(南京乡试)榜,录取者非其亲戚便是以重贿买通关节之人,这一切都由吴昌时替周延儒经办。

周延儒的弟弟周肖儒、儿子周弈封公然榜上有名毫无顾忌,以至于白丁、铜臭之流都能登榜。

他们贪横如此,哪里还有朝廷纲纪?当然最重要的是吴昌时“通内”,这件事最让崇祯忌惮。

朱由检把太监叫来对峙,结果太监吓得两股战战倒在地上,说不出一句话来。

反倒是吴昌时见此场景,语气越发强硬,根本不肯招供。

崇祯气得拿手指着他,喊着吴国俊要给他上刑。

吴国俊作为大明最后一个忠臣,对于这帮人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威慑力的。

在场的阁臣自是出来劝谏,哪有在殿上直接用刑的,不如把吴昌时交给三司处理,先拖一拖。

谁知道等锤匪进了城,会不会打开监狱放出来。

结果这个时候崇祯变得聪明了,他一肚子火呢,直接叫吴国俊用刑。

于是吴昌时在大殿上被夹的两个小腿皆断,昏迷不省人事之后,下了诏狱。

朱由检又责令锦衣卫直接搞死他。

吴昌时被赐死之前,万万没想到他对待前任首辅薛国观的法子,也运用到了他自己头上。

在廷审吴昌时的场合,有的大臣说,吴昌时不过是幺么小吏,何必如此大张旗鼓?崇祯意味深长的反诘道:“吴昌时是幺么,难道周某也是幺么?”

他立马就下旨,命锦衣卫差人把周延儒从通州押解来京,听候勘问。

消息灵通的周延儒预感到此去在劫难逃,临行前把他贮藏珍宝全都烧了,平生搜刮来的奇珍异宝送给唐通等人,希望他能够救自己一条性命。

可唐通、刘泽清等人皆是收了钱不办事。

在锤匪没有到达之前,我们可都是大明的忠臣!

为什么要同你这个大贪官同流合污?别以为这些我们送伱的钱财,你再转手送给我们,就能买你一条命,天真!于是,周延儒想要跑都跑不掉。

骆养性的处理下,周延儒被安置在北京崇文门外头条胡同关帝庙内,次日又安置在正阳门关帝庙,四周皆有兵丁把手。

半夜三更,周延儒在关帝庙中听太监宣读圣旨。

念到“姑念一品首辅大臣”一句时,太监故意稍作停顿。

周延儒以为朱由检尚念旧情,意有非望,再三叩头连称“圣恩”。

谁料接下去就是“于寓处勒令自裁”一句。

周延儒顿时失魂落魄。

整个人都懵逼了,不停的绕屋而走。

骆养性见状冷笑着,命两名士兵把他抓住,顺便放了些狠话,拖到四更时分,周延儒才被上吊自缢。

周延儒平日养生有道,气绝后四肢仍暧润如生。

骆养性恐有不测,急忙用铁钉钉他的脑门,确认周延儒不是假死,然后才回宫复命。

周延儒的死比薛国观要惨多了。他临终前留下一首绝命诗。

等崇祯听到绝命诗的时候,冷哼连连,早知道有今天,以前干嘛去了?

“靖辽侯,你说朕是不是成了亡国之君?”

既然贺今朝已经把阿巴泰都给宰了,那北京城已然成了孤城,待到锤匪大军一来,他就得死了!或者说,通过处理周延儒,朱由检已经完全醒悟过来,他已经没有什么招数可以挽救大明了。

连他在朝廷中最信任的,执老师礼的周延儒都一直从头到尾的骗他。

这天下还有谁能不骗他?

当然,天下还剩下两个人。

一个是连开口都不能开口的杨嗣昌,想骗他也没机会。

另一个便是眼前的吴国俊,此人忠心耿耿,当为武人当中的第一人。

“朕除了你们二人,再无其他人可以相信了。”

崇祯说完之后,开始嚎啕大哭。

吴国俊虽然心中鄙视,但还是一如既往的跪在地上:“陛下,臣定然不负陛下的知遇之恩,死也护得陛下以及家眷的周全。”

崇祯颔首,擦了擦自己的眼泪,开始变得深思起来:“你说祖大寿、吴三桂之流,朕还能相信吗?”

祖大寿是出了名的刺头,在大明还有许多实力的时候,便是妥妥的军阀作风,一副不停调的命令。

听到这话,吴国俊摇摇头,不等崇祯开口便说道:

“臣不清楚,但京城总归不能放更多人进来,一是粮草不济,二是危急关头,谁会听谁的,出现更多的乱子,反倒不容易守卫。”

“哎。”

崇祯长叹一声,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

说实在的,出了周延儒的例子,他对于周遭人也并没有那么信任了。

“吴爱卿起来说话。”崇祯拉着他起来,一时间有些感慨:

“若事不可为,朕绝不能落在锤匪手中,届时你带着太子等人突围出去。

洪承畴在天津大沽口准备好了船只,你可以带着他们一同乘船离开,有你在,朕也放心。”

听到这话,吴国俊眼中露出诧异之色:

“陛下为何不走?”

“朕就算是死,也得死在京城内。”

“不要。”吴国俊很生硬的拒绝,然后解释道:

“太子年幼,很难支撑大局,将来举起大明旗帜,也十分困难,陛下正值壮年,绝不能轻易折损在京城,否则我等还坚持什么呢?”

听到吴国俊的劝说,朱由检心中极为宽慰。

爱卿如此机敏,到时候直接“强行”拉着朕逃跑,才是最好的办法。

谁愿意死啊?崇祯也不愿意死!但是他嘴上又不能说的过于直白,只能是皱着眉头说他会好好考虑考虑。

“陛下三思。”

吴国俊再次劝谏了一声,直到良久,崇祯才传来一阵长长的叹息。

“朕是大明的罪人呐。”

吴国俊不在接茬,他只要保证崇祯以及家眷不自杀就行,到时候全须全尾的献给贺大帅。

也不枉自己这么多年的潜伏在大明内部,每日都要听着这帮文臣扯淡,就是不干正事。

谁还不愿意投效新主啊?

自从得知阿巴泰身死的消息,吴国俊就一直盼望着贺今朝能够快些率领人马赶到京师,覆灭大明。

他这个卧底的身份,也就可以彻底的掀开,希望朱由检到时候不要过于惊诧!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