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1091章 突围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1091章 突围

作者:秋来2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52:04

第1091章 突围

第1091章 突围

洪承畴的话说的很直白,他怕自己说的委婉,这些人听不明白。

目前形势而言,降清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洪承畴也是再假借锤匪的威名来压制这些军将,让他们好好听自己的命令干活,而不是中途跑了,投降皇太极。

这一路上发生的事情很多,难免有些想要开小差。

故而洪承畴就是要点破他们。

然后便叫他们全都下去休息。

对于洪承畴的这番话,八个总兵因为各自的利益皆是有着不同的想法,但他们共同想的一点,洪总督该不会是想要转换门庭。

对于关内消息的来源,这些人都不清楚。

先前所说的贺今朝攻破南京的消息看来是真的了!

众人怀着复杂的心情各自退去。

唐通则是想着,依照洪承畴一贯的作风,他是不是在钓鱼啊?看看有几个人是想要投靠锤匪的,待到回了京师,再做他论?总之唐通是不愿意与旁人多谈论锤匪之事,一副我全都听总督的意思。

毕竟像他这种人,为了不引起怀疑,有时候比真正的大明忠臣干的事情还要靠谱,属实是正常操作了。

待到军将都撤走了,就剩下二人,辽东巡抚邱民仰对着洪承畴道:“你方才是什么意思?”

“稳定人心罢了。”洪承畴捏着胡须道:“绝了他们降清的心思。”

“难不成你回到京师之后,坐拥十万人马挟持皇帝,投降锤匪吗?”

这种事,邱民仰是忍不了的,他可是忠于大明的。

“你胡说些什么?”洪承畴瞥了他一眼道:“都到了这个份上,伱真觉得还能靠着朝廷的威严,就让这帮骄兵悍将乖乖听你我二人的话?”

听到这里,邱民仰也是极为愤慨:“那你也能宣扬投靠锤匪的言论?”

“我宣扬了吗?”洪承畴弹了弹衣袖道:

“你想的太多,你我二人保住手中这些兵马,顺利返回京师,护卫陛下才是要紧事,些许上不得台面的小手段,又算得了什么?非常之时必要行非常的手段。”

邱民仰又回想起洪承畴“人屠”的名声来,当年他为了避免瘟疫大规模流行开来,可是屠了一个村子又一个村子,更不用说投降了还被他拉出来砍死的农民军了。

洪承畴说的这些话,真是一丁点都不违和。

明军高层这里已经做好了战术安排,并且开始整治各类物资。

清军这两日对明军邀战不仅没有得到回复,反倒被明军反复诉说你们老家被锤匪偷袭了之类的。

要不然不会有人急匆匆的返回沈阳。

有关此事的谣言传的不是一两日,说多了,清军士卒当中难免有人不相信。

再加上正白旗被调走,说是增强锦州的围攻,依旧是知止不住讨论。

皇太极对此极为忧心,一时间又喷出了鼻血,用来缓解压力。

而清军士卒也显得十分忧心,他们历经战火的洗礼,辛辛苦苦才积攒了一些家业,可不能全被锤匪给抢走。

再加上传闻那些汉人奴才一同造反,这就更让他们忧心了。

第一天,范文程非常客气的给洪承畴写信邀战,结果被洪承畴把信射了出来。

说他早就知道锤匪会派人袭击沈阳,你们这群鞑子不信老子的话,现在吃到苦头想要速战速决,门都没有。

第二天,范文程又非常客气的给洪承畴写信,劝他投降大清,反正你回去也会被大明皇帝给坑死,葬送在锤匪手中。

莫不如投效大清雄主,以此来保住自己的利益,至少是为“君父”报仇啊!

如此还能在青史中,留下一个好名声。

洪承畴只是回复了一句你也配?

“不对劲。”皇太极随即看着众人道:“洪承畴必定是要跑!”

范文程觉得不大可能,洪承畴如今占据优势,如何能撤?

明军一旦撤军,便会遭受到重创,他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洪承畴息兵修养,为最后的突围做好准备,锤匪在盛京肆虐,一旦我们派人回去,锤匪必定不会与济尔哈朗厮杀到底,这是洪承畴最后的机会。”

皇太极随即在杏山、塔山做了部署,为了以防万一有船只接应,甚至在小凌河口到海滨,派遣了正黄旗固山额真谭泰率领四百骑作为巡视,断绝明军的归路。

第三天,不等范文程再次送信。

洪承畴一大早出动步骑车营向着清军展开了全面进攻,这一次选的依旧是镶红旗方向。

镶红旗的旗主虽是不足二十岁的罗洛浑,但是由代善管辖两红旗。

他是岳托的长子,继承了爵位以及旗主,代善留守盛京,他自是要亲自管理旗内诸事。

这不是罗洛浑第一次与明军交战,先前一直跟在郑亲王济尔哈朗身边与明军交战。

洪承畴就是欺负镶红旗旗主战争经验不多,上一次明军就在他这里捡到了便宜,最终是皇太极留着鼻血手持长枪亲自鼓舞,这才站稳脚跟,逼退明军。

这一次罗洛浑面对气势汹汹的明军,号令镶红旗战将应对马科的进攻,着实是菜了一些。

岳托有这个服众的能力,但罗洛浑没有,也不愿杜度看不上罗洛浑这个旗主,私底下一直骂他是个没本事的一介小儿。

罗洛浑指挥清军确实不像他爹一样,更打不过马科这个沙场悍将。

马科率领麾下打的清军节节败退,路上甩了上百具清军的尸体,明军奔着杏山的方向就去了。

皇太极极为兴奋,洪承畴他终于要趁机放弃松山大营,跑回宁远。

一旦拔出松山,那锦州、杏山与塔山又如何拿不下来?山海关外孤零零剩下宁远城,对于清军而言,又能有什么威胁呢?

为了防止祖大寿也趁机突围,从锦州到塔山的大路上,他也派遣多尔衮率领众人埋伏起来。

“派人告知罗洛浑让开道路,引诱洪承畴率领大军出来。”

“是。”

随着皇太极的命令,罗洛浑心不甘情不愿的下令士卒撤军。

这样就让明军直接向前冲锋,畅通无阻,甚至马科的先锋已经冲到了杏山,都不见有清军阻拦。

于是上千骑兵直接入了杏山城。

洪承畴得到消息后,确认皇太极上当了。

他连忙派遣吴三桂打头阵,奔着锦州的方向杀去。

吴三桂这么一冲锋,着实把皇太极给迷惑住了。

他有些看不懂洪承畴在搞什么鬼,没有趁机奔着杏山方向而逃,而是奔着锦州方向进发。

一旦靠近锦州,明军返回山海关的路程就越来越远。

明军如此行动,还真不好让皇太极判断洪承畴的真正意图,他是想要声东击西?

“皇上,我们理应迅速跟上。”

范文程面上有些焦急之色,万一洪承畴真的去解救被围困在锦州的祖大寿,那连夜的布置可就全都白费了。

属实是南辕北辙了。

皇太极确实没有立即应声,而是在仔细思考,洪承畴此举的意图。

他可不相信洪承畴这个人是大明的忠臣。

谁都清楚,当大明的忠臣,死得快,无论是大明皇帝还是其余各方势力都会想发设法杀掉这个群体。

“洪承畴是在调虎离山?”

皇太极开口说道:“这个人不简单,晓得我在松山后撤的路上布置了许多手段,就等着他踏入陷阱。

索性他就前往锦州接应祖大寿,然后沿着那条大路返回宁远。

多尔衮等人在那里联合多铎还咬不住他吗?”

“皇上,话是这么说,但辽东这块地界上已经不是明清两方势力了。”范文程捏着胡须道:“从盛京可是有两条大路直扑锦州而来,若是硕托等人想要调离我军,他再掩人耳目与明军汇合,增强力量,一同厮杀。”

听到这个论断,皇太极紧皱眉头:

“贺今朝怎么就跟明军勾搭在一起了呢?”

“皇上莫要忘了,正是因为朱由检与贺今朝签订了盟约,朱由检才敢放心大胆的派军来护住辽东的宁锦防线。

就算贺今朝在南方攻克南京,可并不妨碍他在这场战事当中拉偏架,只有大明胜了,对他才更加有利。”

范文程的分析也有一定的道理。

锤匪掳掠来大批粮食送到前线来,供应洪承畴他们作战,皇太极是遭不住的。

“那便派人巡视由义州到盛京那条路的动向。”

锦州到盛京那条路济尔哈朗正在走,遇上了指定会派人汇报的。

皇太极等人在思索当中,就看着明军浩浩荡荡的奔着锦州方向而去。

待到过去了半天,皇太极才确认,洪承畴当真没有奔着杏山走的意思,他才命令部队集结,跟在明军后面袭扰。

此地距离锦州不足百里的距离,大军三天就能走过。

八旗屡次派人去袭击明军的后方,能咬下几口肉来是几口。

待到唐通埋了几颗地雷之后,清军就被炸老实了,因为锤匪也用过这招。

被围困在锦州城内的祖大寿接到了洪承畴率领十万大军前来接应他出城的消息。

他叫祖大乐等人做好准备,直接把锦州内城给烧了,断了自己的后路,带着明军杀了出来。

科尔沁谢图亲王以及背叛祖大寿的蒙古兵皆是不能阻挡,纵然是多铎领兵,也无可奈何。

他所带来的镶白旗尽管是八旗当中牛录最多的一旗,眼见济尔哈朗所带领的镶蓝旗奔着盛京而去,自是清楚明军所传的谣言是真的。

而他们的皇上对于他们这些人还有所隐瞒。

黄白旗之间的矛盾从努尔哈赤死了就留下了历史问题,幸亏目前多尔衮多铎二人较为团结,正镶白两旗紧密的团结在一起。

而且在与锤匪的历次交战当中,两白旗损失最小。

就算皇太极一个劲的征召士卒,吸纳明军士卒补充自身。

可他掌握的两黄旗加上从莽古尔泰手里夺来给他儿子豪格的正蓝旗,三旗加在一起也就比两白旗多了二十个牛录(6千人)。

祖大寿没成想清军换防之后,他能轻易的冲出包围,成功的与洪承畴汇聚在一起。

“洪总督,咱们怎么个章法?”

“派出一部分人前往海滨,那里会有船只接应,我们暂且休息一二,做出向塔山方向进发的样子。”

洪承畴也不含糊,他其实并不想沿着小凌河进发,而是准备在半路上转道,沿着女儿河方向进发,前往喀喇沁的地盘。

那里被后金分为了左右两旗,这几年被察哈尔部罗欺负,皇太极始终没有多少时间帮他们出头。

大军所到之处,定然能够击溃这帮丧家之犬的蒙古人。

吴三桂便把外面紧要消息都说给了祖大寿听,特别是洪承畴说过的话。

祖大乐也在一旁听着,其实他早就有降清的想法。

无论如何富贵都跑不了的,特别是皇太极对他哥祖大寿百般包容,又礼遇有加,只要降清,那前途是十分光明的,更何况他还有许多好友也都降清了,人家现在都有爵位了。

“我万万没想到贺今朝会进展的如此之快。”祖大寿摸着胡须微微皱眉,看着祖大乐道:

“若事不可为,你便主动降清,作为谍子,取得皇太极的信任,为锤匪将来进攻辽东提供助力,若贺今朝没那么本事,也不会耽误你在鞑子那里的前程。”

祖大乐没想到自己的心思会被他大哥猜透,且又给他布置了一个难以拒绝的任务。

两头下注,属实是常规操作。

“大哥。”

“不必多言。”祖大寿拍拍祖大乐的肩膀,让他别多说话,言多必失,又转头看向吴三桂:

“我的好外甥,真到了事不可为那个地步,你也不要轻易投降鞑子,逃回关内先取得崇祯的信任,然后再待价而沽。”

祖大寿对于大明已经尽心尽力了,奈何现在为大明打着打着,他们发现大明要没了。

那还打个屁啊!

武将不投靠新主,难不成还要为旧主殉葬?

在辽东这个地界,想都不要想。

大家先为家族找好后路才是真的,至于其他的,就尽人事听天命吧。

“外甥明白。”

吴三桂重重的点头,连洪承畴都认为投锤才是出路,降清那真是没什么太大的出路。

在海滨地带巡逻的谭泰很快就把明军向着这个方向突围的消息,传回到了皇太极处。

洪承畴的如此操作,更是让皇太极摸不着头脑,这个人到底想要怎么突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